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西北地区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记录的阿尔金山早新生代隆升事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亚东 郑建京 +2 位作者 孙国强 郑有伟 刘兴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47-1459,共13页
阿尔金山新生代隆升历史一直倍受关注,大量热年代学数据显示,渐新世(40~30 Ma)以来发生阶段性隆升,而新生代初期隆升的热年代学记录极少。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柴西北地区)新生界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研究表明,其物源区单一且在新... 阿尔金山新生代隆升历史一直倍受关注,大量热年代学数据显示,渐新世(40~30 Ma)以来发生阶段性隆升,而新生代初期隆升的热年代学记录极少。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柴西北地区)新生界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研究表明,其物源区单一且在新生代早期古新世-中晚始新世(65~50 Ma)发生快速隆升剥露,为该区提供陆源碎屑。前人通过物源分析发现,柴西北时期的碎屑物主要来源于阿尔金山。同时,该区路乐河组-下干柴沟组沉积地层残余厚度及沉积相特征表明,此时(65~50 Ma)阿尔金山存在一次短暂抬升,但幅度较小,与盆地高差不大,使柴西地区地形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研究锆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数据以及沉积学指标所记录的阿尔金山东段65~50 Ma构造隆升事件,是对新生代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最初响应,也为青藏高原新生代隆升具有南北同步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年代学 锆石 阿尔金山 柴西北地区 构造隆升 早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西北地区断裂活动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守仁 万天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6-49,共4页
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花状断褶构造和后生表褶构造分布普遍 ,断裂活动具明显的剪切挤压性质。根据柴西北地区白垩纪—第四纪的沉积特征 ,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成果 ,将构造演化划分为 4个阶段 ,即早白垩世中期—古新世的拗陷阶段、始新... 柴达木盆地西北地区花状断褶构造和后生表褶构造分布普遍 ,断裂活动具明显的剪切挤压性质。根据柴西北地区白垩纪—第四纪的沉积特征 ,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研究成果 ,将构造演化划分为 4个阶段 ,即早白垩世中期—古新世的拗陷阶段、始新世—渐新世的引张 剪切阶段、新近纪—早更新世的强烈挤压 剪切阶段和中更新世以来构造活动相对稳定阶段。柴西北地区的构造演化受周缘山系构造活动的严格控制 ,中新世是断裂活动和构造裂缝形成的重要时期。图 7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北地区 中新世 构造演化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西北缘花土沟地区新近系狮子沟组沉积特征与砂岩型铀矿关系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超 司庆红 +8 位作者 俞礽安 王善博 程银行 于航 冯平 石广顺 奥琮 李志丹 高雪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7-1342,共16页
【研究目的】柴西北缘花土沟地区发育典型砂岩型铀矿床,铀储层为七个泉组、狮子沟组及油砂山组,狮子沟组介于七个泉组与油砂山组之间,正确认识狮子沟组沉积特征与砂岩型铀矿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地质问题。【研究方法】本文基于柴达木盆... 【研究目的】柴西北缘花土沟地区发育典型砂岩型铀矿床,铀储层为七个泉组、狮子沟组及油砂山组,狮子沟组介于七个泉组与油砂山组之间,正确认识狮子沟组沉积特征与砂岩型铀矿关系成为亟待解决的地质问题。【研究方法】本文基于柴达木盆地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研究了狮子沟组沉积特征,分析了狮子沟组地层层序格架、成因机制、物源特征与铀矿关系。【研究结果】跃进2号地区ZK10杂砂岩颜色为棕红色,主体上为钙质泥砂岩,属碳酸盐陆源碎屑杂砂岩,CIA=37.79~69.14,ICV=0.84~2.13,Σ=1.39~2.14,K_(2)O/Na_(2)O=0.90~1.18(平均为1.06),说明杂砂岩中钾长石或钾矿物较多。224~240 m处测得的GR为0~30 API,RT为-5~45Ω·m,测井相为箱型,曲线的幅度较大。K_(2)O/Al_(2)O_(3)=0.22~0.27,Ni/Co=0.34~0.53。