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并发双重病毒感染病理学研究
1
作者 任立群 范志民 +1 位作者 李广生 赵志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173,共2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患者并发双重病毒感染的机理。方法 :对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患者进行尸检 ,并对其心肌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核酸杂交 ,观察结果。结果 :发现该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患者并发了巨细胞病毒和柯萨奇病毒双重病毒感染...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患者并发双重病毒感染的机理。方法 :对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患者进行尸检 ,并对其心肌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核酸杂交 ,观察结果。结果 :发现该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患者并发了巨细胞病毒和柯萨奇病毒双重病毒感染。结论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可并发双重病毒感染 ,除巨细胞病毒外 ,可并发肠道病毒 (柯萨奇病毒 )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病理学 巨细胞病毒感染/病理学 柯萨奇病毒感染/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IP-10对流感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小鼠肺病理学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金红 车海龙 +1 位作者 王冬 赵月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感染流感病毒或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小鼠的肺部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对单纯感染流感病毒或RSV以及注射重组小鼠IP-10后再感染流感病毒或RSV小鼠的肺病理学变化进行比较,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和仅注射I... 目的研究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对感染流感病毒或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小鼠的肺部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对单纯感染流感病毒或RSV以及注射重组小鼠IP-10后再感染流感病毒或RSV小鼠的肺病理学变化进行比较,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和仅注射IP-10对照组。结果注射IP-10后,感染流感病毒或RSV组小鼠出现严重肺部炎症,而单纯感染病毒组小鼠虽然也呈间质性肺炎表现,但病变程度远较前2组轻,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t值分别为-12.56、-5.60,均P<0.01)。注射IP-10后,感染流感病毒组小鼠肺炎重于RSV感染组,两组间质性肺炎病理评分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t=7.73,P<0.01)。结论 IP-10对病毒所致小鼠肺部炎性病变,特别是对流感病毒性肺炎严重程度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肺炎 病理学 流行性感冒 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总苷对柯萨奇B_3病毒感染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的血清药理学干预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全礼 都鹏飞 王明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3-285,共3页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有无保护作用。方法取SD乳鼠心室肌制备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72h后,用不同剂量的TGP含药血清干预100TCID50CVB3感染心肌细胞,对比分析干扰素组、双黄连组、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有无保护作用。方法取SD乳鼠心室肌制备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72h后,用不同剂量的TGP含药血清干预100TCID50CVB3感染心肌细胞,对比分析干扰素组、双黄连组、正常对照组。观察细胞病变,24h后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的cTnI、CK、LDH以及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TGP高剂量组可减轻心肌细胞病变,减少cTnI、CK、LDH的释放。结论TGP对CVB3感染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治疗应用 皂苷类/药理学 柯萨奇病毒感染/中药疗法 心肌/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实验感染的病理学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相文华 吕晓玲 沈荣显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8-9,共2页
山羊关节炎-脑炎(Caprine Arthritis-Encephalitis,CAE)是近10年多来西欧、北美和大洋洲地区新发现的一种山羊慢病毒性传染病。临诊症状以山羊羔脑脊髓炎和成年山羊多发性关节炎为特征。此病最早可追溯到瑞士Stunzi等(1964)和德国Stavro... 山羊关节炎-脑炎(Caprine Arthritis-Encephalitis,CAE)是近10年多来西欧、北美和大洋洲地区新发现的一种山羊慢病毒性传染病。临诊症状以山羊羔脑脊髓炎和成年山羊多发性关节炎为特征。此病最早可追溯到瑞士Stunzi等(1964)和德国Stavrou等(1969)称其为山羊肉芽肿性脑脊髓炎、慢性淋巴细胞性多发性关节炎、脉络膜-虹膜睫状体炎。70年代美国Cork等(19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病 山羊 关节炎 脑炎 病毒感染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柯萨奇病毒感染死亡病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胡树春 吴红敏 徐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5期482-483,共2页
