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DF-HFP基多元柔性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表征与电化学性能
1
作者 李一桦 胡子怡 +3 位作者 徐诺 吴勇军 黄玉辉 洪子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9-388,共10页
复合固态电解质因其具有高柔韧性、安全性、与电极间的良好接触、高离子电导率等诸多优点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实验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为基体,以石榴石型固体氧化物Li_(6.4)La_(3)Zr_(1.4)Ta_(0.6)O_(12)(LLZTO)和硫... 复合固态电解质因其具有高柔韧性、安全性、与电极间的良好接触、高离子电导率等诸多优点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实验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为基体,以石榴石型固体氧化物Li_(6.4)La_(3)Zr_(1.4)Ta_(0.6)O_(12)(LLZTO)和硫化物电解质Li_(10)GeP_(2)S_(12)(LGPS)为无机填料,合成了柔性复合固态电解质薄膜,研究了LLZTO和LGPS的含量对电解质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电化学稳定性及离子电导率等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LLZTO的添加有利于提升其热稳定性、电化学窗口、机械性能和离子迁移数,而LGPS的添加能有效提高电解质薄膜的离子电导率并降低极化电压。当LLZTO和LGPS的质量分数均为10 wt%时,复合固态电解质具有良好的柔性、优异的机械性能(杨氏模量>180 MPa,抗拉强度>14 MPa)、较宽的电化学稳定窗口(4.489 V)、较高的离子电导率(25℃时为0.6 mS/cm)和良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08.1 mAh/g,200次循环后的库伦效率>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柔性复合固态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多孔石墨烯/含钛共轭聚合物复合多孔薄膜的柔性全固态超级电容器 被引量:7
2
作者 杜惟实 吕耀康 +1 位作者 蔡志威 张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28-1837,共10页
采用Fe^(3+)离子交联的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水凝胶,经化学还原制备出一种新型的三维多孔石墨烯薄膜材料命名为rGO-Fe;通过电化学聚合法在rGO-Fe基底上进一步制备了一种三维多孔石墨烯/含钛共轭聚合物复合薄膜材料,命名为r GO-Fe/P(EDOT:P... 采用Fe^(3+)离子交联的方法制备氧化石墨烯水凝胶,经化学还原制备出一种新型的三维多孔石墨烯薄膜材料命名为rGO-Fe;通过电化学聚合法在rGO-Fe基底上进一步制备了一种三维多孔石墨烯/含钛共轭聚合物复合薄膜材料,命名为r GO-Fe/P(EDOT:P3C)-1-Ti。作为一种新型复合薄膜材料,rGO-Fe/P(EDOT:P3C)-1-Ti较rGO-Fe具有更好的抗拉伸性能,平均厚度为3μm的rGO-Fe/P(EDOT:P3C)-1-Ti薄膜,可承受载荷拉力0.97 N,优于相同厚度的rGO-Fe薄膜(0.76 N)。将rGO-Fe/P(EDOT:P3C)-1-Ti薄膜作为自支撑电极制备了柔性全固态超级电容器,表现出优良的电容性能,且在弯折状态下仍能正常工作。当电流密度为0.1 A?g^(-1)时,该柔性全固态超级电容器的质量比容量为71.13?F?g^(-1),面积比容量为101 mF?cm^(-2),当电流密度为0.6 A?g^(-1)时,其质量比容量为18.14 F?g^(-1),面积比容量为25.8 mF?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电化学聚合 交联 多孔薄膜 含钛共轭聚合物 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态柔性硅-空气电池的制备和性能
3
作者 阮雅丽 杨德仁 +2 位作者 汪雷 贺海晏 寿春晖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硅-空气电池因其优异的比能量(8470 Wh/kg)成为金属-空气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当前研究多使用EMI·2.3HF·F室温离子液体或碱性溶液作电解质,但存在氟化物污染环境和碱液泄露的现象。并且液态电解质也会带来携带不便、封装成本... 硅-空气电池因其优异的比能量(8470 Wh/kg)成为金属-空气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当前研究多使用EMI·2.3HF·F室温离子液体或碱性溶液作电解质,但存在氟化物污染环境和碱液泄露的现象。并且液态电解质也会带来携带不便、封装成本高等问题。