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栅格新安江模型在天津于桥水库流域上游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黄小祥 姚成 +3 位作者 李致家 谢润起 于福民 张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34-1140,共7页
栅格新安江模型是在概念性新安江模型的理论基础上,以栅格为计算单元,结合地形地貌和下垫面特性构建出来的水文模型.在于桥水库流域上游的水平口流域应用栅格新安江模型,研究该地区洪水要素的空间变化以及洪水形成过程,讨论洪水模拟效... 栅格新安江模型是在概念性新安江模型的理论基础上,以栅格为计算单元,结合地形地貌和下垫面特性构建出来的水文模型.在于桥水库流域上游的水平口流域应用栅格新安江模型,研究该地区洪水要素的空间变化以及洪水形成过程,讨论洪水模拟效果来验证模型在半湿润地区的适用性.选取水平口流域1978-2012年的洪水进行模型计算,模拟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流域产流面积的时空变化,且均达到乙级以上精度.初步表明栅格新安江模型在半湿润地区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格新安江模型 产流面积变化 洪水模拟 于桥水库 水平口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栅格新安江模型的淮河上游土壤侵蚀预测 被引量:5
2
作者 高红艳 唐英敏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3-77,共5页
将栅格新安江模型与改进通用土壤侵蚀方程进行耦合,建立基于栅格尺度的水沙模拟模型,以淮河上游息县水文站以上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流域DEM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数据以及息县站2000年-2010年水文数据,模拟了淮河上游2000年-2010年... 将栅格新安江模型与改进通用土壤侵蚀方程进行耦合,建立基于栅格尺度的水沙模拟模型,以淮河上游息县水文站以上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流域DEM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数据以及息县站2000年-2010年水文数据,模拟了淮河上游2000年-2010年输沙过程。并基于构建的水沙模型,结合流域2020年和2030年土地利用远景规划数据设定两种土地利用模式情景,定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模式情景对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栅格新安江模型的水沙耦合模型在淮河上游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模拟的输沙量相对误差小于15%,确定性系数0.6以上,满足泥沙模拟精度要求;林地用地面积增加5%,流域土壤侵蚀量减少8.78%,城镇用地面积增加8%,流域土壤侵蚀量减少12.73%。研究成果可为淮河水土保持治理和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格新安江模型 改进通用土壤侵蚀方程 水沙模拟 土地利用模式情景 土壤侵蚀响应 淮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ilGrids的栅格新安江模型参数空间分布估算 被引量:9
3
作者 童冰星 李致家 姚成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9-226,共8页
为实现中小流域降雨径流过程精细化模拟,合理估算水文模型参数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版全球数字土壤制图系统(SoilGrids)构建栅格新安江模型(GXM)参数化方案,对陕西省陈河流域2003—2012年16场洪水进行模拟,与新安江模型计算... 为实现中小流域降雨径流过程精细化模拟,合理估算水文模型参数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版全球数字土壤制图系统(SoilGrids)构建栅格新安江模型(GXM)参数化方案,对陕西省陈河流域2003—2012年16场洪水进行模拟,与新安江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开展基于洪水过程划分的自由水蓄水容量敏感性及空间分布特征量化分析。结果表明:GXM模拟的峰现时间误差水平降低约0.31 h,洪峰和洪量模拟精度较高,模型能够对土壤水饱和度等水文要素的动态空间分布进行较合理的模拟;自由水蓄水容量参数对洪峰和涨洪过程的确定性系数以及涨洪段的洪量相对误差影响较大,对退水过程影响小;自由水蓄水容量在陈河流域河谷和山脊附近较大,坡段中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土壤制图系统 栅格新安江模型 参数空间分布 自由水蓄水容量 陈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栅格型新安江模型的中小河流精细化洪水预报 被引量:28
4
作者 姚成 李致家 +6 位作者 张珂 朱跃龙 刘志雨 黄迎春 龚珺夫 张锦堂 童冰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5,共7页
为提高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精细化水平,以栅格型新安江模型(GXM)为基础,考虑沿程水流再分配、库塘坝蓄泄及河道特征对产汇流过程的影响,采用针对性的定量化模拟方法,并基于模型参数与下垫面特征的定量关系,对模型参数空间分布进行推衍。... 为提高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精细化水平,以栅格型新安江模型(GXM)为基础,考虑沿程水流再分配、库塘坝蓄泄及河道特征对产汇流过程的影响,采用针对性的定量化模拟方法,并基于模型参数与下垫面特征的定量关系,对模型参数空间分布进行推衍。以安徽横江为例,对GXM的精细预报能力进行验证。结果表明:GXM不仅可以实现对屯溪出口断面洪水过程的高精度预报,也可以不经重新率定,实现对流域内部嵌套断面洪水过程的高精度预报;GXM能够预报流量、土壤含水量、流速等不同水文要素的时空分布,可为中小河流洪水防控提供丰富的预报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格新安江模型 精细化洪水预报 定量化模拟 参数空间分布 水文要素 中小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栅格型新安江模型的参数估计及应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姚成 纪益秋 +1 位作者 李致家 刘开磊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7,共6页