1993年9月下旬~10月末,沈阳某妇婴医院新生儿柯萨奇(Cox-B3B5)病毒感染暴发流行,10月中上旬为流行高峰,临床表现以心肌损害为主,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尸检证实均为急性非化脓性心肌炎改变,部分有肺泡内... 1993年9月下旬~10月末,沈阳某妇婴医院新生儿柯萨奇(Cox-B3B5)病毒感染暴发流行,10月中上旬为流行高峰,临床表现以心肌损害为主,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尸检证实均为急性非化脓性心肌炎改变,部分有肺泡内出血,肝细胞大片坏死及肾小管远端钙化。病原学检测5例,3例IgM抗体阳性,其中Cox-B51例,B3与B5同时感染2例,2例于心包液,心血及心肌中分离出肠道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柯萨奇病毒 病理学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柯萨奇病毒感染的年龄特点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汪隽瑛 方凤 +1 位作者 蒋瑾瑾 欧阳建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8-269,共2页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柯萨奇病毒感染 年龄特点 儿童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鼠呼吸道感染CVB_3致气道炎症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方超平 方凤 +3 位作者 沈茜 马大烈 魏红霞 徐玉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2-474,共3页
目的 :观察病毒感染对气道炎症、肺形态学的影响以及持续的气道反应性增高 ,探讨病毒感染与哮喘的关系。方法 :建立新生大鼠病毒感染模型 ,出生 5 d新生鼠超声雾化吸入柯萨奇病毒 B3(CVB3) ,接种后 10 d取血查 CVB3- Ig M;接种后 10d、3... 目的 :观察病毒感染对气道炎症、肺形态学的影响以及持续的气道反应性增高 ,探讨病毒感染与哮喘的关系。方法 :建立新生大鼠病毒感染模型 ,出生 5 d新生鼠超声雾化吸入柯萨奇病毒 B3(CVB3) ,接种后 10 d取血查 CVB3- Ig M;接种后 10d、30 d分别观察湿肺质量与鼠体质量比值 (L W/ BW)、气道肺病理学改变。 结果 :病毒组新生鼠血清中 CVB3- Ig M的 D值均在对照组 x+2 s以上接种后 10 d L W/ BW比值病毒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病理学检查 :急性期炎症改变显著 ;接种后30 d仍有持续的形态学及细胞学改变。 结论 :新生鼠吸入 CVB3模型成立 ,并有持续的气道炎症及肺形态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柯萨奇病毒B组 病理学 新生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微 遆红娟 +3 位作者 农琳 张爽 张莹 李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4-598,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阳性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EBV-positive T-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 of childhood,儿童EBV+TLP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儿童EBV+TLPD进行临床特点、病理学形态及免...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阳性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EBV-positive T-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 of childhood,儿童EBV+TLP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儿童EBV+TLPD进行临床特点、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比较,EBV原位杂交和T细胞受体γ(T cell receptorγ,TCRγ)基因重排检测。结果:3例儿童EBV+TLPD患儿发病年龄分别为2岁、7岁和10岁。就诊时均表现为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例2患儿伴有皮疹症状。实验室检查证实体内存在EBV感染。病理组织形态:淋巴结结构破坏,扩张副皮质区内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树枝状增生,伴多量小至中等大异型淋巴细胞弥漫增生。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表达细胞毒T细胞相关标记:CD3、CD5、T-bet和TIA-1均阳性,粒酶B 2例阳性,CD4和CD8 2例双阳性、1例双阴性,CD56、CD21和CXCL13均阴性;原位杂交检测3例均EBV阳性;TCRγ基因PCR检测2例阳性。结论:儿童EBV+TLPD是一种少见的活化细胞毒T细胞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EBV原位杂交和分子克隆技术分析有助于诊断。我国病例与国际报道病例临床病理特征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T淋巴细胞 EB病毒感染 病理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B3病毒感染对HL-1心肌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彭俊 魏文娟 +3 位作者 钱正明 黄建振 高世龙 张召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1-305,共5页
