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分密度对柠条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薛艳春 杨光 +3 位作者 陆乃静 石默杰 刘一 代小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78,共10页
【目的】揭示沙区柠条人工林林分密度对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确定柠条林最适林分密度,为其更好地发挥生态服务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在库布齐沙漠中段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造林总场,选择立地条件相同、林龄... 【目的】揭示沙区柠条人工林林分密度对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确定柠条林最适林分密度,为其更好地发挥生态服务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在库布齐沙漠中段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造林总场,选择立地条件相同、林龄相近、密度不同的柠条人工林林分为研究对象,选取林分密度为2880~3200株/hm^(2)(Ⅰ)、1800~2000株/hm^(2)(Ⅱ)、1080~1200株/hm^(2)(Ⅲ)、720~800株/hm^(2)(Ⅳ)的林地,以裸沙地为对照(CK),以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表征林下物种多样性,记录不同林分中植物的高度、盖度、冠幅等;用五点取样法在各样地取0~20,20~40,40~60,60~80 cm土层土壤,测定其土壤含水量、体积质量、田间持水量和总孔隙度。通过冗余分析探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物理性质的相关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密度柠条林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草本层植物共20种,以菊科植物为主。随林分密度的降低,柠条林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的Simpson、Shannon-Wiener、Margalef指数呈先增后降趋势,均表现出林分Ⅲ>林分Ⅳ>林分Ⅱ>林分Ⅰ>CK,各林分Peilou均匀度指数与CK无显著差异。(2)柠条人工林的土壤含水量、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均以林分Ⅲ最高,分别为5.10%,30.77%,19.16%,土壤体积质量在不同密度林分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林分密度土壤含水量在0~40 cm与40~80 cm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土层加深,土壤体积质量呈增加趋势。(3)各密度柠条人工林样地中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物理性质指标相关性总体较大。(4)不同密度柠条人工林综合评价结果为林分Ⅲ(2.276)>林分Ⅳ(1.261)>林分Ⅱ(0.294)>林分Ⅰ(-0.815)>CK(-3.017)。【结论】1080~1200株/hm^(2)为研究区柠条人工林林下植被与土壤物理性质恢复的适宜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人工林 物种多样性 分密度 土壤物理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条人工林对晋西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4
2
作者 牛西午 张强 +4 位作者 杨治平 程滨 史清亮 刘平 李磊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28-632,共5页
对位于晋西北不同生长年限的柠条人工林土壤物理性状、养分状况、根际养分状况以及土壤酶的测定结果表明:种植柠条人工林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酶活性、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从而改善土壤肥力;由于根系分泌的有机酸降低了根际pH,活... 对位于晋西北不同生长年限的柠条人工林土壤物理性状、养分状况、根际养分状况以及土壤酶的测定结果表明:种植柠条人工林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酶活性、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从而改善土壤肥力;由于根系分泌的有机酸降低了根际pH,活化了根际土壤难溶性养分,提高了养分有效性,加之柠条根系极其发达和有较高的固氮能力,保证了柠条即使在贫瘠的土壤上也能旺盛生长,表现出极强的生态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人工林 土壤养分 土壤性质 根际土壤 晋西北地区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柠条人工林土壤呼吸 被引量:23
3
作者 严俊霞 秦作栋 +1 位作者 李洪建 张义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共8页
2005—2008年用红外气体分析法测定柠条人工林地的土壤呼吸。结果表明:柠条林地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最大值出现在14:00左右,最低值出现在凌晨;柠条林地3—12月的土壤呼吸总量为814.9~1224.7gC·m-2,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 2005—2008年用红外气体分析法测定柠条人工林地的土壤呼吸。