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实习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训练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戴美芬 高丽梅 +3 位作者 何志敏 石萍 邱佳佳 区洁芬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7期184-186,共3页
目的分析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实习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训练中的实践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于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实习的150名护士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进行床边综合能力训练,比较实习护士训... 目的分析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实习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训练中的实践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于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实习的150名护士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进行床边综合能力训练,比较实习护士训练前后的综合能力训练各项评分和评判性思维,以及训练后的满意度。结果实习护士在实施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后的床边综合能力考核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训练前(P均<0.05)。实习护士在实施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后的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训练前(P均<0.05)。实习护士在实施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后的满意率为98.03%(149/150)。结论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实习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训练中的综合应用价值高,能显著提升实习护士床边综合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且获得了较高的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护士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 床边综合能力训练 评判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CARE标准化沟通模式用于门诊患者服务质量改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君 崔海涛 胡杨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24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究接触→介绍→沟通→询问→回答→离开(CICARE)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门诊患者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200例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门诊收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门诊服务模式差异分为对照组与... 目的:探究接触→介绍→沟通→询问→回答→离开(CICARE)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门诊患者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200例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门诊收治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门诊服务模式差异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模式,研究组应用CICARE标准化沟通模式,比较两组模式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沟通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门诊就诊等候时间短于对照组,质控检查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健康教育知晓度、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护患纠纷及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ICARE标准化沟通模式的有效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门诊服务能力与质量,获得较好门诊服务效果,利于门诊患者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CARE标准化沟通模式 门诊 服务质量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力婕 张倩倩 +2 位作者 刘硕 薛志芳 武雪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8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及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在泌尿外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16年1月~2016年8月20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及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在泌尿外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16年1月~2016年8月20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向医生汇报病情及护士交接班。观察组用MEWS评分评估患者,应用SBAR沟通方式向医生汇报病情及护士交接班。比较两组患者负性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负性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WS及SBAR联合应用可降低负性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提升护士的职业价值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标准化沟通模式 泌尿外科 护理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护士床边交接班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蒋彩和 李新辉 +1 位作者 高艳华 吴勇娟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年第3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护士床边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2月采用标准化沟通模式,通过制订患者SBAR床边交接班表、标准化床边交接流程等措施,规范神经外科患者床边交班流程。结果运用标准化沟通模式后,护...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护士床边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2月采用标准化沟通模式,通过制订患者SBAR床边交接班表、标准化床边交接流程等措施,规范神经外科患者床边交班流程。结果运用标准化沟通模式后,护士床边交接班不合格次数所占比例由16.5%减少到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感知床边交接班的益处。结论标准化沟通模式应用后,规范了神经外科患者床边交接流程,提高了临床护理交接班质量和护士满意度,保证了患者安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沟通模式 神经外科 护士床边交接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在儿科急诊护理中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龚瑜 李敏敏 宋培琴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8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现状—背景—评估—沟通(SBAR)]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在儿科急诊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中心接诊的86例急诊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儿... 目的探讨标准化[现状—背景—评估—沟通(SBAR)]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在儿科急诊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急诊中心接诊的86例急诊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SBAR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每组均由9名护理人员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的行为目标达成度、护理质量,以及患儿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4.65%(2/43)低于对照组[18.60%(8/43)](P<0.05)。观察组护士的团队协作、自主决策、共情与共同参与、团队角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保证性、有条性、可靠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患儿的首次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SBAR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应用于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可降低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士的行为目标达成度和护理质量,促进患儿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急诊 护理管理 标准化沟通模式 微信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门诊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薇 王美香 徐倩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9期143-145,共3页
目的观察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门诊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门诊造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接诊、护理,观察组采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观察2组6个月后造口皮肤DET评分、患者自... 目的观察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门诊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门诊造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接诊、护理,观察组采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观察2组6个月后造口皮肤DET评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患者满意度、造口及造口周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DET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 50%(5/40),低于对照组的37. 50%(1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门诊造口患者应用过程中,能确保沟通的有效性,有效提高造口患者自我护理水平,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沟通模式 门诊 造口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DET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预警性护理在血站静脉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麦伟珍 揭小梅 +1 位作者 梁映媚 陈锦丽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34期115-117,共3页
