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柯萨奇病毒A组6型和B组1型混合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侯婧涵 段素琴 +9 位作者 徐鸿界 孙文亭 李明学 李艳艳 靳玮华 陈丽雄 刘权 赵远 杨凤梅 和占龙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目的建立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和B组1型(coxsackievirus B1,CVB1)混合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手足口病动物模型。方法本研究将24只地鼠分为CVA6感染组、CVB1感染组、CVA6和CVB1混合感染组及对照组,采取鼻腔滴注病毒液和... 目的建立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和B组1型(coxsackievirus B1,CVB1)混合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手足口病动物模型。方法本研究将24只地鼠分为CVA6感染组、CVB1感染组、CVA6和CVB1混合感染组及对照组,采取鼻腔滴注病毒液和PBS方式造模。监测记录15 d内临床指标、生理指标、排毒情况,并在感染后第7天(D7)选取动物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病毒抗原与核酸检测。结果单独和混合感染的实验组地鼠均出现类似人类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WBC、NEUT、LYMPH结果提示病毒感染血象特征;咽拭子、粪便、血液和组织中均能检测到两种病毒核酸;粪便样品中能分离出两种病毒;脑等组织出现病理损伤表现及CVA6和CVB1病毒抗原蛋白和核酸的阳性共定位。结论经鼻腔同时滴注CVA6和CVB1混合液能够成功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复制出类似人类手足口病的疱疹、造成病毒性心肌炎和脑炎病理损伤等,结果显示混合感染组相较于单独感染组病情更为严重,表现为临床症状加重、病毒复制增高以及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本研究为开展人类肠道病毒混合感染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利亚金黄地鼠 混合感染 动物模型 柯萨奇病毒A组6型 柯萨奇病毒B组1型 手足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免疫原性评价
2
作者 李巨银 葛君 +4 位作者 马超 张建辉 闫伟 孙娇娇 李建强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4,共9页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是引发手足口病流行与暴发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给公共卫生领域带来了严峻挑战。本研究通过体外构建柯萨奇病毒CVA16的eDNA感染性克隆,进而对其感染能力、连续传代稳定性以及体内免疫原性展开深入探究,旨在为CVA1...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是引发手足口病流行与暴发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给公共卫生领域带来了严峻挑战。本研究通过体外构建柯萨奇病毒CVA16的eDNA感染性克隆,进而对其感染能力、连续传代稳定性以及体内免疫原性展开深入探究,旨在为CVA16疫苗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eGFP报告基因构建CVA16微基因组平台,并通过反向遗传技术拯救出CVA16感染性克隆,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全面评估。结果显示:构建的CVA16全长cDNA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获得7500 bp目的条带和3500 bp载体条带,全基因测序验证cDNA序列与理论序列完全一致;细胞形态学鉴定显示,CVA16组可见典型肠道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连续传代后仍保持稳定感染性及正常噬斑形态;小鼠免疫实验表明,该克隆可诱导机体产生高滴度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超离浓缩后中和抗体滴度为原液免疫组的2倍。结果表明,通过反向遗传技术获得的CVA16感染性克隆在体外可稳定传代,并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为病毒基因功能、感染机制及疫苗研发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反向遗传 感染性克隆 中和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B3诱导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Th17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王佳南 刘慧兰 +4 位作者 郑建涛 王伟 庄庭培 黄杰翔 傅加栋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79-2184,共6页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导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C)中TLR7信号通路产生IL-6调控Th17细胞分化的潜在机制。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AVMC患者110例,健康志愿者93例。分离受试人员血液中的CD4^(+)...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导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C)中TLR7信号通路产生IL-6调控Th17细胞分化的潜在机制。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AVMC患者110例,健康志愿者93例。分离受试人员血液中的CD4^(+)T细胞,检测其中CVB3的水平以及Th17细胞数量。CVB3感染CD4^(+)T细胞后,检测Th17细胞以及IL-17、IL-21、TNF-α的水平。