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性运动侧线感知水下动态目标的耦合水动力场特性研究
1
作者 谢鸥 孙兆光 +1 位作者 沈灿 葛飞飞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7,共7页
为实现柔性运动侧线感知水下动态目标,研究了仿鱼人工侧线与水下运动目标耦合形成的水动力场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仿生机器鱼原地摆动感知目标偶极子源的耦合求解模型,仿真分析偶极子源位置、直径、振动方向和频率对耦合水... 为实现柔性运动侧线感知水下动态目标,研究了仿鱼人工侧线与水下运动目标耦合形成的水动力场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仿生机器鱼原地摆动感知目标偶极子源的耦合求解模型,仿真分析偶极子源位置、直径、振动方向和频率对耦合水动力场的影响关系。建立仿生机器鱼自主推进感知目标偶极子源的仿真模型,研究不同振动频率偶极子源的感知定位特性。结果表明:仿生机器鱼原地摆动时压力传感器阵列采集的压力值与距离成反比,与偶极子源直径、最大振幅以及振动频率成正比;仿生机器鱼自主推进时,可通过压力信号的频谱图预测偶极子源振动频率和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运动 人工侧线 偶极子源 耦合水动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机器人柔性运动系统 被引量:8
2
作者 高鹏 颜国正 +2 位作者 王志武 姜萍萍 刘华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1-549,共9页
提出一种适用于肠道微机器人的柔性运动系统来提高肠道机器人微创诊断的主动运动能力。柔性运动系统采用尺蠖型运动方式,由柔性运动机构和柔性驱动机构组成。柔性运动机构包括径向气囊软足和轴向伸缩推杆,并用万向节连接微机器人前后腔... 提出一种适用于肠道微机器人的柔性运动系统来提高肠道机器人微创诊断的主动运动能力。柔性运动系统采用尺蠖型运动方式,由柔性运动机构和柔性驱动机构组成。柔性运动机构包括径向气囊软足和轴向伸缩推杆,并用万向节连接微机器人前后腔体从而提高运动柔性;柔性驱动机构利用尼龙线绳牵引波纹管泵驱动气囊软足和伸缩推杆激励微机器人伸缩。微机器人样机直径为12.2mm,长度为78mm,质量为14.8g,最大径向钳位外径为20.2mm,最大轴向行程为16.4mm。实验结果表明,柔性驱动机构可以为波纹管泵和伸缩推杆分别提供最大为0.67N和0.65N的驱动力;微机器人样机能够在不同倾斜角度的刚性有机玻璃管中运动,在水平和竖直管道中的平均运行速度为0.38mm/s和0.25mm/s;能通过最小曲率半径为49.3mm的塑料软管,在离体肠道中也能实现有效运动。本柔性运动系统为肠道微机器人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自主运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机器人 柔性运动 软线牵引 胃肠道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设计方法的机器人柔性运动控制算法的实现 被引量:5
3
作者 唐志祺 李钰 +1 位作者 包怿杰 肖家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9-618,共10页
运动控制算法是机器人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通常面临通用性差、嵌入算法复杂、设计周期长等问题。本文结合嵌入复杂的柔性S形加减速运动控制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软硬件协同高效设计方法,可以大大缩短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周期... 运动控制算法是机器人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通常面临通用性差、嵌入算法复杂、设计周期长等问题。本文结合嵌入复杂的柔性S形加减速运动控制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软硬件协同高效设计方法,可以大大缩短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周期,提高开发效率。通过对柔性运动控制算法建模,建立了一组易于解算的接口参数列表,算法将根据输入列表参数自适应变化运动速度规划,提高应用灵活性。在Simulink中完成了柔性运动控制算法的模型设计与仿真测试;然后通过MathWorks工具箱为模型自动生成嵌入式C代码和可编程逻辑IP核;最后在以Zynq-7000为核心的运动控制器中实现算法功能。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模型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模型设计 软硬件协同 柔性运动控制 代码自动生成 个性化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柔性运动流场数值求解的动网格方案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泽宇 陈作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3-409,共7页
为解决在复杂柔性边界非定常变化的流场中高精度结构化网格的应用问题,提出一种二维贴体结构网格快速生成的动网格计算方案,基于代数法对流场边界进行贴体网格快速生成,根据边界的变化,随时间步快速生成新的高质量结构化网格.应用于类... 为解决在复杂柔性边界非定常变化的流场中高精度结构化网格的应用问题,提出一种二维贴体结构网格快速生成的动网格计算方案,基于代数法对流场边界进行贴体网格快速生成,根据边界的变化,随时间步快速生成新的高质量结构化网格.应用于类鱼体柔性推进流场的计算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方案在计算负荷、网格交叉、多时间步网格质量等方面性能良好,充分显示了结构化网格在网格生成速度、网格质量、计算精度、湍流模型适用性等方面的优势,为柔性运动的流场研究提供了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复杂柔性运动流场 动网格技术 贴体结构网格 类鱼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柔性运动副欠驱动机构的运动确定性研究
5
作者 杜春翠 张建军 +2 位作者 杨高炜 李为民 李天宇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0-225,共6页
