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海都兰地区夏日哈活动断裂带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哈广浩
任治坤
+4 位作者
刘金瑞
李智敏
李正芳
闵伟
周本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4-629,共16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的构造变形以NE向挤压缩短、顺时针旋转和向E挤出为主要特征,在NE向挤压作用下形成了NNW向的右旋走滑断裂,进一步将东北缘地区分为多个次级块体。其中,鄂拉山断裂与东昆仑断裂围限形成的柴达木次级块体整体以向NW方...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的构造变形以NE向挤压缩短、顺时针旋转和向E挤出为主要特征,在NE向挤压作用下形成了NNW向的右旋走滑断裂,进一步将东北缘地区分为多个次级块体。其中,鄂拉山断裂与东昆仑断裂围限形成的柴达木次级块体整体以向NW方向的旋转挤出为主要特征,但处于这2条边界断裂交会部位的柴达木盆地东缘都兰地区的构造变形方式却不清楚。近期在针对都兰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中,发现了一条NW走向、长60~70km的右旋走滑断裂带,即夏日哈断裂带。该断裂带位于鄂拉山断裂西侧,由2条近平行的断裂组成,分别为夏日哈断裂和英德尔康断裂。经遥感解译与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该断裂线性特征明显,断错了多期冲积扇、河流阶地等晚第四纪地质地貌体,发现了多个断错晚第四纪沉积物的剖面,显示该断裂带为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断裂。综合分析认为,该断裂与前期发现的近EW走向的热水-桃斯托河全新世左旋走滑断裂,分别在鄂拉山断裂和东昆仑断裂的影响下共同调节柴达木块体端部的挤出旋转变形。同时,该断裂为该区新发现的活动断裂,具有中强地震的潜在发震能力,这不仅对理解区域构造变形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也导致对该区域地震危险性的认识发生较大改变。因此,亟待在该区域开展更进一步研究工作,以增进对区域应变分配模式的理解,为区域地震安全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柴达木块体
夏日哈断裂带
构造变形
地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海玛多M7.4地震前洞体应变异常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英
王维欢
高永国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3-859,共7页
2021年5月22日,在青海省玛多县发生了M7.4地震。研究选用5月1日至22日同仁台、宕昌台、武都台和姑咱台洞体应变观测资料,采用多尺度小波分解方法处理。结果显示,在尺度11,较近的两个台北南向在震前均出现幅度明显增大的现象,总体显示出...
2021年5月22日,在青海省玛多县发生了M7.4地震。研究选用5月1日至22日同仁台、宕昌台、武都台和姑咱台洞体应变观测资料,采用多尺度小波分解方法处理。结果显示,在尺度11,较近的两个台北南向在震前均出现幅度明显增大的现象,总体显示出震中距越小形变幅度越大的特征。对于5月份的10日至14日和16日至20日两个时段的矢量运动轨迹进行比较,显示出明显不同的运动特征。另外,大武台和合作台地磁垂直分量的多尺度小波分解也表明,在尺度18,同样时段内也存在振幅增大的现象,这也印证了应变异常的可靠性。我们认为这个应变异常现象和其后发生的玛多M7.4地震有关,是青藏块体东向推挤的结果。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我们推测这可能与震中区下方存在的高导层的运动变化有关联。但这只是一个初步研究,其详细的孕震环境和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M7.4地震
洞体应变
祁连山
块体
柴达木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都兰地区夏日哈活动断裂带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哈广浩
任治坤
刘金瑞
李智敏
李正芳
闵伟
周本刚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青海省地震局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4-629,共16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IGCEA1803,IGCEA2023)
第2次青藏科技考察项目(2019QZKK0704)
潜在震源数据平台建设(JH-20-16)共同资助。
文摘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的构造变形以NE向挤压缩短、顺时针旋转和向E挤出为主要特征,在NE向挤压作用下形成了NNW向的右旋走滑断裂,进一步将东北缘地区分为多个次级块体。其中,鄂拉山断裂与东昆仑断裂围限形成的柴达木次级块体整体以向NW方向的旋转挤出为主要特征,但处于这2条边界断裂交会部位的柴达木盆地东缘都兰地区的构造变形方式却不清楚。近期在针对都兰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中,发现了一条NW走向、长60~70km的右旋走滑断裂带,即夏日哈断裂带。该断裂带位于鄂拉山断裂西侧,由2条近平行的断裂组成,分别为夏日哈断裂和英德尔康断裂。经遥感解译与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该断裂线性特征明显,断错了多期冲积扇、河流阶地等晚第四纪地质地貌体,发现了多个断错晚第四纪沉积物的剖面,显示该断裂带为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断裂。综合分析认为,该断裂与前期发现的近EW走向的热水-桃斯托河全新世左旋走滑断裂,分别在鄂拉山断裂和东昆仑断裂的影响下共同调节柴达木块体端部的挤出旋转变形。同时,该断裂为该区新发现的活动断裂,具有中强地震的潜在发震能力,这不仅对理解区域构造变形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也导致对该区域地震危险性的认识发生较大改变。因此,亟待在该区域开展更进一步研究工作,以增进对区域应变分配模式的理解,为区域地震安全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柴达木块体
夏日哈断裂带
构造变形
地震危险性
Keywords
northeast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Qaidam block
Xiariha fault zone
tectonic deformation
seismic risks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玛多M7.4地震前洞体应变异常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英
王维欢
高永国
机构
甘肃省地震局
出处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53-859,共7页
基金
甘肃省地震局地震科技发展基金“全流程一体化平台控制流接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2020M01)。
文摘
2021年5月22日,在青海省玛多县发生了M7.4地震。研究选用5月1日至22日同仁台、宕昌台、武都台和姑咱台洞体应变观测资料,采用多尺度小波分解方法处理。结果显示,在尺度11,较近的两个台北南向在震前均出现幅度明显增大的现象,总体显示出震中距越小形变幅度越大的特征。对于5月份的10日至14日和16日至20日两个时段的矢量运动轨迹进行比较,显示出明显不同的运动特征。另外,大武台和合作台地磁垂直分量的多尺度小波分解也表明,在尺度18,同样时段内也存在振幅增大的现象,这也印证了应变异常的可靠性。我们认为这个应变异常现象和其后发生的玛多M7.4地震有关,是青藏块体东向推挤的结果。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我们推测这可能与震中区下方存在的高导层的运动变化有关联。但这只是一个初步研究,其详细的孕震环境和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认识。
关键词
玛多M7.4地震
洞体应变
祁连山
块体
柴达木块体
Keywords
Maduo M7.4 earthquake
borehole strain
Qilianshan Block
Qaidam Block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海都兰地区夏日哈活动断裂带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哈广浩
任治坤
刘金瑞
李智敏
李正芳
闵伟
周本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海玛多M7.4地震前洞体应变异常分析
李英
王维欢
高永国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