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2篇文章
< 1 2 1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点不接地柔直配电网的单极接地故障暂态过程分析及保护新方案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艳霞 宋金孺 张子扬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2,共9页
针对中性点不接地的柔直配电网分析了直流馈线发生单极接地故障的暂态过程,提出了单极接地保护新方案,能有效解决现有直流线路保护不能反应中性点不接地柔直配电网的单极接地故障问题。在单极接地故障的分析中,将故障发展过程分为子模... 针对中性点不接地的柔直配电网分析了直流馈线发生单极接地故障的暂态过程,提出了单极接地保护新方案,能有效解决现有直流线路保护不能反应中性点不接地柔直配电网的单极接地故障问题。在单极接地故障的分析中,将故障发展过程分为子模块电容放电阶段和交流重新馈入充电阶段。基于叠加原理分析了子模块电容放电阶段的电流流通路径、直流馈线暂态零模电流的电流成分和变化规律,得到故障馈线暂态零模电流主要呈现衰减非周期分量特征、非故障馈线暂态零模电流主要呈现振荡衰减分量特征的结论;利用牛顿迭代法推导了交流重新馈入充电的时刻,分析了影响因素并计算了过渡过程持续的最短时间。基于子模块电容放电开始时刻至交流重新馈入充电时刻这一段的暂态特征提出单极接地保护方案。该方案利用直流母线出现的零模电压启动保护,利用零模电压极性实现故障选极,利用故障馈线暂态零模电流绝对值的第一个积分时段值大于非故障馈线的值、且呈现衰减非周期分量特征选出故障馈线。搭建仿真模型,对故障分析结果和保护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配电网 直流中性点不接地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单极接地故障 暂态特性 零模分量 继电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柳塔煤矿沿空留巷柔模砼墙支护阻力核定及失稳判据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刚 刘航 +2 位作者 迟国铭 石占山 范永君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柔模砼墙沿空留巷工作面覆岩垮落结构与砼墙的稳定性是留巷成功与否的关键。以大柳塔煤矿5260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发现在52605工作面和52606工作面回采结束后,砼墙上方覆岩垮落呈短悬臂梁结构,且砼墙侧垮落角均大于... 柔模砼墙沿空留巷工作面覆岩垮落结构与砼墙的稳定性是留巷成功与否的关键。以大柳塔煤矿52606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发现在52605工作面和52606工作面回采结束后,砼墙上方覆岩垮落呈短悬臂梁结构,且砼墙侧垮落角均大于煤壁侧垮落角,二次采动后2个工作面裂隙贯通向地表发育,砼墙上方地面出现略微沉降。针对上述情况,通过分析覆岩垮落结构特征,确定了沿空巷道顶板第1次断裂位置位于采空区上方充填体一侧,第2次断裂位置位于采空区形成悬臂梁结构的岩层中靠近煤壁侧,并结合理论分析得到柔模砼墙沿空留巷应力分布特征。根据沿空巷道不同使用阶段门式支架是否撤出,提出留巷阶段砼墙的支护阻力采用分离岩块法计算,巷道复用阶段砼墙的支护阻力采用倾斜岩梁法计算;柔模砼墙的稳定性与安全系数有关,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保证安全系数大于1,则砼墙不会发生失稳破坏。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留巷工作面使用门式支架做临时支护时,为保证砼墙的安全系数大于2,需保证砼墙强度达到5.4 MPa以上;撤出门式支架后,断裂岩块及其覆岩载荷由砼墙承担,且采动引起的动载不断对砼墙产生影响,但砼墙的安全系数为3.9,砼墙仍相对稳定;砼墙应力虽然是不断变化的,但变化幅度都不大,均未出现应力急剧增大或减小的现象,这说明砼墙可有效支撑顶板,且砼墙一直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巷 模砼墙 砼墙安全系数 门式支架 采动阶段 覆岩运移规律 支护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证溃疡性结肠炎小鼠铁死亡的影响
3
作者 黄华 孙薛亮 +3 位作者 季利江 马俊杰 魏巍 郭天威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86-1991,共6页
目的 探究柔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证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影响。方法 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方法诱导C57BL/6J小鼠形成肝郁脾虚证,再予3%DSS诱导建立UC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柔肝健脾方组(20 g/kg)、美沙拉... 目的 探究柔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证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影响。