结果表明:柠条林地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最大值出现在14:00左右,最低值出现在凌晨;柠条林地3—12月的土壤呼吸总量为814.9~1224.7gC·m-2,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指数正相关,方程的决定系数R2为0.31~0.67,由拟合的指数方程系数计算出柠条林2005,2006,2007和2008年的Q10值分别为2.02,1.70,1.76和1.75,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Q10值分别为0.64和2.11;2005和2006年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方程的决定系数R2在0.30左右,而2007和2008年则不显著(P>0.05);生长季(5—9月)土壤水分起主要作用,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55%,非生长季土壤温度起主要作用,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37%;4个双因子模型可以解释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51%~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人工林 土壤呼吸 时间变化 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及降雨特征对其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亚荣 陈云明 +4 位作者 王亚娟 刘少华 赵敏 刘乐 卢森堡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2-279,共8页
明确黄土丘陵区降雨对土壤水分影响,对准确评估降雨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北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栽植后自然撂荒23年的柠条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监测不同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探讨不同土... 明确黄土丘陵区降雨对土壤水分影响,对准确评估降雨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北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栽植后自然撂荒23年的柠条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监测不同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探讨不同土层土壤水分补充增量对降雨特征(降雨量、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消耗和补充主要集中于0-500 cm土层,其月变化在垂直剖面呈“双峰”(4—5月)、“单峰”(6月)和“双峰”(7—10月),随土层深度增加变化率减弱;(2)当降雨量>4 mm时表层土壤水分得到有效补充,当其超过142.8 mm时补充深度可到达200 cm土层,其中长历时强降雨较短历时强降雨对土壤水分补充增量小,但其补充深度较深,达到峰值时间长,但小降雨长历时则土壤水分补充增量较小;(3)降雨特征对土壤水分影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弱,其中降雨量和降雨历时对土壤水分影响主要在0—50 cm土层,而降雨强度对其影响主要在0—30 cm土层。降雨量(降雨历时)和土壤水分补充增量对数拟合最优,而降雨强度与其则表现为幂函数拟合最优,其可分别解释土壤水分补充增量的39%~76%(降雨量)、0~97%(降雨历时)和1%~91%(降雨强度)。综上所述,降雨量越大,降雨历时越长,对深层土壤水分补给增量越大,且土壤水分消耗和降雨对其补充分别在0—500 cm土层和0—200 cm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壤水分补充 降雨特征 柠条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对碳输入方式改变的响应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江平 陈峰峰 +2 位作者 董从国 赵敏 陈云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共9页
凋落物和植物根系作为土壤碳储量的主要植物性碳源,其质及量的改变可影响土壤碳汇功能。以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为对象,设置移除凋落物、双倍凋落物、切根、移凋切根和保持原状5种碳输入方式,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仪测定生长季(5-1... 凋落物和植物根系作为土壤碳储量的主要植物性碳源,其质及量的改变可影响土壤碳汇功能。以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为对象,设置移除凋落物、双倍凋落物、切根、移凋切根和保持原状5种碳输入方式,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仪测定生长季(5-10月)土壤呼吸速率,以期阐明柠条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对碳输入方式改变的响应。结果表明:1)各碳输入方式5-10月土壤呼吸速率呈单峰趋势,均在7月最高,10月最低;相比保持原状,双倍凋落物下5-10月累计土壤呼吸速率增加了22.73%,而移凋、切根和移凋切根的5-10月累计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减少27.57%、40.90%和33.83%;2)根系呼吸、凋落物呼吸和土壤矿质呼吸对土壤呼吸的相对贡献率由大到小分别为土壤矿质呼吸(68.58%)>根系呼吸(38.41%)>凋落物呼吸(24.65%);3)各碳输入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指数相关,而与土壤湿度的二次关系不显著;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双变量复合模型对土壤呼吸速率月变化解释率53%~93%,高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单因子模型对土壤呼吸速率月变化解释率53%~74%和0.6%~23.2%;相比保持原状,去凋、双倍凋落物、切根和移凋切根均降低了土壤温度敏感性。研究表明,柠条人工林地表凋落物的积累过多可能减弱土壤碳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柠条人工林 土壤呼吸速率 碳输入 温度敏感性 DI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柠条人工林地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薛睿 柴春山 +1 位作者 马驰 刘燕萍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第7期49-51,I0001,共4页
