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性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显示材料及器件 被引量:9
1
作者 孙媛媛 华玉林 +3 位作者 印寿根 冯秀岚 郑加金 王树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1-164,共4页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是未来全固体平板式彩色显示器的重要候选者,其最大优势之一是可以制作成柔性显示器件。本文综述了柔性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的发展概况、工作原理与优缺点,目前制作此类器件中...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是未来全固体平板式彩色显示器的重要候选者,其最大优势之一是可以制作成柔性显示器件。本文综述了柔性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的发展概况、工作原理与优缺点,目前制作此类器件中存在的困难及解决这些困难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柔性衬底 寿命 有源矩阵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主体掺杂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胡忠 徐洪光 +4 位作者 庄筱磊 张积梅 周刚 余峰 黄浩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5-68,共4页
利用三源共蒸发技术制作了双主体掺杂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研究了不同掺杂比例下,Alq3∶Rubrene∶DCJTB双主体掺杂系统的红色OLED器件,器件结构为ITO/HIL/NPB/Alq3∶Rubrene∶DCJTB/Alq3/LiF/Al,其中发光层Alq3∶Rubren∶DCJTB是... 利用三源共蒸发技术制作了双主体掺杂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研究了不同掺杂比例下,Alq3∶Rubrene∶DCJTB双主体掺杂系统的红色OLED器件,器件结构为ITO/HIL/NPB/Alq3∶Rubrene∶DCJTB/Alq3/LiF/Al,其中发光层Alq3∶Rubren∶DCJTB是三掺杂发光结构体系。综合研究分析了Alq3与Rubrene的掺杂比例和发光效率、色纯度之间的关系,当Rubrene的掺杂比例达到60%时,器件达到最佳效果;电压9V时,该器件发光亮度达到3580cd/m2,发光效率达到4.58cd/A,功率效率也达到1.60lm/W,相应的色坐标为(0.65,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发光效率 双主体掺杂 红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部发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最新进展(英文)
3
作者 刘倩 张方辉 张俊峰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简要介绍了OLED中的新技术,包括实现全彩色高对比度OLED的新技术,并介绍了TOLED的概念及其突出特点,对于基于Ag/ITO阳及和Ca/ITO阴极、Ag2O/Ag阳极、LiF/Al/AlSiO电极和缓冲层以及有ZnSe介电层的Ca/Mg阴极等的高效TOLED及其最新进展也... 简要介绍了OLED中的新技术,包括实现全彩色高对比度OLED的新技术,并介绍了TOLED的概念及其突出特点,对于基于Ag/ITO阳及和Ca/ITO阴极、Ag2O/Ag阳极、LiF/Al/AlSiO电极和缓冲层以及有ZnSe介电层的Ca/Mg阴极等的高效TOLED及其最新进展也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全彩色 对比度 顶部发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分子与器件结构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式墉 冯晶 李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5-430,共6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当今显示器件领域的研究热点 ,越来越多的人们致力于开发高性能的发光材料和研制高效率的器件结构。本文就有机发光材料的分子结构设计 。
关键词 结构设计 有机电致发光 三重态 效率 显示器 发光材料 分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织物显示器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施翔 王臻 彭慧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9,共9页
显示器件是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人机交互平台,其结构朝着轻量化、柔性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为了实现显示功能与织物的集成,同时保持织物的柔软、透气导湿、适应复杂形变等特性,围绕与织物结构有效匹配的发光材料和器件设计,综述了织物显... 显示器件是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人机交互平台,其结构朝着轻量化、柔性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为了实现显示功能与织物的集成,同时保持织物的柔软、透气导湿、适应复杂形变等特性,围绕与织物结构有效匹配的发光材料和器件设计,综述了织物显示器件领域的发展,阐述了被应用于织物显示的发光材料及其工作原理,总结了平面、纤维和经纬交织3种织物显示器件的结构,讨论了不同材料和结构对织物显示器件的发光和显示性能、柔性、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展望了织物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纺织和显示领域交叉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和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纤维 显示织物 发光材料 显示器 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张麦丽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3期43-45,共3页
