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沉积物中花翅摇蚊标准化毒性测试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亚楠 刘敏 +2 位作者 朱慧 杨婧 陈晓倩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64,共11页
花翅摇蚊(Chironomus striatipennis Kieffer)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本土底栖生物,在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应用较广泛,对于评价化学品对底栖生物的水-沉积物毒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建立化学品对花翅摇蚊的水-沉积物毒性标准化测试体系,根据经... 花翅摇蚊(Chironomus striatipennis Kieffer)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本土底栖生物,在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应用较广泛,对于评价化学品对底栖生物的水-沉积物毒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建立化学品对花翅摇蚊的水-沉积物毒性标准化测试体系,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颁布的《沉积物-水体中摇蚊生命周期毒性试验—水体加标法或沉积物加标法》(OECD No.233),研究了人工沉积物类型对花翅摇蚊羽化率和发育速率的影响以及受精卵孵化初期的生长密度对幼虫性别分化的影响。此外,选取典型的杀生剂敌草隆,通过加标上覆水法开展2代花翅摇蚊的生命周期毒性研究,对该系统能否满足标准方法的质控要求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经平衡后的人工沉积物较未经平衡的沉积物更有利于花翅摇蚊的羽化和发育,平均羽化率为95.8%,平均发育速率(development rate)为0.1387 d-1。2组沉积物中花翅摇蚊的羽化率和发育速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_(er)=4.87×10^(-6),P _(dr)=0.015,P<0.05)。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花翅摇蚊受精卵串孵化初期的生长密度对幼虫性别分化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生长密度的增加,摇蚊幼虫的雌雄性别比率逐渐降低。低密度组、中密度组和高密度组雌雄性别比率分别为1.11、0.95和0.56,中、低密度组与高密度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2,P<0.01)。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敌草隆的检出限为0.0500μg·mL^(-1),定量限为0.200μg·mL^(-1),体系中的回收率范围为74.9%~94.3%。敌草隆对2代花翅摇蚊生命周期毒性研究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2代花翅摇蚊的平均羽化率均为100%,其中完全羽化且存活的成蚊雌/雄性别比率分别为0.412/0.588(母代)和0.4/0.6(子一代);母代对照组中花翅摇蚊繁殖力以及卵串的受精率分别为0.848和0.893,均满足标准方法的质控要求。花翅摇蚊标准化测试体系可满足其正常的生命周期需求,能够用于化学品对底栖生物的水-沉积物毒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翅摇蚊 本土模式生物 标准化测试体系 敌草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