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通风法修复柴油污染土壤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沙沙 陈志良 +2 位作者 董家华 彭晓春 徐玉新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9-346,共8页
通过生物通风技术修复不同柴油浓度污染土壤的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各土柱中土壤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的去除规律,并对影响柴油去除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经过3个月的生物通风后,初始柴油浓度为5(柱Ⅰ)... 通过生物通风技术修复不同柴油浓度污染土壤的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各土柱中土壤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TPH)的去除规律,并对影响柴油去除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经过3个月的生物通风后,初始柴油浓度为5(柱Ⅰ)、10(柱Ⅱ)、20(柱Ⅲ)、40(柱Ⅳ)g/kg的土柱柴油去除率为Ⅱ>Ⅰ>Ⅳ>Ⅲ,柱Ⅱ的修复效果最佳,半衰期为60.05天,TPH最终去除率达65.3%;②挥发和生物降解作用影响土柱中柴油的去除,由于重力引起的向下迁移作用只对柴油在土柱中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三者共同作用决定各土柱不同取样口柴油的去除规律;③在实验过程中,各土柱土壤pH变化不大,初始柴油浓度越高土柱水分损失率越小;有效磷和速效氮含量均有所降低,柱Ⅲ降低率最大,分别为58.27%和31.87%,柱Ⅰ最小;土柱上层土壤中的酶活性要低于下层,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实验结果为研究各土柱中柴油的生物降解规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通风 柴油污染土壤 土柱实验 影响因素 初始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刺激与生物强化联合修复柴油污染土壤 被引量:8
2
作者 高闯 张全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146,共5页
从柴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出一株高效降解柴油的菌株CY-1,考察了自然衰减修复、生物刺激修复、生物强化修复以及生物刺激-生物强化联合修复等4种修复方法对土壤中柴油的降解能力及降解过程中几种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从柴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出一株高效降解柴油的菌株CY-1,考察了自然衰减修复、生物刺激修复、生物强化修复以及生物刺激-生物强化联合修复等4种修复方法对土壤中柴油的降解能力及降解过程中几种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为假单胞菌属;采用生物刺激-生物强化联合修复初始柴油质量分数为2.70%的柴油污染土壤,经过31 d的降解,柴油质量分数降至1.09%,柴油去除率达59.6%;经生物刺激-生物强化联合修复,土壤脱氢酶活性和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活性最高;通过生物刺激处理可使土壤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生物刺激 生物强化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剂对柴油污染土壤中黑麦草生理代谢的调节 被引量:2
3
作者 赵绚 何兴东 张京磊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84-389,共6页
开展了土壤柴油污染的单因素盆栽实验和柴油污染盐渍化土壤中添加锯末-硝酸铵-磷酸二氢钾的三因素正交盆栽实验,对黑麦草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柴油污染土壤中黑麦草幼苗的生理变化与调节。结果表明,土壤柴油... 开展了土壤柴油污染的单因素盆栽实验和柴油污染盐渍化土壤中添加锯末-硝酸铵-磷酸二氢钾的三因素正交盆栽实验,对黑麦草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柴油污染土壤中黑麦草幼苗的生理变化与调节。结果表明,土壤柴油污染显著减小了黑麦草幼苗生物量,与对照相比,叶SOD活性在柴油浓度0.3%和0.9%时显著降低,POD和CAT活性在0.6%和0.9%柴油浓度下显著降低;根SOD活性在0.9%柴油浓度下显著增大,POD活性在0.6%和0.9%柴油浓度下显著下降。受柴油污染的盐渍化土壤,施加锯末体积分数为10%时,黑麦草幼苗叶POD和CAT活性显著增强,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增加;施氮量为0.3 g·kg^(-1)土时,黑麦草幼苗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显著增加。可见,土壤受柴油污染时,添加锯末和硝酸铵可有效调节黑麦草幼苗的生理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柴油污染土壤 抗氧化酶 叶绿素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气强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洗涤法修复柴油污染土壤 被引量:2
4
作者 汤志涛 陈泉源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5,共6页
