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速度350 km/h中国标准动车组标准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岩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简述了我国既有动车组技术标准体系的现状及其对中国标准动车组的适用性分析,研究提出了速度350 km/h中国标准动车组技术标准体系,对标准体系的架构、重要标准的技术特点等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与国外同类标准的差异,为我国动车组技术... 简述了我国既有动车组技术标准体系的现状及其对中国标准动车组的适用性分析,研究提出了速度350 km/h中国标准动车组技术标准体系,对标准体系的架构、重要标准的技术特点等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与国外同类标准的差异,为我国动车组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及后续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标准动车组 技术标准 标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系横向减振器失效故障对中国标准动车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于文涛 徐传波 +1 位作者 郭兆团 吴佳佳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2-255,262,共5页
基于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中国标准动车组(CEMU)动力学计算模型,仿真分析了二系横向减振器失效故障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对CEMU故障状态分析具有一定工程研究价值.仿真结果表明:当每辆车失效1个或者2个(即每个转向架失效1个)二系... 基于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中国标准动车组(CEMU)动力学计算模型,仿真分析了二系横向减振器失效故障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对CEMU故障状态分析具有一定工程研究价值.仿真结果表明:当每辆车失效1个或者2个(即每个转向架失效1个)二系横向减振器时,对车辆蛇行稳定性、平稳性和舒适性、安全性的影响均不是很明显;当每辆车二系横向减振器全部失效时,车辆蛇行稳定性、平稳性和舒适性、安全性均有非常明显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标准动车组(CEMU) 二系横向减振器 失效故障 车辆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动车组用空气弹簧动力学建模与服役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戚壮 乔伟超 +2 位作者 陈清化 叶特 陈恩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9-137,共9页
空气弹簧作为我国动车组二系悬挂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乘客的舒适性,甚至影响到行车安全。以我国最新研发的标准动车组上使用的510B型空气弹簧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服役前后性能的改变。分别建立了空气弹簧的有限元模型及气动力学模... 空气弹簧作为我国动车组二系悬挂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乘客的舒适性,甚至影响到行车安全。以我国最新研发的标准动车组上使用的510B型空气弹簧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服役前后性能的改变。分别建立了空气弹簧的有限元模型及气动力学模型,并对新空气弹簧和已经服役30万公里以上的510B型空气弹簧进行静态、动态的例行试验。通过对模型仿真数据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空气弹簧模型动、静态的仿真的滞回曲线和试验所得的滞回曲线吻合较好,所建立的510B型空气弹簧模型能够很好的描述空气弹簧的动态特性;通过修改动力学模型的相关参数,能够很好的描述已经服役的空气弹簧的特性;能够初步的揭示510B型空气弹簧在服役后其垂向刚度及阻尼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对研究空气弹簧老化以及其对整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动车组 空气弹簧 服役特性 滞回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动车组车轮磨耗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范军 王鹏 +1 位作者 刘孟奇 李伟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9年第6期112-116,158,共6页