【结论】狮子沟组在该地区为河流相沉积环境,其上段源岩物质为干燥寒冷的古气候环境下的首次沉积,含有黏土物质较少。杂砂岩原岩形成于大陆岛弧环境,其源岩为浅源的碱性长石数量较少的长英质岩石,该组沉积环境非常有利于铀矿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沉积相系 物源 地球化学 新近系 矿产勘查工程 柴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西北缘跃进二号地区晚新生代沉积特征及沉积相演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超 俞礽安 +7 位作者 王善博 程银行 奥琮 滕雪明 冯平 于航 司丹 高雪峰 《西北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38,共12页
柴西北缘跃进二号地区沉积相特征精细研究对油气及铀矿勘查意义重大。笔者通过收集柴西北缘典型油气矿区200余孔典型钻孔资料,结合区域古地理及构造特征,分析砂体等厚度图,绘制柴西北缘晚新生代上油砂山组、狮子沟组及七个泉组沉积相平... 柴西北缘跃进二号地区沉积相特征精细研究对油气及铀矿勘查意义重大。笔者通过收集柴西北缘典型油气矿区200余孔典型钻孔资料,结合区域古地理及构造特征,分析砂体等厚度图,绘制柴西北缘晚新生代上油砂山组、狮子沟组及七个泉组沉积相平面图,揭示柴西北缘在晚新生代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滩坝、扇三角洲前缘、洪泛泛滥平原及滨浅湖等沉积亚相及沉积相。通过对跃进二号地区ZK8-20、跃Ⅱ5-21、ZKⅡ1-10、跃Ⅱ4-11下、跃Ⅱ2-6等钻孔不同地层岩性、颜色、沉积序列、测井曲线、沉积结构构造等的综合分析,根据沉积学原理,认为该区在上油砂山组及狮子沟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表现为水上分流河道及分流河道间沉积特征;第四系七个泉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相,表现为河口坝沉积微相、分流间湾微相及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等。识别出研究区在晚新生代沉积相主要表现为退积式分布特征,湖水平面在狮子沟组有轻微下降,在七个泉组上升;研究区垂向上从下向上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滨浅湖亚相,形成了上部湖相,下部辫状河三角洲相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晚新生代 跃进二号 柴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西北区碱1井下干柴沟组上段高频层序特征
5
作者 裴明利 王华 +2 位作者 陈琰 曹正林 雷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41,共11页
依据柴达木盆地古近系咸水湖盆湖泊沉积发育特征,建立了碱1井下干柴沟组上段E23滨浅湖沉积模式,总结了滩坝砂沉积的7种微相发育特征,归纳出对应于湖平面上升至高水位期和湖平面下降至低水位期两类滨浅湖沉积微相组合体系。应用陆相高分... 依据柴达木盆地古近系咸水湖盆湖泊沉积发育特征,建立了碱1井下干柴沟组上段E23滨浅湖沉积模式,总结了滩坝砂沉积的7种微相发育特征,归纳出对应于湖平面上升至高水位期和湖平面下降至低水位期两类滨浅湖沉积微相组合体系。应用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构建了碱1井E23的基本旋回模式,划分了69个短期旋回、4个中期旋回和2个长周期旋回,总结了高频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的成因和特征,并探讨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中的意义,为揭示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干旱环境下的层序地层基本特征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北 碱1井 下干沟组上段 滨浅湖沉积微相 高频基准面旋回层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西北区新近系湖相细粒沉积岩油气富集条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旭 刘成林 +8 位作者 郭泽清 桂和荣 田继先 吴小平 洪唯宇 班东师 徐思渊 张蔚 张智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824-2837,共14页
柴西北区是柴达木盆地重要的油气资源接替区,新近系湖相细粒沉积岩沉积厚度大,有较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然而,由于咸化沉积环境、粒度小、岩石致密等条件的限制,细粒沉积岩成烃与成储机制复杂,油气富集条件尚不明确,勘探程度较低。... 柴西北区是柴达木盆地重要的油气资源接替区,新近系湖相细粒沉积岩沉积厚度大,有较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然而,由于咸化沉积环境、粒度小、岩石致密等条件的限制,细粒沉积岩成烃与成储机制复杂,油气富集条件尚不明确,勘探程度较低。以柴西北区新近系主力烃源岩上干柴沟组为研究对象,采集19口代表性钻井岩芯样品,分析样品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结合X衍射、岩石薄片、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和扫描电镜,系统分析了其烃源岩特征、矿物组成、储集条件及影响因素,并优选出有利勘探区。