根据新安江模型与一维扩散波模型理论,构建了基于栅格的新安江(Grid-Xin’anjiang)模型.该模型以DEM栅格为计算单元,将每个单元的产流量划分为地表径流、壤中流以及地下径流3种水源,最后再根据栅格间的汇流演算次序,利用扩散波汇流方法... 根据新安江模型与一维扩散波模型理论,构建了基于栅格的新安江(Grid-Xin’anjiang)模型.该模型以DEM栅格为计算单元,将每个单元的产流量划分为地表径流、壤中流以及地下径流3种水源,最后再根据栅格间的汇流演算次序,利用扩散波汇流方法依次将各种水源演算至流域出口.模型在进行产汇流计算时,考虑了栅格之间的水量交换以及河道排水网络的影响.以流域地貌特征、土壤及植被类型等下垫面条件为基础,研究了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并对其进行了验证.将模型用于安徽省屯溪流域的洪水模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格新安江模型 新安江模型 扩散波模型 参数估计 洪水模拟 屯溪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栅格新安江-地表地下双人工调蓄分布式水文模型 被引量:25
6
作者 张珂 张企诺 +5 位作者 陈新宇 李致家 黄鹏年 姚成 王晟 周佳奇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4-101,139,共9页
为了提高地表地下双重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流域洪水模拟精度,基于调蓄水库概念提出了考虑地表水利工程和地下水超采影响下的网格化降雨径流模拟方法,通过在栅格新安江模型基础上引入地表地下双调蓄模块,构建了栅格新安江-地表地下双人工调... 为了提高地表地下双重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流域洪水模拟精度,基于调蓄水库概念提出了考虑地表水利工程和地下水超采影响下的网格化降雨径流模拟方法,通过在栅格新安江模型基础上引入地表地下双调蓄模块,构建了栅格新安江-地表地下双人工调蓄分布式水文(GXAJ-DAR)模型,将该模型同半分布式新安江-海河模型在海河的典型流域清水河流域进行了验证比较。结果表明:GXAJ-DAR模型在清水河流域的模拟精度高于新安江-海河模型;基于栅格的双调蓄结构能根据水利工程控制区域和地下水埋深的实际空间分布对地面和地下径流人工调蓄过程进行准确模拟;GXAJ-DAR模型对自由水蓄水库蓄水容量参数的取值较新安江-海河模型更加合理,能有效提高清水河流域的洪水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地下水超采 降雨径流 栅格新安江-地表地下双人工调蓄分布式水文模型 洪水预报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多源融合降水产品综合评价及其水文效应评估
7
作者 雍斌 周振杨 +1 位作者 陶新 吕毅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7,76,共12页
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对多源融合降水产品(DML-TPP)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将其与纯红外遥感降水产品PERSIANN-CCS、卫星降水产品GSMaP_G、再分析数据集ERA5-L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ERA5-L对降水量存在一定程度高估,但较好地反映了整个黄河源... 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对多源融合降水产品(DML-TPP)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将其与纯红外遥感降水产品PERSIANN-CCS、卫星降水产品GSMaP_G、再分析数据集ERA5-L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ERA5-L对降水量存在一定程度高估,但较好地反映了整个黄河源区降水的时空格局;GSMaP_G在降水量估算方面较其他产品表现更优秀,在以气象站插值数据率定栅格新安江模型参数的方案中,GSMaP_G对黄河源区门玛区间的水文效应评估结果更好;在采用降水产品对栅格新安江模型进行参数率定的方案中,基于DML-TPP和ERA5-L的径流模拟在平水年表现最佳,基于GSMaP_G的模拟结果则更好地复现了丰水年的洪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融合降水产品 水文模拟 栅格新安江模型 误差传播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模型的服务化封装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余宇峰 胡健伟 +4 位作者 严琳 朱跃龙 万定生 姚成 张锦堂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41,共8页
针对异构水文预报模型复用程度低、共享应用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水文模型服务化封装和组合方法,通过设计标准化服务描述、操作和部署等封装接口,完成对水文模型的数据-算法-模块-模型多粒度拆分与服务化封装。以栅格新安江模型为例进... 针对异构水文预报模型复用程度低、共享应用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水文模型服务化封装和组合方法,通过设计标准化服务描述、操作和部署等封装接口,完成对水文模型的数据-算法-模块-模型多粒度拆分与服务化封装。以栅格新安江模型为例进行模型服务化封装,并在屯溪流域进行了应用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升水文模型算法和模块的灵活组配能力,提高了模型资源的复用率,实现了面向业务应用需求驱动的模型动态配置技术,可为水文模型服务化封装及共享应用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水文模型 服务化封装 服务组合 栅格新安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土壤湿度与模型数据同化的流域径流模拟 被引量:13
9
作者 何涯舟 张珂 +1 位作者 晁丽君 程玉佳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5-151,189,共8页
为提升径流模拟精度,以秦淮河流域为例,采用集合平均法将SMAP、SMOS、AMSR2卫星遥感土壤湿度融合并利用地形湿度指数进行空间降尺度处理,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和栅格新安江模型进行遥感融合土壤湿度同化。对2016—2018年秦淮河流域3个流... 为提升径流模拟精度,以秦淮河流域为例,采用集合平均法将SMAP、SMOS、AMSR2卫星遥感土壤湿度融合并利用地形湿度指数进行空间降尺度处理,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和栅格新安江模型进行遥感融合土壤湿度同化。对2016—2018年秦淮河流域3个流量站记录的11场洪水进行模型数据同化的结果表明:日尺度率定期洪峰、径流深相对误差合格率均为71.43%,验证期洪峰、径流深相对误差合格率分别为66.67%和100%;经同化后,8场洪水径流深误差减小,平均误差降低29.01%;8场洪水确定性系数增大,范围在0.01~0.09之间,模拟精度最高可提升11.84%;同化多源遥感土壤湿度能有效改善土壤湿度估计的准确性,进而提升径流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模拟 多源遥感土壤湿度 栅格新安江模型 数据同化 卡尔曼滤波算法 秦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水力学结合的秦淮河流域洪水模拟与实时校正 被引量:9
10
作者 汪昊燃 王容 +2 位作者 黄鹏年 何健 姚成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0,64,共7页