通过对标准动车组车轮踏面磨耗进行跟踪测试,分析总结实测车轮踏面外形和与标准TB60钢轨匹配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变化规律。讨论不同速度和线路条件下车轮多边形发展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车轮踏面磨耗深度与运营里程基本呈线性关系;轮缘... 通过对标准动车组车轮踏面磨耗进行跟踪测试,分析总结实测车轮踏面外形和与标准TB60钢轨匹配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变化规律。讨论不同速度和线路条件下车轮多边形发展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车轮踏面磨耗深度与运营里程基本呈线性关系;轮缘损失量达到2.7mm后,轮缘不再发生磨损。镟后27.3万公里在名义滚动圆处出现大于0.2mm的凹坑磨损现象。凹坑磨损会导致接触点对分布在凹坑两侧,轮对的等效锥度增大较快。在580Hz附近,转向架轮对和构架存在模态耦合共振问题,在350km/h和300km/h速度工况下分别形成16、17边形和19、20边形,在哈大线运行时形成的12、14、22和23边形对应351 Hz、410 Hz、643 Hz和672 Hz的振动频率,可能与轨道系统固有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波 标准动车组 车轮踏面磨耗 轮缘磨耗 凹坑磨损 车轮多边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速350km中国标准动车组车载天线的隔离度及最小排布间距 被引量:5
5
作者 窦垭锡 李毅 +2 位作者 李辉 鲍峻松 蔺伟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0-136,共7页
基于中国标准动车组车载终端设备的部署现状和未来规划,调研其采用的通信系统类型、车载天线的工作频率和安装数量;以900 MHz频段GSM-R系统、450 MHz频段和2100 MHz频段LTE-R系统为例,对车载终端的杂散干扰进行理论分析,基于自由空间损... 基于中国标准动车组车载终端设备的部署现状和未来规划,调研其采用的通信系统类型、车载天线的工作频率和安装数量;以900 MHz频段GSM-R系统、450 MHz频段和2100 MHz频段LTE-R系统为例,对车载终端的杂散干扰进行理论分析,基于自由空间损耗理论模型计算、电磁软件仿真模拟和试验平台实测的结果,研究车载天线的隔离度,提出满足车载通信终端干扰隔离度需求的合理天线间距。结果表明:为了实现动车组车载终端的互不干扰,对于900 MHz频段GSM-R系统和2100 MHz频段LTE-R系统,车载天线间距需达到0.5 m;对于450 MHz频段LTE-R系统,车载天线间距则需大于3.0 m。未来我国动车组车载天线的发展应定位在:研发宽频段多业务组合天线、对车载天线布局进行标准化设计、支持公网运营商5G频率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天线 天线间距 天线隔离度 杂散干扰 馈线损耗 中国标准动车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标准动车组能耗测试技术及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波 黄金 +1 位作者 陆阳 张桂南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3-59,共7页
动车组能耗测量对于列车顶层参数设计、线路运行能耗评估、动车组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等工作的指导性意义重大,对中国标准动车组能耗测试技术进行研究。考虑速度级、动车组载荷、辅助用电及司机操纵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一套完整的试验方案... 动车组能耗测量对于列车顶层参数设计、线路运行能耗评估、动车组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等工作的指导性意义重大,对中国标准动车组能耗测试技术进行研究。考虑速度级、动车组载荷、辅助用电及司机操纵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一套完整的试验方案、测试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归纳形成了标准化的能耗试验方法;分析中国标准动车组能耗与阻力间的定量关系,并结合实际线路下动车组能耗数据进行验证性分析。能耗试验方案及确定的评估指标为中国标准动车组优化设计、新建高铁线路运行能耗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层参数 中国标准动车组 能耗评估 能耗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测数据的350km·h^(-1)中国标准动车组空载合闸涌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郭旭刚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4-121,共8页
为优化动车组高压保护系统,本文详细分析中国标准动车组牵引变压器空载合闸引起的涌流特性理论模型及其空载合闸实测数据,对比研究了中国标准动车组不同角度合闸涌流特性、变压器原次边电压特性及其影响.通过对实测数据深入分析与研究,... 为优化动车组高压保护系统,本文详细分析中国标准动车组牵引变压器空载合闸引起的涌流特性理论模型及其空载合闸实测数据,对比研究了中国标准动车组不同角度合闸涌流特性、变压器原次边电压特性及其影响.通过对实测数据深入分析与研究,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控合闸可以有效抑制动车组主断路器频繁合闸引起励磁涌流影响,从而提高整个牵引供电系统电气设备安全性.同时中国标准动车组宝贵实测数据为动车组高压系统关键部件选型及主电路参数的设计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中国标准动车组 励磁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300BF中国标准动车组以太网控车技术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罗昭强 金冲 韩东宁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113,共3页