为了促进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柠条群落的更新,以定西市巉口镇龙滩流域的人工柠条群落为研究对象,对其5种平茬处理方式(全部平茬、隔株平茬、隔行平茬、隔株隔行平茬、未平茬)下3个土层深度(0~20、20~40、40~60cm)的8个土壤养分指标(pH值... 为了促进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柠条群落的更新,以定西市巉口镇龙滩流域的人工柠条群落为研究对象,对其5种平茬处理方式(全部平茬、隔株平茬、隔行平茬、隔株隔行平茬、未平茬)下3个土层深度(0~20、20~40、40~60cm)的8个土壤养分指标(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茬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不明显,不同平茬方式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土层深度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很明显,不同土层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尤其是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而且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上呈现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养分呈一定的表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人工林 土壤养分 特征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条人工林改良土壤肥力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任虎成 祁国亮 徐尚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8期17-18,共2页
在互助县西山流域内进行柠条人工林改良土壤肥力试验,结果表明:4龄以下柠条地为消耗性土壤,应重视加强抚育;5龄以上柠条可改善土壤状况,且随柠条林龄增高,土壤肥力提升幅度加大。
关键词 柠条人工林 土壤肥力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及周边地区柠条人工林生长状况和生物量调查
8
作者 楚景月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10期42-44,共3页
通过对辽西及周边地区柠条人工林生长状况和地上生物量的调查,结果表明:辽西及周边地区柠条人工林实施科学平茬,不但能解决畜禽"舍饲"的饲料来源问题,而且还会使柠条愈采愈多、愈割愈旺,实现林牧双赢。同时还对柠条人工促进... 通过对辽西及周边地区柠条人工林生长状况和地上生物量的调查,结果表明:辽西及周边地区柠条人工林实施科学平茬,不但能解决畜禽"舍饲"的饲料来源问题,而且还会使柠条愈采愈多、愈割愈旺,实现林牧双赢。同时还对柠条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直播造林以及枝叶含水率等诸方面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柠条人工林 生长状况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地区锦鸡儿属植物资源利用与柠条人工林发展及生态适应性评价
9
作者 王玉霞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年第9期72-77,共6页
兰州地区是我国西北一个具有显著生态过渡性特点的自然单元,从大气环流、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及人文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看,兰州地区是一个水土流失与干旱同在、复杂性与脆弱性并存的生态过渡带。古地理环境变迁和气候的反复交替,... 兰州地区是我国西北一个具有显著生态过渡性特点的自然单元,从大气环流、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及人文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看,兰州地区是一个水土流失与干旱同在、复杂性与脆弱性并存的生态过渡带。古地理环境变迁和气候的反复交替,加上人类历史时期生产活动的干扰,不断演变为今日温带和温带耐旱植物大量增加的植被类型和分布格局,天然植被以荒漠草原和干草原为主。锦鸡儿属灌木是草原植被灌木层和落叶阔叶灌丛的重要成分。本文着重从兰州地区野生锦鸡儿类的资源状况及利用、人工植被建设发展态势和生态适应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为锦鸡儿类植物资源在今后植被建设中的利用和发展探索思路,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锦鸡儿属植物 资源利用 柠条人工林 生态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柠条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及其对降水的响应
10
作者 梁静 王国梁 +3 位作者 徐肖阳 刘莹 冒吉荣 曾岩 《土壤学报》 2025年第4期998-1009,共12页
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及其沿土层深度变化制约着柠条人工林的生长发育。在黄土丘陵区,降水类型及降水量如何影响林地土壤水分含量,降水补给是否满足柠条林生长季的用水需求尚不清楚。本文基于2019—2023年纸坊沟流域柠条林野外长期定位监... 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及其沿土层深度变化制约着柠条人工林的生长发育。在黄土丘陵区,降水类型及降水量如何影响林地土壤水分含量,降水补给是否满足柠条林生长季的用水需求尚不清楚。本文基于2019—2023年纸坊沟流域柠条林野外长期定位监测数据,分析了柠条林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月动态变化,探究了植物生长季节土壤水分对不同降水类型和降水量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研究区降水按照降水特征可分为5类降水: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研究区46%降水事件属于中雨类型,暴雨虽然发生频率较低(19%),但在补给土壤水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土壤水分含量受到降水影响,在年内变化呈现“双峰”型变化。在柠条生长旺盛的6—7月,50~100 cm均出现了季节性干层,土壤干层出现的时间与当年的降水情况密切相关,干层在充足的降水补给后会消失。全年降水量总体上可以满足柠条生长所需。(3)降水类型是影响土壤水分入渗深度和补给量的关键因素。其中暴雨和大雨入渗深度最深,可达100~200 cm;其次是中雨,达10~70 cm;小雨仅局限于0~10 cm。暴雨的土壤水分补给量最大,平均占降水量的87.5%,大雨(36.2%)和长历时中雨(29.7%)次之,而小雨和短历时中雨的降水量则大部分以蒸散发的形式损失。研究发现暴雨和大雨对土壤水分的补给可以缓解50~100 cm季节性干层,而且50 cm以下的土壤在补给后能维持较高的含水状态,为柠条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水分储备。本研究对黄土丘陵区柠条林可持续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壤水分 柠条人工林 降水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人工柠条林重建的土壤养分效应 被引量:41
