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物柱状样重金属垂向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亚南 高抒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4-161,共8页
对长江水下三角洲3个沉积物柱状样进行粒度分析、^(210)Pb测年,并测定其中Cr、Cu、Pb、Zn等重金属元素和Al等常量元素的含量,得到了沉积物粒度、粘土含量、重金属含量的垂向分布曲线和沉积物测年数据。通过相关分析来研究沉积物中的Cr... 对长江水下三角洲3个沉积物柱状样进行粒度分析、^(210)Pb测年,并测定其中Cr、Cu、Pb、Zn等重金属元素和Al等常量元素的含量,得到了沉积物粒度、粘土含量、重金属含量的垂向分布曲线和沉积物测年数据。通过相关分析来研究沉积物中的Cr、Cu、Pb、Zn等重金属、粒度、Al相互之间的关系;以Al为参照元素对这4种重金属进行归一化处理,分析其归一化前后的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r、Cu、Pb、Zn 4种重金属元素在此区域的地球化学行为相似,其分布受细颗粒沉积物的吸附和胶体的絮凝作用共同控制;近一二十年来,该区域的Cr、Cu、Pb含量并没有显著增加,Zn有轻微污染。此外,CJ19柱中Cu存在异常峰值,可能是特大风暴潮事件对研究区浅水区底质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粒度 垂向分布 风暴潮事件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尼海啸区附近海域沉积物声速测量及声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建平 陶春辉 +2 位作者 顾春华 何拥华 张金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61,共6页
介绍了沉积物柱状样超声透射法测量方法和原理。对印尼海啸区附近海域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现场测量,通过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给出了沉积物的垂向声速剖面。讨论了声速与频率的关系,指出声速具有随频率的0.1次方增大的频散特性。分析沉... 介绍了沉积物柱状样超声透射法测量方法和原理。对印尼海啸区附近海域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现场测量,通过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给出了沉积物的垂向声速剖面。讨论了声速与频率的关系,指出声速具有随频率的0.1次方增大的频散特性。分析沉积深度、结构以及生物扰动等方面的因素对声学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底地震引起的沉积物变迁、沉积物结构扰动、气体的混入等对声速的测量结果均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啸 声学测量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近海富营养化长期演变的沉积记录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庶 杨茜 +1 位作者 曲克明 孙耀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8,共7页
限于现场调查起步晚、系统性不足,南黄海水体富营养化的历史演变进程目前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其形成机制及生态响应的深入研究。本文基于沉积物柱状样中保存的海洋环境演变信息,通过^(210)Pb构建沉积物的年代学框架,利用生物硅指示古初... 限于现场调查起步晚、系统性不足,南黄海水体富营养化的历史演变进程目前尚不明确,严重制约了其形成机制及生态响应的深入研究。本文基于沉积物柱状样中保存的海洋环境演变信息,通过^(210)Pb构建沉积物的年代学框架,利用生物硅指示古初级生产力,探讨了近100年来南黄海近海的富营养化进程。结果显示:1980s以前,南黄海近海初级生产力总体偏低,其年代际波动与华北地区的干湿气候变化有关,水体未出现明显的富营养化;1980s以后,初级生产力的波动背离了气候变化的调控,大幅升高了约31%—254%,说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南黄海近海水体开始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经分析得出,近年来大量含氮污染物的排放入海可能是导致该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富营养化 沉积物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239+240)Pu和^(137)Cs的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曹立国 潘少明 +2 位作者 刘旭英 徐仪红 徐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102,共6页
在长江口水下三角洲采集沉积物柱状样SC07,通过测试沉积物柱样中239+240Pu和137Cs的活度,重点分析239+240Pu活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137Cs活度剖面的异同,以提取239+240Pu活度剖面中的信息。结果表明:239+240Pu活度剖面中存在与137Cs一致的... 在长江口水下三角洲采集沉积物柱状样SC07,通过测试沉积物柱样中239+240Pu和137Cs的活度,重点分析239+240Pu活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137Cs活度剖面的异同,以提取239+240Pu活度剖面中的信息。结果表明:239+240Pu活度剖面中存在与137Cs一致的1963年蓄积峰和1958年次蓄积峰,且两者呈较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2=0.765),表明在动力环境较强的河口地区,239+240Pu与137Cs仍可以反映相同的沉积过程。239+240Pu活度起始层位对应于1948年,而137Cs对应于1954年,表明239+240Pu具有更高的测试灵敏度。SC07柱状样中137Cs/239+240Pu的同位素比值比全球均值低,说明239+240Pu存在区域沉降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9+240Pu活度 137Cs活度 柱状样沉积物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