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钢筋混凝土规则框架的弹塑性地震反应 被引量:3
1
作者 韦锋 杨红 +1 位作者 傅剑平 白绍良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9-65,共7页
利用自编的非弹性动力分析程序对严格按我国规范设计的不同烈度区规则框架结构进行了多波输入下的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修订后规范加严小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控制条件可明显改善结构在大震下的位移反应;按修订前、后规范设计的9度... 利用自编的非弹性动力分析程序对严格按我国规范设计的不同烈度区规则框架结构进行了多波输入下的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修订后规范加严小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控制条件可明显改善结构在大震下的位移反应;按修订前、后规范设计的9度区框架在大震下均形成了以梁铰为主的塑性耗能机构,预计能较好满足预定的抗震性态要求;按修订前规范设计的8度区二级抗震等级框架在大震下形成了其塑性耗能机构以柱铰为主、并存在出现层侧移机构风险的不利反应状况,按修订后规范设计的8度区框架的反应性态有所改善,但形成的塑性耗能机构中柱铰仍然偏多,表明其柱抗弯能力增强措施仍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7度区框架的抗震性态比8度区框架略好,但抗震措施对柱的保护仍然不够,其柱抗弯能力增强措施也宜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抗震设计 柱抗弯能力增强措施 非弹性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