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热带水库拟柱孢藻产毒基因型的低优势及影响因子分析——以珠海市水库为例
1
作者 吴孟李 范利青 +4 位作者 吴艳龙 秦伟 商添雄 程楠 雷腊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21,I0001,共12页
研究以珠海市20座水库两次(2018年和2022年)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华南热带地区产毒拟柱孢藻的发生规律和拟柱孢藻毒素(CYN)的健康风险。基于rpoC1和cyrJ基因的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在两次采样的40个样品中均检到拟柱孢藻,在其中的33个样... 研究以珠海市20座水库两次(2018年和2022年)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华南热带地区产毒拟柱孢藻的发生规律和拟柱孢藻毒素(CYN)的健康风险。基于rpoC1和cyrJ基因的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在两次采样的40个样品中均检到拟柱孢藻,在其中的33个样品中检到产毒拟柱孢藻。种群内产毒基因型的比例在0.046%—38.66%,表明产毒株广泛存在但不占优势。与2018年相比,20座水库的总拟柱孢藻丰度均值在2022年增加近10倍,但两年的产毒拟柱孢藻丰度无显著差异;产毒基因型的比例明显下降,比例均值和最大值分别从2018年的14.86%和38.66%降至2022年的4.17%和17.24%;CYN浓度与产毒细胞比例具有类似的变化趋势,平均浓度也从0.56降至0.19μg/L。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表明,非产毒基因型丰度随无机磷的升高及硝氮的下降而显著增加,而产毒拟柱孢藻比例随水温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毒和非产毒拟柱孢藻 柱孢藻毒素 荧光定量PCR 热带水库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及其毒素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红敏 裴海燕 +2 位作者 孙炯明 金岩 徐杭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5-795,共21页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淡水蓝藻水华在全球范围内频繁暴发.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作为一类有害水华蓝藻,具有一定的产毒能力和较强的入侵性,日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拟柱孢藻不断由热带、亚热带地区向...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淡水蓝藻水华在全球范围内频繁暴发.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作为一类有害水华蓝藻,具有一定的产毒能力和较强的入侵性,日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拟柱孢藻不断由热带、亚热带地区向温带地区扩张,并在众多水体中出现暴发现象,若其毒素进入到饮用水中,无疑将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本文从拟柱孢藻的分布演变、生态生理特征、毒性、检测和去除等研究前沿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研究领域进行展望,为进一步研究拟柱孢藻的生态毒理、有效控制和去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孢藻 全球分布 生态生理学 柱孢藻毒素 检测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湘湖拉氏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藻株的分离及其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晁爱敏 于海燕 +1 位作者 肖鹏 李仁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113,共8页
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是一类具有固氮能力的丝状水华蓝藻,由于它可以产生拟柱孢藻毒素(Cylindrospermopsin,CYN)以及较强的入侵性,因此被广泛关注.在全球范围内,拟柱孢藻水华的暴发频率和范围显著增加.在中国,拟柱孢藻的分布呈... 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是一类具有固氮能力的丝状水华蓝藻,由于它可以产生拟柱孢藻毒素(Cylindrospermopsin,CYN)以及较强的入侵性,因此被广泛关注.在全球范围内,拟柱孢藻水华的暴发频率和范围显著增加.在中国,拟柱孢藻的分布呈现从东南沿海地区向内陆,从热带、亚热带向温带扩散的特点.目前国内仅发现两株产CYN藻株,均为2012年分离自杭州湘湖的藻株.2020年9月从杭州湘湖分离到一新拟柱孢藻藻株,经形态学特征鉴定为拉氏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基因测序表明该藻株和2012年分离自湘湖的一株有毒拟柱孢藻藻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具有3个碱性的差异,和其他地区的拟柱孢藻的16S rRNA基因序列也表现出99.5%以上的相似性.