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性复合相变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的效果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耿银良 李建立 张云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7-192,共6页
以石蜡为相变材料、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为弹性载体、石墨烯为导热增强剂,制备了一种柔性复合相变材料(FCPCM),对FCPCM用于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的效果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与空气自然对流热管理手段相比,将FCPCM贴敷于... 以石蜡为相变材料、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为弹性载体、石墨烯为导热增强剂,制备了一种柔性复合相变材料(FCPCM),对FCPCM用于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的效果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与空气自然对流热管理手段相比,将FCPCM贴敷于锂离子电池表面进行被动式控温,可使锂离子电池表面中心最高温度至少降低1.89℃;在一定范围内增大FCPCM的导热系数和厚度,可减小电池表面中心最高温度和电池厚度方向的温差;FCPCM与锂离子电池之间的接触热阻也明显影响热管理效果,随着接触热阻增大,热管理效果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复合相变材料 锂离子电池热管理 放电倍率 参数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用柔性复合相变材料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友鹏 张国庆 +3 位作者 秦启超 覃卓庚 邓坚 李新喜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8-175,共8页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热安全性及可靠性,使得动力电池系统维持在正常的工作温度范围之内,该文基于柔性复合相变材料的控温特性,采用熔融共混与有机溶剂挥发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由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石蜡/膨胀石墨(SB...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热安全性及可靠性,使得动力电池系统维持在正常的工作温度范围之内,该文基于柔性复合相变材料的控温特性,采用熔融共混与有机溶剂挥发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由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石蜡/膨胀石墨(SBS/PA/EG)组成的柔性复合相变材料,并将其与板式热管耦合以显著提高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均温和控温特性。结果表明:柔性复合相变材料(SBS/PA/EG)的导热系数在室温下可提升至0.62 W/(m·K),潜热焓值可达102 J/g。以柔性相变材料耦合板式热管作为电动汽车的电池热管理系统用在电池模组中,当电芯在3 C倍率下放电时,其最高温度控制在42℃之内,电池间温差缩小至1.0℃,显示出优异的控温及均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热管理系统 柔性复合相变材料 膨胀石墨(EG) 板式热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S包封CPCM制备三明治结构织物及热性能分析
3
作者 张维 张义博 +2 位作者 张琪 姚继明 郝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94-298,共5页
为解决正十八烷在使用过程中的相泄露问题,以细菌纤维素膜为支撑载体、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包封材料,通过真空浸渍和热固处理制备形稳性复合相变材料。正十八烷浸渍率高达84.9%,潜热能为212.70 J/g,可经受100次热循环测试。经180°弯... 为解决正十八烷在使用过程中的相泄露问题,以细菌纤维素膜为支撑载体、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包封材料,通过真空浸渍和热固处理制备形稳性复合相变材料。正十八烷浸渍率高达84.9%,潜热能为212.70 J/g,可经受100次热循环测试。经180°弯折后回弹角为156.4°,回弹角相较于包封前提高了131.7%。以复合相变材料为中间层、涤棉混纺织物为外层,经由聚二甲基硅氧烷粘合和固化处理,制得三明治结构织物。吸热饱和后,三明治织物表面温度比普通织物延时降温310 s,在日照模型和人体热管理测试中其覆盖的空间内部温度比普通织物覆盖处降低0.9℃,显示出优异的储热和隔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膜 正十八烷 柔性复合相变材料 三明治结构织物 高潜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