敲低TLR7或TLR7抑制剂处理后,检测CVB3感染的CD4^(+)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的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VMC患者血浆hsCRP、IL-17、IL-21、TNF-α水平较高(P<0.05)。AVMC患者CD4^(+)T细胞中CVB mRN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VMC患者的平均病毒滴度为230 PFU/ml,而健康志愿者中未检测到病毒(P<0.05)。在CD4^(+)T细胞中,AVMC患者Th17的数量与健康志愿者相比增加(P<0.05)。AVMC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h17的数量与CVB3病毒滴度呈正相关(P<0.05)。与对照组相比,CVB3感染后Th17细胞的数量增加(P<0.05),并且上清液中IL-17、IL-21、TNF-α的水平均升高(P<0.05)。敲低TLR7并且CVB3感染CD4^(+)T细胞后,Th17细胞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相比于对照组,CVB3感染CD4^(+)T细胞后磷酸化激活形式的TLR7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TLR7抑制剂M5049处理并且CVB3感染CD4^(+)T细胞后,Th17细胞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CVB3感染后,CD4^(+)T细胞中IL-6的分泌水平升高(P<0.05)。敲低TLR7并且CVB3感染后,CD4^(+)T细胞中IL-6的分泌水平降低(P<0.05)。TLR7抑制剂M5049处理并且CVB3感染后,CD4^(+)T细胞中IL-6的分泌水平降低(P<0.05)。IL-6抗体处理并且CVB3感染CD4^(+)T细胞后,Th17细胞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CVB3通过磷酸化激活TLR7,诱导CD4^(+)T细胞分泌IL-6并向Th17细胞分化。因此,TLR7是AVMC的一个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B3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TLR7 IL-6 TH17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病毒株VP1基因序列测定及进化分析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小平 吴亦栋 +3 位作者 周俊 周林福 樊凯 钱苗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6-550,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2015年杭州市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病毒株VP1区核苷酸序列,掌握杭州市CA16的流行情况及种系进化关系,为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支持,同时为CA16疫苗株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杭州市儿童医院256例临床资料...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2015年杭州市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病毒株VP1区核苷酸序列,掌握杭州市CA16的流行情况及种系进化关系,为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支持,同时为CA16疫苗株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杭州市儿童医院256例临床资料齐全且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的粪便或咽拭子,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CA16病毒株VP1区核苷酸序列(约1 020 bp),测序后利用DNASTAR和Primer Premier 5.0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并用Mega 3.1软件建立检测样本VP1区序列与Gen Bank上CA16参考毒株VP1核苷酸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共分离到80株CA16阳性病毒。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CA16分离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0.8%~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9.5%~100.0%。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17株CA16全部属于B1基因亚型,并且同时存在B1a和B1b两个进化分支,其中4株属于B1a亚型,13株属于B1b亚型。结论 2015年杭州市CA16病毒株属于B1基因亚型,与国内外某些地区手足口病病原学及分子进化研究结果一致,有望成为疫苗候选株作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VP1 系统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西安地区柯萨奇病毒A6流行情况及基因特征 被引量:35
5
作者 杨国梁 马超锋 +5 位作者 陈海龙 李焱 李一为 杜全丽 李恒新 颜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6-489,498,共5页