通过对CYN合成基因片段的cyrA,cyrI和cyrJ的PCR检测,该藻株呈现阳性反应.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化学检测,该藻株产CYN毒素,产毒量为1258.6μg/g.研究结果丰富了我国产CYN的藻株库,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其具有环境适应性和稳定性.研究再次验证了产CYN的拟柱孢藻的检测方法,包括DNA检测及HPLC化学检测.湘湖作为杭州萧山重要的饮用水备用水源,建议在今后的水环境监测和管理中引入拟柱孢藻和CYN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氏拟柱孢藻 形态学特征 柱孢藻毒素 Cyr 水华 湘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O_2杀灭拟柱孢藻过程中毒素释放行为与释放机理
4
作者 李绍秀 杨阳 +4 位作者 朱璐瑶 赵德骏 王志红 李冬梅 谢葆红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06-1111,共6页
试验考察了二氧化氯(ClO_2)杀灭拟柱孢藻过程中不同条件下柱孢藻毒素(CYN)随时间的释放规律,对释放量与时间数据进行曲线方程拟合,并以透射电镜观察不同反应时间拟柱孢藻细胞形态,对柱孢藻毒素的释放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初期5 ... 试验考察了二氧化氯(ClO_2)杀灭拟柱孢藻过程中不同条件下柱孢藻毒素(CYN)随时间的释放规律,对释放量与时间数据进行曲线方程拟合,并以透射电镜观察不同反应时间拟柱孢藻细胞形态,对柱孢藻毒素的释放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初期5 min内CYN释放率随时间延长快速提高,随后增长缓慢,30 min后趋于稳定。ClO_2投加量影响了CYN释放速率,1.0 mg/L ClO_2投加量时CYN释放率要高于0.5 mg/L和0.7 mg/L时,但在反应2 h后不同ClO_2投加量的CYN释放率趋于接近。拟柱孢藻初始浓度对CYN释放率的影响不明显。CYN释放率在酸性条件下高于中性和碱性条件。随反应温度升高,CYN释放率逐渐升高。各种反应条件下CYN释放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可以用曲线方程来表示。藻细胞形态随反应时间延长发生变化。ClO_2投加量增大,藻细胞结构的破坏程度加剧。在反应初期CYN释放是通过扩散作用而并非由细胞壁的破裂而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二氧化氯(ClO2) 柱孢藻 柱孢藻毒素(CY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镇海水库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的季节动态及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赵莉 雷腊梅 +1 位作者 彭亮 韩博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3-199,共7页
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是热带地区普遍存在的蓝藻种类,已在广东省很多水库成为优势种类甚至形成水华,作为一种新的有害水华类型,目前对其成因研究甚少.以广东省江门市镇海水库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11月—2015年10月... 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是热带地区普遍存在的蓝藻种类,已在广东省很多水库成为优势种类甚至形成水华,作为一种新的有害水华类型,目前对其成因研究甚少.以广东省江门市镇海水库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对其进行逐月采样,观测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组成,测定拟柱孢藻的丝体长度,初步探讨该水库拟柱孢藻优势形成的原因.数据表明,拟柱孢藻是镇海水库的绝对优势种,常年生物量较高,介于5.9~15.5 mg/L之间,平均生物量为11.3 mg/L,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93.5%.从季节上看,拟柱孢藻生物量在2—6月相对较高,最高生物量出现在6月,10月和11月生物量最低.拟柱孢藻的丝体长度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与水温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拟柱孢藻生物量与总氮、总磷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氮磷比呈显著负相关,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拟柱孢藻生物量的变化主要由总磷浓度决定,推测该藻对磷的超强吸收和储存能力在其生物量季节变动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孢藻 丝体长度 生物量 环境因子 镇海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光照强度及硝酸盐对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 N8)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于婷 戴景峻 +1 位作者 雷腊梅 彭亮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1-446,共6页
