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融合视域下数字出版内容生产的柔性框架特性探微 被引量:10
1
作者 江作苏 陈兰枝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共5页
从媒介进化角度看,媒介融合的本质是依托互联网平台跨越介质形态,消弭媒介边界,实现媒介功能的有机集聚,从而走向各种媒介共生共融的新生态。以此为视角,可以发现,数字出版超越了传播介质和内容载体的限制,在内容生产与形态呈现方面体... 从媒介进化角度看,媒介融合的本质是依托互联网平台跨越介质形态,消弭媒介边界,实现媒介功能的有机集聚,从而走向各种媒介共生共融的新生态。以此为视角,可以发现,数字出版超越了传播介质和内容载体的限制,在内容生产与形态呈现方面体现出明显的柔性框架特征。但从媒介融合悖论和负面效应角度考察,数字出版转型路径有着分化的必然性,更不能不警惕数字内容同质化泡沫的大量出现。这是在媒介融合视域下,数字出版内容生产柔性品质发生改变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数字出版 柔性框架 融合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质量评估的柔性框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浩 潘仲明 周靖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0-155,共6页
为建立完整统一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质量评估体系,提出可灵活剪裁的柔性框架来动态地评估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中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该框架基于信息融合理论和时间刻度标记技术,在sink节点聚合网络中所有传感器节点的信息。将信息融... 为建立完整统一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质量评估体系,提出可灵活剪裁的柔性框架来动态地评估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中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该框架基于信息融合理论和时间刻度标记技术,在sink节点聚合网络中所有传感器节点的信息。将信息融合结果近似为真值,利用观测信息与融合结果的数值或语义差异分别评估测量数据和决策信息的准确性。根据信息获取的截止期限和延迟敏感性,分三类描述和建模信息时效性,并通过轻量级的信息获取时间测量法量化。采用滑动窗口机制和增量计算方法,动态地更新评估结果。通过仿真三个目标监测应用场景的信息时效性评估和两个环境监测应用场景的信息准确性评估验证了框架的有效性。仿真结果与信息质量参考基准吻合,表明该框架能够灵活地评估不同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中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信息质量评估 准确性 时效性 柔性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尼器连接填充墙在柔性框架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鲁亮 李远清 赵菲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7,共8页
阻尼器连接填充墙采用黏滞阻尼器与主体框架结构连接,是一种新型填充墙与框架的柔性连接方式,能满足柔性框架结构的大变形需求。为使得阻尼器连接填充墙达到最优的力学性能,结构布置和构件力学参数的选择十分重要,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 阻尼器连接填充墙采用黏滞阻尼器与主体框架结构连接,是一种新型填充墙与框架的柔性连接方式,能满足柔性框架结构的大变形需求。为使得阻尼器连接填充墙达到最优的力学性能,结构布置和构件力学参数的选择十分重要,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建立了柔性钢框架结构和阻尼器连接填充墙-框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考察不同阻尼系数阻尼器连接填充墙的抗风、抗震和抗倒塌力学行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经过对阻尼器阻尼系数优化取值后,阻尼器连接填充墙在风荷载作用下不会开裂且最大应力值仅为嵌砌刚性连接填充墙的1/3,主体结构加速度地震响应可降低48%左右,并能保证墙体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倒塌。最后给出阻尼器连接填充墙设计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框架 阻尼器连接填充墙 阻尼系数 抗风性能 抗震性能 抗倒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框架:AI领域的学术创业企业如何跨越“死亡之谷”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晓华 高旭东 李纪珍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4,27,I0002,I0003,共14页
跨越“死亡之谷”是学术创业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从需求视角探索技术开发与应用场景的匹配至关重要,但鲜有研究对该问题提供理论解释和实证研究证明。本文以四家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学术创业企业为例,说明如何通过连续性创新模式跨越“... 跨越“死亡之谷”是学术创业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从需求视角探索技术开发与应用场景的匹配至关重要,但鲜有研究对该问题提供理论解释和实证研究证明。本文以四家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学术创业企业为例,说明如何通过连续性创新模式跨越“死亡之谷”。研究发现,柔性框架是产生连续性创新的关键前因,并总结出柔性框架的三个维度:技术抽象化、行业具象化和确定性试错。柔性框架不仅增进了企业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与反馈,还提高了技术开发与客户需求的互动频率,最终缩小了技术开发与应用场景之间的断层。本文丰富和完善了技术框架理论,提供了需求视角下技术商业化的实现路径。同时,对学术创业企业跨越“死亡之谷”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并对建立市场导向型的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提供政策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创业企业 柔性框架 死亡之谷 人工智能 多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具有受限柔性的金属-有机框架实现己烷异构体的基准分离
