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束辐射固化制备织物基柔性电路
1
作者 张茂江 王京华 +5 位作者 吴彦甫 董春雷 刘赵文 甘杰 陈建兵 吴国忠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3-23,共11页
本研究以聚酯织物作为基材,利用辐射固化和化学镀铜方法制备织物基柔性电路。探讨了柔性电路的微观形貌、元素分布、耐久性及稳定性。实验采用工业级电子加速器配合具有电路结构的钢板“胶片”模具实现电子束选择性辐照,进而在织物上形... 本研究以聚酯织物作为基材,利用辐射固化和化学镀铜方法制备织物基柔性电路。探讨了柔性电路的微观形貌、元素分布、耐久性及稳定性。实验采用工业级电子加速器配合具有电路结构的钢板“胶片”模具实现电子束选择性辐照,进而在织物上形成与设计电路图完全对应的涂料固化区(含Ag/Fe_(3)O_(4)催化剂),再通过化学镀原位沉积金属层构建织物基柔性电路。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元素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制备的织物柔性电路结构清晰,导电铜层结晶性高。织物基柔性电路在弯折测试15 000次中,电阻变化率变化低于16%,且在15~55℃的变温实验中电阻变化率未超过5%,说明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稳定性。本研究的织物基柔性电路为智能织物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织物 辐照 化学镀 柔性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银迁移涂层在笔电键芯柔性电路中的应用
2
作者 孔令海 《消费电子》 2024年第9期161-163,共3页
抗银迁移涂层技术在笔电键芯柔性电路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涂层通过形成高分子屏障,阻止银离子迁移,增强电气稳定性。纳米材料的引入进一步增强了涂层的致密性和阻隔效果,降低了电路故障率。该技术还提高了电路的防潮、防... 抗银迁移涂层技术在笔电键芯柔性电路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涂层通过形成高分子屏障,阻止银离子迁移,增强电气稳定性。纳米材料的引入进一步增强了涂层的致密性和阻隔效果,降低了电路故障率。该技术还提高了电路的防潮、防氧化和耐高温性能,保证电路在各种环境下的长期稳定运行。综合实验结果表明,抗银迁移涂层在柔性电路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其可靠性和耐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银迁移涂层 柔性电路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电路粘结失效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曹珍年 黄洪 +2 位作者 黎淑平 尹诗衡 黎永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9-41,共3页
用俄歇电子能谱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学显微镜对柔性电路粘结失效部位的界面层、电路基片、导电层和粘结树脂等进行了测试与分析 。
关键词 粘结失效 印刷法 柔性电路 AES 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应变导致柔性电路的裂化研究
4
作者 刘虹雯 郭海明 +5 位作者 王业亮 高鸿钧 刘盛 Kamgar A Gleskova H Wagner S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2-144,共3页
本文研究了在柔性塑料衬底上的均匀的无定形Si和SiNx 薄膜的裂化规律。结果表明 ,在单轴向拉力应变下 ,虽然衬底仍保持完整 ,但是半导体薄膜破裂为直的并行的阵列。当应变大于一个临界值后 ,裂纹的密度成线性增长。
关键词 柔性电路 轴向应变 裂化 半导体薄膜 裂纹宽度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柔性电路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海 《印制电路信息》 1996年第5期15-22,共8页
柔性电路作为一种独特的互连技术,由于它是具有轻、薄、短、小的特点,又可弯挠,能够满足当今三维组装的需求,其应用已日趋广泛。现多用于汽车,雷达通讯及计算机和其它军事工业中。 随着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柔性印制电路本身也不断向... 柔性电路作为一种独特的互连技术,由于它是具有轻、薄、短、小的特点,又可弯挠,能够满足当今三维组装的需求,其应用已日趋广泛。现多用于汽车,雷达通讯及计算机和其它军事工业中。 随着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柔性印制电路本身也不断向着高密度方向发展,其表现为线路越来越细,现在许多柔性板的线间距在150~250微米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电路 柔性 粘接剂 覆盖膜 印制板 沉积铜 性能 图形转移 柔性印制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表面安装技术的柔性电路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志勇 《电子工艺技术》 1998年第2期43-46,共4页
介绍了使用表面安装技术的柔性电路的特点、技术背景、面临的应用问题,以及相关的工艺技术。
关键词 表面安装技术 柔性电路 工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柔性电路上贴装表面安装元器件
7
作者 胡志勇 《电子产品世界》 1998年第7期66-67,共2页
聚合物厚膜(PTF)电路又称添加聚合物电路(APC),是一种适应表面安装元器件贴装的柔性电路,它是将导电印剂直接印刷在聚酯薄膜上而形成的廉价的、适应性相当强的电路,能够替代刚性——柔性电路和 FR-4刚性印刷电路板,通过对常规的导线、... 聚合物厚膜(PTF)电路又称添加聚合物电路(APC),是一种适应表面安装元器件贴装的柔性电路,它是将导电印剂直接印刷在聚酯薄膜上而形成的廉价的、适应性相当强的电路,能够替代刚性——柔性电路和 FR-4刚性印刷电路板,通过对常规的导线、电缆和连接器的替换,解决了传输时间和组装空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电路 聚合物厚膜 厚膜 表面安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织物的柔性电路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瑾 缪旭红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40,共5页
