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祁漫塔格柯可卡尔德钨锡矿床控矿构造及(40)~Ar-(39)~Ar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丰成友 李国臣 +2 位作者 李大新 周安顺 李洪茂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7-216,共10页
位处新疆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的白干湖是中国西部最新探明的一个具超大型远景规模的钨锡矿田,柯可卡尔德是其中勘查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钨锡矿床。文章在对柯可卡尔德钨锡矿地质特征详细野外调研和剖析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控矿构造和白... 位处新疆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的白干湖是中国西部最新探明的一个具超大型远景规模的钨锡矿田,柯可卡尔德是其中勘查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钨锡矿床。文章在对柯可卡尔德钨锡矿地质特征详细野外调研和剖析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控矿构造和白云母40Ar-39Ar定年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区内构造活动强烈且具多期次性,可划分为成矿前向西右旋剪切构造、成矿期以NE向为主的左旋张扭性断裂和成矿后近SN向正断层性质断裂等3期。应用白云母40Ar-39Ar同位素测年技术,分别测得了强云英岩化钨锡矿化花岗岩脉内白云母的积分年龄为(411·7±2·6)Ma,等时线年龄为(411·8±4·7)Ma(n=8,MSWD=0·21);黑钨矿-石英脉垂直脉壁生长的片状白云母的积分年龄为(412·8±2·4)Ma,等时线年龄为(414·6±3·9)Ma(n=10,MSWD=0·22),厘定了该矿床的成矿时代为晚志留世,认为其形成于东昆仑地区加里东造山旋回的后碰撞构造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地球化学 钨锡矿床 控矿构造 40Ar-39Ar同位素测年 柯可卡尔德 白干湖矿田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若羌县柯可卡尔德钨锡矿床地质特征与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国臣 丰成友 +5 位作者 王瑞江 李洪茂 周安顺 马圣钞 刘建楠 肖晔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9-218,共10页
地处东、西昆仑与阿尔金构造带结合处的白干湖是近年在我国西北地区勘查发现的一处具超大型远景规模的钨锡矿田,包括柯可卡尔德、白干湖、巴什尔希和阿瓦尔四个矿床。其中,柯可卡尔德钨锡矿勘查程度最高、规模最大,野外调查发现其含矿... 地处东、西昆仑与阿尔金构造带结合处的白干湖是近年在我国西北地区勘查发现的一处具超大型远景规模的钨锡矿田,包括柯可卡尔德、白干湖、巴什尔希和阿瓦尔四个矿床。其中,柯可卡尔德钨锡矿勘查程度最高、规模最大,野外调查发现其含矿石英脉体有沿走向扭动、雁列式排列、产状低缓等特征,热液活动则可明显分为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三期作用。该矿床流体包裹体主要有汽液两相、含子盐汽液三相、单一液相(包括纯水和纯 CO2型)、含 CO2汽液三相、同时含CO2和子盐汽液四相等5种类型,成矿前石英以前两种包裹体为主,亦有少量含 CO2汽液三相型;成矿期可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早阶段是钨锡的主成矿阶段,包含五种类型包裹体,晚阶段表现为弱的硫化物矿化,主要为汽液两相型;成矿后石英包裹体主要为汽液两相型。显微测温与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成分为 H2O和 CO2,气相含少量 CH4和 N2;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三期流体分别主要为变质热液、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该矿床系中高温、中低盐度的岩浆热液矿床,流体经历了不混溶作用和混合作用,这可能是促使矿质沉淀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锡矿床 地质特征 流体包裹体 同位素地球化学 流体不混溶 柯可卡尔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