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压柱塞摩擦副的润滑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桓龙 柯坚 +1 位作者 王国志 于兰英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4-439,共6页
基于静压支承的思想,提出双阻尼效应柱塞副来提高其抗卡紧能力。该结构在柱塞的圆周表面上设置了几组支承腔室和阻尼小孔,构成的静压支承结构具有间隙中压力可随间隙变化的调节刚度,保证间隙大小的均匀性,避免卡紧。对双阻尼效应柱塞副... 基于静压支承的思想,提出双阻尼效应柱塞副来提高其抗卡紧能力。该结构在柱塞的圆周表面上设置了几组支承腔室和阻尼小孔,构成的静压支承结构具有间隙中压力可随间隙变化的调节刚度,保证间隙大小的均匀性,避免卡紧。对双阻尼效应柱塞副进行了抗卡紧特性的理论推导和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研究。同时,综合考虑了水的流动惯性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研究了水压柱塞副的泄漏特性,并进行了样机试验,对两种柱塞副结构的润滑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压元件 柱塞摩擦副 润滑 双阻尼效应 卡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抽油泵筒-柱塞摩擦副磨损规律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谢文献 苏庆欣 +4 位作者 郭立谦 孙喆 张立军 郭伟健 张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5-121,共7页
针对缺少在模拟工况下对抽油泵摩擦副进行优化分析的现状,研究了抽油泵泵筒-柱塞摩擦副在模拟工况下的磨损状态,建立了泵筒-柱塞模型,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了摩擦副在不同配合间隙下,不同因素水平对其磨损状态的影响程度,确定了磨损最优的... 针对缺少在模拟工况下对抽油泵摩擦副进行优化分析的现状,研究了抽油泵泵筒-柱塞摩擦副在模拟工况下的磨损状态,建立了泵筒-柱塞模型,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了摩擦副在不同配合间隙下,不同因素水平对其磨损状态的影响程度,确定了磨损最优的因素水平组合。研究结果表明:摩擦副的配合间隙越大,其摩擦应力和磨损体积均显著增大,配合间隙减小后,整体磨损体积减小了10.05%且磨损状态有所改善;当单边间隙为0.05 mm时,60 s内泵筒涂覆层表面磨损体积为0.184 13~0.376 83 mm^(3),当液体压力为10 MPa,涂覆层硬度为1 150 MPa,抽油杆冲程为300 mm,液体润滑摩擦因数为0.11时,摩擦副减摩抗磨效果最好。所得结论可以为抽油泵的合理选用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筒-柱塞摩擦副 仿真分析 正交试验 摩擦应力 磨损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压元件柱塞摩擦副的抗卡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桓龙 王国志 +1 位作者 徐著华 柯坚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8-61,共4页
针对水润滑普通间隙密封柱塞副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卡紧现象,提出了基于静压支撑的双阻尼效应柱塞副,并对其抗卡紧特性和流量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的流动惯性和表面粗糙度的共同作用使得间隙摩擦副流场内可能产生局部紊流或整体紊... 针对水润滑普通间隙密封柱塞副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卡紧现象,提出了基于静压支撑的双阻尼效应柱塞副,并对其抗卡紧特性和流量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的流动惯性和表面粗糙度的共同作用使得间隙摩擦副流场内可能产生局部紊流或整体紊流,计算时不能采用层流模型,需考虑惯性和表面粗糙度效应;提出的双阻尼效应柱塞副具有一定的抗卡紧能力,能实现柱塞的自动对中和平衡,防止卡紧,减小启动摩擦力;双阻尼效应柱塞副比同等密封长度的普通柱塞副的泄漏流量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压元件 柱塞摩擦副 双阻尼效应 卡紧 泄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作用内曲线马达柱塞滚子摩擦副弹流润滑特性分析
4
作者 杨国来 谢万耀 +2 位作者 曹文斌 杨鹏强 孙丽霞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0,共7页
柱塞滚子摩擦副润滑性能是影响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寿命及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在充分考虑油液的弱可压缩性和黏压特性的基础上,建立柱塞滚子的非稳态弹流润滑系统数值计算模型,在内曲线马达额定转速和最大工作压力条件下,研究马达柱塞滚... 柱塞滚子摩擦副润滑性能是影响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寿命及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在充分考虑油液的弱可压缩性和黏压特性的基础上,建立柱塞滚子的非稳态弹流润滑系统数值计算模型,在内曲线马达额定转速和最大工作压力条件下,研究马达柱塞滚子摩擦副在一个作用幅角内油膜压力分布、固体域变形、油液泄漏量、最小油膜厚度以及油膜润滑形式。结果表明:油膜高压区主要分布在进油阶段靠近通油孔和回油阶段远离通油孔的滚子孔承载面区域,以及回油阶段靠近通油孔的滚子孔侧壁面区域;油膜负压区主要分布在滚子孔靠近缺口的两侧壁面区域,以及进油阶段远离通油孔和回油阶段靠近通油孔的承载面区域;固体域主要发生滚子孔承载面下凹变形和两侧壁面扩大变形;油液泄漏量在进油阶段变化稳定,回油阶段变化剧烈;随着马达的旋转,最小油膜厚度先减小后增大,油膜处于全膜润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曲线马达 柱塞滚子摩擦 弹流润滑 双向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山甲鳞片型织构柱塞副减摩和泄漏特性分析
5
作者 郭蒙宪 郭勇 陈嘉鑫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81,共8页
针对内曲线径向马达柱塞副的磨损和泄漏制约液电能量回收系统效率的问题,提出在柱塞结构表面仿穿山甲鳞片型织构以减小摩擦和泄漏的方法。采用双抛物线平移的方法表征出穿山甲鳞片型织构的数学模型,结合雷诺方程建立油膜承载力和摩擦因... 针对内曲线径向马达柱塞副的磨损和泄漏制约液电能量回收系统效率的问题,提出在柱塞结构表面仿穿山甲鳞片型织构以减小摩擦和泄漏的方法。采用双抛物线平移的方法表征出穿山甲鳞片型织构的数学模型,结合雷诺方程建立油膜承载力和摩擦因数仿真模型,对比分析无织构柱塞和织构柱塞的油膜压力、摩擦因数和柱塞副间隙泄漏随织构面积率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织构柱塞比无织构柱塞的油膜压力高出10%~35%,且具有更高的承载力和更低的摩擦因数;织构柱塞副比无织构柱塞副间隙的泄漏量减少了13.8%~27.8%,表明织构对柱塞副的密封性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仿穿山甲鳞片型柱塞织构结构对提升液压马达液电能量回收系统的效率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曲线径向柱塞马达 织构 柱塞摩擦副 减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