目的:分析AIDET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预警性护理在血站静脉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东莞市中心血站献血的5 060例献血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20年1—12月4 921例献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分析AIDET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预警性护理在血站静脉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于东莞市中心血站献血的5 060例献血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20年1—12月4 921例献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AIDET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预警性护理。比较两组疼痛情况、沟通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沟通态度、沟通内容、沟通及时性、沟通效果、采血技术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AIDET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预警性护理在血站静脉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献血者疼痛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沟通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沟通模式 预警性护理 血站 静脉献血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沟通模式提高骨科护士医护沟通能力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梁莉华 占小兵 +1 位作者 巫思燕 杨丽琴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年第12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提升骨科护士医护沟通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施行标准化沟通模式来开展医护之间的交流,比较实施前后18名护理人员的医护沟通能力评分。结果实施标准化沟通模式干预后,本组护理人员的医护沟通能力评分高于...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提升骨科护士医护沟通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施行标准化沟通模式来开展医护之间的交流,比较实施前后18名护理人员的医护沟通能力评分。结果实施标准化沟通模式干预后,本组护理人员的医护沟通能力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结论标准化沟通模式有助于提高骨科护士的医护沟通能力,对骨科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沟通模式 沟通技能 医嘱 护理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消化内科护理交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付小艳 《中国标准化》 2021年第14期136-137,共2页
目的:为分析消化内科护理交班工作中标准化沟通模式的应用。方法:本文通过标准化交班病情报表的设计,制定出标准化沟通模式的交班流程,比较两组交班时间、观察病情质量、医师与患者满意度。结果:标准化沟通模式开展后,既缩短了交班时间... 目的:为分析消化内科护理交班工作中标准化沟通模式的应用。方法:本文通过标准化交班病情报表的设计,制定出标准化沟通模式的交班流程,比较两组交班时间、观察病情质量、医师与患者满意度。结果:标准化沟通模式开展后,既缩短了交班时间、提升病情的观察指标,且临床医护与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提升,差异显著(P<0.05)。结论:研究证明标准化沟通模式用于消化内科护理交班中,作用较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沟通模式 消化内科 护理交班 具体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佩纯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9期132-134,168,共4页
目的探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普宁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骨科、急诊EICU、心内科6个科室治疗的危重症患者2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普宁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骨科、急诊EICU、心内科6个科室治疗的危重症患者2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42)和观察组(n=142)。对照组给予常规沟通,观察组采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应用效果、患者满意度、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了解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沟通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了解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干预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中,能加强护士、医生对患者病情的深入了解,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抢救成功率,使医生、护士、患者三方满意度均得到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 危重症患者 沟通疗效 满意度 危重患者病情了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内科晨交接班中的运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焦迪 李永宁 《中国标准化》 2023年第18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究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内科晨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展开此次研究,选取此期间在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内科治疗的患者122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1)及观察组(n=61),对照组进行常规交接班... 目的:探究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内科晨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展开此次研究,选取此期间在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内科治疗的患者122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1)及观察组(n=61),对照组进行常规交接班模式,观察组进行标准化沟通模式,对比两组交接质量、交接班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交接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交接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科在进行晨交接班中采用标准化沟通模式,可提高交接质量,提升交接效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沟通模式 内科 晨交接班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医护沟通模式联合流程化沟通模式在低文化程度、高龄行增强CT检查水化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卢靖 叶佩芝 郑琼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8期183-187,共5页
目的 探讨在低文化程度、高龄行增强CT检查水化患者中应用标准化医护沟通模式(SBAR)联合流程化沟通(CICARE)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全科病房拟接受增强CT水化的84例低文化程度、高龄患... 目的 探讨在低文化程度、高龄行增强CT检查水化患者中应用标准化医护沟通模式(SBAR)联合流程化沟通(CICARE)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全科病房拟接受增强CT水化的84例低文化程度、高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CICARE模式沟通,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SBAR模式沟通,沟通后指导患者进行水化干预。比较两组水化依从性及合格率、肾功能指标、尿p H值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水化依从率、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尿p 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造影后各时间点尿p H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低文化程度、高龄行增强CT检查水化患者中应用SBAR联合CICARE沟通模式干预可提高其水化的依从性及合格率,促进尿p H值恢复正常水平,减少对肾功能的影响及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文化程度 高龄 增强CT扫描 水化 标准化沟通模式 流程化沟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医护沟通模式在行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景 卜聪明 张娴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9期113-115,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同心理护理模式在行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简称“放化疗”)的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2例行放化疗治疗的淋巴瘤患者,以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 目的 比较不同心理护理模式在行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简称“放化疗”)的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92例行放化疗治疗的淋巴瘤患者,以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放化疗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基于标准化医护沟通模式(SBAR)的心理护理。对比2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8周后的心理状态、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2组患者在干预8周后的心理状态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心理弹性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观察组在干预8周后的上述评分均相较于对照组更优,组间和组内数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结合SBAR模式开展心理干预有助于调节淋巴瘤患者在放化疗期间的负性情绪,改善其心理弹性,并能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整体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标准化医护沟通模式 心理护理 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医护沟通模式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莉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6期133-135,共3页