5
作者 贺美晋(摘译)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21,共1页
柔性金属-有机框架(MOFs)在吸附分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柔性、吸附容量和选择性之间实现平衡仍然具有挑战性。浙江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杨启炜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新型柔性MOF,Ni(bhdc)(ted)0.5(ZUL-C6),它结合了三维烷烃桥... 柔性金属-有机框架(MOFs)在吸附分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柔性、吸附容量和选择性之间实现平衡仍然具有挑战性。浙江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杨启炜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新型柔性MOF,Ni(bhdc)(ted)0.5(ZUL-C6),它结合了三维烷烃桥联配体,实现了对己烷异构体分离的高容量分子筛分,这是石油工业中的关键过程。ZUL-C6框架中富含烷基的受限孔系统增强了对正己烷(n HEX)和3-甲基戊烷(3MP)的强亲和力。然而,狭窄的孔道和受限的柔性限制了对2,2-二甲基丁烷(22DMB)的吸附(<4.0 mg g),并伴随着较高的开孔压力。通过客体负载单晶(SC)X射线衍射和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阐明了其门控行为,揭示了由三维bhdc连接体的非中心对称旋转以及金属簇和支柱单元的扭曲驱动的一种独特的单晶到单晶转变,同时伴随着较高的变形能垒。因此,ZUL-C6不仅表现出比工业上使用的5A分子筛显著更高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而且在已报道的MOFs中创下了n HEX 3MP突破吸附量的最高记录(92.873.9 mg g),并实现了前所未有的22DMB生产时间(309.2 min g,对应产率为770 mmol kg,收率为9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烷异构体 柔性金属-有机框架 吸附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性集成框架的分布式铁路运输仿真体系结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蒋熙 杨肇夏 +1 位作者 苗建瑞 谢保锋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13,共5页
为解决当前大规模复杂铁路运输仿真系统存在的适应性较差、集成程度较低、维护与扩充的灵活性不足等问题 ,本文探讨了复杂分布式仿真系统的构建方法 ,建立了基于柔性集成框架的铁路运输仿真开放式分布仿真体系结构 ,能面向不同仿真应用... 为解决当前大规模复杂铁路运输仿真系统存在的适应性较差、集成程度较低、维护与扩充的灵活性不足等问题 ,本文探讨了复杂分布式仿真系统的构建方法 ,建立了基于柔性集成框架的铁路运输仿真开放式分布仿真体系结构 ,能面向不同仿真应用需求构建综合性仿真系统 ,并具有高度的灵活性、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集成框架 体系结构 铁路运输 计算机仿真 系统集成 分布式仿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能-隔震柔性底层钢管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组合框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欧进萍 邱法维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9-43,共15页
本文用钢管混凝土柱作为结构底层耗能柱、用承重墙和隔震器控制结构底层倒塌破坏,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耗能-隔震柔性底层结构体系。通过本文12根钢管混凝土柱和文献[7]中7根钢管混凝土柱的低周疲劳实验,初步确定了钢管混凝土柱地震损伤... 本文用钢管混凝土柱作为结构底层耗能柱、用承重墙和隔震器控制结构底层倒塌破坏,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耗能-隔震柔性底层结构体系。通过本文12根钢管混凝土柱和文献[7]中7根钢管混凝土柱的低周疲劳实验,初步确定了钢管混凝土柱地震损伤模型的参数;通过两个钢管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三层框架模型和一个纯钢筋混凝土三层框架模型的拟动力实验,研究和比较了两类结构体系的地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 耗能 隔震 柔性底层框架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梁柱扭转效应的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内力计算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勇 朱彦鹏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6-121,共6页
针对现有计算模型中对框架梁柱底部地基反力分布假设的不足,提出利用杆系有限元,采用能够考虑地基与岩土体相互作用的Winkler弹性地基梁模型,并考虑框架梁柱的扭转效应,对边坡加固中的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的框架梁柱进行内力计算... 针对现有计算模型中对框架梁柱底部地基反力分布假设的不足,提出利用杆系有限元,采用能够考虑地基与岩土体相互作用的Winkler弹性地基梁模型,并考虑框架梁柱的扭转效应,对边坡加固中的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的框架梁柱进行内力计算.并对某工程实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框架梁柱扭转的相互影响可以忽略;只要计算单元选取合理,将框架梁柱体系拆分为单梁后按连续梁进行内力计算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框架柔性支护结构 扭转效应 杆系有限元法 内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型柔性太阳电池阵展开机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淑利 刘志全 +2 位作者 黎彪 刘颖 陈艳平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41,共7页