方法 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方法诱导C57BL/6J小鼠形成肝郁脾虚证,再予3%DSS诱导建立UC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柔肝健脾方组(20 g/kg)、美沙拉嗪组(200 mg/kg),每组6只,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观察小鼠体质量、粪便情况、疾病活动指数,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比较,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采用试剂盒检测小鼠结肠组织铁负荷、GSH、MDA水平,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GPX4、FTH1、ACSL4 mRNA和蛋白表达。利用TNF-α诱导NCM460结肠细胞炎症,加入柔肝健脾方含药血清和铁死亡诱导剂RSL3处理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IL-1β、IL-6水平,分析细胞中铁负荷、GSH、MDA水平,以及GPX4、FTH1、ACSL4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柔肝健脾方组小鼠体质量增加(P<0.01),结肠长度延长(P<0.01),疾病活动指数、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结肠组织MDA水平、铁水平、ACSL4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1),GSH水平、GPX4、FTH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1)。在NCM460细胞中,柔肝健脾方可抑制TNF-α诱导的细胞上清IL-1β、IL-6水平及铁死亡水平(P<0.01)。结论 柔肝健脾方可有效改善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炎症以及TNF-α诱导的结肠细胞炎症,其作用机制与调控细胞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健脾方 溃疡性结肠炎 氧化应激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柔度矩阵和信息熵的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4
作者 项长生 赵冉 +2 位作者 周宇 王立宪 刘海龙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4,共9页
基于柔度矩阵的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是较频率、模态更为敏感的损伤动力指纹.鉴于广义柔度矩阵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敏感性优势并结合信息熵理论提出了广义柔度熵曲率差指标(GFMECD)作为结构损伤识别的新方法.通过建立简支梁、连续梁有限元... 基于柔度矩阵的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是较频率、模态更为敏感的损伤动力指纹.鉴于广义柔度矩阵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敏感性优势并结合信息熵理论提出了广义柔度熵曲率差指标(GFMECD)作为结构损伤识别的新方法.通过建立简支梁、连续梁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所提指标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单点损伤、多点损伤,广义柔度熵曲率差指标均能够准确地识别出结构损伤的位置且具有良好的抗噪性,并能初步判定结构的损伤程度,能够胜任不同结构发生不同损伤程度损伤时的损伤定位与初步定量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结构 广义度矩阵 信息熵 损伤识别 损伤评估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田口方法与交叉效率的柔性铰链多目标稳健优化设计
5
作者 伍建军 蔡伟 万福兴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3-267,共5页
柔度和疲劳寿命是柔性铰链的两个重要性能指标。针对倒圆角直梁型柔性铰链的两个性能指标相互矛盾,工作时受到变载荷、加工误差等复杂因素的影响,性能容易产生波动,难以同时使两个性能达到最为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田口方法和数据包... 柔度和疲劳寿命是柔性铰链的两个重要性能指标。针对倒圆角直梁型柔性铰链的两个性能指标相互矛盾,工作时受到变载荷、加工误差等复杂因素的影响,性能容易产生波动,难以同时使两个性能达到最为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田口方法和数据包络分析中的对抗型交叉效率模型的多目标稳健设计方法。该方法以田口方法为基础,通过交叉效率来反映设计变量与两个性能之间的未知关系,并根据平均交叉效率大小排列所得到的序数值来寻找最优的设计变量参数组合。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得到的结果更为稳健,有效的降低了性能的波动,与优化前相比柔度和疲劳寿命分别提高了8.84%、31.34%,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铰链 疲劳寿命 田口方法 交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抑制剂parthenolide联合柔红霉素对髓系白血病小鼠的治疗效应
6
