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掺氮碳量子点用于柳氮磺吡啶的快速检测
1
作者 赵艳 孙雪花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2-1057,共6页
以微波法一步合成制备出荧光性能强、荧光量子产率为89.38%的掺氮碳量子点(N-CDs),并通过荧光猝灭法建立了快速准确测定柳氮磺吡啶(SSZ)的新方法。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对碳量子点进行表征,结果显示N-CDs的平均粒径为2.91... 以微波法一步合成制备出荧光性能强、荧光量子产率为89.38%的掺氮碳量子点(N-CDs),并通过荧光猝灭法建立了快速准确测定柳氮磺吡啶(SSZ)的新方法。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对碳量子点进行表征,结果显示N-CDs的平均粒径为2.91 nm,主要由C、O、N元素组成,大量羰基、羟基和羧基存在于N-CDs表面。在最佳条件下,柳氮磺吡啶浓度在0.1~2μmol/L和3~200μ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2μmol/L。将所建方法用于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中柳氮磺吡啶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7.3%~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法 碳量子点 荧光猝灭 柳氮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Ln-Co(Ln=Eu、Sm)金属有机骨架的结构、磁性及荧光传感检测柳氮磺吡啶和戊二醛(英文)
2
作者 魏悦悦 孙雪花 +5 位作者 柴红梅 白万乔 任宜霞 高楼军 张钢强 张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75-2485,共11页
采用水热法,利用五羧酸配体3,5-二(2',4'-二羧基苯基)苯甲酸(H_(5)L)制备了2种结构相似的镧系-钴异核双金属有机骨架(Ln-Co-MOF):(C_(2)H_(6)NH_(2))_(5){[Eu_(9)Co(L)_(6)(H_(2)O)_(5)(OH)_(4)]·5DMF}_(n)(1)、(C_(2)H_(6... 采用水热法,利用五羧酸配体3,5-二(2',4'-二羧基苯基)苯甲酸(H_(5)L)制备了2种结构相似的镧系-钴异核双金属有机骨架(Ln-Co-MOF):(C_(2)H_(6)NH_(2))_(5){[Eu_(9)Co(L)_(6)(H_(2)O)_(5)(OH)_(4)]·5DMF}_(n)(1)、(C_(2)H_(6)NH_(2))_(2){[Sm_(9)Co(L)_(6)(H_(2)O)_(3)Cl]·5DMF}_(n)(2),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红外、荧光光谱和磁性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均属于三方晶系R3空间群,均具有新颖的三维结构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其中配合物1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能,可以灵敏地识别药物分子柳氮磺吡啶和有机分子戊二醛,检出限分别可以达到0.95和2.10μmol·L^(-1)。此外,配合物1和2在1 kOe时均具有反铁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核双金属有机骨架 荧光传感 柳氮磺吡啶 戊二醛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氨蝶呤和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44
3
作者 翟佳羽 吕青 +1 位作者 赵敏菁 古洁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2-54,共13页
【目的】本研究系统评价甲氨蝶呤和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电脑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纳入研究甲氨蝶呤和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前瞻性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两名检索员独立进行检索、文献质量评... 【目的】本研究系统评价甲氨蝶呤和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电脑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纳入研究甲氨蝶呤和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前瞻性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两名检索员独立进行检索、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并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 5.1进行分析和图表制作。【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共592名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甲氨蝶呤与安慰剂比较24周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3.18,95%CI(1.03,9.79),P=0.04)甲氨蝶呤改善髋关节评分较柳氮磺吡啶更显著(RR=5.00,95%CI(2.20,7.80),P=0.005),而柳氮磺吡啶改善CRP较甲氨蝶呤更敏感(RR=1.50,95%CI(0.44,2.57),P=0.006)。甲氨蝶呤与安慰剂及柳氮磺吡啶比较疗效无差异。【结论】国内报道提示甲氨蝶呤及柳氮磺吡啶治疗AS患者均有较好的临床缓解率,可作为临床选择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甲氨蝶呤 柳氮磺吡啶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氮磺吡啶在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用药现况调查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田 王秀茹 +47 位作者 安媛 周云杉 张晓盈 段天骄 朱佳鑫 李晓峰 王莉枝 王彩虹 王永福 杨荣 王国春 卢昕 朱平 陈丽娜 靳洪涛 刘湘源 孙琳 陈海英 崔刘福 舒荣 刘白鹭 张卓莉 李光韬 李振彬 杨静 李俊芳 贾彬 张风肖 陶杰梅 韩淑玲 林金盈 韦美秋 刘晓敏 柯丹 胡绍先 叶丛 杨岫岩 李昊 黄慈波 高明 赖蓓 李兴福 宋立军 王轶 王晓元 穆荣 苏茵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8-194,共7页