背景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心腔扩大及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是形成DCM的重要病因,而引起心肌炎的病毒以柯萨奇B组病毒(CVB)最为常见。间充质干细胞(MSC)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及慢性... 背景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以心腔扩大及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是形成DCM的重要病因,而引起心肌炎的病毒以柯萨奇B组病毒(CVB)最为常见。间充质干细胞(MSC)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及慢性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中,但其应用于心肌炎的研究较少。目的比较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对HL-1心肌细胞及MSC的影响,以期寻找一种新的心肌炎的治疗措施。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分别培养HL-1心肌细胞、MSC,生长至80%汇合状态待用。分别将HL-1心肌细胞、MSC分为未感染组、感染后4 h组、感染后12 h组、感染后24 h组,其中感染后4 h组、感染后12 h组、感染后24 h组分别用CVB3感染4、12、24 h,未感染组仅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1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VB3基因拷贝数。分别将HL-1心肌细胞、MSC分为未感染组、感染组,其中感染组用CVB3感染,未感染组仅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1 h,分别于感染后4、12、24 h采用MTS法检测细胞活性。用CVB3分别感染HL-1心肌细胞(HL-1心肌细胞组)、MSC(MSC组),采用病毒空斑实验检测病毒滴度。结果 HL-1心肌细胞未感染组、感染后4 h组、感染后12 h组、感染后24h组CVB3基因拷贝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未感染组、感染后4 h组、感染后12 h组、感染后24 h组CVB3基因拷贝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1心肌细胞感染组感染后4、12、24 h细胞活性小于HL-1心肌细胞未感染组(P<0.05)。HL-1心肌细胞未感染组不同时间点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1心肌细胞感染组不同时间点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未感染组与MSC感染组感染后4、12、24 h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未感染组、感染组不同时间点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1心肌细胞组病毒滴度大于MSC组(P<0.05)。结论 CVB3能够在HL-1心肌细胞中复制,感染CVB3后HL-1心肌细胞活性降低;但CVB3不能在MSC中复制,且感染CVB3后MSC细胞活性并未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感染 肠道病毒B型 肌细胞 心脏 间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新生儿病房柯萨奇B_3病毒感染 被引量:4
10
作者 鄂文 刘叔平 郑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在检测柯萨奇病毒B3(CoxB3)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北京某医院31对(62例)疑似有母婴传播性CoxB3感染的新生儿和母亲血样进行CoxB3病毒的RNA检测。结果:62例样本经血清学检测,只有... 目的:探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在检测柯萨奇病毒B3(CoxB3)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北京某医院31对(62例)疑似有母婴传播性CoxB3感染的新生儿和母亲血样进行CoxB3病毒的RNA检测。结果:62例样本经血清学检测,只有1例新生儿CoxB3病毒抗体阳性,阳性率为1.61%。经RT-PCR方法检测,62例血样中有12例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19.35%;其中4对母、婴均阳性,2对新生儿阳性、母亲阴性,还有2对母亲阳性、新生儿阴性。其余23对母婴均为阴性。结论:RT-PCR法对于早期CoxB3感染检测的阳性率优于血清学检测方法,对确定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参考价值,同时可以早期预防病毒感染在新生儿中的爆发。RT-PCR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等特点,是快速、有效检测CoxB3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感染 婴儿 新生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病房 心肌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B_4病毒感染对人胚胰岛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红兰 李凡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 :研究柯萨奇 B4 病毒感染对人胚胰岛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国流行的柯萨奇 B4 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胚胰岛细胞 ,电镜观察其形态变化 ,并进行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量试验。结果 :病毒可直接攻击胰岛 ,突破胰岛胞膜 ,侵犯胰岛β细胞 ,... 目的 :研究柯萨奇 B4 病毒感染对人胚胰岛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国流行的柯萨奇 B4 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胚胰岛细胞 ,电镜观察其形态变化 ,并进行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量试验。结果 :病毒可直接攻击胰岛 ,突破胰岛胞膜 ,侵犯胰岛β细胞 ,可在β细胞内繁殖 ,使β细胞脱颗粒。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量在感染后 2 4 h增加 ,以后呈逐渐降低趋势。感染组在感染 2 4 h时低糖及高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量分别为 (6 4 .5 0± 9.2 0 ) m U· L- 1 ,(87.85± 8.5 0 ) m U· L- 1 ,均高于对照组 (P<0 .0 5 )。 4 8h~ 6 d高糖及低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5或 P<0 .0 1 )。结论 :柯萨奇 B4 病毒可在体外感染人胚胰岛细胞 ,并损害胰岛β细胞合成胰岛素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感染 胰岛 Β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感染与过期流产36例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丽清 李庆端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2-212,共1页