11
作者 宋乃平 杨新国 +3 位作者 何秀珍 何彤慧 李勇 刘孝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26,共6页
采用时空互代方法,构建了由天然草地和7,12,27a柠条林组成的序列,对其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200cm土壤剖面上的有机质含量由草地、幼龄林、中龄林、老龄林依次增加,有机质含量增加的显著程度... 采用时空互代方法,构建了由天然草地和7,12,27a柠条林组成的序列,对其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200cm土壤剖面上的有机质含量由草地、幼龄林、中龄林、老龄林依次增加,有机质含量增加的显著程度随着林龄的增加在更深土层上体现。(2)全氮含量由草地到幼龄林阶段显著增加,由幼龄林到中龄林再到老龄林依次减少。幼龄林、中龄林、老龄林之间全氮含量减少的最大幅度随林龄增加向土壤深层移动。碱解氮与全氮具有一致的规律。(3)整个土壤剖面上有效磷含量依次为:老龄林<幼龄林<中龄林<草地。(4)3个不同林龄的柠条林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在柠条行内和行间的空间差异均不显著。柠条行内与行间的有机质和全氮相关程度很高,有效磷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柠条 土壤养分效应 荒漠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柠条灌木林营造对退化沙地改良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27
12
作者 蒋齐 李生宝 +1 位作者 潘占兵 王占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27,共5页
在干旱风沙区,以营造林的方式开展防沙治沙是目前进行生态建设和防治土地退化的主要技术措施。为此选用显示土地退化与否的标志性指标——土壤结构、水分、养分、植被等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在干旱风沙区退化沙地营造人工柠条林后上述指标... 在干旱风沙区,以营造林的方式开展防沙治沙是目前进行生态建设和防治土地退化的主要技术措施。为此选用显示土地退化与否的标志性指标——土壤结构、水分、养分、植被等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在干旱风沙区退化沙地营造人工柠条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宁夏盐池干旱风沙区,营造适宜密度的人工柠条林(1 665丛/hm2、2 490丛/hm2),可增大植被盖度,全面改善退化沙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水分状况及植被群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柠条灌木 退化沙地 改良效果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人工柠条林草本层植被的结构与动态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伟 杨明秀 +3 位作者 陈林 王磊 宋乃平 杨新国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3-731,共9页
为系统认识柠条林草本层植被的物种组成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把握灌草结构及人工林系统的演变趋势,采用空间换时间的方法,以天然草地为对照,搭建一个由不同林龄样地构成的研究序列,并开展灌丛内外植被季节性动态的跟踪监测与分析。结... 为系统认识柠条林草本层植被的物种组成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把握灌草结构及人工林系统的演变趋势,采用空间换时间的方法,以天然草地为对照,搭建一个由不同林龄样地构成的研究序列,并开展灌丛内外植被季节性动态的跟踪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对照草地和柠条林地草本层物种共计25种,分属于8个科23个属。16a柠条林物种数最多(16种),随着林龄的增大,物种数逐渐减少,中亚白草和隐子草等多年生禾草开始出现,但是优势种以一年生短命植物为主。物种多样性指数则随林龄增长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2)草本层植被盖度、生物量与物种数的季节动态主要受降水、气温变化的影响,但是灌丛的存在显著延滞了草本层植被经历春季干旱后的生长恢复速度,并以25a柠条林的生长节律变化最为突出。3)林龄显著改变了灌丛内外草本层植被盖度以及灌丛内草本层植被生物量的季节动态,林龄与季节因子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综上所述,荒漠草原人工柠条林草本层植被的结构与动态是林龄、季节以及空间异质性等因子交互作用下的产物,伴随人工柠条林的衰败,群落存在逐步向地带性植被演替的趋势,但是在以一年生短命植物为主要优势物种情况下,系统稳定性的维持和演替方向还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人工柠条 季节动态 草本层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人工柠条林对土壤质地演进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宋乃平 吴旭东 +3 位作者 潘军 曲文杰 周娟 安超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3-711,共9页