目的:调查和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治疗中柳氮磺吡啶(sulphasalazine,SSZ)的使用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全国21家三级甲等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12... 目的:调查和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治疗中柳氮磺吡啶(sulphasalazine,SSZ)的使用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全国21家三级甲等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于风湿免疫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1 096例RA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分析其中160例使用SSZ患者的临床特点、副作用发生情况、SSZ使用现况及联合用药种类和时间等数据。结果:160例患者使用SSZ治疗,使用比例为14.6%。该组患者男女之比为1∶7,平均发病年龄为(46.1±15.0)岁,平均病程为(9.9±7.8)年。SSZ平均用量为(1.87±0.52)g/d,平均用药时间为(26.3±14.6)月。所有患者仅有17%(27/160)使用SSZ单药治疗,其余患者均曾联合应用其他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其中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是最常应用的联合治疗药物,占63.1%,平均联合使用MTX时间(28.2±12.3)月;其次为来氟米特(36.2%)和羟氯喹(18.1%);SSZ+MTX是最常见的联合治疗方案(36.2%)。应用SSZ患者的疗效指标优于未应用者。调查时有41.9%(67/160)的患者曾使用SSZ治疗,但因药物不良反应或其他原因而停药。有17.5%(28/160)的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其中因胃肠道反应停药比率(8.8%)最高,其次为皮疹(3.8%)和肝功能异常(3.1%)。结论:与其他国家相比,SSZ在我国应用率偏低,且平均用量上较临床规范用量偏小。SSZ治疗RA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在临床应用中相对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氮磺吡啶 关节炎 类风湿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氮磺吡啶联合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霞 田新玮 刘春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40-1342,共3页
目的:评估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SZ)联合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SSZ+LEF,对照组SSZ+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及12个月... 目的:评估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SZ)联合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SSZ+LEF,对照组SSZ+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及12个月监测两组患者的腰痛晨僵时间、疼痛关节数、Schober试验、扩胸度、指地距、BathAS活动指数(DASDAI)、BathAS功能指数(DASFI)、ESR、CRP水平等指标。结果:治疗12个月,SSZ+LEF组有效率为94.44%,SSZ+MTX组有效率为83.33%,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两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腰痛晨僵时间、疼痛关节数、ESR、CRP水平、Schober试验、扩胸度、指地距、DASDAI、DASFI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腰痛晨僵时间、ESR、CRP、DASDAI改善明显(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SZ+LEF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柳氮磺吡啶 来氟米特 甲氨蝶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血浆中柳氮磺吡啶及其代谢物 被引量:7
6
作者 李金恒 刘存刚 +4 位作者 姚旋 曹晓梅 倪立 马晶晶 贺阳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7期682-684,共3页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柳氮磺吡啶(SASP)及其代谢物磺胺吡啶(SP)、乙酰磺胺吡啶(AcSP)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方法:液相分离采用Hedera ODS-2分析柱,柱温:30℃,以甲醇0.05 mol/L乙酸铵溶液(含0.1%三乙胺)溶剂系统...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柳氮磺吡啶(SASP)及其代谢物磺胺吡啶(SP)、乙酰磺胺吡啶(AcSP)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方法:液相分离采用Hedera ODS-2分析柱,柱温:30℃,以甲醇0.05 mol/L乙酸铵溶液(含0.1%三乙胺)溶剂系统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43 nm。以苯巴比妥(PB)为内标,血浆样品用甲醇沉淀蛋白质后取上清液进样分析。结果:血浆中其他组分均不干扰样品的测定;在0.5-100mg/L范围内SP、AcSP和SASP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0.999 2;提取回收率(n=5)分别为97.1%-101.3%、97.7%-103.3%、94.9%-102.3%;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44%-3.04%、1.76%-3.85%、2.12%-3.22%,日间RSD分别为2.01%-3.69%、2.11%-3.99%、2.56%-3.5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选择性好、准确、灵敏,可用于柳氮磺吡啶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氮磺吡啶 吡啶 乙酰吡啶 梯度洗脱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镉纳米粒子荧光淬灭测定柳氮磺吡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犁黎 郑行望 +1 位作者 屈颖娟 刘环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4-76,79,共4页
