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应用三轴强度理论进行套管柱设计的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夏宏南 杨明合 马元普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4年第5期13-15,共3页
从套管柱三轴强度设计理论分析入手,讨论了应用三轴强度理论进行套管柱设计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给出了应用计算机实现套管柱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软件,结合具体设计实例,通过计算分析表明,应用三轴强度理论进行套管... 从套管柱三轴强度设计理论分析入手,讨论了应用三轴强度理论进行套管柱设计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给出了应用计算机实现套管柱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软件,结合具体设计实例,通过计算分析表明,应用三轴强度理论进行套管柱设计具有分析全面、计算精度较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柱设计 抗拉强度 抗压强度 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上附着体桩柱形态设计对牙本质应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贾安琦 骆小平 +1 位作者 欧阳官 郭天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0-111,134,共3页
附着体桩柱形态的设计不仅影响到桩柱固位,而且影响牙本质应力分布。本研究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临床常见的6种桩柱形态设计对牙本质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锥形桩柱设计对牙本质有楔的作用,其应力值明显高于平行桩柱,为平行桩的... 附着体桩柱形态的设计不仅影响到桩柱固位,而且影响牙本质应力分布。本研究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临床常见的6种桩柱形态设计对牙本质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锥形桩柱设计对牙本质有楔的作用,其应力值明显高于平行桩柱,为平行桩的1.1倍;螺纹桩柱设计,牙本质最大应力值是非螺纹桩柱的1.06倍。然而,桩柱形态设计对牙本质应力分布的影响明显小于载荷作用方向对牙本质应力分布的影响。45度斜向载荷作用下,相同设计的桩柱其牙本质最大应力值是垂直载荷作用下牙本质最大应力值的2.1倍。因此,临床修复设计中,减小侧方咬合力是预防牙本质折裂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上附着体 柱设计 应力分析 牙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量化约束草图驱动的药柱三维特征设计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旸 鲍福廷 +3 位作者 蔡强 胡声超 胡海峰 杜佳佳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6,33,共5页
为了直观而准确地支持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设计,提出了一种约束草图驱动的药柱三维特征造型方法。该设计方法首先通过变量化约束求解引擎对设计人员模糊的设计概念进行精确的几何坐标定位,形成一幅设计变量驱动的约束草图。然后,经过药... 为了直观而准确地支持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设计,提出了一种约束草图驱动的药柱三维特征造型方法。该设计方法首先通过变量化约束求解引擎对设计人员模糊的设计概念进行精确的几何坐标定位,形成一幅设计变量驱动的约束草图。然后,经过药柱特征定义,在设计规则和基于设计历史的燃面追溯统计算法的支持下,设计人员能够在约束草图上进行任意形式复杂药柱的特征定义、造型设计、燃面推移仿真与燃面统计。最后,开发了相应的药柱设计系统,并以一个管槽形药柱的设计过程,验证了本设计方法的计算效率、直观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设计 变量化约束草图 特征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真分析的汽车B柱侧面碰撞性能设计 被引量:11
4
作者 鲁后国 李铁柱 阚洪贵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0-222,共3页
汽车车身B柱是侧面碰撞过程中最重要的载荷承载部件,其变形模式和能量吸收对其入侵速度和入侵量有重要影响,并最终影响乘员损伤。针对某车型B柱的侧面碰撞性能设计,首先建立了整车侧面碰撞仿真模型,然后采用从整车模型中提取B柱子系统... 汽车车身B柱是侧面碰撞过程中最重要的载荷承载部件,其变形模式和能量吸收对其入侵速度和入侵量有重要影响,并最终影响乘员损伤。针对某车型B柱的侧面碰撞性能设计,首先建立了整车侧面碰撞仿真模型,然后采用从整车模型中提取B柱子系统模型的方法,从而大大提高计算效率,并对子系统模型进行了验证,基于该子系统模型完成了车身B柱的侧面碰撞性能优化设计。工程算例表明,该方法在B柱的性能优化设计方面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面碰撞 子系统模型 B柱设计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际井眼轨迹的抽油杆柱API设计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文昌 狄勤丰 +2 位作者 顾春元 杨海滨 刘松林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前的抽油杆柱设计方法大都基于设计井眼轨迹或经验公式,因此设计的抽油杆柱与井眼的匹配性并没有达到最优,结果可能影响了抽油杆柱的受力特性和寿命。概述了目前现有的抽油杆柱设计方法,提出了基于实际井眼轨迹的抽油杆柱API设计方法... 目前的抽油杆柱设计方法大都基于设计井眼轨迹或经验公式,因此设计的抽油杆柱与井眼的匹配性并没有达到最优,结果可能影响了抽油杆柱的受力特性和寿命。概述了目前现有的抽油杆柱设计方法,提出了基于实际井眼轨迹的抽油杆柱API设计方法。即考虑到在三维空间中井下粘滞阻力及动载的影响,利用微单元分析方法计算出轴向载荷与轴向应力,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杆柱组合设计,并给出了设计流程。以江苏油田永21-3井为例,对几种设计方法的设计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江苏油田目前采用的抽油杆柱设计方法包含了人为经验因素,并不是最优的杆柱设计结果,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眼轨迹 抽油杆柱设计 API方法 永21—3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井规划系统目的分析及套管柱优化设计模型 被引量:2