介绍了CR300BF中国标准动车组以太网网络控制系统的构成、拓扑结构,以及实现列车级和车辆级数据传输的管理。详细阐述了以太网交换机的方向及端口的定义,以及动车组如何实现互联互通、在单编组和重联编组情况下如何快速辨别标准动车组... 介绍了CR300BF中国标准动车组以太网网络控制系统的构成、拓扑结构,以及实现列车级和车辆级数据传输的管理。详细阐述了以太网交换机的方向及端口的定义,以及动车组如何实现互联互通、在单编组和重联编组情况下如何快速辨别标准动车组的主控端和方向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标准动车组 CR300BF 以太网控车 互联互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250 km/h中国标准动车组常用制动减速度曲线设计 被引量:4
9
作者 钱卿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7-90,共4页
动车组制动系统减速度是依据运营线路情况(黏着)和车辆追踪间隔时间要求,确定的列车顶层技术指标。制动控制系统减速度曲线设计,必须满足减速度顶层指标确保制动距离安全,还需统筹考虑黏着利用降低滑行风险、最优化电制动利用;兼顾司机... 动车组制动系统减速度是依据运营线路情况(黏着)和车辆追踪间隔时间要求,确定的列车顶层技术指标。制动控制系统减速度曲线设计,必须满足减速度顶层指标确保制动距离安全,还需统筹考虑黏着利用降低滑行风险、最优化电制动利用;兼顾司机操作及乘客的舒适度、基础制动磨耗的经济性,使列车安全舒适,制动系统经济效益最大化。以速度250km/h中国标准动车组常用制动减速度曲线设计为例,介绍动车组制动系统常用制动减速度曲线设计方法及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标准动车组 CR300 系统 常用制 控制减速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标准动车组约束阻尼降噪板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毛昆朋 杨延峰 +1 位作者 张澎湃 徐超 《中国铁路》 2019年第1期102-109,共8页
依据时速350?km中国标准动车组顶层设计要求,在对比分析国内外车轮减振降噪措施的性能特点基础上,选定约束阻尼的降噪方式。针对中国标准动车组车轮的外形尺寸设计了约束阻尼降噪板,其具有高阻尼特性、无需改造车轮结构、使用期间免维... 依据时速350?km中国标准动车组顶层设计要求,在对比分析国内外车轮减振降噪措施的性能特点基础上,选定约束阻尼的降噪方式。针对中国标准动车组车轮的外形尺寸设计了约束阻尼降噪板,其具有高阻尼特性、无需改造车轮结构、使用期间免维护的特点,并完成了降噪板的安全评估、室内降噪效果测试、现场噪声测试和60万km的装车运用考核工作。目前安装有国产降噪板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最高运行里程120万km,降噪板服役期间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标准动车组 降噪板 约束阻尼 安全评估 减振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原理在中国标准动车组统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玉兰 王俊彪 +1 位作者 赵方 赵泽平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70,共6页
在回顾我国CRH动车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标准动车组统型的必要性,并对标准化原理在中国标准动车组统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为高速铁路关键装备标准化统型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标准化原理 中国标准动车组 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标准动车组互联互通测试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刁晓明 宋永丰 《中国铁路》 2021年第6期9-15,共7页
既有不同型号动车组存在无法互联、互通、互操作的问题,降低了运用效率,提高了运用成本。中国标准动车组在技术条件中提出不同厂家生产动车组需具备互联互通的功能。在互联、互通、互操作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标准动车组进行网络通... 既有不同型号动车组存在无法互联、互通、互操作的问题,降低了运用效率,提高了运用成本。中国标准动车组在技术条件中提出不同厂家生产动车组需具备互联互通的功能。在互联、互通、互操作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标准动车组进行网络通信一致性测试、地面互联互通平台测试和实车互联互通重联试验,全面验证了动车组互联互通性能,实现了互联互通运行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高铁 中国标准动车组 高速综合试验 互联互通 一致性测试 互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标准动车组部件及车体合成组装技术
13
作者 董明 周晶辉 +1 位作者 李栋梁 刘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5-148,共4页