作者 胡国敏 赵杨 +3 位作者 符雪如 吴钰莹 卢洁 张红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parthenolide(PN)联合柔红霉素(DNR)对髓系白血病小鼠的治疗效应。方法:20只Nu/Nu裸鼠通过接种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构建移植瘤模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PN组、DNR组和PN+DNR...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parthenolide(PN)联合柔红霉素(DNR)对髓系白血病小鼠的治疗效应。方法:20只Nu/Nu裸鼠通过接种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构建移植瘤模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PN组、DNR组和PN+DNR组,每组5只。PN组小鼠每2 d腹腔注射0.2μg PN,共7次;DNR组小鼠分别于第1、2、3、8、9、10天腹腔注射0.6 mg DNR;PN+DNR组给药方案同各单药组;空白对照组只注射等体积PBS。第16天处死小鼠,分离瘤体,称取质量,计算瘤体积及抑瘤率;采用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组织细胞凋亡率。结果:处理第16天,空白对照组、PN组、DNR组和PN+DNR组的瘤体积变化值分别为(1365.13±426.79)、(695.68±129.29)、(117.68±58.36)、(-44.55±78.74)mm~3,PN和DNR均可抑制瘤体积(P<0.05),二者联合有协同作用(P=0.034);PN、DNR组、PN+DNR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2.5%、71.9%、86.8%。4组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0±1.58)%、(13.20±3.36)%、(34.32±3.40)%和(36.62±3.56)%,PN和DNR均可诱导瘤细胞凋亡,二者有协同作用(P=0.038)。结论:PN有抗髓系白血病效应,PN和DNR联合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白血病 核因子κB PARTHENOLIDE 红霉素 裸鼠 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柔直配电网的新型限流直流断路器
7
作者 戴志辉 史琛 李毅然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49,共9页
针对柔直配电网故障清除难度大且故障清除设备难以保障健全区域供电可靠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动短路原理的阻感式限流直流断路器。所提断路器包含通流支路、限流模块及主断开关这3类子模块,故障后利用限流模块内晶闸管与自充电电容配... 针对柔直配电网故障清除难度大且故障清除设备难以保障健全区域供电可靠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动短路原理的阻感式限流直流断路器。所提断路器包含通流支路、限流模块及主断开关这3类子模块,故障后利用限流模块内晶闸管与自充电电容配合,实现故障电流快速转移与有效抑制;通过主断开关内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耗散故障能量,完成故障清除。在PSCAD/EMTDC中搭建柔直配电网仿真模型,对所提直流断路器的性能进行验证,并与现有典型直流断路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断路器限流响应速度快、避雷器耗能低且具备多类型故障清除能力;同时,基于主动短路式拓扑,限流模块与主断开关仅需单向导通能力,有效减少了断路器中电力电子器件数量,经济性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配电网 混合式直流断路器 双向分断 故障限流 晶闸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用飞机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高速静气动弹性载荷风洞试验
8
作者 尼早 黄一桓 谢海军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44,I0001,共11页
针对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高速静气动弹性问题,通过开展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高速静气动弹性载荷风洞试验,采用机翼翼根测力、模型变形视频测量等多种测量手段,研究了静气动弹性效应对机翼气动特性及载荷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固定马赫... 针对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高速静气动弹性问题,通过开展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高速静气动弹性载荷风洞试验,采用机翼翼根测力、模型变形视频测量等多种测量手段,研究了静气动弹性效应对机翼气动特性及载荷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固定马赫数下,迎角为正时,弹性模型的升力和阻力系数均小于刚性模型;固定迎角下,在不同马赫数范围内,弹性模型的升力、阻力系数和升力线斜率均小于刚性模型。在迎角0°~6°的范围内,翼根弯矩弹刚比小于翼根剪力弹刚比,证实了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的静气动弹性效应可以在机翼翼根剪力不变的情况下有效降低机翼翼根弯矩。流场显示结果表明,机翼翼尖最大变形超过200 mm。机翼外侧受弹性变形影响产生了负扭转,减小了当地迎角,从而降低了翼根的剪力、弯矩和扭矩。本研究明确了静气动弹性效应对机翼载荷的重要影响,为大展弦比大柔性机翼载荷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气动弹性 机翼载荷 风洞试验 度机翼 大展弦比机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直流系统输电线路的纵联能量差动保护
