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栀黄止痛散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6
1
作者 田晓云 杨莹洁 +4 位作者 郑婉婷 黄鸣清 赵海誉 南丽红 陈剑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1-389,共9页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及体外细胞实验探索栀黄止痛散(Zhi-Huang-Zhi-Tong powder,ZHZTP)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有效物质基础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使用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得到ZHZTP活性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交集得到...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及体外细胞实验探索栀黄止痛散(Zhi-Huang-Zhi-Tong powder,ZHZTP)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有效物质基础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使用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得到ZHZTP活性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交集得到共同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关系网络图对交集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将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基于HUVEC细胞体外炎症模型,采用MTT法、平板划痕实验及蛋白质印迹等方法验证ZHZTP的药效及机制。结果ZHZTP中筛选出核心成分熊果酸和大黄素;治疗RA的重要靶点AKT1、IL-6和TNF;富集分析中,GO结果表明,ZHZTP对细胞分子功能、生物学功能及细胞组成均有影响,KEGG结果表明,ZHZTP的功能主要富集在PI3K-AKT、TNF和IL-17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结合作用。体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ZHZTP均可抑制HUVECs的炎性增殖和迁移,并且能够抑制PI3K,AKT及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论ZHZTP可能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RA疾病发展进程,从而发挥抗RA作用,其主要有效物质基础为熊果酸和大黄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黄止痛散 类风湿关节炎 网络药理学 活性成分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黄止痛散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及对损伤韧带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齐秀春 孙楠 +3 位作者 郭喜钦 韩崇涛 陈昕 程帅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0-365,共6页
目的观察栀黄止痛散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及对损伤韧带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92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软乳胶剂外敷,观察组采用基础疗法联合栀黄止痛散外敷,共治疗... 目的观察栀黄止痛散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及对损伤韧带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92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软乳胶剂外敷,观察组采用基础疗法联合栀黄止痛散外敷,共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表(VAS)疼痛评分及血清氧化应激因子水平、踝关节周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损伤韧带厚度及踝关节功能的变化;观察2组疼痛、关节肿胀缓解时间和皮肤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距腓前韧带厚度与跟腓韧带厚度、踝关节周径明显下降(P<0.05),踝关节跖屈及背伸活动度、踝与后足功能评价表评分明显改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丙二醛(MD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及关节肿胀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栀黄止痛散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优于双氯芬酸二乙胺软乳胶剂,提升抗氧化因子活性,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患侧韧带形态,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踝关节扭伤 栀黄止痛散 双氯芬酸二乙胺软乳胶 韧带形态 疼痛 肿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黄止痛散外敷联合支具固定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效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潘恩 周鑫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20-221,共2页
目的对栀黄止痛散外敷联合支具固定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选取的5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支具固定,观察组联合栀黄止痛散外敷,观察Lysholm评分、症状积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 目的对栀黄止痛散外敷联合支具固定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选取的5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支具固定,观察组联合栀黄止痛散外敷,观察Lysholm评分、症状积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Lysholm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治疗观察组Lysholm评分上升幅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各项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所下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3.1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76%),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栀黄止痛散外敷联合支具固定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能够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黄止痛散 支具固定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