为了研究荒漠草原区人工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林建植后土壤质地演进过程,构建了10a、17a、27a的林龄序列和柠条灌丛内部、边缘、外部的空间序列,分析了2个序列土壤颗粒组成、黏粉粒富集程度、分形维数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土壤有机... 为了研究荒漠草原区人工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林建植后土壤质地演进过程,构建了10a、17a、27a的林龄序列和柠条灌丛内部、边缘、外部的空间序列,分析了2个序列土壤颗粒组成、黏粉粒富集程度、分形维数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结果表明:1)土壤质地随着人工柠条林建植年限的增加从灌丛内部、边缘到外部均逐渐得到改善,表现为土层在垂直方向上的"自上而下"和水平方向上以灌丛为中心的"由内到外"的渐进改善过程。柠条灌丛内部的土壤分形维数比外部平均增加0.189±0.401。2)柠条灌丛发育显著增强了退化草原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空间异质性,灌丛内部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比外部分别增加(0.087±0.100)%和(0.008±0.010)%,显示出柠条的"肥岛效应"。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与土壤黏粉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人工柠条林建植对荒漠草原区土壤质地和碳氮资源具有非常明显的协同演进作用。说明柠条林建植对于改善荒漠草原地区的土壤质地及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具有显著作用,但当进入老龄林阶段后土壤质地改善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柠条 土壤质地 土壤颗粒 分形维数 荒漠草原 宁夏盐池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干旱风沙区不同密度人工柠条林营建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占军 蒋齐 +2 位作者 潘占兵 何建龙 舒维花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3-157,共5页
以宁夏干旱风沙区人工柠条灌木林为研究对象,对退化沙地(对照)和种植不同密度柠条林的土壤环境质量及草地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柠条林对土壤贮水量的影响为0.166 5万/hm2柠条林>0.249 0万/hm2柠条林>退化沙地>0.3... 以宁夏干旱风沙区人工柠条灌木林为研究对象,对退化沙地(对照)和种植不同密度柠条林的土壤环境质量及草地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柠条林对土壤贮水量的影响为0.166 5万/hm2柠条林>0.249 0万/hm2柠条林>退化沙地>0.333 0万/hm2柠条林。营造人工柠条林能明显改善退化沙地20cm以下土层土壤体积质量、总孔隙度。适宜的造林密度能够改善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柠条林间草地地上生物量,以0.166 5万/hm2柠条草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密度林地和退化沙地(对照)(P<0.05);其次是0.249 0万/hm2柠条林地。综合评价,低密度柠条林对水分含量有较大的改善效果,而高密度柠条林可造成土壤的旱化,在退化沙地改良中,营造0.249 0和0.166 5万/hm2密度的柠条林能充分利用天然降水,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风沙区 人工柠条 土壤贮水量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柠条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娜娜 赵世伟 王恒俊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17,共3页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3个种植年限典型的人工柠条林及对照坡耕地和荒坡地表层土壤的几个水分物理常数、水分特征曲线和比水容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50 a以内的人工柠条林对土壤的黏化过程已经有一定影响,同时也较明显地改善土壤容重;通过...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3个种植年限典型的人工柠条林及对照坡耕地和荒坡地表层土壤的几个水分物理常数、水分特征曲线和比水容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50 a以内的人工柠条林对土壤的黏化过程已经有一定影响,同时也较明显地改善土壤容重;通过对土壤持水和供水能力的大小比较得出,其持水和供水能力的大小均为46 a柠条林>30 a柠条林和21 a柠条林>荒坡地>坡耕地。由此可见,尽管人工柠条林不能快速地提高侵蚀土壤的发育状况,但能够通过改善土壤持水和供水能力,促进土壤正向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柠条 种植年限 水分物理常数 持水能力 供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柠条锦鸡儿人工林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量:33
17
作者 郭忠升 邵明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共7页
为了解覆被变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采用中子水分仪同步定位观测多年撂荒地转变为人工柠条锦鸡儿林地前后2种覆被类型的土壤剖面水分动态变化,并对测定资料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荒地造林后,除丰水年林地剖面土壤含水量和储水量增加,表... 为了解覆被变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采用中子水分仪同步定位观测多年撂荒地转变为人工柠条锦鸡儿林地前后2种覆被类型的土壤剖面水分动态变化,并对测定资料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荒地造林后,除丰水年林地剖面土壤含水量和储水量增加,表现为对土壤水分的正效应外,其他年份均表现为对土壤水分的负效应。随林龄增加,柠条锦鸡儿林对土壤水分影响程度逐渐增强,林地土壤含水量和储水量下降幅度加大。由于林地土壤水分主要依靠穿过林冠的天然降水来补充,为了实现森林植被和土壤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防止深层土壤干层形成,造林后第5年就需采取适当措施控制柠条锦鸡儿生长,以减少土壤水分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 柠条锦鸡儿人工 土壤水分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人工柠条林对土壤物理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潘军 宋乃平 +2 位作者 吴旭东 杨新国 陈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2-176,共5页