9
作者 张艳霞 倪朗 +1 位作者 周思锐 魏乐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52,共10页
为了研究新的柔直线路保护原理,分析单一输电线路微元上的电磁波传播过程,得到电压电流作为电磁波在输电线路上传播时其能量呈负指数衰减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在线路发生故障时两端的电磁波能量关系,提出一种基于线... 为了研究新的柔直线路保护原理,分析单一输电线路微元上的电磁波传播过程,得到电压电流作为电磁波在输电线路上传播时其能量呈负指数衰减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在线路发生故障时两端的电磁波能量关系,提出一种基于线路两端电磁波能量差值区分内外部故障的纵联能量差动保护方法,依靠短时计算的电磁波能量能在故障后的电容放电阶段快速切除线路出口至中点的故障,耐受过渡电阻能力强。此外,给出保护动作流程,对纵联能量差动保护在经过渡电阻接地情况下的性能进行分析,对其优缺点进行总结。最后,搭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仿真模型,对保护的有效性和耐受过渡电阻能力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保护方法具有明确的选择性,经过渡电阻接地情况下可靠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输电系统 输电线路 电磁波能量传播特性 区内外故障 纵联能量差动保护 过渡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光伏基地柔直外送系统送端故障恢复后光伏逆变器直流侧电压跌落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枢昊 钟庆 +3 位作者 冯俊杰 李海锋 汪隆君 王钢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大规模光伏基地柔直外送系统范围广,电气距离长,送端短路故障恢复后,光伏逆变器直流侧会出现电压跌落现象,该现象是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1种新的电能质量问题。针对该问题,首先分析光伏阵列输出功率与逆变器输出功率间平衡状态对逆变器直... 大规模光伏基地柔直外送系统范围广,电气距离长,送端短路故障恢复后,光伏逆变器直流侧会出现电压跌落现象,该现象是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1种新的电能质量问题。针对该问题,首先分析光伏阵列输出功率与逆变器输出功率间平衡状态对逆变器直流侧电压的影响,主要考虑了光伏阵列的电压功率特性和逆变器在不同控制策略下的输出功率特性;然后根据光伏阵列运行点位置和光伏逆变器的控制策略,构建了逆变器的4种运行工况,并分别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逆变器直流侧电压的演化特性,从而分析得出系统故障恢复过程中,逆变器功率不平衡导致的光伏阵列运行点变化与逆变器控制策略切换是造成逆变器直流侧电压跌落的根本原因;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机理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直流侧电压跌落 大规模光伏基地 直外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直构网新能源送端系统故障响应特性计算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佳伟 周博昊 +3 位作者 李斌 闫旭 李岩 曹润彬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9,共11页
故障等值建模是系统级响应特性计算的基础。然而,现有研究较少涉及构网型换流器的故障等值建模。传统针对跟网型电力电子设备接入交流电网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在柔直构网系统中容易出现结果失稳发散的问题。因此,文中考虑构网型柔直换... 故障等值建模是系统级响应特性计算的基础。然而,现有研究较少涉及构网型换流器的故障等值建模。传统针对跟网型电力电子设备接入交流电网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在柔直构网系统中容易出现结果失稳发散的问题。因此,文中考虑构网型柔直换流器的电压-频率构网控制策略、主动降压策略以及跟网型新能源的低压穿越控制策略,建立了不同类型电力电子设备的故障等值模型。基于此,考虑不同电力电子设备电压源、电流源等值模型的频繁切换,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柔直构网新能源送端系统的全网链式迭代故障响应特性计算方法,实现了短路电流计算的快速可靠收敛。基于PSCAD/EMTDC仿真平台,搭建了柔直构网新能源送端系统仿真模型,以进行多种故障类型和影响因素的大量仿真测试,充分验证了所提计算方法的可行性、精确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换流器 构网控制 故障等值模型 故障响应特性 链式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细长杆件多柔索减摇定姿系统动力学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茂凱 王生海 +2 位作者 韩广冬 陈海泉 孙玉清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3-123,142,共12页
