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柱式膜组件的临界通量 被引量:1
1
作者 梅峰 张玉忠 +1 位作者 代小聪 曹占平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11,共4页
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考察了4种不同膜丝长度(0.3、0.5、0.7和1.0 m)的柱式膜组件在不同曝气量下的临界通量.研究发现:膜组件的长度存在最优值,膜组件的临界通量同时受到膜丝长度和曝气强度两个方面的影响;当膜组件的膜丝长度为0.7 m... 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考察了4种不同膜丝长度(0.3、0.5、0.7和1.0 m)的柱式膜组件在不同曝气量下的临界通量.研究发现:膜组件的长度存在最优值,膜组件的临界通量同时受到膜丝长度和曝气强度两个方面的影响;当膜组件的膜丝长度为0.7 m时,临界通量最高;同时曝气强度越大,膜组件可以达到的临界通量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生物反应器 临界通量 柱式膜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式膜组件结构的CFD优化设计 被引量:5
2
作者 熊长川 李卫星 +1 位作者 刘业飞 邢卫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341-4350,共10页
采用Euler模型与多孔介质模型对不同结构的柱式膜组件内的流体流动进行了计算模拟。研究了曝气孔数目(开孔率为1.92%保持不变)与膜组件高度对膜组件膜丝填充区域内的气液两相分布、壁面剪应力、湍流黏度以及液相速度场的影响。计算模拟... 采用Euler模型与多孔介质模型对不同结构的柱式膜组件内的流体流动进行了计算模拟。研究了曝气孔数目(开孔率为1.92%保持不变)与膜组件高度对膜组件膜丝填充区域内的气液两相分布、壁面剪应力、湍流黏度以及液相速度场的影响。计算模拟数据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计算模拟表明:通过减小曝气孔直径,增加曝气孔数目的方式能够促进气液两相流场与液相速度场的均匀分布,以及壁面剪应力与湍流黏度的增强;增加膜组件的高度,有利于增加单支膜组件膜面积的同时充分利用曝气擦洗过程中气液两相流对膜丝壁面进行高效的气擦洗。综合考虑膜组件的安装运输、膜丝通量分布以及能耗等因素,对于直径250 mm的膜组件采用曝气孔的直径为6.32mm,数目为30个,长度在2~2.5 m之间为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式膜组件 计算流体力学 EULER方法 多孔介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式膜组件曝气过程的气液两相流模拟 被引量:3
3
作者 熊长川 李卫星 邢卫红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52-1061,共10页
采用欧拉模型与多孔介质模型对柱式膜组件的曝气过程中气液两相流进行了计算模拟,研究了曝气量、曝气孔数目以及相对位置对膜组件的气液两相分布、流体湍流黏度、液体速度场的影响,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曝气... 采用欧拉模型与多孔介质模型对柱式膜组件的曝气过程中气液两相流进行了计算模拟,研究了曝气量、曝气孔数目以及相对位置对膜组件的气液两相分布、流体湍流黏度、液体速度场的影响,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曝气孔数目增加与相对位置均匀排布使得膜组件内气液两相分布更加均匀;湍流黏度随着曝气量增大而增大,当曝气量达到5 m^3×h^(-1)时,湍流黏度不再增加;随着曝气孔数目增加与相对位置的均匀排布使得液体形成较多涡流流动与循环流动。增加曝气孔数目与优化曝气孔相对位置能够有效提高组件内部流场的均匀分布,有利于膜丝的清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式膜组件 计算流体力学 欧拉方法 气液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