利用Kane法多体动力学基本理论,建立适用于空间框架型多模块柔性太阳电池阵的展开机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框架型电池阵展开机构的展开方式和展开过程的仿真分析,并与ADAMS软件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获得了机构组成部件在展开过程... 利用Kane法多体动力学基本理论,建立适用于空间框架型多模块柔性太阳电池阵的展开机构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框架型电池阵展开机构的展开方式和展开过程的仿真分析,并与ADAMS软件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获得了机构组成部件在展开过程中的几何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动力学特性,分析了框架展开机构各个铰接点受力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Kane法模型计算得到的单模块框架展开机构根铰转动规律与ADAMS分析结果基本相同,说明了Kane法建模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对于4模块框架展开机构,距离框架根部固定点越远的铰接点,其线速度和线加速度曲线在框架展开末期变化幅值越大;中间铰接点在展开初始状态所受的垂直于展开平面的作用力最大,在展开过程中逐渐减小;合理控制框架展开机构各运动部件的驱动力矩是保证框架按照确定规律展开的必要条件。研究结果可为空间框架型柔性太阳电池阵展开机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块框架柔性太阳电池阵 展开机构 KANE方法 展开过程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坡面水平位移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10
作者 周勇 朱彦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0-476,共7页
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由于其诸多优点在基坑开挖支护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的设计多注重于强度设计,而对支护结构水平位移问题很少讨论。随着基坑开挖深度和规模的增大,其位移和稳定问题日益成为工程界关注的焦点。考虑... 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由于其诸多优点在基坑开挖支护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的设计多注重于强度设计,而对支护结构水平位移问题很少讨论。随着基坑开挖深度和规模的增大,其位移和稳定问题日益成为工程界关注的焦点。考虑基坑开挖过程的影响,基于某工程实例分析讨论了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的坡面水平位移的影响因素,包括开挖深度、基坑坡角、地面施工荷载、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超开挖深度、锚杆设计参数和框架立柱抗弯刚度。经过分析对部分参数的影响得出了定性的结论,而对其余参数的影响给出了定量的结果,这些结论不仅可以为进一步认识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同时可供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工程 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 坡面水平位移 影响因素 开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降雨条件下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整体稳定性影响参数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勇 王栋良 王鑫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3-244,共12页
为完善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稳定性研究,针对该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和设计均未考虑降雨入渗影响的现状,基于Geo Studio软件,分析了黄土地区强降雨条件下的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影响参数,在分析中考虑了土体含水率... 为完善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稳定性研究,针对该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和设计均未考虑降雨入渗影响的现状,基于Geo Studio软件,分析了黄土地区强降雨条件下的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影响参数,在分析中考虑了土体含水率变化对摩擦型灌浆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降雨持时、降雨强度和地下水位对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土体饱和渗透系数的影响十分显著;渗透各向异性的影响可以忽略;降雨条件下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的安全系数变化存在"滞后效应":随着降雨持时和土体饱和渗透系数增大,"滞后效应"逐渐减弱;降雨强度越大、初始地下水位越高,"滞后效应"越明显。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非饱和黄土地区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考虑降雨影响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 整体稳定性 参数分析 滞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逻辑程序的柔性授权框架