以从南亚热带水库中分离的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N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12、16、20、24、28、32℃)、光照强度(6.6、12.4、21.5、30.7、62.9、106.4μmol/(m2·s))和硝态氮浓度(0.5、1、2... 以从南亚热带水库中分离的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N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12、16、20、24、28、32℃)、光照强度(6.6、12.4、21.5、30.7、62.9、106.4μmol/(m2·s))和硝态氮浓度(0.5、1、2、4、8、16、32、64、128mg/L)下拟柱孢藻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实验设置的温度范围(16~32℃)内拟柱孢藻能够正常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4—28℃,在28℃条件下,具有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189d^-1;当温度为12℃时,拟柱孢藻叶绿素a浓度一直降低,显著低于其他温度组(16~32℃).在6.6~106.4μmol/(m2·s)光照强度范围内,拟柱孢藻均呈指数增长趋势,最适光照强度为30.7μmol/(m2·s),其比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为0.156d^-1;高光照强度(62.9~106.4μmol/(m2·s))下拟柱孢藻的比生长速率显著大于低光照强度(6.6—12.4μmol/(m2·s))处理组.拟柱孢藻开始指数增长的最低硝态氮浓度为4mg/L;硝态氮浓度为8mg/L时,拟柱孢藻达到最大比生长速率(O.155d。);当硝态氮浓度高于16ms/L时比生长速率增加不显著.高硝态氮浓度组(16~128ms/L)拟柱孢藻的叶绿素a浓度和比生长速率显著高于低硝态氮浓度组(0.5—2mg/L).研究结果说明拟柱孢藻对温度、光照和氮源均有较宽的生态位,有利于在较大空间尺度上进行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孢藻 生长 比生长速率 温度 光照强度 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淡水鱼中柱孢藻毒素、节球藻毒素和微囊藻毒素 被引量:9
7
作者 陈丽惠 贾玉珠 +3 位作者 张斌 潘秋仁 陈秦秦 蔡伟鹏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23-728,共6页
建立了同时检测淡水鱼中柱孢藻毒素、节球藻毒素、微囊藻毒素-RR、微囊藻毒素-YR及微囊藻毒素-LR的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样品粉碎后,用乙腈-水-甲酸(89∶10∶1, v/v/v)提取目标物,C 18 分散固相萃取柱净化,Agilent ZORB... 建立了同时检测淡水鱼中柱孢藻毒素、节球藻毒素、微囊藻毒素-RR、微囊藻毒素-YR及微囊藻毒素-LR的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样品粉碎后,用乙腈-水-甲酸(89∶10∶1, v/v/v)提取目标物,C 18 分散固相萃取柱净化,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 C18 色谱柱分离,乙腈和水梯度洗脱,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定性分析,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考察了提取溶剂及吸附剂种类对提取效率和净化效果的影响,并优化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条件。该法在各自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R 2)≥ 0.995 4;检出限为5~10μg/kg ,定量限为15~40μg/kg;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62.3%~101.2%。该方法前处理方法简单快速,灵敏高效,适用于淡水鱼中柱孢藻毒素、节球藻毒素和微囊藻毒素的有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分散固相萃取 柱孢藻毒素 节球毒素 微囊毒素 淡水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氯降解水中柱孢藻毒素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绍秀 黎智君 +4 位作者 朱璐瑶 赵德骏 王志红 李冬梅 谢葆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3,共4页