比较了不同阴极材料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发现阴极材料为ITO/NPB/Alq3/LiF/Al时器件的性能较好,原因是LiF的加入增大了电子的注入能力.当LiF的厚度为1 nm时,器件的性能最佳,其最大亮度为14 700 cd.m-2;发光效率在7 V时最大,为3.117 cd.A-1... 比较了不同阴极材料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发现阴极材料为ITO/NPB/Alq3/LiF/Al时器件的性能较好,原因是LiF的加入增大了电子的注入能力.当LiF的厚度为1 nm时,器件的性能最佳,其最大亮度为14 700 cd.m-2;发光效率在7 V时最大,为3.117 cd.A-1;电流也较大,使其只需较小的电压就可以达到相同的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LiF/Al复合阴极 Mg∶Ag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米纤维包芯纱制备及其电致发光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梁雯宇 季东晓 覃小红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1,共10页
为解决纤维基电子显示器件多层结构制备的难题,采用一步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ZnS:Cu^(2+)/镀银锦纶包芯纱,即将镀银锦纶作为芯纱,PVDF/ZnS:Cu^(2+)作为皮层,采用共轭静电纺丝技术在镀银锦纶上包覆发光层,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测试与表... 为解决纤维基电子显示器件多层结构制备的难题,采用一步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ZnS:Cu^(2+)/镀银锦纶包芯纱,即将镀银锦纶作为芯纱,PVDF/ZnS:Cu^(2+)作为皮层,采用共轭静电纺丝技术在镀银锦纶上包覆发光层,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讨论了PVDF与ZnS:Cu^(2+)无机发光颗粒质量比对包芯纱可纺性及其各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VDF/ZnS:Cu^(2+)/镀银锦纶包芯纱中,ZnS:Cu^(2+)颗粒通过PVDF微纳米纤维的物理缠结作用包覆在镀银锦纶上;在PVDF与ZnS:Cu^(2+)质量比为1∶4时,ZnS:Cu^(2+)在纱线中负载量最大;在0.0075 V/μm、2 kHz交流电激发下,包芯纱亮度达到3.30 cd/m^(2),4 h内变化小于10%;包芯纱的断裂强度为16.718 MPa,断裂伸长率为46.588%,弯曲刚度为0.026 cN·cm^(2),具有较好的柔性和可穿戴性,在制备可穿戴柔性显示器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聚偏氟乙烯 包芯纱 致发光性能 柔性电子显示器 智能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显示与显示器件
8
《中国光学》 EI CAS 2001年第4期79-81,共3页
TN141 2001042790有机发光二极管矩阵显示技术的研究=Study of organicthin film electroluminescent matrix display[刊,中]/张步新,张志林,朱文清,汪东明,蒋雪茵,许少鸿(上海大学嘉定校区材料系.上海(201800))//半导体光电-2000,21(3)... TN141 2001042790有机发光二极管矩阵显示技术的研究=Study of organicthin film electroluminescent matrix display[刊,中]/张步新,张志林,朱文清,汪东明,蒋雪茵,许少鸿(上海大学嘉定校区材料系.上海(201800))//半导体光电-2000,21(3).-177-179在得到稳定的绿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基础上,对矩阵显示屏及动态显示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了有效的驱动和控制电路,实现了无"交叉效应"、高清晰度的动态图形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显示器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 半导体 有机电致发光 高清晰度 驱动和控制电路 动态显示技术 动态图形显示 矩阵显示 有机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4B掺杂的黄色OLED器件的制备及性能优化
9
作者 张麦丽 张方辉 +1 位作者 张薇 黄晋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50-153,163,共5页
通过引入新型红光材料R-4B和绿光材料Ir(ppy)2acac混合来实现黄光显示.器件结构为ITO/MoO3(40nm)/NPB(40nm)/TCTA(10nm)/CBP:R-4B(x):Ir(ppy)2acac(8%)(30nm)/BCP(10nm)/Alq3(40nm)/LiF(1nm)/Al(100nm),其中x=1%、2%、3%,通过讨论掺杂... 通过引入新型红光材料R-4B和绿光材料Ir(ppy)2acac混合来实现黄光显示.器件结构为ITO/MoO3(40nm)/NPB(40nm)/TCTA(10nm)/CBP:R-4B(x):Ir(ppy)2acac(8%)(30nm)/BCP(10nm)/Alq3(40nm)/LiF(1nm)/Al(100nm),其中x=1%、2%、3%,通过讨论掺杂浓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随着红光掺杂比例的增加,红光光强增加,发光颜色由绿色逐渐转变为黄色,但是器件整体的效率、亮度下降.当x=3%时,红光光强不再增加.综合考虑器件性能,发现当红光掺杂比例为2%时,黄色磷光OLED的性能相对最好,色坐标为(0.43 0.53),发光亮度可达4 000cd/m2,在电压为5V时,效率可达32c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黄色磷光 R-4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OLED像素驱动电路 被引量:1
10
作者 焦玉斌 徐艳蕾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9-241,共3页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被认为是LCD最强有力的竞争者。因OLED显示屏的像素驱动电路至少由两个TFT管和一个电容组成,在实际制作驱动电路中,电容面积较大,影响显示屏开口率。基于对像素驱动电路的深入研究,提出一种改进的像素驱动电...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被认为是LCD最强有力的竞争者。因OLED显示屏的像素驱动电路至少由两个TFT管和一个电容组成,在实际制作驱动电路中,电容面积较大,影响显示屏开口率。基于对像素驱动电路的深入研究,提出一种改进的像素驱动电路,改进后的电路面积较小。通过仿真验证和理论推导计算证明该驱动电路不仅性能稳定而且可以明显地提高显示屏的开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像素 驱动电路 开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