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柯月铅锌锑多金属矿床成因再认识:对喜马拉雅后碰撞期铅锌锑成矿作用的启示
1
作者 杨毅 孙渺 +5 位作者 李晓霞 史功文 高轲 王艺云 马国桃 董磊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4-604,共11页
柯月铅锌锑多金属矿床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东段的扎西康−错那洞矿集区内,矿体受北东向张性断裂构造控制,其矿床成因尚存争议。本文采用Ar-Ar同位素年代学和原位硫同位素对石英–硫化物脉中的绢云母和金属硫化物进行了测试分析。在6... 柯月铅锌锑多金属矿床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东段的扎西康−错那洞矿集区内,矿体受北东向张性断裂构造控制,其矿床成因尚存争议。本文采用Ar-Ar同位素年代学和原位硫同位素对石英–硫化物脉中的绢云母和金属硫化物进行了测试分析。在650~1100℃温度区间获得绢云母的坪年龄为(15.34±0.24)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5.38±0.27)Ma,指示柯月铅锌锑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发生时间是15 Ma左右,形成于印度–亚洲陆陆碰撞的后碰撞阶段。柯月矿床金属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组成稳定且变化范围小,总体变化于8.65‰~12.02‰(平均值10.85‰),与矿集区内日当组地层、错那洞中新世淡色花岗岩硫同位素组成极为相近,指示硫来源于中新世淡色花岗岩浆及地层。综合研究表明,柯月铅锌锑多金属矿床属于与中新世岩浆活动相关的热液脉型矿床。此外,扎西康–错那洞矿集区的矿床分带特征明显,以错那洞淡色花岗岩为核心,发育与中新世淡色花岗岩岩浆活动相关的铍钨锡矿床,往外发育热液脉型铅锌锑多金属矿床,最外围发育金或金锑矿床,整体构成一个典型的岩浆–热液型W-Sn-Be→Pb-Zn-Sb→Au多金属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喜马拉雅 柯月铅锌锑多金属矿床 AR-AR年龄 成矿物质来源 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柯月Pb-Zn-Sb-Ag多金属矿床Ⅰ号矿体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程文斌 尹力 +5 位作者 陈翠华 宋玉坤 李关清 张兴国 夏抱本 达瓦次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11-1723,共13页
西藏柯月Pb-Zn-Sb-Ag多金属矿床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IYS)与藏南拆离系(STDS)之间的北喜马拉雅成矿带。该矿床经详查验证,4 300 m以浅的矿体赋存于日当组钙质板岩夹薄层泥晶灰岩中,严格受北东向断裂控制,但深部延伸不明。本文通过该矿... 西藏柯月Pb-Zn-Sb-Ag多金属矿床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IYS)与藏南拆离系(STDS)之间的北喜马拉雅成矿带。该矿床经详查验证,4 300 m以浅的矿体赋存于日当组钙质板岩夹薄层泥晶灰岩中,严格受北东向断裂控制,但深部延伸不明。本文通过该矿床I号矿体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前缘晕元素为Hg、As、Tl,近矿晕元素为Pb、Zn、Sb、Ag、Au、Cd、Cu、Mn,尾晕元素为Sn、In、Bi;采用改良的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计算分带序列为In-Mn-As-Cu-Zn-Cd-Bi-Pb-Sn-Hg-TlAg-Au-Sb,重心法计算分带序列为In-Mn-As-Cu-Cd-Zn-Hg-Bi-Sn-Pb-Ag-Sb-Tl-Au;同时,讨论原生晕地球化学参数变化规律,并以各元素的几何平均值累乘比建立矿体的剥蚀参数模型及矿体原生晕叠加理想模型。综合以上分析,推测矿床有多次成矿作用叠加,上部存在剥蚀至尾部的矿体,而深部可能有矿体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 分带序列 多金属矿床 柯月矿床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