以硫代乙酰胺(TAA)与Cd2+在碱性溶液中反应制备了CdS荧光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的荧光强度强烈的被药物成分柳氮磺吡啶所淬灭,建立了一种高选择性的测定柳氮磺吡啶的荧光分析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值为11.2时,对于柳氮磺吡啶的检测下限可达... 以硫代乙酰胺(TAA)与Cd2+在碱性溶液中反应制备了CdS荧光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的荧光强度强烈的被药物成分柳氮磺吡啶所淬灭,建立了一种高选择性的测定柳氮磺吡啶的荧光分析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值为11.2时,对于柳氮磺吡啶的检测下限可达到1×10-7g/mL,线性范围为5.0×10-7g/mL^1.0×10-4g/mL.方法已用于药片中柳氮磺吡啶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镉纳米粒子 硫代乙酰胺 荧光淬灭 柳氮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氮磺吡啶治疗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其奎 袁世珍 +2 位作者 钟英强 李初俊 吴惠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007-1010,共4页
目的 :评价柳氮磺吡啶 (SASP) 3g·d-1治疗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SASP 3次 d ,1g 次治疗 12 2例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 ,6周后观察临床症状、结肠镜和病理组织学改变、总体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目的 :评价柳氮磺吡啶 (SASP) 3g·d-1治疗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SASP 3次 d ,1g 次治疗 12 2例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 ,6周后观察临床症状、结肠镜和病理组织学改变、总体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12 2例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中 110例完成了整个疗程。 110例病人的临床、结肠镜和病理组织学缓解率分别为 71.8% ,2 1.8%和 16 .4 % ;临床缓解的 79例病人中 ,结肠镜和病理组织学 1级占 5 8.2 %和6 7.1%。 12 2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临床显效率为6 3.9% ,总有效率为 82 .0 %。共有 2 1例 (17.2 % )发生了 1次及以上的不良反应 ,其中 4例 (3.3% )出现皮疹和白细胞减少 ,其余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SASP 3g·d-1治疗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尤以临床症状改善显著 ,但临床缓解的病人中一半以上仍有结肠黏膜的轻度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效学 不良反应 柳氮磺吡啶 溃疡性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竭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敏 刘兰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3-214,共2页
目的 :观察血竭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UC)的疗效。方法 :将 4 0例UC患者分为治疗组 (2 0例 )和对照组 (2 0例 ) ,两组除采用柳氮磺吡啶口服及保留灌肠外 ,治疗组加用血竭口服及保留灌肠。结果 :治疗组的近期治愈率... 目的 :观察血竭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UC)的疗效。方法 :将 4 0例UC患者分为治疗组 (2 0例 )和对照组 (2 0例 ) ,两组除采用柳氮磺吡啶口服及保留灌肠外 ,治疗组加用血竭口服及保留灌肠。结果 :治疗组的近期治愈率、总有效率、半年复发率分别为 6 0 % ,95 % ,15 .8%。对照组分别为 2 0 % ,6 5 % ,6 1.5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竭联合柳氮磺吡啶可显著促进UC缓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竭 溃疡性结肠炎 柳氮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制剂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贺敏 蒋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82-1583,共2页
目的:比较中药制剂与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的固定效应模型,对国内2001—2006年单用中药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并以口服SASP治疗作对照的研究文献进行定量合并分析。结果:对中... 目的:比较中药制剂与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的固定效应模型,对国内2001—2006年单用中药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并以口服SASP治疗作对照的研究文献进行定量合并分析。结果:对中药治疗组与SASP对照组临床有效率进行分析后表明,在临床疗效方面,中药治疗组346例患者中321例临床治疗有效,SASP对照组265例患者中207例临床治疗有效。中药治疗组稳定率总优势比(OR)=0.26,95%置信区间(CI)为0.16~0.42。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在“倒漏斗”图示分析上,发现可能存在偏倚。结论:目前掌握的资料支持中药治疗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面优于SA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中医药疗法 柳氮磺吡啶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氮磺吡啶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 被引量:22