目的 研究2013年西安地区普通手足口病(HFMD)病例中柯萨奇病毒A6型(CA6)的流行情况及其基因特征.方法 从2013年采集的普通HFMD病例标本中随机挑选250份非肠道病毒71型(EV71)非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的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者,... 目的 研究2013年西安地区普通手足口病(HFMD)病例中柯萨奇病毒A6型(CA6)的流行情况及其基因特征.方法 从2013年采集的普通HFMD病例标本中随机挑选250份非肠道病毒71型(EV71)非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的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者,利用实时荧光逆转录酶联聚合反应检测CA6,扩增部分阳性标本VP1 (viral protein,VP)基因,并测定序列,与CA6其他参考序列比对,进行进化分析.结果 在250份样本中CA6阳性者共191份,阳性率为76.4%.进化分析显示西安地区2013年CA6与近年来流行于世界各地的CA6新变种同源性较高,而与原型株进化距离较远.序列比对发现本地毒株VP1与CA6新变种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89.7%~97.5%,编码氨基酸相似性为96.0%~99.7%;与CA6原型株及2006年以前中国大陆分离株核苷酸相似性为82.3%~83.8%,氨基酸相似性为93.8%~94.9%.结论 2013年西安地区HFMD普通病例病原以CA6为主,流行株为近年来流行于全球各地的CA6新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HFMD) 病原 柯萨奇病毒A6型(CA6)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儿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状况的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方凤 蒋瑾瑾 +3 位作者 陈若华 沈茜 方超萍 蒋玉淮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9-471,共3页
目的 :分析近 3年院内柯萨奇病毒 B组感染状况 ,认识柯萨奇病毒 B组与小儿疾病的内在关系。 方法 :观察了 796例病儿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 2 18例、肺炎 179例、哮喘 10 6例、心肌炎 15 5例、紫癜 19例、其他疾病 89例。采用 EL ISA方法... 目的 :分析近 3年院内柯萨奇病毒 B组感染状况 ,认识柯萨奇病毒 B组与小儿疾病的内在关系。 方法 :观察了 796例病儿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 2 18例、肺炎 179例、哮喘 10 6例、心肌炎 15 5例、紫癜 19例、其他疾病 89例。采用 EL ISA方法检测柯萨奇病毒 B组 (CVB)的抗原 (CVB- Ag)和抗体 Ig M(CVB- Ig M)。结果 :(1)上呼吸道感染组和肺炎组 CVB阳性率分别是47.2 5 %和 48.0 4%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2 )哮喘、心肌炎和紫癜儿 CVB阳性率分别是 6 2 .2 6 %、6 1.2 9%和 6 8.42 % ,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但 CVB阳性率均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组和肺炎组 (P<0 .0 5 ) ;(3)其他疾病组和健康儿 CV B感染发生率均低 (分别是 15 .73%和 3.33% ) ,两组间无差异。 结论 :CVB感染与小儿多种疾病相关 ,尤其应该重视研究 CVB感染与哮喘、病毒性心肌炎和过敏性紫癜发病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B组 呼吸道感染 哮喘 心肌炎 紫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果碱体外抗柯萨奇病毒B3m的作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星宇 陈曙霞 +1 位作者 刘晶星 钱富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92-894,共3页
目的 以HeLa细胞为模型,观察从苦参中提取的槐果碱在体外抗柯萨奇病毒B3m(CVB3m)的作用。方法 ①用微量细胞培养法观察槐果碱对HeLa细胞的毒性。②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抑制法观察槐果碱体外抗CVB3m作用。③用MTT法和结晶紫染色法... 目的 以HeLa细胞为模型,观察从苦参中提取的槐果碱在体外抗柯萨奇病毒B3m(CVB3m)的作用。方法 ①用微量细胞培养法观察槐果碱对HeLa细胞的毒性。②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抑制法观察槐果碱体外抗CVB3m作用。③用MTT法和结晶紫染色法观察槐果碱对CVB3m感染的HeLa细胞的保护作用:在96孔板上种植HeLa细胞并予CVB3m吸附1h,加入不同浓度的槐果碱,并设立病毒、细胞、槐果碱对照,培养15h后以MTT法和结晶紫染色法测定比较各组细胞能量代谢率和细胞存活数。结果 ①槐果碱稀释到〈391μg/mL,对HeLa细胞无毒性;≥783μg/mL引起HeLa细胞CPE。②槐果碱6.25~50μs/mL有直接抗病毒作用,减轻CPE;〉100μg/mL反而会加重、加快CPE。③槐果碱1.56~25μg/mL对感染CVB3m的HeLa细胞有保护作用,用MTT法和结晶紫染色法测得细胞能量合成代谢、细胞存活数较病毒对照组增加(P〈0.05);槐果碱在50、100μg/mL时反而加重病毒对细胞的抑制,使细胞存活数、细胞代谢率较病毒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 一定浓度的槐果碱在体外有抗CVB3m作用,对感染CVB3m的HeLa细胞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果碱 柯萨奇病毒B3 HEL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地区2014年柯萨奇病毒A组4型VP1区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姚相杰 何雅青 +2 位作者 蔡春林 卓菲 杨贵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5-568,573,共5页