采用时空互代方法,通过测定荒漠草原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林龄人工柠条林(9a,17a,27a)0-40cm土层土壤颗粒组成、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研究人工柠条对土壤物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柠条林建植过程中,各林龄土壤的颗粒组成均以... 采用时空互代方法,通过测定荒漠草原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林龄人工柠条林(9a,17a,27a)0-40cm土层土壤颗粒组成、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研究人工柠条对土壤物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柠条林建植过程中,各林龄土壤的颗粒组成均以细沙粒(0.05∽0.25mm)为主,其在柠条灌丛不同部位所占百分比为内部大于外部,不同种植年限柠条土壤粘粉粒百分比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粘粉粒(〈0.05mm)含量的增加和中粗沙(〉0.25mm)含量的减少,共同导致柠条林下土壤质地细粒化;不同林龄柠条灌丛各部位SOC含量在垂直剖面上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且呈现显著差异(P〈0.01);不同林龄柠条灌丛不同部位SOC含量为灌丛内部大于外部;各林龄柠条灌丛土壤物理稳定性在各年限的内外部整体上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各年限内、外部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的物理稳定性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0-5cm和20-40cm土层,各年限的土壤物理稳定性整体上是内部大于外部;在5-20cm土层,各年限土壤物理稳定性整体上是外部大于内部,局部有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人工柠条 土壤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柠条林地土壤水分补给和消耗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35
19
作者 郭忠升 邵明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9-123,共5页
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缺乏,水资源,特别是土壤水资源的适度开发和合理利用势在必行。在黄土丘陵半干旱区的上黄生态试验站对多年生人工柠条林林冠截留,地表径流,土壤水分和植物生长等进行了定位观测,对林地土壤水分补给和消耗动态变... 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缺乏,水资源,特别是土壤水资源的适度开发和合理利用势在必行。在黄土丘陵半干旱区的上黄生态试验站对多年生人工柠条林林冠截留,地表径流,土壤水分和植物生长等进行了定位观测,对林地土壤水分补给和消耗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柠条林次降雨林冠截留随降水量增加而逐渐增加,地表径流与林外降雨量为直线关系。影响土壤水分补给的主要因素为天然降水,其次为林冠截留。土壤水分补给量与降雨量为线性关系;降水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土壤水分最大入渗深度为170~270cm。偏早年随着柠条林生长并进入速生期,柠条林地耗水量加大,土壤早化加剧。丰水年土壤补给量剧增,但柠条林依然生长不良,储存在土壤中的水分只能等到来年被植物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柠条 冠截留 地表径流 土壤水分补给 土壤水分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微地形变化对人工柠条林草本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子婷 杨磊 +3 位作者 李广 柴春山 张洋东 刘冬皓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4-373,共10页
本研究在典型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龙滩小流域内,以水平阶整地方式栽植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坡位柠条林下水平阶内和阶间坡面草本群落组成及生物量,确定微地形及土壤环境变化对草本分布的影响及相对贡献率。结... 本研究在典型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龙滩小流域内,以水平阶整地方式栽植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坡位柠条林下水平阶内和阶间坡面草本群落组成及生物量,确定微地形及土壤环境变化对草本分布的影响及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草本地上生物量及含水量均表现为水平阶内>阶间坡面,不同坡位水平阶内和阶间坡面草本组成的相异性为上坡位(75.2%)>中坡位(60.0%)>下坡位(50.7%)。pRDA排序表明:土壤含水量、微生境和坡位解释了35.8%的坡面草本群落变异,是影响草本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与长芒草(Stipa bungeana)的重要值呈显著负相关,与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和束伞亚菊(Ajania parviflora)呈显著正相关;草本地上生物量与草本物种丰富度、长芒草等草本重要值呈显著负相关,与茵陈蒿等草本重要值呈显著正相关;下坡位草本地上生物量的降低促进了长芒草等地带性草本的恢复。综上所述,水平阶整地提高了林下草本地上生物量,降低了草本的物种丰富度,这在中、上坡位表现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 人工柠条 水平阶 阶间坡面 草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