欠驱动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约束不完整,机构运动具有不确定性,欠驱动机构引入柔性运动副后可利用其弹性反力一定程度上弥补动力学约束的不完整,但其运动的确定性仍与机构的初始状态和柔性运动副刚度有关。针对该问题,以含有柔性移动副的... 欠驱动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约束不完整,机构运动具有不确定性,欠驱动机构引入柔性运动副后可利用其弹性反力一定程度上弥补动力学约束的不完整,但其运动的确定性仍与机构的初始状态和柔性运动副刚度有关。针对该问题,以含有柔性移动副的平面二自由度欠驱动机构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运动学、动力学求解的数值迭代算法,力求通过求得运动和动力约束方程的确定解来研究该类机构的运动确定性。首先,建立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模型,然后,利用MATLAB对该机构进行求解,得出了不同初始状态下机构能够实现确定运动的最佳刚度范围,最后,通过多组数据分析得出了最优驱动力矩与柔性移动副刚度之间的拟合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运动 欠驱动机构 数值迭代算法 运动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运动柔性梁的时滞主动控制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陈龙祥 蔡国平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0-527,共8页
对旋转运动柔性梁的时滞主动控制进行实验研究,验证时滞反馈控制的有效性.实验中采用交流伺服电机带动柔性梁旋转运动,柔性梁上粘贴有压电作动器,用于控制梁的弹性振动.实验研究考虑如下3种情况:(1)仅使用电机扭矩进行控制,电机扭矩存... 对旋转运动柔性梁的时滞主动控制进行实验研究,验证时滞反馈控制的有效性.实验中采用交流伺服电机带动柔性梁旋转运动,柔性梁上粘贴有压电作动器,用于控制梁的弹性振动.实验研究考虑如下3种情况:(1)仅使用电机扭矩进行控制,电机扭矩存在时滞;(2)使用电机扭矩和压电作动器同时控制,仅压电作动器存在时滞;(3)使用电机扭矩和压电作动器同时控制,电机和压电作动器存在不同的时滞量.重点通过实验验证时滞反馈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运动柔性 主动控制 时滞 实验 压电作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运动柔性梁的假设模态方法研究 被引量:57
7
作者 蔡国平 洪嘉振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56,共9页
采用假设模态法对旋转运动柔性梁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给出简化的控制模型.首先采用 Hamilton 原理和假设模态离散化方法,在计入柔性梁由于横向变形而引起的轴向变形的二阶耦合量的条件下,推导出基于柔性梁变形位移场一阶完备的一次... 采用假设模态法对旋转运动柔性梁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给出简化的控制模型.首先采用 Hamilton 原理和假设模态离散化方法,在计入柔性梁由于横向变形而引起的轴向变形的二阶耦合量的条件下,推导出基于柔性梁变形位移场一阶完备的一次近似耦合模型,然后对该模型进行简化,忽略柔性梁纵向变形的影响,给出一次近似简化模型,最后将采用假设模态离散化方法的结果与采用有限元离散化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中考虑了两种情况:非惯性系下的动力特性研究和系统大范围运动为未知豹动力特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系统大范运动为高速时,在假设模态离散化方法中应增加模态数目,较少的模态数目将导致较大误差.一次近似简化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可用于主动控制设计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运动柔性 假设模态法 一次近似 耦合模型 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变液用于旋转运动柔性梁振动控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魏克湘 孟光 +1 位作者 周烁 鲁宏权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48-749,753,共3页
建立了用于旋转运动电流变夹层梁振动响应测试的实验系统。对电流变夹层梁在不同电场强度与旋转速度下的振动响应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旋转运动电流变夹层梁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能快速抑制梁的残余振动,缩短振动衰减时间... 建立了用于旋转运动电流变夹层梁振动响应测试的实验系统。对电流变夹层梁在不同电场强度与旋转速度下的振动响应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旋转运动电流变夹层梁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能快速抑制梁的残余振动,缩短振动衰减时间。表明在外加电场的控制下,电流变材料能有效抑制旋转运动柔性梁的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变液 旋转运动柔性 振动抑制 夹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运动柔性悬臂梁的动力特性及振动主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蔡国平 洪嘉振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4,78,共6页