目的对2014年深圳市罗湖区一起疱疹性咽峡炎疫情的病原体进行鉴定,并对鉴定的柯萨奇A4病毒(CVA4)的VP1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特征分析。方法采集疫情中患儿的咽拭子样本8份,提取病毒核酸,利用荧光RTPCR法检测样本总肠道病毒(EV... 目的对2014年深圳市罗湖区一起疱疹性咽峡炎疫情的病原体进行鉴定,并对鉴定的柯萨奇A4病毒(CVA4)的VP1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特征分析。方法采集疫情中患儿的咽拭子样本8份,提取病毒核酸,利用荧光RTPCR法检测样本总肠道病毒(EV)、人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l6)、CVA4、CVA6和CVAl0等,对CVA4阳性样本采用RT-PCR方法扩增其VP1区全长序列,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引起此次疱疹性咽峡炎暴发的病原体为GIB亚型的CVA4病毒。同源性分析显示,深圳2014年CVA4病毒株与云南2004年分离株(AB268278)、以及台湾2008年分离株(AB571570)核苷酸同源性达94.1%~94.8%,而与CVA4原型株HIGHPOINT同源性最低,为84.3%。在氨基酸序列上与台湾2006年分离株(AB571563)、吉林2006年分离株(JQ715709)同源性最高,达99.3%;而与山东省2006年分离株(GQ253375)同源性最低,为97.1%。相比深圳2009年分离株(HQ728260),共有6个氨基酸突变位点:N22S,T34A,N63S,A165D,T200A和V126A;而进化树分析显示,深圳2014年CVA4病毒株虽属于CVA4的GIB亚型,但在进化走势上,已经不同于GIB亚型中其他地区早期的分离株。结论 2014年深圳地区CVA4病毒属于GIB亚型,但在VP1区变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柯萨奇病毒A组4型 VP1序列分析 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4年福建省手足口病相关病原柯萨奇病毒A组4型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陈炜 翁育伟 +6 位作者 何文祥 朱颖 黄萌 张拥军 谢剑锋 郑奎城 严延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68-773,共6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手足口病患者中柯萨奇病毒A组4型(Coxsackievirus A4,CVA4)的流行病学、基因变异及遗传进化等特征。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方法获得病毒分离株,RT-PCR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及扩增CVA4血清型完整VP1区全长序列,并进行序列变异及遗... 目的分析福建省手足口病患者中柯萨奇病毒A组4型(Coxsackievirus A4,CVA4)的流行病学、基因变异及遗传进化等特征。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方法获得病毒分离株,RT-PCR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及扩增CVA4血清型完整VP1区全长序列,并进行序列变异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2011-2014年,从福建省手足口病其它肠道病毒病例标本中分子分型33例CVA4病例,在407例的其它肠道病毒病例中的构成比为8.1%,其中2012年31例,2014年2例。CVA4病例在性别、年龄组分布特征,与一般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相比,没有特异性。VP1区序列差异比较表明,2011-2014年福建省CVA4分离株之间VP1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在92.6%~100%、95.7%~100%;与原型株及国外地方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较低,分别为83.7%~85.4%、82.1%~89.1%,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6.1%~99.0%、90.4%~99.6%;与国内地方株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分别为87.9%~99.2%、96.1%~100%。进化树结果表明福建CVA4分离株与原型株及国外代表株的遗传距离远,与国内代表株的遗传距离近。福建CVA4分离株在进化树的分布呈多个分支。结论 CVA4已成为近年来福建省除EV71、CVA16、CVA6、CVA10外导致手足口病的又一重要病原体。福建CVA4分离株与国内地方株同进化共循环,在福建省各个地区同时流行多条亲缘关系接近的传播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4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地区柯萨奇病毒A16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OAS1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骆亚丽 蔡艳艳 +4 位作者 季伟 丁莹 储矗 周卫芳 尤海章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34-438,共5页
目的了解2010—2014年苏州地区柯萨奇病毒A16(CA16)感染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特点、临床特征,以及寡腺苷酸合成酶1(OAS1)基因多态性与CA16感染HFMD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2014年确诊CA16感染HFMD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选取其... 目的了解2010—2014年苏州地区柯萨奇病毒A16(CA16)感染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特点、临床特征,以及寡腺苷酸合成酶1(OAS1)基因多态性与CA16感染HFMD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2014年确诊CA16感染HFMD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选取其中167例患儿与同期166例EV71感染HFMD患儿进行临床特征比较;应用Taq Man探针技术检测167例CA16感染、166例EV71感染HFMD患儿及163例健康儿童的OAS1 rs10774671位点,分析该基因位点多态性与CA16感染HFMD的相关性。结果共收治HFMD患儿9 016例,CA16核酸检测阳性762例,检出率8.45%;CA16感染HFMD夏季最多,<5岁儿童占94.62%。