智能可穿戴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以织物为基底的柔性电路因其优异的柔性和透气性,受到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几种常用的织物柔性电路的制备方法,并指出这些方法在柔性、工艺、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结合智能纺织品的应用,总结... 智能可穿戴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以织物为基底的柔性电路因其优异的柔性和透气性,受到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几种常用的织物柔性电路的制备方法,并指出这些方法在柔性、工艺、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结合智能纺织品的应用,总结了织物柔性电路在传感器、发光二极管和织物天线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对织物柔性电路在智能可穿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织物柔性电路应具有趋同服用的性能、实现更为复杂的电路设计、保证稳定低功耗的电流传输及无缝集成等特性,为织物柔性电路发展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纺织品 柔性电路 纱线 油墨 针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I公司系列0.3mm柔性电路连接器
9
《电子产品世界》 2005年第01B期45-45,共1页
FCI宣布其FFC/FPC连接器系统产品线最新加人了0.3mm柔性电路连接器——10017251(SFYL-U)和10013057(SFYL)系列。SFYL-U和SFYL系列是0.3mm间距的电缆到板连接器,侧高极低,整体高度为1.2mm。这两个系列连接器均采用表面安装技术(SMT... FCI宣布其FFC/FPC连接器系统产品线最新加人了0.3mm柔性电路连接器——10017251(SFYL-U)和10013057(SFYL)系列。SFYL-U和SFYL系列是0.3mm间距的电缆到板连接器,侧高极低,整体高度为1.2mm。这两个系列连接器均采用表面安装技术(SMT)和零插拔力(ZIF)或低插拔力(LIF)结构,保证电缆的插拔更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电路 FCI 公司 产品线 FPC连接器 保证 系统 插拔 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板上的表面组装:柔性电路时代的到来
10
作者 John Baldwin 李海 《印制电路信息》 1996年第11期28-30,共3页
事实证明,在聚合物厚膜电路上组装表面安装元件,比之于铜—kapton(刚挠性电路)和刚性FR—4印制板更为经济,且柔性更好。 在聚合物基材上组装表面安装元件的过程与一般刚性板上进行表面安装的过程相比,每一步都有着明显的差别。
关键词 表面组装 柔性电路 聚合物厚膜 刚性板 表面安装元件 柔性 印制板 聚合物基 固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超导电路制备工艺技术研究
11
作者 朱承峰 李万 +6 位作者 陈建 孙潇莹 曾九孙 蔡晋辉 王振宇 李劲劲 王雪深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9-934,共6页
超导转变边沿探测器是坎德拉单位量子化复现和单能X射线量子计量的核心器件。大规模超导转变边沿探测器阵列探头的信号读出需利用柔性超导电路将信号传输至探头侧面的超导量子干涉器件。柔性超导电路是将超导信号线制备在柔性聚酰亚胺... 超导转变边沿探测器是坎德拉单位量子化复现和单能X射线量子计量的核心器件。大规模超导转变边沿探测器阵列探头的信号读出需利用柔性超导电路将信号传输至探头侧面的超导量子干涉器件。柔性超导电路是将超导信号线制备在柔性聚酰亚胺衬底上以实现信号低热导率、无阻传输。以硅片作为临时支撑,电子束蒸发100 nm Cr膜作为剥离牺牲层。非光敏聚酰胺酸旋涂在Cr膜上固化后,通过紫外曝光、溅射薄膜沉积和剥离等工艺制备Nb/Al薄膜传输线结构,利用Cr膜高应力特性将聚酰亚胺薄膜从硅片上剥离,湿法腐蚀Cr膜完成柔性超导电路的制备。测试的40根Nb/Al传输线的超导转变温度T_(c)为8.91~9.02 K,剩余电阻比r_(RR)为5.83~6.96。温度为8 K时,38根传输线临界电流I_(c)超过1 mA;温度为4.2 K时,所有样品I_(c)均超过1 mA,其中有25根传输线I_(c)超过10 mA,满足超导转变边沿探测器阵列测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计量 超导转变边沿探测器 聚酰亚胺 柔性超导 超导转变温度 临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喷印原电池置换成型织物基柔性导电线路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渊 李倩 +2 位作者 张威 胡汉春 郭鑫雷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9-96,共8页