以中国标准动车组车体的生产制造为基础,系统论述动车组底架、侧墙、车顶、端墙、司机室等5大部件组装及车体总装技术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总结近10年的车体组装技术操作要领,展示铝合金车体制造从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的最新成果,进... 以中国标准动车组车体的生产制造为基础,系统论述动车组底架、侧墙、车顶、端墙、司机室等5大部件组装及车体总装技术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总结近10年的车体组装技术操作要领,展示铝合金车体制造从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的最新成果,进而为铝合金车体制造标准化的形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标准动车组 部件组装 底架合成 车体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标准动车组以太网控车重联模式研究
14
作者 罗昭强 金冲 韩东宁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6-138,143,共4页
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通信网络是列车上信息交互的关键设施,与传统通信方式相比,以太网总线技术是相对较新的列车通信网络,它具有带宽大、组件灵活及成本低等优点。以中国标准动车组以太网控车为研究对象,描述了以太网控车的重联方式、位... 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通信网络是列车上信息交互的关键设施,与传统通信方式相比,以太网总线技术是相对较新的列车通信网络,它具有带宽大、组件灵活及成本低等优点。以中国标准动车组以太网控车为研究对象,描述了以太网控车的重联方式、位置映射,以及重联信号的判定,通过拓扑协议实现了列车的结构拓扑和信息共享,使得以太网控车技术更加快速、安全、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标准动车组 数据传输 列车以太网控车 列车重联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品牌设计研究
15
作者 马胜全 王洪宝 +1 位作者 贾兴泷 郭昊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10,15,共4页
中国标准动车组不但在技术上执行中国标准,在形象上也需充分考虑中国文化的特色来进行设计。为满足市场竞争需求,将美学相关知识与动车组列车头型设计相结合,分别从动车组列车头型设计、造型特征及色彩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角度,阐... 中国标准动车组不但在技术上执行中国标准,在形象上也需充分考虑中国文化的特色来进行设计。为满足市场竞争需求,将美学相关知识与动车组列车头型设计相结合,分别从动车组列车头型设计、造型特征及色彩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角度,阐述具有中国魅力的中国标准动车组的品牌形象。通过对技术美学中空气动力学的研究,确定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头型设计应采用椭球型;将中国文化中的阴阳两谐造型美学运用在头型设计中,凸显中国地域文化特征;通过对色彩及文化符号的研究,将中国的龙凤为设计元素应用在列车头型设计中,以打造中国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标准动车组 列车 品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兴号标准动车组高压电器箱结构强度仿真分析
16
作者 张东远 姜赞 +3 位作者 杨建明 孙毅 刘海超 徐俊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58,共6页
基于复兴号标准动车组的主电路原理及车辆限界和空间要求,设计了集成多种高压电器且悬臂安装的高压电器箱,为校正和优化结构可靠性,建立高压电器箱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模态分析和基于IEC 61373:2010的冲击强度及振动疲劳强度分析,得出... 基于复兴号标准动车组的主电路原理及车辆限界和空间要求,设计了集成多种高压电器且悬臂安装的高压电器箱,为校正和优化结构可靠性,建立高压电器箱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模态分析和基于IEC 61373:2010的冲击强度及振动疲劳强度分析,得出高压电器箱前20阶模态振型和频率、冲击振动工况下母材和焊缝的应力分布以及振动疲劳工况下3向疲劳累计损伤情况,明确结构疲劳薄弱位置及各向加速度激励影响程度,并提出高压电器箱结构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兴号标准动车组 高压电器箱 结构强度 有限元仿真分析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变轨距转向架方案设计及其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邵亚堂 黄运华 +1 位作者 许红江 张隶新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47,共6页
简要概述了国外变轨距转向架的发展现状,设计出一种基于标准动车组的变轨距转向架结构方案,对锁紧机构和转向架各部件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并对1 435mm和1 520mm两种轨距情况下车辆的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简要概述了国外变轨距转向架的发展现状,设计出一种基于标准动车组的变轨距转向架结构方案,对锁紧机构和转向架各部件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并对1 435mm和1 520mm两种轨距情况下车辆的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变轨距转向架车辆在两种轨距线路的直线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安全性能指标均满足相关技术标准,所设计的变轨距转向架方案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动车组 变轨距转向架 锁紧机构 力学性能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隧道内列车交会压力波气动载荷分布特性 被引量:22