6
作者 管志川 周广陈 胡湘炯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3期35-40,共6页
根据系统工程的理论对固井工程规划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固井规划系统的目的分析程序.该程序是将固井规划过程定义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具有一般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等属性.该系统按其功能可分解成5... 根据系统工程的理论对固井工程规划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固井规划系统的目的分析程序.该程序是将固井规划过程定义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具有一般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等属性.该系统按其功能可分解成5个子系统,对每个子系统可以建立计算模型。文中以套管柱优化设计为例讨论了子系统的建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系统分析 套管柱设计 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套管柱强度设计方法》标准的疑问 被引量:6
7
作者 韩志勇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4年第5期1-5,共5页
研究分析认为,2000年修订的《套管柱强度设计方法》(SY/T5322-2000)新标准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主要有:1)三轴应力强度在计算轴向应力时,对第一段套管采用压力面积法,以上各段则采用浮力系数法,两种方法混合使用;"轴向压应力可... 研究分析认为,2000年修订的《套管柱强度设计方法》(SY/T5322-2000)新标准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主要有:1)三轴应力强度在计算轴向应力时,对第一段套管采用压力面积法,以上各段则采用浮力系数法,两种方法混合使用;"轴向压应力可增大抗挤强度"的设计,是欠安全的;2)三轴抗拉强度计算公式、附录B中管内压力Pi的计算、附录B2中有效拉力的绘图等,都可能有错误;3)用"垂深长度"乘以套管的"线浮重"计算定向井套管的自重拉力,与实际相差太大;4)套管弯曲力的定义不够严格,把弯曲力加到垂直井段是不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强度 套管柱设计 抗挤强度 抗拉强度 轴向应力 行业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管柱强度设计计算 被引量:26
8
作者 何世明 刘崇建 +1 位作者 张玉隆 徐壁华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53-59,共7页
本文对套管三轴应力设计原理进行了讨论,推导了三轴应力强度公式,对套管柱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同时提出了以等安全系数法为基础的改进等安全系数法,该方法在外载考虑上比等安全系数法更全面合理,设计步骤有所改进。以提出的... 本文对套管三轴应力设计原理进行了讨论,推导了三轴应力强度公式,对套管柱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同时提出了以等安全系数法为基础的改进等安全系数法,该方法在外载考虑上比等安全系数法更全面合理,设计步骤有所改进。以提出的方法为基础,结合现场实际,在微机上开发了相应的商品化软件,在现场获得了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柱设计 套管强度 套管压力 套管应力 固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上盖物业开发的轨道交通咽喉区限界及柱网设计软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明涛 赵少翔 +2 位作者 王会萌 高志宏 姚文虎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4-173,共10页
带上盖物业开发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停车场等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项目为大势所趋,日益增多。为实现带上盖物业开发的轨道交通咽喉区限界及柱网的自动设计,提高设计单位生产效率和设计文件质量... 带上盖物业开发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停车场等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项目为大势所趋,日益增多。为实现带上盖物业开发的轨道交通咽喉区限界及柱网的自动设计,提高设计单位生产效率和设计文件质量,首先,在综合分析咽喉区限界和柱网布置特点的基础上,明确软件的功能需求和所涉及的理论基础。其次,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融合计算机技术和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构建咽喉区限界及柱网设计软件整体框架。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编译平台对设计软件开发完成后,详细分析各部分功能组成及具体设计任务的实现方法。最后,对软件典型业务及容错性、安全性、易用性和操作响应时间等性能进行测试,并以某轨道交通咽喉区为例,将限界及柱网的软件自动设计结果同人工精细化设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开发的软件性能优良,自动设计结果可靠度高,能够有效提高轨道交通咽喉区工程设计的效率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咽喉区 限界设计 设计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环境下套管柱强度设计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袁可 杨谋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3-139,共7页