CA16感染与EV71感染患儿比较,发热时间短,口腔疱疹、溃疡及手足臀皮疹明显,神经系统受累较少;血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增高,IgM、IgG升高病例较少,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3+CD4+、CD3+CD8+、CD3-CD19+的细胞比例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6感染HFMD患儿OAS1rs10774671基因位点上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38);CA16感染HFMD患儿OAS1 rs10774671位点基因型分布与EV71感染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与重型组CA16感染HFMD患儿OAS1 rs10774671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结论苏州地区CA16感染HFMD疫情的发生与年龄、季节有关;CA16感染HFMD患儿有不同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OAS1 rs10774671位点GG基因型儿童更易感染CA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16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柯萨奇病毒B3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mTOR和eIF-4E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淳媛 孙跃女 +2 位作者 杨作成 蔡姿丽 杨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12-617,共6页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B3,CVB3)诱导的心肌细胞哺乳类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和真核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4E,eIF-4E)表达的调控,探讨mTOR/eIF-4E信号传导...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B3,CVB3)诱导的心肌细胞哺乳类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和真核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4E,eIF-4E)表达的调控,探讨mTOR/eIF-4E信号传导在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的作用。方法:CVB3感染原代培养的SD大鼠心肌细胞建立病毒性心肌炎的细胞模型。根据细胞毒力实验筛选10 nmol/L的雷帕霉素干预CVB3感染的心肌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检测mTOR和eIF-4E mRNA表达及蛋白质水平。结果:CVB3诱导心肌细胞变性,雷帕霉素可减轻其变性;CVB3使大鼠心肌细胞的mTOR和eIF-4E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雷帕霉素可使CVB3感染的心肌细胞mTOR和eIF-4E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与CVB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雷帕霉素能明显抑制CVB3感染的大鼠心肌细胞mTOR和eIF-4E表达,提示mTOR/eIF-4E信号传导在病毒性心肌炎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类雷帕霉素靶蛋白 真核起始因子4E 柯萨奇病毒B3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抗柯萨奇病毒感染性小鼠心肌炎的治疗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郝捍东 何立人 赵伟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8-401,共4页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抗柯萨奇病毒感染性小鼠心肌炎的干预作用并探计其作用机理。方法 :对Balb/c小鼠采用柯萨奇病毒CVBm3腹腔内注射染毒 ,制作病毒感染性心肌炎小鼠动物实验模型 ,采用病毒唑作为西药物治疗对照 ,观察白藜芦醇腹腔内注...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抗柯萨奇病毒感染性小鼠心肌炎的干预作用并探计其作用机理。方法 :对Balb/c小鼠采用柯萨奇病毒CVBm3腹腔内注射染毒 ,制作病毒感染性心肌炎小鼠动物实验模型 ,采用病毒唑作为西药物治疗对照 ,观察白藜芦醇腹腔内注射给药对模型小鼠的一般情况、生存率、心肝脾大体及血清丙二醛 (MDA)、一氧化氮 (NO)等生化指标及心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结果 :与病毒唑治疗对照相比 ,白藜芦醇对柯萨氏病毒感染性心肌炎小鼠的一般情况、生存率、心肝脾大体及血清丙二醛 (MDA)、一氧化氮 (NO)等生化指标及心脏组织病理学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结论 :白藜芦醇对柯萨奇病毒感染性小鼠心肌炎有良好的拮抗作用 ,对病毒性心肌炎的防治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 BALB/C小鼠 心肌炎动物模型 白藜芦醇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A6型VP1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洪波 阳广菲 +1 位作者 欧维琳 沈关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6-541,共6页
目的:预测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的衣壳蛋白VP1的基本理化性质、结构功能及线性B细胞表位。方法:应用Bioedit软件、Sub Loc、Target P和生物信息学资源门户Ex PASy中的多种在线工具对CVA6 VP1的氨基酸序列进行... 目的:预测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的衣壳蛋白VP1的基本理化性质、结构功能及线性B细胞表位。方法:应用Bioedit软件、Sub Loc、Target P和生物信息学资源门户Ex PASy中的多种在线工具对CVA6 VP1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CVA6 VP1为一亲水性蛋白,其相对分子量为33.6 k D,等电点为7.92,含有24个可能的磷酸化位点,没有信号肽、跨膜区和可能的脂酰化位点;其二级结构中以无规则卷曲居多,有48.52%的氨基酸残基暴露于溶液界面;该分子内存在多个潜在的线性B细胞表位,其中的155~165位氨基酸残基区域的抗原指数最高。结论:成功预测到CVA6 VP1的基本理化性质、结构功能特征及可能的线性B细胞表位,为该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及疫苗和免疫诊断试剂的研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6型 VP1蛋白 生物学信息 B细胞表位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9