针对恶劣海况下吊装细长杆件产生的双摆现象而带来的作业效率低、风险高以及难以精确定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多柔索减摇定姿系统(multi-tagline anti-swing and positioning system,MTAPS),采用多体动力学和牛顿经典力学方法建立MTAP... 针对恶劣海况下吊装细长杆件产生的双摆现象而带来的作业效率低、风险高以及难以精确定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多柔索减摇定姿系统(multi-tagline anti-swing and positioning system,MTAPS),采用多体动力学和牛顿经典力学方法建立MTAPS的动力学模型。试验数据表明,MTAPS可以有效抑制规则吊重和细长杆件吊重的摆动,在短时间内可使细长杆件吊重趋于相对稳定状态,在设定工况下MTAPS对规则吊重和细长杆件的平均减摇比分别在90%和85%以上。通过动力学仿真分析比较了船舶运动激励下多柔索减摇系统和MTAPS的减摇效果以及动力学特性。基于多柔索减摇系统研制的起重机防摆装置已完成实船应用,为实现海上细长杆件的快速转运和精确定位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起重机 索减摇定姿系统(MTAPS) 细长杆件 吊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损伤识别的改进广义柔度矩阵灵敏度方法
13
作者 牛梓蓉 吴锋 +3 位作者 韩兆龙 卓杨 车爱兰 朱宏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1-549,共9页
提出一种改进的广义柔度矩阵灵敏度方法用于结构的损伤识别.首先,在原有方法基础上增加广义柔度矩阵关于损伤系数的高阶灵敏度项,提高损伤识别结果的精度.然后,在求解损伤识别方程时,考虑损伤识别的物理意义,通过增加损伤系数的约束条件... 提出一种改进的广义柔度矩阵灵敏度方法用于结构的损伤识别.首先,在原有方法基础上增加广义柔度矩阵关于损伤系数的高阶灵敏度项,提高损伤识别结果的精度.然后,在求解损伤识别方程时,考虑损伤识别的物理意义,通过增加损伤系数的约束条件,将损伤识别方程转换为最优化问题,并采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进行求解,避免出现负损伤系数的情况.最后,采用一个空间桁架结构有限元模型数值算例和一个7层的框架结构模型试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与原方法相比能更精确地定位损伤位置,识别损伤程度,且适用于大损伤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广义 模态 灵敏度 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产化应用的新型复合柔性支撑设计与验证
14
作者 王茫茫 李思慧 +3 位作者 陈轩 刘涌 周小华 聂云松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44-952,共9页
面对遥感相机批产化制造的市场需求下,针对目前反射镜支撑组件装配容差小、生产制造精度要求高和反射镜面型对装配应力和热环境敏感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胶-金属-胶复合的新型柔性支撑结构,并对其结构参数与柔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固化... 面对遥感相机批产化制造的市场需求下,针对目前反射镜支撑组件装配容差小、生产制造精度要求高和反射镜面型对装配应力和热环境敏感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胶-金属-胶复合的新型柔性支撑结构,并对其结构参数与柔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固化后高刚度的结构胶粘接金属件来代替传统螺钉连接,并设计了一种嵌入式圆筒胶粘接头用于提高装配容差,采用固化后低弹性模量的硅橡胶与反射镜侧面进行面胶接,同时引入一种基于板簧单元串联与并联的金属柔性元件,利用金属板簧和硅橡胶的柔性来降低装配应力和环境扰动对反射镜面型的影响。通过柔度分析理论,推导并分析了柔度物理模型以及柔度与结构参数的影响关系,设计了一组参数应用于某批产化相机的反射镜支撑中。对比了柔度分析、有限元仿真和实际测试中重力变形和模态特征频率结果,结果显示基于柔度模型计算重力载荷下刚体位移误差精度优于6.1%,基于柔度矩阵的工程公式计算特征频率误差精度优于10%。最后对反射镜支撑组件温度拉偏4℃后测试面型结果优于0.011λ(λ=632.8nm)。结果表明复合柔性支撑能适用于装配容差大、生产制造精度一般以及复杂力、热变化等恶劣条件下工作,在某批产化遥感相机得到成功应用,在轨表现良好,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支撑 度矩阵 反射镜支撑 胶粘接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的生成对抗网络的柔印标签在线检测
15
作者 龙进良 蓝学深 +4 位作者 蔡念 燕舒乐 肖盼 许少秋 周映红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06-315,共10页
为了及时把控柔印标签的生产质量,融合Transformer设计了一种生成对抗网络,提出了一种柔印标签在线检测方法。为了解决实际生产中缺陷样品稀少、样本分布不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噪声添加方案模拟缺陷样本,仅使用合格的柔印标签样... 为了及时把控柔印标签的生产质量,融合Transformer设计了一种生成对抗网络,提出了一种柔印标签在线检测方法。为了解决实际生产中缺陷样品稀少、样本分布不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噪声添加方案模拟缺陷样本,仅使用合格的柔印标签样本训练模板生成器。结合跳连接和Transformer block设计了一种生成对抗网络,以及相应的损失函数,以提高生成器对模板的表示能力。设计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阈值的缺陷评估方案实现柔印标签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检测方法可以在每个样本38 ms的合理检测时间下,达到2.23%平均误检率、0%平均漏检率、0.983 F1-score的检测性能,在数据集上优于现有异常检测深度学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缺陷检测 生成对抗网络 印标签 随机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筒谐波齿轮柔轮筒底装配应力研究