11
作者 吕超智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7-538,共2页
柳氮磺吡啶是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同时也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由于存在诸多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对柳氮磺吡啶不良反应特点,对肝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皮肤黏膜、血液系统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论述。对其... 柳氮磺吡啶是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同时也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由于存在诸多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对柳氮磺吡啶不良反应特点,对肝脏、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皮肤黏膜、血液系统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论述。对其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进行归纳和分析,规范用药剂量及联合用药,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为临床医生更加合理用药,临床药师进行药学监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氮磺吡啶 不良反应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荧光量子产率钕、氮双掺杂碳点用于柳氮磺吡啶检测及Hela细胞成像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金萍 马琦 +2 位作者 梁晓敏 尚建鹏 董川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26-1734,共9页
以柠檬酸氢二铵、缓血酸铵和硝酸钕为起始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了荧光量子产率为93.05%、发蓝色荧光的钕、氮双掺杂碳点(Nd,N-CD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粉末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Nd,N-... 以柠檬酸氢二铵、缓血酸铵和硝酸钕为起始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了荧光量子产率为93.05%、发蓝色荧光的钕、氮双掺杂碳点(Nd,N-CD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粉末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Nd,N-CDs的形貌及表面结构进行了详细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考察了其光学性质和稳定性。结果显示,药物分子柳氮磺吡啶(SSZ)能够使Nd,N-CDs的荧光显著降低,而金属离子及另外4种药物分子没有明显效果。由此,建立了一种选择性检测SSZ的荧光检测方法,线性检测范围在0.1~50μmol/L之间,检出限低至0.05μmol/L。机理探讨表明,荧光猝灭主要涉及动态猝灭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两种机制。所建立的分析方法能用于测定实际药片中的SSZ含量,回收率为98.1%~104.2%。此外,Nd,N-CDs表现出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作为荧光探针穿透细胞壁使细胞质染色,因不会进一步穿透进入细胞核,很好的避免了对细胞的深层次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柳氮磺吡啶 荧光分析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骨胶囊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4
13
作者 赵耀东 徐文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强骨胶囊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 目的:探讨强骨胶囊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柳氮磺吡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强骨胶囊进行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评估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骨代谢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 50%、52. 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关节压痛指数、关节功能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均较治疗前下降,2组晨僵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血钙离子水平、骨钙素(BGP)及甲状旁腺素(PT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Ⅰ)水平显著下降(P <0. 05),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腰椎及Ward's三角区骨密度(BMD)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强骨胶囊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骨代谢,增加BMD,有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质疏松 强骨胶囊 骨代谢 柳氮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在线氧化荧光分析法测定柳氮磺吡啶
14
作者 黄英 熊艳 章竹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5,共4页