14
作者 蒋瑾瑾 方凤 陈若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9-499,共1页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 过敏性紫癜 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蟾毒内酯抗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和流感病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非 张淑芹 +2 位作者 刘志屹 靳玉琴 毋英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78-479,共2页
关键词 蟾毒内酯 柯萨奇病毒B3 病毒7型(Ad7) 流感病毒(F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B5河南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学勇 许玉玲 +3 位作者 李幸乐 晁灵 陈豪敏 许汴利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8-871,共4页
目的:了解柯萨奇病毒B5(CoxB5)河南分离株全基因特征及与其他肠道病毒基因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扩增全基因,采用DNAStar中的SeqMan拼接所测序列,BioEdit进行同源性比较,Simplot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CoxB5/Henan/2010基因组全长7401b... 目的:了解柯萨奇病毒B5(CoxB5)河南分离株全基因特征及与其他肠道病毒基因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扩增全基因,采用DNAStar中的SeqMan拼接所测序列,BioEdit进行同源性比较,Simplot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CoxB5/Henan/2010基因组全长7401bp。与原型株Faulkner相比,编码区氨基酸同源性为95.6%,核苷酸同源性为79.9%,其中VP4-VP2核苷酸差异为17.8%~20.4%,VP1核苷酸差异为19.5%,P2、P3核苷酸差异分别为19.5%、21.7%。不同型别肠道病毒间VP4-VP2核苷酸差异为14.4%~34.9%,VP1核苷酸差异为18.3%~42.3%,P2、P3核苷酸差异为17.1%~21.0%、15.5%~22.6%。结论:与原型株相比,CoxB5/Henan/2010株编码区发生沉默突变,其核苷酸变异并不影响氨基酸序列的变化;肠道病毒基因组各分区在进化中不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B5 全基因组序列 基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B3的VP1 DNA疫苗与蛋白或重组腺病毒疫苗不同组合免疫方式的免疫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蓝佳明 高志云 +5 位作者 金玉怀 李剑 刘贵霞 羡鲜 张永红 王永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5,50,共6页
目的观察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B3,CVB3)衣壳蛋白VP1DNA疫苗初免后VP1蛋白或重组腺病毒rAd/VP1加强的prime-boost策略的免疫效果。方法用CVB3VP1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VP1初次免疫小鼠后,分别用VP1蛋白或重组腺病毒rAd/VP1加强免... 目的观察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B3,CVB3)衣壳蛋白VP1DNA疫苗初免后VP1蛋白或重组腺病毒rAd/VP1加强的prime-boost策略的免疫效果。方法用CVB3VP1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VP1初次免疫小鼠后,分别用VP1蛋白或重组腺病毒rAd/VP1加强免疫2次。检测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中和抗体滴度以及脾脏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s,CTLs)杀伤活性;致死量CVB3攻击后,检测小鼠血中病毒滴度并观察动物的存活情况。结果 pcDNA3/VP1+VP1蛋白组小鼠血清IgG抗体、中和抗体滴度以及动物生存率明显高于pcDNA3/VP1+rAd/VP1组和pcDNA3/VP1质粒组(P<0.05);pcDNA3/VP1+rAd/VP1组和pcDNA3/VP1+VP1蛋白组小鼠脾脏CTLs杀伤活性明显高于pcDNA3/VP1质粒组(P<0.05)。结论质粒pcDNA3/VP1初次免疫后,VP1蛋白或重组腺病毒rAd/VP1加强的prime-boost策略有较好的免疫效果,两者比较pcDNA3/VP1+VP1蛋白prime-boost免疫策略的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B3 PRIME-BOOST DNA 蛋白 重组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皮醛对小鼠柯萨奇病毒诱发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7
18
作者 丁媛媛 赵钢涛 +1 位作者 杨凡 王四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5期769-776,共8页