实验考察了在不同二氧化氯投加量、柱孢藻毒素(CYN)初始浓度、pH值及温度下柱孢藻毒素的降解效果,对二氧化氯降解柱孢藻毒素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ClO_2能有效地降解柱孢藻毒素。CYN降解率随ClO_2投加量的增大而提高。当CY... 实验考察了在不同二氧化氯投加量、柱孢藻毒素(CYN)初始浓度、pH值及温度下柱孢藻毒素的降解效果,对二氧化氯降解柱孢藻毒素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ClO_2能有效地降解柱孢藻毒素。CYN降解率随ClO_2投加量的增大而提高。当CYN初始浓度在15.11μg/L以下,CYN初始浓度对ClO_2降解CYN的影响不明显;当高于15.11μg/L增大,CYN初始浓度CYN降解率提高。温度为25℃的CYN降解率接近于30℃的,两者的CYN降解率均高于15℃的。酸性条件下CYN降解率高于碱性和中性条件的。在25℃/pH值7.05,柱孢藻毒素初始浓度为28.04μg/L,ClO_2投加量为0.5 mg/L 30 min CYN降解率达83.69%,120 min达92.62%。ClO_2降解CYN的反应为三级反应,在温度30、25和15℃时相应的速率常数分别为9.30×10^(-4)、9.90×10^(-4)和9.83×10^(-5)L^2/(μg^2·s);反应活化能为12.29 kJ/mol,ClO_2降解CYN在常温下反应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柱孢藻毒素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氯杀灭拟柱孢藻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绍秀 夏文琴 +4 位作者 赵德骏 袁秀丽 王志红 李冬梅 谢葆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2-156,共5页
对于来自某饮用供水水库的拟柱孢藻,研究二氧化氯投加量、藻的初始浓度、pH值、有机物含量和氨氮含量对二氧化氯杀灭拟柱孢藻的效果的影响,探讨二氧化氯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的去除拟柱孢藻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拟柱孢藻的杀灭率随... 对于来自某饮用供水水库的拟柱孢藻,研究二氧化氯投加量、藻的初始浓度、pH值、有机物含量和氨氮含量对二氧化氯杀灭拟柱孢藻的效果的影响,探讨二氧化氯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的去除拟柱孢藻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拟柱孢藻的杀灭率随着二氧化氯投加量增大而提高,随着pH的升高及有机物含量的增大而下降;杀藻量随着藻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氨氮对二氧化氯杀灭拟柱孢藻基本没有影响。对于以拟柱孢藻为优势藻的某饮用供水水库原水,二氧化氯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除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二氧化氯投加量0.5 mg/L,聚合氯化铝15 mg/L,二氧化氯与混凝剂一起投加。在此条件下,除藻率为98.90%,余浊为1.59 NTU。工艺条件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说明影响除藻率的因素依次为:二氧化氯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投加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柱孢藻 影响因素 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柱孢藻毒素生态毒性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4
10
作者 苏小妹 薛庆举 +1 位作者 操庆 谢丽强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72,共9页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拉氏拟柱胞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表现出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向温带地区迁移和扩张的趋势。拟柱孢藻过度繁殖引发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其有毒次级代谢产物——拟柱孢藻毒素(cylindrospermopsin,CYN)的... 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拉氏拟柱胞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表现出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向温带地区迁移和扩张的趋势。拟柱孢藻过度繁殖引发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其有毒次级代谢产物——拟柱孢藻毒素(cylindrospermopsin,CYN)的大量产生。这种蓝藻毒素水溶性很高,可长时间停留在水体中,对动植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近年来,国际上对CYN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范围也日趋广泛,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却很少。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介绍了CYN的分子结构和理化特性;总结了CYN可能对水生生物、土壤作物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并对相应的致毒机理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对未来的研究内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孢藻毒素 水生生物 土壤作物 水质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氯杀灭拟柱孢藻生成有机副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绍秀 赵德骏 +4 位作者 王志红 李冬梅 呼书杰 袁秀丽 谢葆红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8-261,共4页