针对目前智能纺织品中柔性导电线路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与纺织品融合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微喷印原电池置换成型织物基导电线路的制备方法。利用搭建的压电式微滴喷射系统,对沉积过程中硝酸银和抗坏血酸反应物浓度、反应物质量及原电池... 针对目前智能纺织品中柔性导电线路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与纺织品融合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微喷印原电池置换成型织物基导电线路的制备方法。利用搭建的压电式微滴喷射系统,对沉积过程中硝酸银和抗坏血酸反应物浓度、反应物质量及原电池阳极基板的选择对成型导线微观形貌及方阻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稳定喷射条件下,通过微喷印原电池置换沉积法可制备织物基导电线路;当硝酸银溶液、抗坏血酸溶液质量浓度分别为0.5 g/mL和0.3 g/mL、硝酸银打印层数为4层、织物与抗坏血酸溶液质量比为1∶2时,成型银导线方阻为0.0478Ω/□,标准偏差为0.009138Ω/□;当基板为铜时,在织物基底表面形成了均匀且致密的银层,银颗粒粒径较大,此时测得银导线方阻均值及标准偏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纺织品 微滴喷射 池置换沉积 柔性电路 硝酸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V膜的柔性微带电路丝网印刷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樊明国 吴红 《电子工艺技术》 2017年第4期226-228,共3页
在微波毫米波电路中使用5880覆铜板材质的柔性微带电路,微组装装配时手工涂覆导电胶操作困难,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差。通过对导电胶涂覆困难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了问题所在。重点介绍一种基于UV膜的柔性微带片手动丝网印刷技术,通过试验验... 在微波毫米波电路中使用5880覆铜板材质的柔性微带电路,微组装装配时手工涂覆导电胶操作困难,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差。通过对导电胶涂覆困难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了问题所在。重点介绍一种基于UV膜的柔性微带片手动丝网印刷技术,通过试验验证该技术可以均匀地在覆铜板表面涂覆导电胶,提高了微组装装配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铜板 柔性电路 丝网印刷 UV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表面印刷电路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闫英山 郭阳 +3 位作者 王力民 马辉 陈晓玲 孙红玉 《印染》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7-32,共6页
以导电银胶作为印刷材料,通过印刷方式将印刷材料在织物表面印制电路,制备出以织物为基体的柔性电路板。探究了柔性基体电路不同的工艺对导电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织物在拉伸、弯折、洗涤等日常应用过程中电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选择... 以导电银胶作为印刷材料,通过印刷方式将印刷材料在织物表面印制电路,制备出以织物为基体的柔性电路板。探究了柔性基体电路不同的工艺对导电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织物在拉伸、弯折、洗涤等日常应用过程中电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选择印刷层数3层,印刷银宽大于2 mm,可赋予织物电路良好的导电性,且该印刷电路在受到小于断裂强力50%的张力以及大于45°弯折的作用下仍能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而电路表面涂覆的聚氨酯可为织物电路提供较好的耐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花 柔性电路 学性能 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印刷电子技术解析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7
15
作者 崔铮 王展 《集成电路应用》 2019年第2期26-29,共4页
印刷制造的电子系统在形态上和性能上都不同于传统电子技术。最典型的例子是,印刷的晶体管不同于传统集成电路芯片中的硅基晶体管,印刷制备的柔性电路不同传统的PCB。因此,传统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不再适用,传统的系统集成技术也需要改... 印刷制造的电子系统在形态上和性能上都不同于传统电子技术。最典型的例子是,印刷的晶体管不同于传统集成电路芯片中的硅基晶体管,印刷制备的柔性电路不同传统的PCB。因此,传统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不再适用,传统的系统集成技术也需要改变。分析印刷电子定义,起源与发展历程,阐述印刷电子技术涵盖领域。由于印刷电子本身的大面积、柔性化与低成本特点,所创造的电子产品具备了传统电子系统所没有的新形态、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 柔性电路 有机 系统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打印控制技术的柔性电子打印机出墨头设计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杜 李艳 《数字印刷》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54,共9页
以柔性电子打印机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材料上直写电路作为打印过程,对柔性电子打印机出墨头进行设计,用3D打印控制技术实现对出墨头的运动控制。从传统的数字印刷机的喷墨方式出发,进行功能分解,提炼出墨量稳定和出墨速度可调的... 以柔性电子打印机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材料上直写电路作为打印过程,对柔性电子打印机出墨头进行设计,用3D打印控制技术实现对出墨头的运动控制。从传统的数字印刷机的喷墨方式出发,进行功能分解,提炼出墨量稳定和出墨速度可调的功能原理。围绕功能原理进行出墨头设计,试验验证出墨头的实际打印效果。从熔融沉积式(FDM)3D打印机控制技术出发,实现对柔性电子打印机出墨头的平面运动和挤出动作控制。试验表明设计的出墨头可打印柔性电路墨层宽度在117.47~542.28μm,墨层厚度在3.33~13.26μm,用欧姆表测量电路具有导电性能。本设计提出并证明了基于3D打印技术进行柔性电子打印机的研发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墨头设计 柔性电路 挤出原理 3D打印控制技术 线条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基微型电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芃沛 蒋云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1,共5页