深层高温环境对套管力学行为产生较大影响,传统套管柱设计方法仅考虑常温下管柱应力状态,难以适应深层套管柱设计要求。基于弹性力学和热力学理论,结合常温套管应力模型,建立了套管应力与温度作用下的计算模型;基于套管、水泥环和地层... 深层高温环境对套管力学行为产生较大影响,传统套管柱设计方法仅考虑常温下管柱应力状态,难以适应深层套管柱设计要求。基于弹性力学和热力学理论,结合常温套管应力模型,建立了套管应力与温度作用下的计算模型;基于套管、水泥环和地层耦合体材料特性,分析了热应力作用下套管强度变化特性,建立了高温条件下套管设计优化流程。研究结果表明:在三轴应力作用下套管的抗内压强度增加,抗挤强度减小;高温条件下热应力引起套管三轴强度均减小,管体屈服强度也会减小;热应力产生的轴向应力越大,套管抗挤强度降低幅度越大。所得结果可为深井套管柱强度设计的定量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环境 热应力 套管柱设计 三轴应力 套管强度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套管柱强度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源远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11,共5页
关键词 水平井 套管柱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台架试验与模拟的轿车B柱耐撞性与轻量化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高新华 徐有忠 王其东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57-962,973,共7页
为高效地研究B柱总成的重要特性,利用经过验证的整车碰撞仿真模型,验证了基于台架试验条件的B柱有限元仿真模型的正确性,提出了应用该模型在综合考虑耐撞性与轻量化基础上,进行轿车B柱设计方案优化选择的方法。将此方法应用于新车型开发... 为高效地研究B柱总成的重要特性,利用经过验证的整车碰撞仿真模型,验证了基于台架试验条件的B柱有限元仿真模型的正确性,提出了应用该模型在综合考虑耐撞性与轻量化基础上,进行轿车B柱设计方案优化选择的方法。将此方法应用于新车型开发,结果表明不仅B柱本身结构质量减轻了18%以上,而且整车在相关侧面碰撞试验中,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面碰撞 轻量化 台架试验 B柱设计 热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瓦内悬挂管柱弹性承载能力与计算 被引量:9
13
作者 崔孝秉 张宏 +1 位作者 韩新利 宋治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1999年第1期62-65,共4页
在油井特别是深井和超深井的套管柱设计中,对卡瓦内悬挂管柱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提出了一种解析计算方法,将管柱视为薄壳,分别按照第三强度理论和第四强度理论计算了卡瓦内管柱的弹性承载能力,并用有限元方法和原尺寸套... 在油井特别是深井和超深井的套管柱设计中,对卡瓦内悬挂管柱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提出了一种解析计算方法,将管柱视为薄壳,分别按照第三强度理论和第四强度理论计算了卡瓦内管柱的弹性承载能力,并用有限元方法和原尺寸套管的实物试验分别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解析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比较吻合,这种解析方法可以作为卡瓦内管柱弹性承载能力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瓦 套管柱设计 受力分析 有限元法 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管的随机可靠性设计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清友 王国荣 +1 位作者 钟青 李富强 《钻采工艺》 CAS 2000年第2期40-43,共4页
本文在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各种套管设计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套管设计的现状和生产的实际需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处理现场载荷变化和套管性能的方法。着重介绍了随机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及随机可靠性分析方法和计算公式。并在此基... 本文在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各种套管设计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套管设计的现状和生产的实际需要 ,提出了一种新的处理现场载荷变化和套管性能的方法。着重介绍了随机可靠性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及随机可靠性分析方法和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基于现场载荷过程和套管性能实际测验结果之上的载荷和容量概率分布 ,并对一种套管进行了可靠性设计计算。为实现对套管的可靠性设计和分析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柱设计 可靠性 随机变量 最大载荷 采油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跨座式单轨交通高架轨道梁桥设计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林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3年第6期88-93,共6页
重庆轻轨工程是我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介绍了该跨座式单轨交通的技术标准 ,并对高架轨道梁桥的孔跨布置、轨道梁设计和制造工艺。