已知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及其下游信号组分在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B,CVB)诱发的病毒性心肌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在治疗中的作用仍不明确。桂皮醛具有抗病毒以及成剂量依赖性抑制由TLR4诱导的核因子活性的作用... 已知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及其下游信号组分在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B,CVB)诱发的病毒性心肌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在治疗中的作用仍不明确。桂皮醛具有抗病毒以及成剂量依赖性抑制由TLR4诱导的核因子活性的作用,而其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在体外,桂皮醛对正常心肌细胞的IC50为15μM;100-1000μM桂皮醛能显著抑制心肌细胞中的病毒滴度(P<0.01),而细胞存活率与CV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1)。而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体内,与模型组比较,20和40mg/kg桂皮醛i.p.使第7 d血清中NO的含量以及心肌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和TLR4蛋白质表达显著降低(P<0.05)。降低第21 d心脏体重比(Heat Weight/Body Weight,Hw/Bw)比值,提高小鼠生存率,减轻病理损伤的作用。这些结果显示桂皮醛虽在体外无抗病毒活性,但其在体内具有降低病毒滴度和抑制TLR-4-NF-κB信号传导的作用,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具有治疗作用。桂皮醛可能通过对TLR-4-NF-κB信号传导抑制作用,作为一种新的方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皮醛 病毒 柯萨奇病毒B3 病毒性心肌炎 TOLL样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减毒沙门菌递送的柯萨奇病毒A16型VP1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泽 白冰珂 +4 位作者 高蓉 蔡少平 胡燕 沈宏辉 貌盼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1-503,共3页
目的:构建能够稳定携带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VP1基因的重组减毒伤寒沙门菌并鉴定目的抗原的表达,研发利用减毒沙门菌递送的口服疫苗。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表达CoxA16 VP1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体外转染Vero细胞后检测VP1蛋白表... 目的:构建能够稳定携带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VP1基因的重组减毒伤寒沙门菌并鉴定目的抗原的表达,研发利用减毒沙门菌递送的口服疫苗。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表达CoxA16 VP1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体外转染Vero细胞后检测VP1蛋白表达情况及抗原活性,并将该质粒通过电转化构建重组减毒伤寒沙门菌。结果:构建了表达CoxA16 VP1蛋白的重组质粒,转染vero细胞后检测到CoxA16 VP1蛋白的表达并具有抗原活性;获得能稳定携带该质粒的重组减毒伤寒沙门菌。结论:成功构建稳定携带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VP1基因的重组减毒伤寒沙门菌,为口服CoxA16疫苗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16型 口服DNA疫苗 减毒伤寒沙门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B3感染HeLa细胞后Bax和Bim的表达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丽 李欣 +3 位作者 田朗 黄利华 李卓颖 杨作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4-528,共5页
目的:观察HeLa细胞感染柯萨奇病毒B3(CVB3)后Bax和Bim m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将HeLa细胞分为未予以CVB3感染的对照组和予以CVB3感染的病毒组,取3 h、6 h、9 h、12 h和24 h的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Bax和Bim mRNA... 目的:观察HeLa细胞感染柯萨奇病毒B3(CVB3)后Bax和Bim m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将HeLa细胞分为未予以CVB3感染的对照组和予以CVB3感染的病毒组,取3 h、6 h、9 h、12 h和24 h的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Bax和Bim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Bax和Bim mRNA在对照组和病毒组HeLa细胞中均有表达,在病毒组和对照组中Bax和Bim mRNA的表达在各自组内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24 h Bax和Bim在病毒组mRNA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Bax和Bim蛋白表达在对照组中各时点均有表达,但无显著差异(P>0.05)。病毒组Bax蛋白在24 h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毒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m蛋白的表达随感染时间延长而下降(P<0.05),9 h、12 h和24 h表达病毒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ax和Bim在CVB3感染诱导的HeLa细胞凋亡早期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A细胞 柯萨奇病毒B3 细胞凋亡 BAX蛋白 BIM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