智能可穿戴电子产品的微型化和高度集成化需求促进了柔性电路的发展。柔性电路通过不同工艺方式附着于柔性的绝缘基底,凭借其轻薄、微尺寸、高导电和强弯折性等特点,在军工装备、汽车、传感器等电子产品领域中广泛应用。其中,织物基微... 智能可穿戴电子产品的微型化和高度集成化需求促进了柔性电路的发展。柔性电路通过不同工艺方式附着于柔性的绝缘基底,凭借其轻薄、微尺寸、高导电和强弯折性等特点,在军工装备、汽车、传感器等电子产品领域中广泛应用。其中,织物基微型电路可以将电子器件的制造和功能与柔性纺织品结合,有助于推动未来智能服装的商业化应用。针对不同基底织物与高导电墨水原料,总结了目前柔性电路的制备方法,阐述了各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剖析了织物基微型电路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对未来织物基微型电路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 织物基 柔性电路 智能可穿戴 高导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不锈钢丝包芯纱针织电路制备及其导电稳定性能
18
作者 王开 王瑾 +2 位作者 牛丽 陈超余 马丕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4-71,共8页
为提高金属丝作为电路用导线的柔性及导电稳定性,将赛络纺技术与针织技术结合,制备了基于针织结构的柔性电路。通过探究不同纺纱参数及针织工艺的影响,对纱线强度、包覆性、柔性针织电路的电学与力学性能及导电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 为提高金属丝作为电路用导线的柔性及导电稳定性,将赛络纺技术与针织技术结合,制备了基于针织结构的柔性电路。通过探究不同纺纱参数及针织工艺的影响,对纱线强度、包覆性、柔性针织电路的电学与力学性能及导电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以不锈钢丝为导电芯层、棉为绝缘外层制成的导电包芯纱,纱线强力与纱线细度呈正相关,强力相较于裸不锈钢丝可提升2倍,且编织性能优异;在针织电路中添加弹性锦纶/氨纶包覆纱以增强其在二维及三维平面的弹性回复性,证明所制备的针织电路均具有良好的导电稳定性;当三维曲面平均应变达到150%时,针织电路电阻变化率低于0.38%,且在20%应变下纵向循环拉伸5000个周期,电阻变化率低于0.61%。通过导电包芯纱所制备的柔性针织电路可同时具备良好的拉伸回复性及导电稳定性,为全柔性智能可穿戴传感网络的建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丝 赛络纺技术 嵌花组织 包芯纱 柔性针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墨打印导电墨水及其智能电子纺织品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航 王冰心 +2 位作者 宁新 曲丽君 田明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9-197,共9页
为进一步推动印刷电子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并拓宽智能电子纺织品的应用领域,简要介绍了喷墨打印技术的电路印制过程和导电墨水组成;从当前喷墨打印技术中导电墨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详细综述了国内外导电墨水中金属系、碳系、高分子... 为进一步推动印刷电子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并拓宽智能电子纺织品的应用领域,简要介绍了喷墨打印技术的电路印制过程和导电墨水组成;从当前喷墨打印技术中导电墨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详细综述了国内外导电墨水中金属系、碳系、高分子系导电组分的研究进展。以纺织基电子器件的柔性应用为出发点,主要介绍了喷墨打印技术在柔性导电器件、智能传感和能源采集与转换等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基于喷墨打印技术的智能电子纺织品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最后,对印刷电子技术的技术要素、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指出智能打印及柔性应用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 喷墨打印 墨水 子纺织品 柔性电路 智能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性LCP基板微带线的微波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维红 周六可 姜伟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0-63,共4页
基于液晶高分子聚合物柔性基板设计了不同长度的50Ω标准微带线结构,研究了微带线长度变化对微带线传输特性的影响规律。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测试频率的升高,微带线的反射系数和插入损耗逐渐变大,在DC^20 GHz频率范围内,微带线插入损耗小... 基于液晶高分子聚合物柔性基板设计了不同长度的50Ω标准微带线结构,研究了微带线长度变化对微带线传输特性的影响规律。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测试频率的升高,微带线的反射系数和插入损耗逐渐变大,在DC^20 GHz频率范围内,微带线插入损耗小于-1 dB,回波损耗小于-15 dB;在20 GHz^40 GHz范围内,微带线插入损耗小于-1.5 dB,回波损耗小于-10 dB。同时,对比了微带线在弯曲状态下的实测S参数,结果显示此微带线的性能对结构弯曲并不敏感,这表明它将在柔性电路应用中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高分子聚合物 长度变化 微带线 S参数 柔性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