18
作者 梅元贵 李绵辉 郭瑞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67,共8页
针对中国标准动车组以350 km·h^-1速度通过隧道,采用一维非定常可压缩不等熵流动模型和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在验证源代码程序合理和准确的基础上,对比单列车通过和2列车等速中央交会时隧道中央测点的压力变化、隧道空间和全时间... 针对中国标准动车组以350 km·h^-1速度通过隧道,采用一维非定常可压缩不等熵流动模型和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在验证源代码程序合理和准确的基础上,对比单列车通过和2列车等速中央交会时隧道中央测点的压力变化、隧道空间和全时间区域内的压力场分布图、列车离开隧道后压力波传播规律,并获得洞内各测点的最大正负压和最大压力峰峰值。在此基础上,研究隧道长度、阻塞比、编组辆数和列车速度对隧道内压力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隧道交会压力波与列车驶入驶出隧道诱发的压缩波和膨胀波的反射及叠加密切相关,且隧道交会压力波随阻塞比、编组辆数和列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大;2列车等速隧道中央交会处的压力最值明显大于隧道内其他位置,是洞口附近位置的2.0~2.7倍;隧道长度为1.0,2.5,5.0和10.0 km时,列车速度为400 km·h^-1时隧道内最大压力峰峰值是其为250和350 km·h^-1时的2.7~4.1倍和1.3~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隧道 中国标准动车组 列车交会 空气压力波 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行350 km/h高铁线路技术条件运营400 km/h高速列车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时瑾 孙征南 +1 位作者 孙宪夫 龙许友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71-2180,共10页
根据车线动力学理论,建立中国标准动车组车辆-线路动力学分析模型,从安全性、舒适性角度研究更高速度下,平面曲线半径、超高与车速间的匹配关系,并对某高铁区段线路进行动力学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建议设计时速400 km/h高速铁路最小平面... 根据车线动力学理论,建立中国标准动车组车辆-线路动力学分析模型,从安全性、舒适性角度研究更高速度下,平面曲线半径、超高与车速间的匹配关系,并对某高铁区段线路进行动力学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建议设计时速400 km/h高速铁路最小平面曲线半径在优、良和一般条件下分别取9000,8500和7500 m,设计超高175 mm。适当的欠超高更有利于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在保证运行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旅客所能承受的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舒适性标准,在某高铁区段线路运行时速400 km/h高速列车是可行的。通过对比发现,ISO2631相比平稳性指标和UIC513,考虑了低频振动对于旅客乘坐舒适性的影响,评价标准也更为严格。各项动力学指标的频数统计分析可以更有效地反映不同车速、不同线路条件下轮轨作用的强弱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速400 km/h高速铁路 线路参数匹配 力学仿真 中国标准动车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速400 km及以上高速铁路24~64 m简支梁竖向频率限值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星宇 徐昕宇 +3 位作者 周川江 郑晓龙 陈列 高芒芒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3-69,共7页
针对24,32,40,48和64 m简支梁,以及CR400AF型中国标准动车组,建立移动荷载列-桥梁系统模型,开展动力仿真计算,分析不同时速的动车组驶过不同频率、不同跨度简支梁时的梁体动力响应,并综合容许动力系数要求与规范规定,进行时速400 km及... 针对24,32,40,48和64 m简支梁,以及CR400AF型中国标准动车组,建立移动荷载列-桥梁系统模型,开展动力仿真计算,分析不同时速的动车组驶过不同频率、不同跨度简支梁时的梁体动力响应,并综合容许动力系数要求与规范规定,进行时速400 km及以上高速铁路更大跨度区间简支梁的竖向频率限值研究。结果表明:梁体动力系数从大到小的简支梁跨度排序为24,32,48,40和64 m;5~7 Hz的竖向频率范围是梁体动力响应敏感区域;对于速度400 km·h^(-1)的CR400AF型动车组,24,32,40,48和64 m简支梁的竖向频率限值分别为6.0,5.5,2.7,2.4和2.1 Hz;CR400AF型动车组的运营速度由400 km·h^(-1)提高至430 km·h^(-1)时,24和32 m简支梁竖向频率限值需要提高0.5 Hz,而40 m及以上跨度简支梁竖向频率限值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中国标准动车组 时速400 km 简支梁 竖向频率 频率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