研究了硫酸介质中,高锰酸钾氧化柳氮磺吡啶(SASP)体系的荧光特性,结合流动注射进样技术,建立了流动注射在线氧化荧光分析测定SASP的新方法。SASP本身不发荧光,但在硫酸介质中与高锰酸钾反应后可产生1种有强荧光的产物(λex=301 nm,λem=... 研究了硫酸介质中,高锰酸钾氧化柳氮磺吡啶(SASP)体系的荧光特性,结合流动注射进样技术,建立了流动注射在线氧化荧光分析测定SASP的新方法。SASP本身不发荧光,但在硫酸介质中与高锰酸钾反应后可产生1种有强荧光的产物(λex=301 nm,λem=366 nm)。在优化条件下,SASP的质量浓度在1.2×10-5~2.0×10-3 g/L范围内与相对荧光强度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6。方法的检出限为3.0×10-6 g/L,对1.2×10-4 g/L的SASP标准溶液平行测定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该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用于药物制剂中SASP含量的直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氮磺吡啶 流动注射 在线氧化 荧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烟肼和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比较研究
15
作者 王焕明 李春潮 +3 位作者 王兴长 韩荣兴 邵琳芳 张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S1期232-232,共1页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方法。1985年以来我院共收治4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24例采用异烟肼治疗,20例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进行比较研究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44例均符合1978年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拟定的诊断标...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方法。1985年以来我院共收治4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24例采用异烟肼治疗,20例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进行比较研究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44例均符合1978年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9例,女1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氮磺吡啶 溃疡性结肠炎 消化病 会议拟定 粘液血便 特效方 诊断标准 充血水肿 纤维结肠镜 抗结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柳氮磺吡啶与磺胺吡啶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红梅 蒋学华 +2 位作者 宋林 何毅 王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柳氮磺吡啶和磺胺吡啶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单剂量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24名健康受试者口服500mg柳氮磺吡啶肠溶片,采用HPLC-UV法测定血浆中柳氮磺吡啶及磺胺吡啶的浓度,...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柳氮磺吡啶和磺胺吡啶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单剂量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24名健康受试者口服500mg柳氮磺吡啶肠溶片,采用HPLC-UV法测定血浆中柳氮磺吡啶及磺胺吡啶的浓度,利用DAS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该方法中柳氮磺吡啶浓度在0.50~20.10μg/mL(r1=0.9991)、磺胺吡啶浓度在0.10~4.01μg/mL(r2=0.9968)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50和0.10μg/mL。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单次口服给药后,药动学参数如下:柳氮磺吡啶及磺胺吡啶的t1/2分别(8.02±3.19)、(12.88±5.41)h,Cmax分别为(7.78±3.43)和(2.48±0.79)μg/mL;Tmax分别为(6.42±1.32)和(13.67±4.06)h;AUC(0~t)分别为(85.85±44.25)和(56.39±25.13)μg.h/mL。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柳氮磺吡啶及磺胺吡啶的血药浓度测定及人体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氮磺吡啶 吡啶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氮磺吡啶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兴天 刘莉萍 李遇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21-422,共2页
报告1例柳氮磺吡啶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患者男,34岁。因溃疡性结肠炎使用柳氮磺吡啶1个月后出现皮疹,伴发热、白细胞及肝功能异常。皮肤科检查:全身可见泛发鲜红色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触压皮肤可褪色。结合用药史、临床表现及实验... 报告1例柳氮磺吡啶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患者男,34岁。因溃疡性结肠炎使用柳氮磺吡啶1个月后出现皮疹,伴发热、白细胞及肝功能异常。皮肤科检查:全身可见泛发鲜红色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触压皮肤可褪色。结合用药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给予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保肝及护胃等治疗后病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柳氮磺吡啶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氮磺吡啶致不良反应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瑛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9期1018-1019,共2页