16
作者 李义福 陈晓霞 邢静忠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1-647,共7页
为揭示超短筒谐波齿轮柔轮筒底装配应力形成机理,建立用样条函数表达筒底圆盘弯曲变形模型,提出筒底装配应力的理论计算方法。用壳体半无矩理论求解柔轮齿圈的径向、周向和轴向位移;按照中心固支圆板的对称弯曲模型,通过边界条件和柔轮... 为揭示超短筒谐波齿轮柔轮筒底装配应力形成机理,建立用样条函数表达筒底圆盘弯曲变形模型,提出筒底装配应力的理论计算方法。用壳体半无矩理论求解柔轮齿圈的径向、周向和轴向位移;按照中心固支圆板的对称弯曲模型,通过边界条件和柔轮筒体与筒底的位移连续条件,获得柔轮筒底弯曲变形和装配应力表达式,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理论计算方法进行数值验证。对比研究表明:柔轮筒底挠度和正应力在长、短轴最大,剪应力在45°最大;筒底挠度和剪应力随极径的增大而增大,剪应力随筒底极径的增大减小;装配状态下主要应力为径向正应力,周向正应力和剪应力最大值为径向正应力的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筒 筒底变形 筒底应力 参数化轮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圆导角混合型多轴柔性铰链的计算及分析
17
作者 徐壮 王传礼 +2 位作者 解甜 张梦哲 罗刚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97,共10页
柔性铰链是柔性机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运动精度和运动范围直接影响着柔性机构的性能。为了满足对柔性机构高柔度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椭圆导角混合型多轴柔性铰链,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进行了验证。基于卡氏第二定理推导出了多轴柔性铰链柔度... 柔性铰链是柔性机构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运动精度和运动范围直接影响着柔性机构的性能。为了满足对柔性机构高柔度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椭圆导角混合型多轴柔性铰链,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进行了验证。基于卡氏第二定理推导出了多轴柔性铰链柔度的计算公式。在参数变化的条件下,分别计算了演化而来的3种柔性铰链的通用公式。对比计算公式的解析解与有限元解,柔度和回转精度计算的最大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方程的准确性。进一步分析了柔性铰链结构参数对柔度和回转精度的影响,并对比了椭圆导角混合型多轴柔性铰链与直圆导角混合型多轴柔性铰链。结果表明:椭圆导角混合型多轴柔性铰链具有较大的柔度,且柔度及回转精度随参数的变化趋势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性铰链 椭圆导角 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与中尺度涡的相对时空分布关系
18
作者 张聿琛 吴静怡 +2 位作者 金鹏超 陈新军 余为 《海洋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20,共9页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渔场位于西北太平洋的黑潮-亲潮过渡带,海域内涡旋活动剧烈。然而,中尺度涡如何影响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仍不清楚。为此,依据建立的2009—2018年西北太平洋海域涡旋逐日追踪数据集及渔业统计资料,利用归一...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渔场位于西北太平洋的黑潮-亲潮过渡带,海域内涡旋活动剧烈。然而,中尺度涡如何影响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仍不清楚。为此,依据建立的2009—2018年西北太平洋海域涡旋逐日追踪数据集及渔业统计资料,利用归一化方法初步分析了柔鱼渔场与距涡心距离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广义加性模型探索了捕捞位置、距涡心距离及涡旋发展阶段对柔鱼CPUE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反气旋涡内柔鱼总捕捞努力量、产量和平均CPUE均较高,单位面积内产量也较高,表明在反气旋涡内部具有较高的柔鱼资源丰度,同时CPUE随距气旋涡涡心距离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反气旋涡内则呈下降趋势;2)气旋涡和反气旋涡内柔鱼CPUE与经度的关系不同,气旋涡CPUE在150°E至158°E之间较高,而反气旋涡周围的CPUE则是随着经度升高而升高,原因可能与不同海况渔场形成机制不同有关;3)柔鱼CPUE与气旋涡发展阶段负相关,与反气旋涡发展阶段正相关,CPUE在反气旋涡发展末期明显上升,可能与反气旋涡减弱消散过程中的短暂上升流或混合作用有关。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的资源评估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涡 西北太平洋 广义加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联合多柔比星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功能的抑制及机制研究
