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危重症病人标准化急救护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倩 张峰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0期305-308,共4页
目的:分析标准化急救护理实施于急诊危重症病人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在2023年2月至8月期间急诊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他们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同时,针对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通过了解两组患者抢... 目的:分析标准化急救护理实施于急诊危重症病人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在2023年2月至8月期间急诊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他们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同时,针对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通过了解两组患者抢救方面的数据,研究这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时间、心脏复苏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急救护理可有效提高急诊危重症病人抢救效果,缩短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急救护理 急诊危重症 抢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缝衔接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
作者 刘翔 邹立成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20期251-254,共4页
目的:分析无缝衔接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前急救中心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023年1月至2022年6月为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目的:分析无缝衔接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前急救中心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023年1月至2022年6月为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为观察组(60例,实施无缝衔接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Braden评分、GC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均明显高于干预前,而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重症监护室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应用无缝衔接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干预效果,明显降低压疮风险,减轻意识障碍严重程度,预防不良事件发生,促进快速恢复,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衔接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 重症监护室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支气管哮喘患儿急诊护理中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1
3
作者 方华 赵广云 陶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6期155-158,共4页
目的分析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支气管哮喘患儿急诊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急救护... 目的分析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支气管哮喘患儿急诊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干预,两组均观察至患儿出院。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和出院时肺功能、心理状况、哮喘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出院时,观察组用力呼气流量25、用力呼气流量50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哮喘控制测试评分、情感功能、症状及活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用于支气管哮喘患儿急诊护理,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有助于患儿病情控制,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儿童 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 急诊 肺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张金燕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年第8期122-124,共3页
目的研究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治疗时间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76例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急救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8例。研究组按照标准化急救... 目的研究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治疗时间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76例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急救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8例。研究组按照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干预救治,对照组按照传统急救护理模式救治。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卒中评分量表(MESSS)评分、溶栓给药时间、静脉开通时间以及CT完成时间。结果研究组急诊入院至溶栓给药时间、静脉开通时间以及CT完成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MES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1w、2w、3w研究组MES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能够有效减少溶栓院内延迟,缩短溶栓给药时间、静脉溶栓开通时间及CT完成时间,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护理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 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 治疗时间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静 《中国标准化》 2023年第16期257-260,共4页
目的:分析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中的运用效果。方法: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急诊接收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50例为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为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每组25例,比照2组急救效... 目的:分析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中的运用效果。方法: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急诊接收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50例为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为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每组25例,比照2组急救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整体急救效率与ST段降低率均比对照组高,但心脏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能显著提升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抢救效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I 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尤霞 洪小丽 倪黎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12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安市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3例CI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常规急救护理的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同时将接受标准化急救护理的41例患者设为...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安市中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3例CI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常规急救护理的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同时将接受标准化急救护理的4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时间、神经功能、生命体征和致残率。结果观察组的急诊分诊时间和急诊滞留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开放静脉通道时间、确诊时间、影像学检查完成时间及开始静脉溶栓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5)。抢救24 h、48 h及出院时,2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相比于抢救前均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相比于同期对照组均更低(P均<0.05)。抢救后,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心率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优(P均<0.05)。观察组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急救护理可缩短CIS患者的急救时间,改善其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降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标准化急救护理 急救时间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何沙沙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1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急诊危重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急诊危重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和住院天数,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的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专业能力、护理效率、工作态度和操作技能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针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应用标准化急救护理取得显著效果,不仅缩短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还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急救护理 急诊危重症患者 抢救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缝衔接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吴玥 王君 《中国标准化》 2023年第8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无缝衔接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 目的:探讨无缝衔接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急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无缝衔接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Braden评分、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Brade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Brade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ICU时间和住院总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衔接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中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急救护理 重症监护室 急危重症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玉春 尹敏 +2 位作者 黎肖娴 董芳芳 莫冬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8期19-21,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的价值。方法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试验组采用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对比两组致残率、死亡...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的价值。方法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试验组采用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对比两组致残率、死亡率、急救指标、溶栓率。结果急救后,试验组致残率为9.68%(3/31)、死亡率为0(0/31),对照组致残率为19.35%(6/31)、死亡率为3.23%(1/3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试验组溶栓率为96.77%(30/31),高于对照组的80.65%(25/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静脉开通时间(9.15±1.82)min、CT完成时间(25.58±1.84)min短于对照组的(14.35±4.22)、(33.18±7.12)min,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12±1.65)分低于对照组的(8.34±2.3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标准化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流程对提高溶栓率,缩短静脉开通时间效果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 致残率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