1病例介绍患者,女,60岁。因'乏力、纳差1周'于2014年3月5日住院,有乏力,纳差,肋痛,颜面、全身多处红色斑丘疹伴瘙痒,小便黄,大便1周未解。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22.42×109·L-1,中性粒细胞9.13×109·L-1,比... 1病例介绍患者,女,60岁。因'乏力、纳差1周'于2014年3月5日住院,有乏力,纳差,肋痛,颜面、全身多处红色斑丘疹伴瘙痒,小便黄,大便1周未解。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22.42×109·L-1,中性粒细胞9.13×109·L-1,比例0.407 4,淋巴细胞5.39×109·L-1,单核细胞2.28×109·L-1,比例0.102 4,嗜酸性粒细胞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氮磺吡啶 肝炎 药物性 皮炎 药物性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汤辅助柳氮磺吡啶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及白介素族水平影响研究 被引量:35
19
作者 陈勇华 曹群奋 +2 位作者 洪琼怪 林赛争 孙建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00-503,共4页
目的:探讨黄芩汤辅助柳氮磺吡啶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及白介素族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7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再予黄芩汤治疗,两组均... 目的:探讨黄芩汤辅助柳氮磺吡啶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及白介素族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7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再予黄芩汤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族及TNF-α,免疫球蛋白水平和结肠黏膜菌群,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IL^(-1)β、IL-6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Ig A及Ig G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肠黏膜双歧杆菌及乳酸菌数量明显升高(P<0.05),大肠杆菌数量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IL^(-1)β、IL-6及TNF-α水平较低(P<0.05),IL^(-1)0水平较高(P<0.05),血清Ig A及Ig G水平较低(P<0.05),结肠黏膜双歧杆菌及乳酸菌数量较高(P<0.05),大肠杆菌数量较低(P<0.05),治疗有效率较高(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黄芩汤辅助柳氮磺吡啶能提高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其可能机制为调整肠道菌群,调节免疫以及不同血清白介素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柳氮磺吡啶 黄芩汤 白介素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氮磺吡啶拮抗电离辐射对乳腺癌转移促进作用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贺戈 汪国建 +3 位作者 赵娜 龙爽 王涛 明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797-1808,共12页
目的 评价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 SSZ)对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 IR)诱导离体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迁移、侵袭等转移相关表型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为治疗措施对在体局部IR促... 目的 评价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 SSZ)对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 IR)诱导离体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迁移、侵袭等转移相关表型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为治疗措施对在体局部IR促进乳腺癌肺转移的拮抗作用。方法 以体外培养两种乳腺癌细胞株(MCF-7、4T1)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剂量(2、4、6、8、10 Gy)X射线照射后观察细胞形态改变,Western blot检测Vimentin、Snail等EMT相关标志物的表达变化。选取4 Gy X射线照射细胞,评价SSZ(0.5 mmol/L)对IR后细胞EMT、迁移、侵袭等转移相关表型的影响,并检测MMP2/9和xCT等蛋白的表达。在BALB/c雌鼠建立4T1细胞乳腺癌肺转移模型,实验分4组:Con组、SSZ组、IR组和IR+SSZ组。IR采用局部X射线(4 Gy)照射;SSZ采用腹腔给药8 mg/只,2次/d;IR+SSZ组采用局部X射线(4 Gy)照射后,以腹腔给药SSZ 8 mg/只,2次/d。荷瘤30 d后取材,计算原位瘤大小和肺转移结节数目,HE染色观察原位瘤和肺转移灶情况。结果 体外培养乳腺癌细胞在IR后出现明显的EMT形态改变,Vimentin、Snail等EMT相关蛋白表达上调,呈一定剂量相关性。SSZ能够抑制IR诱导的乳腺癌细胞EMT形态和标志蛋白改变,抑制IR诱导的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的表型(P<0.05),下调IR诱导的MMP2/9、xCT等蛋白增强表达。在体动物模型与离体细胞结果相对应,IR可以显著抑制原位瘤生长,与Con组比较,IR组[(1.24±0.32)cm^(3)]和IR+SSZ组[(0.83±0.54)cm^(3)]的小鼠原位瘤平均体积显著降低(P<0.05),且IR+SSZ组较IR组降低更显著(P<0.05);IR组小鼠肺转移结节数为[(19.00±8.31)个],较Con组[(8.67±7.88)个]显著增多(P<0.05),IR+SSZ组小鼠肺转移结节数[(6.10±7.78)个]较IR组显著降低(P<0.05),而单纯SSZ组小鼠肺转移结节数[(4.30±5.39)个]与Co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结果显示,IR组肺转移灶数量增多,面积增加,边界欠清,有明显弥散的趋势;而IR+SSZ组肺转移灶面积较小,边界较清晰。结论 SSZ能有效抑制IR诱导乳腺癌细胞EMT、迁移、侵袭,并显著拮抗在体局部照射对乳腺癌肺转移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转移 电离辐射 上皮-间质转化 柳氮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