12
作者 张明生 陈武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3-27,共5页
提出一个基于逻辑程序和基于角色访问控制并且具有柔性授权、逻辑形式化和策略集成特点的柔性授权框架。研究了如何使用逻辑程序强大的表达能力确定现实中复杂的安全需求,平衡柔性访问控制规范的表达性、简单性和有效性,处理柔性访问控... 提出一个基于逻辑程序和基于角色访问控制并且具有柔性授权、逻辑形式化和策略集成特点的柔性授权框架。研究了如何使用逻辑程序强大的表达能力确定现实中复杂的安全需求,平衡柔性访问控制规范的表达性、简单性和有效性,处理柔性访问控制中的冲突,利用常识推理刻画柔性特征,以及集成已有授权理论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程序 基于角色访问控制 策略集成 柔性授权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卫星SAR柔性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湘瑜 梁甸农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5-919,共5页
构建分布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仿真系统对于分布式卫星SAR系统设计、测试与验证、减少系统研制费用、降低决策风险,以及系统的在轨运行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分布式卫星SAR仿真系统设计需求,提出了... 构建分布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仿真系统对于分布式卫星SAR系统设计、测试与验证、减少系统研制费用、降低决策风险,以及系统的在轨运行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分布式卫星SAR仿真系统设计需求,提出了分布式卫星SAR系统柔性仿真框架模型,并讨论了设计和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该系统的实现和应用验证了框架和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为未来进一步完善和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卫星合成孔径雷达 系统仿真 柔性框架 集群 仿真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监听代理的突发信息柔性回调技术
14
作者 屈志坚 刘明光 +2 位作者 陈秋琳 王健 杨罡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63-67,共5页
针对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系统中突发信息的传输处理问题,利用发布/订阅的消息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监听代理的柔性回调方法。对突发信息被动处理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描述,然后利用消息中间件和回调策略,并与组件技术进行融合封装,建立了松... 针对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系统中突发信息的传输处理问题,利用发布/订阅的消息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监听代理的柔性回调方法。对突发信息被动处理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描述,然后利用消息中间件和回调策略,并与组件技术进行融合封装,建立了松散消息交互的柔性SCADA回调框架。系统的实现综合运用了二级缓存和消息监听代理等技巧。利用工程算例对突发信息的柔性处理系统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轮询方式,柔性回调技术可使SCADA系统对突发状态变位信息的调用效率提高2个数量级以上,为监控应用集成提供了一种高效处理数据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与监控 柔性框架 主动处理需求 发布/订阅 回调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框架预应力锚杆支护结构中锚杆间距的设计参数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勇 朱彦鹏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8-104,共7页
基于某公路边坡加固工程实例,研究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中锚杆间距设计参数对框架内力和锚杆轴力的影响,讨论锚杆间距的相对最优组合问题.结果表明锚杆水平间距的小范围变化主要影响框架横梁的内力,锚杆竖向间距和第一排锚杆离坡... 基于某公路边坡加固工程实例,研究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中锚杆间距设计参数对框架内力和锚杆轴力的影响,讨论锚杆间距的相对最优组合问题.结果表明锚杆水平间距的小范围变化主要影响框架横梁的内力,锚杆竖向间距和第一排锚杆离坡顶的距离的小范围变化主要影响框架立柱的内力,且前两者增大时锚杆轴力从上至下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总体上呈"弓形"分布.另外,考虑到支护结构的立面美观效果、经济性和锚杆承载力的合理性要求,在土质较为均匀的条件下,锚杆的水平间距、竖向间距和第一排锚杆离坡顶的距离分别取2.5、2.5、1.5 m时是相对最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框架柔性支护结构 间距设计参数 最优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求解连续优化问题的均匀设计和改造BLX-α的分散搜索算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范铁虎 秦贵和 赵启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49-1058,共10页