为考察二氧化氯(ClO_2)杀灭拟柱孢藻是否产生有机副产物,用GS-MS分析了在不同ClO_2投加量下ClO_2与拟柱孢藻反应的产物。结果表明,ClO_2杀灭拟柱孢藻产生有机副产物。ClO_2投加量不同产生的有机副产物种类也不同。ClO_2投加量越大,生成... 为考察二氧化氯(ClO_2)杀灭拟柱孢藻是否产生有机副产物,用GS-MS分析了在不同ClO_2投加量下ClO_2与拟柱孢藻反应的产物。结果表明,ClO_2杀灭拟柱孢藻产生有机副产物。ClO_2投加量不同产生的有机副产物种类也不同。ClO_2投加量越大,生成有机物的种类越少。ClO_2与藻反应会产生含氮的有机物,除0.5 mg/L的ClO_2投加量外,其余投加量下都产生甲苯。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产生的甲苯质量浓度,当原水藻浓度为1.8×108L-1、ClO_2投加量为8 mg/L时,甲苯质量浓度为35.4μg/L。甲苯生成量在前10 min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在10 min时最大,随后随时间延长而减小。甲苯生成量随p H值增大而减小。在温度低于27.5℃时,甲苯生成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当温度高于27.5℃时,随温度增高而急剧下降。在水处理的混凝工艺中,ClO_2在混凝剂PAC投加前投加和与PAC一起投加产生的甲苯量相差不大,但在PAC投加后再投加时产生的甲苯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二氧化氯 柱孢藻 有机副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中柱孢藻毒素与类毒素-A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晨燕 魏金秀 叶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4-79,共6页
柱孢藻毒素和类毒素-A是目前饮用水处理领域关注的两种新兴藻类分泌毒素。柱孢藻毒素分子结构稳定、沸点高、水中溶解度高,可引起严重的急性肝中毒,同时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与基因毒性。类毒素-A分子量小、结构简单、神经毒性极大,被称为... 柱孢藻毒素和类毒素-A是目前饮用水处理领域关注的两种新兴藻类分泌毒素。柱孢藻毒素分子结构稳定、沸点高、水中溶解度高,可引起严重的急性肝中毒,同时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与基因毒性。类毒素-A分子量小、结构简单、神经毒性极大,被称为"极速致死因子"。鉴于其广泛存在于蓝藻生长的水源水中,其浓度与微囊藻毒素相当,对饮用水安全构成较大威胁,为此对柱孢藻毒素与类毒素-A的结构特征、毒性、检测方法及控制方法进行了综述。两种溶解性藻毒素在饮用水常规处理中均难以有效去除,氯化消毒对柱孢藻毒素的降解具有较好的效果而难以氧化类毒素-A,臭氧氧化和高级氧化对两种藻毒素的去除具有一定的效果。如何强化净水工艺中柱孢藻毒素和类毒素-A的有效控制是目前该领域新的研究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孢藻毒素 类毒素-A 饮用水处理 氯化消毒 高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细菌螺旋拟柱孢藻的抑菌活性研究
13
作者 聂利华 张宇超 +2 位作者 钟富胜 肖璐 郑雅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8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螺旋拟柱孢藻藻株是否具有潜在的抑菌活性。[方法]从汕头澄海人工对虾养殖池分离纯化藻株,通气扩大培养、离心收集、冷冻干燥后,采用乙醇提取并用柱层析分离,先后得到藻体的乙醇提取物和叶绿素提取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 [目的]探讨螺旋拟柱孢藻藻株是否具有潜在的抑菌活性。[方法]从汕头澄海人工对虾养殖池分离纯化藻株,通气扩大培养、离心收集、冷冻干燥后,采用乙醇提取并用柱层析分离,先后得到藻体的乙醇提取物和叶绿素提取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受试菌种,采用圆形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藻体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其抑菌直径分别为11.8、10.3 mm;藻叶绿素粗提物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抑菌直径为24.2 mm。[结论]螺旋拟柱孢藻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中等强度的抑菌活性,而藻体叶绿素提取物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但呈高灵敏抑菌效应,该藻株有望成为生物抑菌来源物质的新型材料而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细菌 螺旋拟柱孢藻 乙醇提取物 叶绿素提取物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镉对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PSⅡ及能量分配特征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7