摘 要:对旋转运动下柔性悬臂梁的动力特性和振动主动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中考虑了 2种动力学模型:零次近似模型和一次近似模型。重点通过算例揭示 2种模型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最优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算例结果表明,无控制时,零次近似模... 摘 要:对旋转运动下柔性悬臂梁的动力特性和振动主动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中考虑了 2种动力学模型:零次近似模型和一次近似模型。重点通过算例揭示 2种模型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最优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算例结果表明,无控制时,零次近似模型只适用于较小旋转角速度时的情况;对于施加控制的情况,该模型的适用范围可放宽许多。一次近似模型不但能适用于较小角速度的情况,而且能够适用于较大角速度时的情况,且适用于无控制或有控制时的情况。最优控制方法能够使非惯性系下柔性梁的振动得到完全镇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运动柔性悬臂梁 最优控制 零次近似模型 一次近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尾鳍协调推进模式刚/柔运动仿真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鸥 李伯全 颜钦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128,共8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仿生水下混合推进模式,采用多尾鳍协调驱动方式融合了鱼类的波动推进模式和水母的射流推进模式,能够实现波动、射流、转弯、制动等机动动作。建立了刚性/柔性击水鳍运动学模型,着重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刚性/柔性...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仿生水下混合推进模式,采用多尾鳍协调驱动方式融合了鱼类的波动推进模式和水母的射流推进模式,能够实现波动、射流、转弯、制动等机动动作。建立了刚性/柔性击水鳍运动学模型,着重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刚性/柔性击水鳍的波动-射流推进运动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柔性击水鳍的动力特性和游动性能优于刚性击水鳍,为进一步研究多模式推进理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尾鳍 刚性运动 柔性运动 波动推进 射流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机构的结构拓扑特征及其自由度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团结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7-109,共3页
柔性机构是利用组成元素间的相对柔性来获得运动或力的一类机构。通过分析柔性机构的结构特点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拓扑图来表示柔性运动链的结构拓扑特征 ,并给出了相应的矩阵表示 ,借助该矩阵中的信息 ,可以方便地对柔性机构进行自由... 柔性机构是利用组成元素间的相对柔性来获得运动或力的一类机构。通过分析柔性机构的结构特点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拓扑图来表示柔性运动链的结构拓扑特征 ,并给出了相应的矩阵表示 ,借助该矩阵中的信息 ,可以方便地对柔性机构进行自由度分析。并且指出柔性机构是一种变自由度机构 ,其自由度的数目与机构所受外力 (矩 )的大小和方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机构 柔性运动 拓扑图 矩阵表示 变自由度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变速旋转运动电流变夹层梁的参激振动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克湘 孟光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3-280,共8页
采用多尺度法对周期变速旋转运动电流变夹层梁的动力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假设电流变夹层梁绕固定轴线做随时间变化的简谐周期运动,将变速度转动梁作为一个时变参激振动系统,分析了不同结构和控制参数对失稳区域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改变... 采用多尺度法对周期变速旋转运动电流变夹层梁的动力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假设电流变夹层梁绕固定轴线做随时间变化的简谐周期运动,将变速度转动梁作为一个时变参激振动系统,分析了不同结构和控制参数对失稳区域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改变外加控制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梁的结构参数,可改变旋转电流变夹层梁发生动力失稳的临界角速度和失稳区域.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通过控制作用于电流变夹层梁的电场强度来调节旋转运动柔性梁的振动特性,提高结构的动力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激共振 电流变夹层结构 旋转运动柔性 变速运动 动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式椭圆振动切削装置的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洁琼 管亮 +1 位作者 韩金国 卢明明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59,共7页