目的 :探讨柯萨奇病毒感染与过期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间接 EL ISA法检测 36例过期流产者柯萨奇 B组病毒 (CBV)感染的特异性抗 CBV- Ig M,并取同期正常妊娠 (8~ 12孕周 )孕妇 2 0例血清作对照。结果 :过期流产者阳性 13例 (36 .1% ... 目的 :探讨柯萨奇病毒感染与过期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间接 EL ISA法检测 36例过期流产者柯萨奇 B组病毒 (CBV)感染的特异性抗 CBV- Ig M,并取同期正常妊娠 (8~ 12孕周 )孕妇 2 0例血清作对照。结果 :过期流产者阳性 13例 (36 .1% ) ,正常妊娠孕妇阳性 1例 (5 % ) ,P<0 .0 5。结论 :CBV- Ig M阳性者应避免近期妊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感染 柯萨奇B组病毒 抗CBV-IgM 过期流产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柯萨奇病毒感染9例诊断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丁关庆 叶航 张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1期813-814,共2页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感染 诊断 病例分析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黄连抗柯萨奇B_3型病毒感染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的效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培辉 杨正修 王明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 观察双黄连抗柯萨奇B3 病毒感染原代大鼠心肌细胞的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用出生 1~ 3天的Sprague Dawley大鼠 ,取其心室肌组织 ,制备原代大鼠心肌细胞 ,培养 72h后 ,用不同浓度的双黄连对抗10 0TCID50 柯萨奇B3 型... 目的 观察双黄连抗柯萨奇B3 病毒感染原代大鼠心肌细胞的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用出生 1~ 3天的Sprague Dawley大鼠 ,取其心室肌组织 ,制备原代大鼠心肌细胞 ,培养 72h后 ,用不同浓度的双黄连对抗10 0TCID50 柯萨奇B3 型病毒感染细胞 ,观察细胞病变 ,测定感染 36h后细胞上清液中的病毒滴度及肌酸磷酸激酶。结果  0 5、0 2 5、0 12 5 g/L双黄连均可明显减轻心肌细胞病变 ,降低细胞上清液的病毒滴度 ,减少感染心肌细胞肌酸磷酸激酶的释放 (分别和病毒对照组相比 ,P <0 0 1)。结论 双黄连对柯萨奇病毒感染的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B3型病毒感染 大鼠 原代心肌细胞 中医药治疗 双黄连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感染与克山病 被引量:2
15
作者 邱芬 徐仓宝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90-92,共3页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感染 克山病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感染1例报道
16
作者 徐晓薇 杜凤和 杨红莲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54-154,共1页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感染 主动脉瓣关闭不合 病例报告 超声心电图 X线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感染致颈部淋巴结炎反复发作1例
17
作者 丁关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7期546-546,共1页
淋巴结炎在成人柯萨奇病毒感染中常见[1],笔者收治柯萨奇病毒致颈淋巴结炎反复发作1例,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32岁。因颈部淋巴结肿大1个月、发热半个月,于1997年4月4日住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右颈部... 淋巴结炎在成人柯萨奇病毒感染中常见[1],笔者收治柯萨奇病毒致颈淋巴结炎反复发作1例,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32岁。因颈部淋巴结肿大1个月、发热半个月,于1997年4月4日住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右颈部疼痛,检查见一核桃大小淋巴结,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炎 柯萨奇病毒感染 病例报告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感染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与1型糖尿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青 邢海燕 +3 位作者 周颖 邱露露 张钟文 