14
作者 贺新宇 刘黎 +4 位作者 付君珂 杨燕君 米文梅 施军琼 吴忠兴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12-1622,共11页
为了研究重金属镉对藻类光合系统毒性效应及能量分配特征,以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镉浓度下拟柱孢藻的生长、单位叶绿素a含量、光合系统Ⅱ(PSⅡ)叶绿素荧光及其能量分配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浓... 为了研究重金属镉对藻类光合系统毒性效应及能量分配特征,以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镉浓度下拟柱孢藻的生长、单位叶绿素a含量、光合系统Ⅱ(PSⅡ)叶绿素荧光及其能量分配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镉培养拟柱孢藻96 h后,0.2 mg/L Cd2+对拟柱孢藻单位细胞叶绿素a含量及PSⅡ活性无显著影响,而0.5mg/L Cd2+培养时拟柱孢藻的单位细胞叶绿素a含量为对照组的62.97%.当Cd2+浓度高于5 mg/L时,拟柱孢藻的PSⅡ活性受到抑制并导致表征量子产额分配的φEo和ψo分别下降了15.35%和13.52%.此外,当Cd2+浓度高于5 mg/L时,藻体PSⅡ能量分配表现为TRO/CSm和ETO/CSm显著减小,DIO/CSm差异不显著,类囊体能量分配表现为ABS/RC、TRO/RC和DIO/RC显著增大,明显区别于0.2、0.5和1 mg/L Cd2+处理组.这些结果表明PSⅡ反应中心是镉对拟柱孢藻光合作用影响的重要作用位点,且Cd2+高于5 mg/L时显著影响了拟柱孢藻PSⅡ反应中心并且抑制了PSⅡ电子传递链供体侧的电子传递,而拟柱孢藻则可能通过改变PSⅡ的能量分配来保护和缓解镉对其光合结构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孢藻 光合系统Ⅱ 能量分配 毒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海水库拟柱孢藻的分离鉴定和氮磷对其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戴景峻 彭亮 +1 位作者 于婷 雷腊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3-539,共7页
以分离自广东省镇海水库的拟柱孢藻N8为对象,探究其在不同磷浓度及氮磷浓度组合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拟柱孢藻N8对磷的适应范围很宽,在0.02—5.12 mg/L磷浓度下均能生长,最适生长磷浓度范围为0.16—5.12 mg/L,磷浓度的升高能显著延... 以分离自广东省镇海水库的拟柱孢藻N8为对象,探究其在不同磷浓度及氮磷浓度组合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拟柱孢藻N8对磷的适应范围很宽,在0.02—5.12 mg/L磷浓度下均能生长,最适生长磷浓度范围为0.16—5.12 mg/L,磷浓度的升高能显著延长拟柱孢藻的对数生长期和提高生物量。动力学分析表明,拟柱孢藻N8有较低的KSP值,对磷元素的亲和性较高,在磷营养贫乏的环境下更容易形成优势。在氮磷组合实验中,低氮(0.5 mg/L)显著抑制拟柱孢藻的生长,且这种生长抑制不受磷浓度的影响;而在低磷(0.04 mg/L)条件下,水体中氮浓度的增加会显著促进拟柱孢藻的生长,拟柱孢藻在高氮中磷和高氮高磷下的生长显著优于其他氮磷组合条件。研究表明,广东省水库拟柱孢藻的生长受磷的限制较弱,氮是其生长的决定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海水库 柱孢藻 氮磷营养盐 生长特性 南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藻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和尖头藻(Raphidiopsis)的分与合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仁辉 程耀 +5 位作者 耿若真 程新良 肖鹏 张和 刘洋 马增岭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46,F0002,共9页
