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性导向三维织造复合材料预制体细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云志 战丽 +2 位作者 王争 张群 李志坤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58-463,共6页
针对柔性导向三维织造复合材料预制体的结构表征问题,对预制体的几何结构和纤维束细观形貌进行了研究。基于纤维截面为矩形、纤维处于伸直状态、预制体结构均匀一致、忽略边缘导向套与纤维的缠绕区域等基本假设,建立了预制体几何结构模... 针对柔性导向三维织造复合材料预制体的结构表征问题,对预制体的几何结构和纤维束细观形貌进行了研究。基于纤维截面为矩形、纤维处于伸直状态、预制体结构均匀一致、忽略边缘导向套与纤维的缠绕区域等基本假设,建立了预制体几何结构模型,并通过织造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通过织造层致密化压实工艺,织造了纤维体积分数分别为44.1%、50.0%和52.5%的预制体,采用树脂转移模塑成型(RTM)技术制备了复合材料试样。将试样研磨抛光后置于显微镜下观测X/Y向纤维束沿Z向和轴向的截面细观形貌变化特征(将纤维与平面内X或Y向纤维之间正交铺设的夹层区域定义为A区域,将X向纤维和Y向纤维正交叠层区域定义为B区域)。结果表明,受不同压实载荷的影响,纤维体积分数高的预制体,A区域的X/Y向纤维束截面形貌更趋于矩形;B区域的X/Y向纤维束,在预制体纤维体积分数达到50%时,呈轻微的反半圆形状,纤维体积分数达到52.5%时,纤维束截面近似呈矩形;X/Y向纤维束沿轴向截面观测结果显示,在A区域和B区域的纤维束轴向截面形貌分别形成反鼓形和鼓形结构,沿着纤维束轴向交替重复出现,且随着压实载荷的增加,制件纤维体积分数提高,该特征更加明显。通过分析碳纤维预制体细观结构特征,得出宏观压实致密化程度对预制体细观结构的影响规律,为预测复合材料性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导向三维织造 复合材料预制体 树脂转移模塑成型(RTM)技术 细观结构 纤维截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柔性导向三维织造过程纤维损伤预测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东 单忠德 +2 位作者 刘阳 孙正 李佳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4-60,73,共8页
针对复合材料预制体柔性导向三维织造技术,为探究织造角度、入针张力和织造速度对织造后纤维起毛量、拉伸强度的影响规律,设计正交试验,通过大律法对织造后纤维宏观形貌进行二值化处理,表征了织造后纤维起毛量,通过纤维拉伸强度表征了... 针对复合材料预制体柔性导向三维织造技术,为探究织造角度、入针张力和织造速度对织造后纤维起毛量、拉伸强度的影响规律,设计正交试验,通过大律法对织造后纤维宏观形貌进行二值化处理,表征了织造后纤维起毛量,通过纤维拉伸强度表征了织造后纤维损伤度,结果表明起毛量随织造角度增加而降低,随入针张力及织造速度的增加而增加,拉伸强度与起毛量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基于纤维起毛量与拉伸强度的负相关关系,设计Box-Bennken Design响应面试验对纤维拉伸强度进行单目标优化,建立相应纤维损伤度数学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进而优化了工艺参数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纤维损伤度的理论值与实际值仅相差1.08%,优化后的纤维损伤度低至9.97%,能够满足复合材料三维预制体的高成形质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柔性导向三维织造 纤维损伤 起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导向结构材料对复合材料柔性导向三维织造层厚的影响
3
作者 侯卓健 刘丰 +2 位作者 单忠德 杜悟迪 陈哲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0-64,共5页
针对复合材料柔性导向三维织造成形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一种使用预复合树脂碳纤维束作为柔性导向结构材料的三维织造工艺方法。研究了金属棒、碳纤维棒、预复合树脂碳纤维束三种不同导向结构材料对柔性导向三维织造层厚的影响规律。通过... 针对复合材料柔性导向三维织造成形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一种使用预复合树脂碳纤维束作为柔性导向结构材料的三维织造工艺方法。研究了金属棒、碳纤维棒、预复合树脂碳纤维束三种不同导向结构材料对柔性导向三维织造层厚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建立的导向结构变形与摩擦阻力的计算模型,发现在导向结构相同变形量下,柔性树脂碳纤维束摩擦阻力远小于金属棒。与金属棒和碳纤维棒相比,预张紧的柔性树脂碳纤维束导向阵列在压实过程中更加致密、均匀,压实效果更好。对预制体进行CT扫描,发现树脂碳纤维束导向结构预制体内部结构均匀,树脂碳纤维柔性导向结构可以节省替纱环节,更易实现三维织造压实过程中纤维层的均匀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织造 预制体 柔性导向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面胶轮导向系统发展历程综述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3
4
作者 梁帅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79,共6页
[目的]路面胶轮导向系统已在世界上部分城市开通运营。为了更详细、更全面地认识该系统,有必要对其发展历程及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特点进行系统总结。[方法]从路面胶轮导向系统的导向方式和编组模式两方面,将该系统的发展历程分为4个阶... [目的]路面胶轮导向系统已在世界上部分城市开通运营。为了更详细、更全面地认识该系统,有必要对其发展历程及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特点进行系统总结。[方法]从路面胶轮导向系统的导向方式和编组模式两方面,将该系统的发展历程分为4个阶段——1.0阶段、2.0阶段、3.0阶段及4.0阶段。逐个分析了每个阶段路面胶轮导向系统的主要技术特征、应用场景及应用案例,对各个阶段呈现出的不同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对路面胶轮导向系统未来的5.0阶段进行了展望。[结果及结论]该系统4个阶段的发展历程是逐步实现无导向到刚性导向、刚性导向到柔性导向、单编组到多编组的过程,呈现出运行方式轨道化、基础设施简易化、导向模式智能化、车道使用复合化、编组模式增量化的发展特点。5.0阶段的系统应具备虚拟编组、柔性导向的技术特征,干线路段通过车辆之间的虚拟连挂增加运量、提高运输效率,以满足具有“一干多支”特点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轮导向系统 柔性导向 刚性导向 列车虚拟编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元领导对双元绩效的影响:基于人力资本理论 被引量:12
5
作者 尹奎 张凯丽 +1 位作者 邢璐 赵景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2-710,共19页
双元领导基于"两者/都"的认知思维,将相悖领导行为统一协同,为破解组织发展中创新与效率的悖论提供了新思路。鉴于已有研究尚未验证双元领导能否提升双元绩效(创新绩效×任务绩效)及其内部机理,构建如下研究思路:1)借鉴... 双元领导基于"两者/都"的认知思维,将相悖领导行为统一协同,为破解组织发展中创新与效率的悖论提供了新思路。鉴于已有研究尚未验证双元领导能否提升双元绩效(创新绩效×任务绩效)及其内部机理,构建如下研究思路:1)借鉴双元行为、双元文化概念提出双元绩效的概念,分别从组织和团队层次验证双元领导对双元绩效的预测力;2)基于人力资本理论,构建双元领导通过制定/实施柔性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继而积累人力资源柔性实现双元绩效的多层次连续中介模型。理论上,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整合领导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两大领域,揭示了双元领导影响组织/团队绩效的新机制。实践上,为如何实现双元绩效和组织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元领导 柔性导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人力资源柔性 双元绩效 人力资本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