采用异位修复法,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洗涤柴油污染土壤,并在洗涤过程中曝气强化。考察了洗涤效果的影响因素,并通过表面张力和接触角的测定探讨了洗涤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曝气对污染土壤中柴油的洗脱有强化作用,可提高洗脱率10%~20%;... 采用异位修复法,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洗涤柴油污染土壤,并在洗涤过程中曝气强化。考察了洗涤效果的影响因素,并通过表面张力和接触角的测定探讨了洗涤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曝气对污染土壤中柴油的洗脱有强化作用,可提高洗脱率10%~20%;3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洗脱效果优劣次序为聚氧乙烯月桂醚(Brij-35)〉曲拉通X-100(TX-100)〉吐温-80(Tw-80);在表面活性剂浓度为1倍临界胶束浓度、曝气量为7.5 L/min、洗涤时间为60 min、洗涤液pH为11.0的优化条件下,Brij-35对柴油的洗脱率达77.4%,污染土样的含油率从7.0%降至1.6%,接触角从24.12°降至6.65°,可基本恢复土壤的亲水性;洗涤液的表面张力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不受洗涤液pH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曝气速率 表面张力 接触角 柴油污染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污染土壤改良对黑麦草生长适应性的影响
5
作者 赵绚 何兴东 张京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9-85,共7页
通过开展柴油单因素实验和锯末、硝酸铵、磷酸二氢钾3因素改良实验,对黑麦草幼苗生长指标及氮磷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以探讨黑麦草在柴油污染土壤中及土壤改良后生长情况的变化。结果表明,柴油质量分数为0.9%时,黑麦草幼苗株高、地上部和... 通过开展柴油单因素实验和锯末、硝酸铵、磷酸二氢钾3因素改良实验,对黑麦草幼苗生长指标及氮磷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以探讨黑麦草在柴油污染土壤中及土壤改良后生长情况的变化。结果表明,柴油质量分数为0.9%时,黑麦草幼苗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分别较对照显著下降了58.87%、98.07%、91.23%,叶片和根部全氮含量和氮/磷比也较对照显著降低。在质量分数为0.9%的柴油污染土壤中添加3种土壤改良剂后,10%体积分数的锯末可使黑麦草幼苗株高和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27.48%和24.70%,同时10%体积分数的锯末具有显著增加叶片全氮含量和氮/磷比的作用。可见,在柴油浓度为0.9%的污染土壤中施加体积分数为10%的锯末可显著增强黑麦草幼苗的生长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柴油污染土壤 氮/磷比 土壤改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皂角苷对柴油污染土壤脱附的强化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陆凡 胡清华 李廷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3,共7页
采用批实验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皂角苷(Saponin)对柴油污染土壤脱附的强化作用。应用化学热洗原理与正交试验设计,确立了柴油污染土壤脱附的最适实验条件,即助剂硅酸钠浓度为5 g·L-1、70℃条件下振荡50 min。在最适条件下皂角苷与... 采用批实验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皂角苷(Saponin)对柴油污染土壤脱附的强化作用。应用化学热洗原理与正交试验设计,确立了柴油污染土壤脱附的最适实验条件,即助剂硅酸钠浓度为5 g·L-1、70℃条件下振荡50 min。在最适条件下皂角苷与SDS复合能显著提高柴油脱附率:当SDS与皂角苷质量比为5∶5,总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为1 g·L-1时,柴油脱附率达88.65%,比SDS-TX-100复合脱附剂提高了16.6个百分点。脱附液回用试验表明,经两次回用后,SDS-皂角苷复合脱附液仍能去除土壤中17.6%的柴油。SDS-皂角苷复合脱附剂的残留量显著低于相同浓度的SDS-TX-100复合脱附剂,且经三次淋洗后,脱附剂的残留量从2510mg·kg-1下降到1790 mg·kg-1。研究结果表明,皂角苷与SDS复合后,不仅能够强化其对柴油污染土壤的脱附效果,提高污染土壤修复效率,而且由于减少了用量,显著降低了其对土壤的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污染土壤 强化作用 SDS TX-100 脱附剂 皂角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气氛对柴油污染土壤低温热处理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康 宋昕 +4 位作者 丁达 任家强 魏昌龙 唐志文 王晴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6-342,共7页