关键词 重庆 轻轨工程 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 技术标准 高架轨道梁桥 孔跨布置 设计 制造工艺 柱设计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星孔球形药柱燃面近似解析计算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海清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球形星孔药柱是固体火箭发动机广泛采用的一种药型,多呈现复杂的三维特性。为进行设计参数的快速选择与优化,以一种具有复杂星孔的球形药柱为基础,给出了药柱燃面变化规律的近似解析计算方法,依据该方法能够在设计初期快速计算药柱燃面... 球形星孔药柱是固体火箭发动机广泛采用的一种药型,多呈现复杂的三维特性。为进行设计参数的快速选择与优化,以一种具有复杂星孔的球形药柱为基础,给出了药柱燃面变化规律的近似解析计算方法,依据该方法能够在设计初期快速计算药柱燃面的变化规律,并能依此进行发动机工作性能预估,进而对设计参数进行调整和初步优化;近似解析方法与三维CAD方法所得到的燃面变化规律基本吻合,燃烧面积最大偏差小于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柱设计 复杂星孔药 近似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双作用抽油泵载荷分析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10
17
作者 康露 杨志 +2 位作者 赵长城 张建军 刘榧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7-150,158,共4页
双作用抽油泵是提高有杆抽油系统排量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双作用抽油泵结构和工作原理,参考常规泵抽油系统的设计方法,推导出了双作用泵悬点载荷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双作用泵抽油系统的杆柱设计方法,并对塔河油田TK711井进行了... 双作用抽油泵是提高有杆抽油系统排量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双作用抽油泵结构和工作原理,参考常规泵抽油系统的设计方法,推导出了双作用泵悬点载荷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双作用泵抽油系统的杆柱设计方法,并对塔河油田TK711井进行了优化设计,设计结果在现场应用效果良好。分析与应用表明,双作用泵抽油系统的下冲程悬点载荷以及悬点载荷差均较常规泵大,其下泵深度受抽油杆柱强度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作用泵 悬点载荷 抽油杆优化设计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套管柱三轴抗拉强度公式”的讨论 被引量:14
18
作者 韩志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80,共4页
从公式的理论推导和与双向应力椭圆理论对比两个方面都可以证明,SY/T 5322-2000套管柱强度设计方法和SY/T 5724-2008套管柱结构与强度设计中给出的三轴抗拉强度计算公式是错误的,错在把根号内的'-'号写成了'+'号,其另... 从公式的理论推导和与双向应力椭圆理论对比两个方面都可以证明,SY/T 5322-2000套管柱强度设计方法和SY/T 5724-2008套管柱结构与强度设计中给出的三轴抗拉强度计算公式是错误的,错在把根号内的'-'号写成了'+'号,其另一个与三轴应力抗拉强度公式有关的错误是轴向力计算方法不正确。在套管柱组合强度设计中正确区别和应用真实轴向力和有效轴向力极其重要,当采用三轴应力强度理论时,只能使用压力面积法计算的真实轴向力,而两个标准中使用浮力系数法计算的有效轴向力,从而导致了混乱,出现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强度设计 三轴应力强度 压力面积法 浮力系数法 真实轴向力 有效轴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地层组合套管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事尔 张文卫 张先普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55-64,共10页
国内许多油田深部地层的径向超高压,导致套管大量被挤毁变形,严重影响了油气的正常生产,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根据弹性力学中的厚壁筒理论和机械优化设计理论,提出了组合套管的优化设计方法。用该方法设计的组合套管,可有效地防止深... 国内许多油田深部地层的径向超高压,导致套管大量被挤毁变形,严重影响了油气的正常生产,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根据弹性力学中的厚壁筒理论和机械优化设计理论,提出了组合套管的优化设计方法。用该方法设计的组合套管,可有效地防止深部软岩地层的径向超高压所引起的套管变形或挤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 压力 套管柱设计 地层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现代油气井设计的一些新进展
20
作者 李自俊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现行油气井设计方法20多年前从国外引进并沿用至今,虽已较为成熟,也基本能满足一般工作需要,但20多年间国外在该方面又取得了一些进展,值得学习、借鉴。通过调研、分析和对比,认为国外油气井设计在近20多年主要取得了如下发展:运用数学... 现行油气井设计方法20多年前从国外引进并沿用至今,虽已较为成熟,也基本能满足一般工作需要,但20多年间国外在该方面又取得了一些进展,值得学习、借鉴。通过调研、分析和对比,认为国外油气井设计在近20多年主要取得了如下发展:运用数学方法,从检测到的数据中找出规律,提高压力预测的精度;根据地质力学理论,着眼于井眼稳定,应用中线原理设计全井钻井液密度,能有效保持井眼稳定;以动态控制溢流的观点,按照允许的最大溢流量准则,正确选择各层套管柱的下入深度,能满足不同条件下的井完整性要求;全面考虑比较设计井工作期间各层套管柱的受力情况,选择确定最为现实的设计条件并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行套管柱的强度设计,可以做到比较符合设计井的实际情况。该系列新进展使现代油气井设计更为科学,更符合实际,也更安全。研究内容对国内油气井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设计 压力预测 井眼稳定 钻井液密度 套管柱设计 溢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