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侏罗统大煤沟组七段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云田 杨少勇 +4 位作者 胡凯 曹剑 边立曾 汪立群 陈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03-713,共11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在中侏罗世晚期,即大煤沟组七段(J2d7)时演化至最大湖侵期,发育了一套湖相泥页岩。通过对区内鱼卡煤矿井下样品的实测分析,结合先前报道的研究成果,确认了这套湖相泥页岩为优质烃源岩,藻类体、角质体和孢子体是这套...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在中侏罗世晚期,即大煤沟组七段(J2d7)时演化至最大湖侵期,发育了一套湖相泥页岩。通过对区内鱼卡煤矿井下样品的实测分析,结合先前报道的研究成果,确认了这套湖相泥页岩为优质烃源岩,藻类体、角质体和孢子体是这套源岩的主要生烃显微组分,有机质类型最好可达II1型。热演化研究表明,该套源岩在不同构造单元处于差异热演化阶段,既可生油亦可生气。虽然J2d7段烃源岩在平面上不同凹陷区具有一定的非均质性,但其生烃潜力,特别是在赛什腾—鱼卡凹陷地区,完全可与我国西北地区其它侏罗系优质烃源岩相媲美。长期以来,下侏罗统烃源岩被认为是柴北缘地区的主要油气源,J2d7段优质烃源岩的确认,对于深化柴北缘地区的油气勘探和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 侏罗系 优质烃源岩 生烃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不同沉积环境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曹剑 边立曾 +4 位作者 胡凯 刘云田 汪立群 杨少勇 陈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21-1128,共8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侏罗系(中下侏罗统)的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湖相与三角洲相环境。研究了不同时代、不同沉积环境中烃源岩的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结果发现,有3类化合物的分布与组成差异显著,包括三环萜烷(C19、C20、C21)的分布型式、...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侏罗系(中下侏罗统)的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湖相与三角洲相环境。研究了不同时代、不同沉积环境中烃源岩的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结果发现,有3类化合物的分布与组成差异显著,包括三环萜烷(C19、C20、C21)的分布型式、重排藿烷的丰度以及规则甾烷的相对组成。其中,不同时代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规则甾烷组成上;而不同沉积环境的差异主要体现为三环萜烷(C19、C20、C21)的分布型式及重排藿烷的丰度。分析认为,这些差异与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及其生源组成有密切关系。据此,初步将这些参数应用于两方面研究,一是为划分地层沉积环境提供"生物标志物相标志",二是研究油源对比,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本文研究结果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与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油源对比 侏罗系泥质烃源岩 沉积环境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烃源岩生物有机相 被引量:9
3
作者 刘云田 胡凯 +4 位作者 曹剑 杨少勇 边立曾 汪立群 陈琰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1-288,共8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侏罗系烃源岩的主要生烃显微组分包括藻类体、角质体和孢子体,根据这3种不同显微组分在岩石中的赋存特征、丰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含量,将侏罗系泥岩的成烃生物相分为4类:富集有机质型(A型)、有机质密集搬运-沉积聚...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侏罗系烃源岩的主要生烃显微组分包括藻类体、角质体和孢子体,根据这3种不同显微组分在岩石中的赋存特征、丰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含量,将侏罗系泥岩的成烃生物相分为4类:富集有机质型(A型)、有机质密集搬运-沉积聚集型(B型)、有机质稀疏搬运-沉积聚集型(C型)、有机质碎屑状散布型(D型)。从A型到D型,有机质丰度逐渐降低,类型逐渐变差。对油气勘探和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优质烃源岩是A型生物相泥岩,该类烃源岩发育较高丰度的层状藻类体,有机碳含量大于4.0%,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一般只在下侏罗统下部和中侏罗统七段的局部层段发育,往往集中在几米至十几米厚的富集有机质层段,多形成于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闭塞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烃源岩 生物相 有机地球化学 侏罗系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两类不同有机质丰度泥岩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少勇 曹剑 +4 位作者 刘云田 胡凯 边立曾 汪立群 陈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8-696,共9页
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分别选取有机碳含量很低和较高的侏罗系泥岩样品,对比分析了它们在生物标志物组成上的差异。结果发现,高有机质丰度泥岩的生标组成与我国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有机质的特征差异不大,相比而言,低有机质丰度泥岩的正... 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分别选取有机碳含量很低和较高的侏罗系泥岩样品,对比分析了它们在生物标志物组成上的差异。结果发现,高有机质丰度泥岩的生标组成与我国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有机质的特征差异不大,相比而言,低有机质丰度泥岩的正烷烃以前主峰为特征,Pr/Ph比值在1.0左右,三环萜烷和伽马蜡烷丰度较高,并在部分样品中检出了25-降藿烷系列。结合泥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认为这些差异可能反映了泥岩沉积环境和生烃母质的不同:高有机质丰度泥岩的有机显微组分以相对弱还原条件下的形态有机质为主,包括藻类体、孢子体和角质体等,而低有机质丰度泥岩的有机显微组分以相对强还原条件下的矿物沥青基质为主,其母质可能来源于低等显微菌藻类。进一步通过对比不同有机质丰度泥岩,以及区内原油生标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讨论了研究区的油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侏罗系泥岩 烃源岩 油源对比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柴页1井)发现陆相页岩气 被引量:6
5
作者 郭天旭 周志 任收麦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1-402,共2页
中国页岩气赋存于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三大领域,目前已在南方海相获得重大突破,形成工业产能,北方海陆交互相获得进展,而西北地区陆相泥页岩发育、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尚未取得页岩气实质发现。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简称柴北缘)侏... 中国页岩气赋存于海相、海陆交互相、陆相三大领域,目前已在南方海相获得重大突破,形成工业产能,北方海陆交互相获得进展,而西北地区陆相泥页岩发育、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尚未取得页岩气实质发现。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简称柴北缘)侏罗系大煤沟组泥页岩作为常规油气的主要烃源岩,具备形成页岩油气的良好地质条件,然而对该套泥页岩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富有机质页岩层段的空间分布、页岩气有利区的预测、“甜点”层段的优选等均需进一步调查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 页岩气 侏罗系 陆相 海陆交互相 有机质丰度 南方海相 泥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