廖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699-2701,共3页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感染与1型糖尿病的关系,及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在病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新发糖尿病患者(Ⅰ组)22例,发病一段时间后的患者(Ⅱ组)30例,正常对照组(Ⅲ组)30例,RT-PCR法检测血中柯萨奇病毒RNA,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感染与1型糖尿病的关系,及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在病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新发糖尿病患者(Ⅰ组)22例,发病一段时间后的患者(Ⅱ组)30例,正常对照组(Ⅲ组)30例,RT-PCR法检测血中柯萨奇病毒RNA,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柯萨奇病毒RNA的阳性率Ⅰ组患者为55.55%,Ⅱ组患者为23.33%,Ⅲ组为6.67%,χ2检验显示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Ⅰ组患者中有上呼吸道感染者较无上呼吸道感染者,CVB-RNA的阳性率明显升高,χ2检验显示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Ⅰ、Ⅱ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相比,CD3和CD4的百分率下降,CD4/CD8的比值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Ⅱ组CD3、CD4及CD4/CD8均较Ⅰ组有上升趋势,其中CD3和CD4的百分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CVBRNA阳性组与对照组相比,CD3、CD4、CD8及CD4/CD8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ΔP<0.01或ΔP<0.05),CVBRNA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CD3、CD4、CD8及CD4/CD8也均降低,有显著差异性(P<0.05或P<0.01)。结论 1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柯萨奇病毒感染有关,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可能是其致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柯萨奇病毒感染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死亡的病理变化及死因分析
19
作者 杨彬 徐璐瑶 +4 位作者 李灵玥 乔东访 杜思昊 岳霞 王慧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86-595,共10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已在全球流行超过3年,造成690多万人死亡。COVID-19具有强传染性和长潜伏期的临床特点,能造成以肺损伤为主的多系统损伤,临床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全身多器官损伤症状,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已在全球流行超过3年,造成690多万人死亡。COVID-19具有强传染性和长潜伏期的临床特点,能造成以肺损伤为主的多系统损伤,临床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全身多器官损伤症状,其病毒SARS-Co V-2仍在不断变异。目前全球对COVID-19相关死亡的病理改变乃至于死因判断标准并未达成共识,调查该疾病的基本病变和病变进展,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以及治疗药物的研制。本文综述了全球2020年2月至2023年6月发表的COVID-19尸体检验报告及相关文献,以有明确的尸体检验案例数量以及对应的重要器官病理学改变为纳入标准,共纳入来自18个国家65篇论文的1 111例尸体检验案例,对病理表现和死因进行归类和统计学分析,归纳和总结了COVID-19的共性病理变化,并提出分析结论 ,认为COVID-19感染能引起全身重要器官发生危及生命的病理改变,在感染群体健康水平各异的基础上,死亡案例的直接死因主要为严重的肺部损伤及其继发的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尸体检验 死亡原因 弥漫性肺泡损伤 多器官功能衰竭 病理变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与柯萨奇A组16型混合感染致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40
20
作者 张伟 王玉光 +8 位作者 杨朝晖 庞保东 吴昊 杨巧芝 金敏 杨金玲 李兴旺 刘清泉 张永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3341-3343,3346,共4页
目的分析6例肠道病毒71型(EV71)与柯萨奇A组16型(CoxA16)混合感染所致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EV71与CoxA16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组)所致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征、实验... 目的分析6例肠道病毒71型(EV71)与柯萨奇A组16型(CoxA16)混合感染所致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EV71与CoxA16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组)所致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预后等,并与单纯EV71(EV71组)、CoxA16(CoxA16组)感染所致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6例EV71与CoxA16混合感染中5例为院外原发混合感染,1例不除外院内交叉感染。EV71与CoxA16混合感染致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皮疹,肢体易惊、抖动,颈项强直,呕吐等。EV71组、CoxA16组、混合感染组患者的病情稳定时间分别为(59.0±38.1)h、(58.3±47.9)h、(86.4±44.4)h,体温稳定时间分别为(39.7±26.3)h、(28.3±17.9)h、(54.0±12.0)h,转危重型率分别为7.1%、0、1/6。结论混合感染所致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与EV71与CoxA16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无明显差别,但病情更重、病程较长,危重型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感染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