19
作者 王瑶 张民安 +3 位作者 周欢 薛庆锋 施文瑜 张亚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2,共11页
目的:探索辛伐他汀单药及其与多柔比星联合用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的影响,探究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分析比较DLBCL肿瘤组织和反应性淋巴结增生组织中甲羟戊酸(MVA)途径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对预... 目的:探索辛伐他汀单药及其与多柔比星联合用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的影响,探究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分析比较DLBCL肿瘤组织和反应性淋巴结增生组织中甲羟戊酸(MVA)途径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对预后的影响。用CCK-8法检测药物对不同亚型DLBCL细胞活力的影响;EdU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相关蛋白及涉及的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MVA途径相关基因在DLBCL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增高,且HMGCR高表达组的DLBCL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更短(均P<0.05)。通过查找人类蛋白免疫组化表达数据库发现,DLBCL肿瘤组织中的HMGC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经辛伐他汀及多柔比星单药处理的DLBCL细胞活力均降低,且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辛伐他汀联合多柔比星可达到进一步抑制细胞活力的效果,且GCB亚型细胞的活力在联合用药后被抑制得更为明显。两药单用均可抑制DLBCL细胞的增殖,联合用药后进一步抑制了细胞的增殖能力。两药单用均可促进DLBCL细胞的凋亡,联合用药后细胞的凋亡水平进一步提高。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后HMGCR蛋白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降低,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减少,cleaved-caspase3、Bax表达增加;同时PI3K-Akt促生存信号通路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且在GCB亚型中更为显著。结论:胆固醇合成通路相关蛋白HMGCR在DLBCL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高表达组预后不佳。降脂药物辛伐他汀联合多柔比星能在细胞水平上进一步影响DLBCL肿瘤细胞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辛伐他汀 比星 增殖抑制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调虚拟阻抗的“柔-储-充”装置电池优化运行策略
20
作者 秦昆 渠志江 +3 位作者 韩建伟 许涛 高峰 迟晓莉 《中国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5-155,共11页
“柔-储-充”(SOP-storage-charger,SSC)装置集柔性互联、储能、充电于一体,可平抑配电网能量波动,然而其在运行过程中需要频繁调用储能资源,导致电池大功率充放电,影响电池寿命。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可调虚拟阻抗的SSC装置电池优化运行... “柔-储-充”(SOP-storage-charger,SSC)装置集柔性互联、储能、充电于一体,可平抑配电网能量波动,然而其在运行过程中需要频繁调用储能资源,导致电池大功率充放电,影响电池寿命。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可调虚拟阻抗的SSC装置电池优化运行策略。首先,将柔性互联、储能、充电均等效为虚拟阻抗,分析了配电网能量波动过程中的多种能量通路,通过调节虚拟阻抗有效疏导波动能量。在此基础上,针对SSC运行特点,分别提出了各部分可调虚拟阻抗控制方法,并分析了关键参数的物理意义及设计原则。最后,基于硬件在环系统搭建实验平台验证所提策略。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平抑配电网电压波动的同时降低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电流,提高电池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配电网 -储-充”装置 储能 虚拟阻抗 电池寿命 充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