目的:分析标准化医护沟通模式(SBAR)用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BDME)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滕州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87例BDME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予以... 目的:分析标准化医护沟通模式(SBAR)用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BDME)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8月滕州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87例BDME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SBAR,统计患者躁狂水平变化情况、认知水平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躁狂水平评分均实现了显著降低,但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视觉再现评分、逻辑记忆评分、词语配对评分及图形重置评分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用于BDME患者护理中能实现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躁狂评分较低,认知水平评分较高,且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医护沟通模式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R标准化沟通及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
15
作者 李仁芳 肖琳 +1 位作者 唐海燕 杨敏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4期135-137,共3页
目的分析予以心肌梗死患者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模式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取常规急救护理以及实施传统诊疗模式的6... 目的分析予以心肌梗死患者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模式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急诊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取常规急救护理以及实施传统诊疗模式的62例患者为对照组,运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模式的5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2组的抢救成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二次手术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交接时间等抢救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30 d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期间开展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联合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模式,具有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缩短抢救时间、改善心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心肌梗死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 无缝隙衔接绿色通道模式 抢救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R沟通模式在儿科急诊患者院内交接中的应用 被引量:70
16
作者 陶怡 蒋小平 +1 位作者 程晓红 李少军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9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 :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在儿科急诊患者交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3月在我院儿科急诊转运的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口头交接方式进行交接;选取2015年4-6月在我院儿科急诊转运的患者51例作为观察组,使用参照... 目的 :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在儿科急诊患者交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3月在我院儿科急诊转运的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口头交接方式进行交接;选取2015年4-6月在我院儿科急诊转运的患者51例作为观察组,使用参照SBAR标准制定的急诊患儿交接单进行交接。比较两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交接耗时、医护人员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交接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对交接内容全面性、病情描述准确、实用性/可操作性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进行交接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交接耗时缩短,医护人员满意度提高,从而更好地保障了急诊患儿交接安全,因此SBAR沟通模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沟通模式 患者交接 儿科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R标准化沟通对急诊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姜慧 崔秋霞 陈小燕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年第7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即:现况-S,背景-B,评估-A,建议-R)对急诊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科规范化培训期内的注册护士10名为研究对象,在其规范化培训中引入SBAR沟通方式,建立低年资护士床头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即:现况-S,背景-B,评估-A,建议-R)对急诊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科规范化培训期内的注册护士10名为研究对象,在其规范化培训中引入SBAR沟通方式,建立低年资护士床头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探讨SBAR对提高低年资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的影响。采用山西医科大学马丽珍研制的《临床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评价表》调查实施SBAR沟通模式前后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结果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护士病情观察能力得到提高,其中专业能力得分为(46.71±6.32)分,高于实施前得分(40.06±5.07)分,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为(46.87±5.05)分,高于实施前得分(41.35±4.92)分,专业素质得分为(47.04±4.93)分,高于实施前得分(41.82±4.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有助于提高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年资护士 标准化沟通模式 病情观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R标准沟通模式用于产科护士交接班的效果分析
18
作者 李念 喻灵燕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14期31-34,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SBAR标准沟通模式在产科护士交班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岳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工作的20名护士,采用抛硬币方法分为标准组与常规组,各10名。标准组采取SBAR标准沟通模式,常规组采取传统交... 目的研究分析SBAR标准沟通模式在产科护士交班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岳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工作的20名护士,采用抛硬币方法分为标准组与常规组,各10名。标准组采取SBAR标准沟通模式,常规组采取传统交接班模式。比较两组自主学习能力评分、交接班效果评分、工作质量。结果标准组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任务分析、动机信念等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组患者安全情况、患者基础信息、患者参与度、交接班效率,护士负责度等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组专科护理情况、疾病健康宣教、基础护理干预、疾病情况观察等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标准沟通模式在产科护士交班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医护沟通模式 产科 护理交接班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R沟通模式在涉外医疗中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1
19
作者 严丽丽 桑圣梅 东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22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涉外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国际医疗服务行业内医护人员间标准的病情交流模式即“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方式应用于涉外诊疗及住院患者病情汇报。结果运用SBAR沟通模式在涉外诊疗及住院患者病情汇报...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涉外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国际医疗服务行业内医护人员间标准的病情交流模式即“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方式应用于涉外诊疗及住院患者病情汇报。结果运用SBAR沟通模式在涉外诊疗及住院患者病情汇报后,没有发生一例因沟通不良引起的不良事件及隐患或投诉,患者满意度达99%。结论运用SBAR沟通模式在涉外诊疗及住院患者病情汇报中,内容精简且具有针对性,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素质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确保患者安全,促进团队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沟通模式 涉外医疗 应用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DET标准化药学服务对提升住院患者床旁卫教效果分析
20
作者 李平 徐启坤 +2 位作者 孙振宇 唐月娥 方芸 《中国标准化》 2023年第24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调剂药师应用AIDET沟通模式进行床旁用药卫教标准化沟通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2022年6-10月儿科、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床旁卫教100份问卷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干预前为未实施AIDET沟通模式的常规药学服务,... 目的:探讨调剂药师应用AIDET沟通模式进行床旁用药卫教标准化沟通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2022年6-10月儿科、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床旁卫教100份问卷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干预前为未实施AIDET沟通模式的常规药学服务,干预后为实施药学服务AIDET沟通模式,比较两组的多方面影响。结果:实验数据表明,以AIDET沟通模式干预后患者卫教多方面影响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剂药师应用AIDET沟通模式,对住院患者进行床旁卫教服务时,可显著提升患者对用药卫教内容的理解程度,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的焦虑情绪,使药学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DET标准化沟通模式 卫教药师 药学服务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