分散搜索算法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一种基于种群的进化计算方法,与遗传算法不同的是,它对高质量解和多样性解并存的小数据集使用多种系统子方法和有限次随机过程来获取全局最优解或满意解.基于分散搜索的柔性框架,使用均匀设计来改进以往... 分散搜索算法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一种基于种群的进化计算方法,与遗传算法不同的是,它对高质量解和多样性解并存的小数据集使用多种系统子方法和有限次随机过程来获取全局最优解或满意解.基于分散搜索的柔性框架,使用均匀设计来改进以往连续分散搜索算法中的多样性产生方法,将BLX-α算子加以相应改造作为解合并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均匀设计和改造BLX-α算子的新型分散搜索算法(URBSS)来解决非线性连续优化问题.通过8个广为使用的测试函数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与其他连续优化方法的比较中,URBSS能够准确快速地搜索到全局最优解,具有很好的收敛速度和全局优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搜索 均匀设计 BLX-α算子 连续优化问题 柔性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艇艇员级维修管理信息平台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路 曾斌 胡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25期6354-6357,共4页
为了提高新型潜艇艇员级维修活动中管理的科学性,分析设计了某新型潜艇艇员级维修管理信息平台。系统分析中按照角色进行需求分析,使平台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要求,并将四种不同的业务流程统一为一个流程。系统设计中体现系统集成和闭环... 为了提高新型潜艇艇员级维修活动中管理的科学性,分析设计了某新型潜艇艇员级维修管理信息平台。系统分析中按照角色进行需求分析,使平台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要求,并将四种不同的业务流程统一为一个流程。系统设计中体现系统集成和闭环控制的思想,并运用基于构件技术的柔性框架技术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框架。该平台的应用对于提升潜艇的装备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艇员级维修 管理信息平台 构件 柔性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降兵装备发展仿真实验研究
18
作者 张送保 修保新 +1 位作者 曾前腾 杨遵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7-170,174,共5页
开展空降兵装备发展仿真实验研究,是促进空降兵装备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出了空降兵装备发展实验研究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重点对仿真实验研究的技术框架和模型体系的柔性设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发展需求论证环境和作战运用研究环... 开展空降兵装备发展仿真实验研究,是促进空降兵装备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出了空降兵装备发展实验研究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重点对仿真实验研究的技术框架和模型体系的柔性设计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发展需求论证环境和作战运用研究环境的部署与运行方式进行了阐述,旨在为空降兵装备发展仿真实验研究的顶层设计及具体实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降兵装备 仿真实验 体系结构设计 柔性技术框架 作战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降雨影响的框锚支护结构稳定性动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勇 王栋良 王鑫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29,共7页
研究目的:现有的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简称"框锚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均未考虑降雨入渗的影响。为探索降雨入渗对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基于Geo Studio软件,采用Van Genuchten模型对... 研究目的:现有的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简称"框锚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均未考虑降雨入渗的影响。为探索降雨入渗对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基于Geo Studio软件,采用Van Genuchten模型对非饱和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特征曲线进行拟合,进而对降雨条件下非饱和黄土边坡内部渗流场进行模拟,采用非饱和土强度理论确定黄土的强度,提出一种土体含水率变化时摩擦型灌浆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对降雨入渗条件下的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进行动态分析。研究结论:(1)锚杆锚土摩阻力和极限抗拔承载力随着土体含水率增大迅速降低;(2)降雨持时超过12 h后,雨水入渗对锚杆承载力的影响比较明显;(3)不考虑和考虑含水率变化对锚土摩阻力的影响,边坡安全系数变化差异较大;(4)降雨入渗对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影响不容忽视,分析时应考虑含水率变化对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的影响;(5)本研究成果能为非饱和黄土地区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考虑降雨影响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降雨入渗 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 稳定性动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