研究表明:柴西北区上干柴沟组细粒沉积岩厚度普遍>500 m;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不高,有57%样品TOC含量<0.4%,20%样品TOC含量高于0.6%,少量样品TOC含量超过1.0%;有机质以Ⅱ1型和Ⅲ型为主,少量Ⅰ型有机质;样品Ro为0.54%~1.24%,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样品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介孔较发育,介孔孔隙体积增量为0.0010~0.0152 cm3/g,平均为0.0075 cm3/g。样品中氯仿沥青“A”含量与TOC含量、介孔体积均呈正相关性,与Tmax,BET比表面积及宏孔体积均无明显相关性。样品孔隙体积受到TOC含量、矿物含量及热成熟度控制。综合细粒沉积岩烃源岩及储集条件,初步优选干柴沟—油泉子—南翼山地区为柴西北区上干柴沟组致密油/页岩油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页岩油 细粒沉积岩 柴西北 孔隙结构 咸化湖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北古近系新近系异常高压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成林 平英奇 +4 位作者 郭泽清 田继先 洪唯宇 张蔚 霍俊洲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1-219,共9页
柴达木盆地西北(以下简称'柴西北区')古近系—新近系异常超压普遍存在。对超压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是评价该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与资源潜力的关键。依据柴西北区钻井实测压力数据及基于等效深度法计算的地层压力结果,... 柴达木盆地西北(以下简称'柴西北区')古近系—新近系异常超压普遍存在。对超压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是评价该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与资源潜力的关键。依据柴西北区钻井实测压力数据及基于等效深度法计算的地层压力结果,对研究区异常高压的平面和剖面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柴西北区典型钻井泥岩声波时差曲线特征、不同时期沉积速率、各地层岩性特征、有机质生烃潜力及柴西北地区遭受的构造挤压作用,对研究区超压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并对各控制要素在超压形成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柴西北区地层超压起始深度位于大约1 500m,主要发育在古始新统路乐河组—中新统上干柴沟组内,总体上异常高压随深度加深逐渐增大。研究区超压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欠压实作用、有机质生烃和构造挤压作用是该区超压形成演化的重要原因。对控制超压形成的各要素定量评价结果显示:欠压实作用是柴西北区超压形成的最重要控制因素,其贡献率高达60%;构造挤压作用次之,其贡献率在20%~30%左右;有机质生烃演化作用对超压形成也有影响,但贡献率相对较小。此外对柴西北区咸湖环境下的盐度分布特征研究初步表明,地层孔隙流体盐度和咸水半咸水环境下沉积的含盐塑性地层对超压的形成和保存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北 咸化湖盆 超压成因机制 欠压实作用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新近系非常规低渗储集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臧士宾 赵为永 +4 位作者 陈登钱 邓文 路艳平 杨红梅 张小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新近系储集层岩石成分复杂,矿物成分包括石英、长石等陆源碎屑,也有较多碳酸盐矿物和黏土矿物,且粒度偏细,通过一般薄片鉴定难以准确进行岩性定名。本文主要对该区南翼山、油泉子、小梁山和咸水泉四个含油构造储集层...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新近系储集层岩石成分复杂,矿物成分包括石英、长石等陆源碎屑,也有较多碳酸盐矿物和黏土矿物,且粒度偏细,通过一般薄片鉴定难以准确进行岩性定名。本文主要对该区南翼山、油泉子、小梁山和咸水泉四个含油构造储集层岩石类型进行分析,基于岩芯观察和薄片鉴定,借助X射线全岩矿物分析,认为该区储集层岩石为陆源碎屑物质和化学成因的碳酸盐混合沉积的岩石类型,按黏土含量、碳酸盐含量和石英长石含量做出矿物三角图,提出岩性分类方案,将储集层岩性划分为泥岩、砂岩、碳酸盐岩和混合沉积类。该区储集层岩石物性普遍较差,孔隙类型包括粒间溶蚀孔隙、微裂缝和微孔隙等。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及胶结充填作用是控制储集层性能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北 低渗储集层 岩性分类 孔隙类型 压实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