在N_(2)、CO_(2)、空气3种气氛条件下对柴油污染土壤进行250℃低温热处理,研究3种气氛对石油烃去除率、土壤碳/氮含量以及土壤中挥发/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气氛条件下,柴油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总量去除率均超过9... 在N_(2)、CO_(2)、空气3种气氛条件下对柴油污染土壤进行250℃低温热处理,研究3种气氛对石油烃去除率、土壤碳/氮含量以及土壤中挥发/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气氛条件下,柴油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总量去除率均超过98%,达到国家相关土壤质量环境标准。柴油污染土壤经过低温热处理后,污染物在土壤表层产生焦炭膜,使得热处理后的土壤保留较稳定的碳含量。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受气氛影响较大,N2条件下低温热处理后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大幅增加,而空气和CO_(2)条件下相对减少。柴油污染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经3种气氛条件下低温热处理后,大部分均被去除,仅CO_(2)气氛下残余少量苯系物;柴油污染土壤在热处理后有少量萘、菲等低分子量多环芳烃生成,在250℃温度下可能有产生低分子量多环芳烃的风险。综上所述,低温热处理是修复柴油污染土壤高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污染土壤 低温热处理 加热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O_2氧化法修复柴油污染土壤 被引量:7
8
作者 孙燕英 刘菲 +1 位作者 陈鸿汉 何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0-683,共4页
用20mLH2O2氧化处理柴油重度污染土壤,研究了土壤含水量过饱和状态下pH值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4h之内,5%初始含油量污土,pH值为5—8时,去油率在96%以上,即pH值近中性的土壤介质,在含水量过饱和情况下,处理条件相同时,其... 用20mLH2O2氧化处理柴油重度污染土壤,研究了土壤含水量过饱和状态下pH值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4h之内,5%初始含油量污土,pH值为5—8时,去油率在96%以上,即pH值近中性的土壤介质,在含水量过饱和情况下,处理条件相同时,其氧化去除效果差别不大;反应后溶液pH值由7.34、6.74、5.78降至7.02、6.58、5.49,这主要是由于一些酸性基团如CO2、H^+、羧基、β-酮酸等的产生所致;反应溶液中H2O2量下降明显.1h时由初始浓度0.05mol/L降至0.0003mol/L左右,测出值趋近于0;表层油含量变化不稳定,但总趋势下降,下层油含量变化则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整个氧化过程中柴油组分经历了分解、挥发和自下而上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O2氧化 柴油重度污染土壤 去油率 初始含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土壤污染柴油含量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叶嘉富 车磊 +3 位作者 杨帆 彭黄湖 梁宏宝 吴圣姬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1-226,共6页
为了快速定量测量柴油污染土壤中的柴油含量,扩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污染土壤监测中的应用,制备了含柴油的高岭土样本集F1和含柴油的实际土壤样本集F2,对近红外光谱检测数据建立了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回归3种预测模型。结果... 为了快速定量测量柴油污染土壤中的柴油含量,扩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污染土壤监测中的应用,制备了含柴油的高岭土样本集F1和含柴油的实际土壤样本集F2,对近红外光谱检测数据建立了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回归3种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对样本集F1的预测精度良好,但无法准确预测样本集F2中的柴油含量。通过加标和重复加标处理,改善了实际土壤中柴油含量的预测效果。与直接建模相比,由柴油高岭土样本加入少量实际土壤样本后建立的近红外光谱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柴油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柴油污染土壤 定量预测模型 加标和重复加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化学氧化去除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孙燕英 陈鸿汉 +1 位作者 何炜 高文谦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0-134,共5页
用H2O2氧化处理柴油重度污染土壤,研究了土壤初始含油量、H2O2投加量、土壤pH值以及催化剂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向油污土壤中直接投加氧化剂的修复方法可行:H2O2的经济添加量为400ml/kg土,低含油(20000mg/kg)污土的去... 用H2O2氧化处理柴油重度污染土壤,研究了土壤初始含油量、H2O2投加量、土壤pH值以及催化剂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向油污土壤中直接投加氧化剂的修复方法可行:H2O2的经济添加量为400ml/kg土,低含油(20000mg/kg)污土的去除率可达70.0%以上,高含油(50000mg/kg)污土的去除率可达96.0%以上:pH5~8范围内土壤介质对该法的应用影响不大;如用芬顿试剂处理高含油(50000mg/kg)污土,H2O2只需100ml/kg土或200ml/kg土,就能达到85.0%以上的去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氧化 石油类污染 柴油重度污染土壤 过氧化氢 芬顿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