蓝藻的物种多样性以及进化是早期地球生命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蓝藻分类系统为多样性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为蓝藻分类系统的修订和变化提供方法上的借鉴.KOMAREK等2014年建立了以蓝藻属水平的分类为重心的... 蓝藻的物种多样性以及进化是早期地球生命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蓝藻分类系统为多样性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为蓝藻分类系统的修订和变化提供方法上的借鉴.KOMAREK等2014年建立了以蓝藻属水平的分类为重心的8目最新蓝藻分类系统,蓝藻属的概念和标准在新的分类系统中被明确地提出.这个蓝藻属概念的提出使得蓝藻新属创建的数量和速度迅速增加.拟柱孢藻属和尖头藻属分布广泛、适应性强,是常见的水华蓝藻,通过对拟柱孢藻属和尖头藻属合并的分类学讨论,探讨了这2个属的特点、分类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2个属的合并原因和合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孢藻 尖头 水华 分类合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柱孢藻N8全基因组测序及磷吸收转运通路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志江 阮紫曦 +4 位作者 程楠 肖利娟 彭亮 韩博平 雷腊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30-1141,共12页
为从分子水平解析热带特征性蓝藻-拉氏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简称拟柱孢藻)环境适应机制,研究以广东省镇海水库中分离的拟柱孢藻藻株N8为材料,采用PacBio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Single Molecule Real-Time, SMRT)进行测... 为从分子水平解析热带特征性蓝藻-拉氏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简称拟柱孢藻)环境适应机制,研究以广东省镇海水库中分离的拟柱孢藻藻株N8为材料,采用PacBio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Single Molecule Real-Time, SMRT)进行测序,并初步进行全基因组特征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拟柱孢藻N8全基因组大小为3.857 Mb, GC含量为40.13%,预测编码基因个数为3598个,在COG、KEGG和GO数据库中注释到的基因数分别为2429、1664和2244个。N8藻株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上公布的27株拟柱孢藻基因组大小和GC含量基本一致,但N8的编码基因数最多。基于拟柱孢藻全基因组单拷贝基因的系统进化树表明N8藻株与韩国藻株GIHE 2018的亲缘关系最近。N8藻株的基因组中未发现拟柱孢藻毒素(CYN)和石房蛤毒素(STX)合成酶基因簇,表明该藻株不产蓝藻毒素CYN和STX。对N8藻株和其他7藻株的磷吸收转运通路比较分析表明,这些藻株均拥有较为完整的磷吸收转运基因(双组分调节系统、低亲和力无机磷转运基因、高亲和力无机磷转运系统、有机磷酸盐转运复合体、C-P裂解酶和碱性磷酸酶),表明拟柱孢藻具有灵活利用环境中不同形态磷源的潜能;而不同藻株间的基因拷贝数和排列顺序存在差异,如拟柱孢藻N8基因组中有2个C-P裂解酶复合体蛋白phnF和phnM,其余7株拟柱孢藻则只有1个,表明拟柱孢藻存在株系特异性。N8藻株为中国首株公开完成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的拟柱孢藻,对其基因组分析和磷吸收转运通路的解析将有助于阐明华南地区拟柱孢藻水华优势形成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分析 比较基因组分析 磷吸收转运通路分析 柱孢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对拟柱孢藻的抑制效果及作用方式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湘 徐蕾 +1 位作者 王纯波 肖邦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89-1898,共10页
全球气候变暖和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逐渐扩散并在大量湖泊和水库形成水华,其产生的毒素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实验系统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在不同条件下对拟柱孢藻的剂量效应关系... 全球气候变暖和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逐渐扩散并在大量湖泊和水库形成水华,其产生的毒素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实验系统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在不同条件下对拟柱孢藻的剂量效应关系、抑藻机制及持续时间,并分析了处理过程中胞内有机物释放的风险。结果表明,10μL/L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处理初始密度为2.26×10^(9)cells/L拟柱孢藻4d后抑制率达到90.48%,并在第5天接近100%。抑制效果受处理水体的pH和水温影响较小。低剂量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5μL/L)处理1d后拟柱孢藻的光合系统受到抑制,并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增加。但2d后拟柱孢藻又能恢复生长。高浓度发酵液(10μL/L)导致拟柱孢藻在1d内光合系统的完全失活,并且裂解释放了大量有机物,这些大量释放的胞内有机物在5d内能降低至6.27 mg/L。扫描电镜(SEM)显示处理组拟柱孢藻藻丝横隔收缢收缩加剧,细胞表面出现明显褶皱和萎缩,并有大量细胞裂解残体。总体而言,采用枯草芽孢杆菌控制湖泊和水库的拟柱孢水华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杆菌发酵液 特性 生理响应 细胞形态 柱孢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温度交互作用及不同氮源对拟柱孢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阮紫曦 于婷 +2 位作者 雷腊梅 彭亮 韩博平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3-140,共8页