现有的椭圆振动切削装置普遍具有运动耦合现象,这直接影响了椭圆振动切削装置的加工性能。文中设计了一种并联式椭圆振动切削装置,建立了该装置的运动学模型,揭示了装置形成椭圆运动的工作原理。对装置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现有装置的静... 现有的椭圆振动切削装置普遍具有运动耦合现象,这直接影响了椭圆振动切削装置的加工性能。文中设计了一种并联式椭圆振动切削装置,建立了该装置的运动学模型,揭示了装置形成椭圆运动的工作原理。对装置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现有装置的静力学性能。随后对该装置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的装置解耦效果大大提高,利用响应面法对改进后的装置尺寸进行优化。通过对优化后装置进行有限元分析,对比了优化前后基体的最大行程和1阶固有频率,结果显示在保证刚度和材料许用应力的前提下,优化后的装置行程和1阶固有频率均得到了提高。相比于现有的椭圆振动切削装置,该装置实现了运动的解耦,大大提升了加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振动切削装置 柔性运动机构 优化设计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行程解耦三平动微定位平台的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苗 孟刚 +2 位作者 居勇健 徐伟胜 曹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52-1262,共11页
为设计具有大行程与良好解耦特性的三平动微定位平台,提出了一种新型2T3R型运动副。基于2T3R型运动副,设计了三平动微定位平台的结构;采用非线性模型法建立了平台力-位移关系与丢失运动的理论模型,并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平台固有频... 为设计具有大行程与良好解耦特性的三平动微定位平台,提出了一种新型2T3R型运动副。基于2T3R型运动副,设计了三平动微定位平台的结构;采用非线性模型法建立了平台力-位移关系与丢失运动的理论模型,并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平台固有频率的理论模型;采用目标规划法对三平动微定位平台进行了参数优化;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理论计算与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平台一阶固有频率为51.27 Hz,在1 mm运动行程内,x、z轴方向的丢失运动分别小于0.67%、0.20%,输入与输出完全解耦。研究结果证明了运动副、平台结构设计的有效性及优化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顺机构 结构设计 微定位平台 参数优化 柔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力反馈的机械臂关节导纳控制研究
15
作者 宋志鹏 刘英虎 周双杰 《南方农机》 2020年第16期124-125,共2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机械臂关节控制的简化的导纳控制器,它由一对弹簧阻尼系统建模,依靠力反馈产生相应的柔顺行为,通过在机械臂末端安装力传感器,经过相应的求解算法,得到机械臂末端的位置偏差,进而实现相应的柔性运动目标,从而减小... 文章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机械臂关节控制的简化的导纳控制器,它由一对弹簧阻尼系统建模,依靠力反馈产生相应的柔顺行为,通过在机械臂末端安装力传感器,经过相应的求解算法,得到机械臂末端的位置偏差,进而实现相应的柔性运动目标,从而减小接触力并防止在施加静态或动态扰动时对机械臂造成能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导纳控制 力反馈 柔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nematics modeling of a 6-PSS parallel mechanism with wide-range flexure hinges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志江 史若冲 董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9期2482-2487,共6页
A novel 6-PSS flexible parallel mechanism was presented,which employed wide-range flexure hinges as passive joints.The proposed mechanism features micron level positioning accuracy over cubic centimeter scale workspac... A novel 6-PSS flexible parallel mechanism was presented,which employed wide-range flexure hinges as passive joints.The proposed mechanism features micron level positioning accuracy over cubic centimeter scale workspace.A three-layer back-propagation(BP) neural network was utilized to the kinematics analysis,in which learning samples containing 1 280 groups of data based on stiffness-matrix method were used to train the BP model.The kinematics performance was accurately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constructed BP model with 19 hidden nodes.Compared with the stiffness model,the simulation and numerical results validate that BP model can achieve millisecond level computation time and micron level calculation accuracy.The concept and approach outlined can be extended to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exible parallel manipulator wide-range flexure hinge kinematics model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