针对以栅格新安江模型为代表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在秦淮河流域洪水模拟预报中下游感潮河段应用精度受限的问题,以前垾村(秦)站为节点,上游采用栅格新安江模型计算产流,下游采用水动力学模型对受闸泵调度影响的感潮河段水位进行模拟,并采用... 针对以栅格新安江模型为代表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在秦淮河流域洪水模拟预报中下游感潮河段应用精度受限的问题,以前垾村(秦)站为节点,上游采用栅格新安江模型计算产流,下游采用水动力学模型对受闸泵调度影响的感潮河段水位进行模拟,并采用K最近邻(K NN)法和反馈法对模拟结果进行实时校正。结果表明,采用K NN法校正后确定性系数为0.718~0.975,达到了乙等预报精度要求,可用于秦淮河流域洪水模拟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格新安江模型 一维水动力模型 洪水模拟 实时校正 秦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M分辨率对分布式水文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姚成 李致家 章玉霞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4,88,共5页
以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采用栅格型新安江模型进行不同分辨率情况下的洪水模拟,分析了分辨率对分布式水文模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高程模型分辨率越高,流域数字化的精度相对越高,但模型的模拟结果并不一定越好;针对不同分辨率的数... 以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采用栅格型新安江模型进行不同分辨率情况下的洪水模拟,分析了分辨率对分布式水文模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高程模型分辨率越高,流域数字化的精度相对越高,但模型的模拟结果并不一定越好;针对不同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在重新率定汇流参数的情况下,栅格型新安江模型的模拟精度相当,均能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对于中尺度流域而言,采用30″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不仅能够提高模型的运行时效,也能取得较高的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栅格新安江模型 水文模拟 分辨率 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气候变化对赣江上游区极端径流影响预估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梦瑶 袁飞 +1 位作者 张利敏 姚新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共4页
受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赣江上游区洪旱灾害频发,但缺少综合评估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赣江上游区极端径流演变特性。采用IPSL-CM5A-MR气候模式模拟的RCP 2.6、RCP 4.5、RCP 8.5排放情景下的气候数据经统计降尺度,驱动栅格型新安江水文模型... 受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赣江上游区洪旱灾害频发,但缺少综合评估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赣江上游区极端径流演变特性。采用IPSL-CM5A-MR气候模式模拟的RCP 2.6、RCP 4.5、RCP 8.5排放情景下的气候数据经统计降尺度,驱动栅格型新安江水文模型,预估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赣江上游区极端径流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栅格型新安江水文模型能合理地模拟赣江上游峡山站的历史日流量过程和极端径流;3种排放情景下极端高流量较基准年呈显著的增大趋势,RCP 2.6情景最为明显;3种排放情景下极端低流量较基准年明显减小,RCP 4.5情景极端低流量减幅最大。结果可为适应气候变化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径流 栅格新安江模型 IPSL-CM5A-MR气候模式 统计降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合CMIP6多气候模式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径流预估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子琪 袁飞 +2 位作者 周梦瑶 张利敏 张怡雅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9-22,9,共5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国策,评估气候变化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径流响应对调水工程的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采用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中5个气候模式模拟的3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情景下(SSP 1-2.6、SSP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国策,评估气候变化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径流响应对调水工程的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采用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中5个气候模式模拟的3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情景下(SSP 1-2.6、SSP 2-4.5、SSP 5-8.5)2021~2100年的气候数据,经贝叶斯模型平均法集合后驱动栅格型新安江模型,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未来径流的演变情势。结果表明,多模式集合后基准期(1961~2000年)月降水、气温模拟精度高于各气候模式;栅格型新安江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未来3种SSP情景下水源区各分区年径流深总体高于基准期,2021~2060年期间径流增幅小于2061~2100年。未来水源区的径流增幅低于调水规模的增幅,可能会给调水工程的高效运行带来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多气候模式 贝叶斯模型平均 栅格新安江模型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