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章学诚与柯林伍德的历史观念差异比较——与余英时先生商榷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汝伦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12期132-133,160,共3页
中国的思想传统和学术传统使得章实斋的历史观念不可能与柯林伍德的历史观念"如此地不谋而合",更谈不上"这两人的相似之处可以说是十分惊人"。比较哲学要求比较者对被比较者双方的特征都有深入细致的了解,以相对超... 中国的思想传统和学术传统使得章实斋的历史观念不可能与柯林伍德的历史观念"如此地不谋而合",更谈不上"这两人的相似之处可以说是十分惊人"。比较哲学要求比较者对被比较者双方的特征都有深入细致的了解,以相对超然的态度进行比较。由各自的历史性造成思想间巨大的差异,是任何严格的比较研究不能不注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观念 柯林伍德 别识心裁 余英时先生 章实斋 中国史学 学术传统 中国传统史学 中国历史学 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与汤因比的文明史观 被引量:1
2
作者 任东波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4-27,共4页
阿诺德·J.汤因比(1889--1975)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历史学家之一。纵观其一生,几度沉浮、历经荣辱。汤因比自己也经历了类似于“文明兴衰”的过程。汤因比在1940年代中期声名鹊起,在1950年代中期却黯然失色,但在1970年代及... 阿诺德·J.汤因比(1889--1975)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历史学家之一。纵观其一生,几度沉浮、历经荣辱。汤因比自己也经历了类似于“文明兴衰”的过程。汤因比在1940年代中期声名鹊起,在1950年代中期却黯然失色,但在1970年代及以后的岁月里又重新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汤因比的两位同样大名鼎鼎的同胞——R.G.柯林伍德和E.H.卡尔分别对汤氏的历史观和国际观进行了批判。与其同一年出生的柯林伍德曾批评汤因比的“总的历史观归根到底是自然主义的;他把一个社会生命看作是一种自然生命而不是一种精神生命,根本上是某种纯属生物学的东西并且最好是根据生物学的类比来加以理解。而这一点则与他从来没有达到过把历史知识看作是过去在历史学家心灵中的重演的概念这一事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史观 汤因比 全球化时代 历史学家 柯林伍德 20世纪 40年代 5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普尔的客观理解法述评
3
作者 闻凤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52,共4页
客观理解法是波普尔在反思与批判以狄尔泰和柯林伍德为代表的传统的人文科学理解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这样几个基本观点:应该从第三世界客体方面去解释理解的主观行为或过程;理解是对第三世界客体的理解;理解活动本质上是对第三世... 客观理解法是波普尔在反思与批判以狄尔泰和柯林伍德为代表的传统的人文科学理解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这样几个基本观点:应该从第三世界客体方面去解释理解的主观行为或过程;理解是对第三世界客体的理解;理解活动本质上是对第三世界客体的运用;理解问题境况是客观理解法的关键;境况分析是客观理解法的首要任务。波普尔的客观理解法扩展了传统的人文科学理解论的理解范围,突破了当代主流的哲学释义学仅以客观理解法研究为对象的局限,为西方的社会科学方法论、释义学以及行为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普尔 第三世界 客观理解法 韦伯 柯林伍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宽视界:叙写“活着的过去”——从一课例看历史知识的理解和重构
4
作者 石晓健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9-61,共3页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柯林伍德在其《历史的观念》一书中称:“历史的过去并不像是自然的过去,它是一种活着的过去,是历史思维活动的本身使之活着的过去。从一种思想方式到另一种的历史变化,并不是前一种的死亡,而是它的存活被结合到一...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柯林伍德在其《历史的观念》一书中称:“历史的过去并不像是自然的过去,它是一种活着的过去,是历史思维活动的本身使之活着的过去。从一种思想方式到另一种的历史变化,并不是前一种的死亡,而是它的存活被结合到一种新的、包括它自己的观念的发展和批评在内的脉络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知识 活着 重构 课例 视界 柯林伍德 历史学家 思维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性与思想的历史
5
作者 阿德里安.布劳 罗 盘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思想史学者经常做出一些实证主义的论断,但是他们从来都无法确定这些论断是否正确。因此,对思想史学者而言,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仅仅接受不确定性的存在是不够的,我们应当通过尝试消减和报告这些不确定性而行动起来。我们可以... 思想史学者经常做出一些实证主义的论断,但是他们从来都无法确定这些论断是否正确。因此,对思想史学者而言,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仅仅接受不确定性的存在是不够的,我们应当通过尝试消减和报告这些不确定性而行动起来。我们可以通过积累来自不同来源的可靠资料,衡量那些相互矛盾的解释的可信之处和不足之处,从而减少不确定性,而不是尝试去寻找适合某个实证主义论断的证据来"证明"。然后,我们应当报告我们论断中的可确定性的程度。当我们解答思想史上的实证主义的问题时,我们并不是在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而是在告诉他们我们觉得我们提出的证据具有多强的说服力——这是侧重点方面的一个重要转变。正如凯恩斯和柯林伍德所讨论的,对于思想史研究者而言,不确定性是主观的,因此,这篇论文探讨了主观和客观不确定性的三个差异。在概括了不确定性的理论基础之后,这篇论文将提供源自实际研究的实例:诺埃尔·马尔科姆的研究告诉我们如何减少和报告作品研究中的不确定性,而大卫·沃顿的研究则告诉我们如何减少和报告思想研究中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林伍德 思想史 政治思想史 方法论 不确定性 昆廷·斯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