为探讨不同环境因子对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生长的影响,对从广东省镇海水库分离的2株拟柱孢藻在不同的温度和光照组合,及不同氮源条件下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光强下,拟柱孢藻N1和N8藻株的生长随温度的... 为探讨不同环境因子对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生长的影响,对从广东省镇海水库分离的2株拟柱孢藻在不同的温度和光照组合,及不同氮源条件下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光强下,拟柱孢藻N1和N8藻株的生长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均在28℃高光强下达到最大比生长速率,而N8藻株对低温的适应能力要高于N1藻株。拟柱孢藻N1和N8在各硝态氮浓度下均能正常生长,但仅能在中低浓度的铵态氮和尿素氮中生长,高浓度(128~247 mg L–1)的铵态氮和尿素氮会显著抑制藻细胞生长;在3种氮源下,N1藻株的比生长速率均显著大于N8藻株,这说明N1藻株对不同氮源的利用能力要高于N8藻株。因此,广东省的拟柱孢藻具株系多样性,喜好高温,适应较宽的光照范围,并可利用多种氮源用于生长,这可能是该地区拟柱孢藻水华频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孢藻 温度 光照 氮源 比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对拟柱孢藻( 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 )和角星鼓藻( Staurastrum spp.)季节动态和生长的影响——以广东大沙河水库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琳 胡润鹏 +3 位作者 钟慧君 肖利娟 雷腊梅 韩博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61-1770,共10页
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和角星鼓藻(Staurastrum spp.)是热带亚热带浮游植物群落中的常见优势种类,为了解铁对2种浮游植物季节动态和生长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典型热带水库的野外调查,分析铁与2种藻生物量和相对生物量... 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和角星鼓藻(Staurastrum spp.)是热带亚热带浮游植物群落中的常见优势种类,为了解铁对2种浮游植物季节动态和生长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典型热带水库的野外调查,分析铁与2种藻生物量和相对生物量的季节动态的关系,并通过室内实验分别以无机磷(KH 2 PO 4)和有机磷(C 6 H 13 O 9 P)为磷源,比较3种铁浓度(0.029、0.29和0.689 mg/L)下拟柱孢藻(C.raciborskii,N8)和角星鼓藻(Staurastrum sp.,FACHB-1449)的比生长速率、铁载体产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差异.结果显示,拟柱孢藻和角星鼓藻是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优势种类,两者的生物量最大占到总生物量的82%以上;两者对环境变量响应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溶解性铁浓度变化的响应差异上,拟柱孢藻生物量与溶解性铁有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但角星鼓藻的生物量与铁没有显著线性回归关系.室内实验中,拟柱孢藻N8的比生长速率在无机磷源铁浓度为0.689 mg/L条件下最大,为0.098±0.01 d-1,2种磷源条件下比生长速率均随铁浓度降低而显著降低,6个实验组均检到铁载体:6个实验组角星鼓藻FACHB-1449的比生长速率没有明显差异,平均为0.079±0.001 d-1,均未检出铁载体,磷源和铁浓度对其比生长速率的影响不显著;有机磷源条件下,拟柱孢藻N8实验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角星鼓藻FACHB-1449实验组,拟柱孢藻N8实验组酶活性随铁浓度降低而显著降低,但角星鼓藻FACHB-1449各实验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水体中溶解性铁的供应对拟柱孢藻的种群动态和优势有重要作用,与角星鼓藻相比,拟柱孢藻的生长更易受到铁的限制,尤其在无机磷缺乏、磷源主要以有机磷形式供应时,铁对拟柱孢藻生长的限制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孢藻 角星鼓 季节动态 比生长速率 大沙河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