因此,本研究以木浆-纤维素纳米纤维负载硅粉作为阳极材料,KOH/PVA聚合物作为固态电解质的全固态柔性硅-空气电池,制备了该类型电池的原型器件,通过表征纤维素纳米纤维负载硅粉薄膜和测试器件恒流放电曲线,发现木浆-纤维素纳米纤维负载硅粉所形成的薄膜颗粒分布均匀、负载量大、具备良好的柔性特征;电池器件实现了0.4 V电压约120 min的持续放电。该电池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具有可观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空气电池 碱性聚合物 固态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材料的制备与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梓源 韩文佳 丁其军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7-401,405,共6页
柔性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具有高导电性、高弹性、高安全性、质量轻和易于制造等优点,是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柔性电池用电解质的理想候选材料之一。与固体电解质相比,其具有更高的离子电导率,且没有使用液态电解质带来的安全问题,但其自身也... 柔性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具有高导电性、高弹性、高安全性、质量轻和易于制造等优点,是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柔性电池用电解质的理想候选材料之一。与固体电解质相比,其具有更高的离子电导率,且没有使用液态电解质带来的安全问题,但其自身也具有室温离子电导率较低、力学性能较差的缺陷。综述了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基本作用机理和制备方法,介绍了通过聚合物共混接枝、无机填料复合、增塑溶剂改善以及纤维素改性复合进行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柔性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柔性固态电池 离子电导率 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轴碳/四元氧化物复合负极构建柔性、集成的可充电锂电池 被引量:1
5
作者 邹一鸣 孙长春 +5 位作者 李少雯 白苗 杜宇轩 张敏 徐飞 马越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44-955,共12页
柔性的电池构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极结构设计的独特性,即在动力载荷下精确控制电极结构稳定性、成分兼容性与形状一致性。在本研究中,作者开发了在炭布上负载的四元氧化物纳米晶的同轴阵列柔性负极(CC@FeNiMnO_(4)-600),并进一步借助... 柔性的电池构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极结构设计的独特性,即在动力载荷下精确控制电极结构稳定性、成分兼容性与形状一致性。在本研究中,作者开发了在炭布上负载的四元氧化物纳米晶的同轴阵列柔性负极(CC@FeNiMnO_(4)-600),并进一步借助负极设计中准凝胶三元共聚物来有效调控同轴阵列表面包覆的N掺杂炭涂层。恒流充放电研究表明,CC@FeNiMnO_(4)-600负极表现出~1.40 mAh cm^(−2)的高面积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效率(1 mA cm^(−2))。将柔性负极与少层氮化硼改性聚环氧乙烷固体电解质相匹配,所构建的柔性器件也同时展现出良好的界面电化学相容性和柔韧性。这种优异的性能得益于上述柔性负极各组分的协同效应,即有效平衡了四元氧化物高活性储能位点与柔韧的同轴结构;此外,紧密的PEO//负极界面结合能够实现良好、连续的离子传输,本工作有望促进固态原型在可穿戴电子设备中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固态锂电池 四价氧化物 一体化配置 机械灵活性 同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基柔性电极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6
作者 周雄 陈安国 +2 位作者 申曼 班霄汉 石斌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1-254,共4页
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和水热还原法分别将聚苯胺(PANI)和石墨烯(rGO)原位生长在功能化碳纤维(FCC)表面,成功制备出石墨烯包裹的PANI纳米线阵列修饰功能化碳布(FCC-PANI-rGO)复合材料。研究表明,在碳纤维表面形成的PANI阵列呈现有序的纳米结... 通过电化学沉积法和水热还原法分别将聚苯胺(PANI)和石墨烯(rGO)原位生长在功能化碳纤维(FCC)表面,成功制备出石墨烯包裹的PANI纳米线阵列修饰功能化碳布(FCC-PANI-rGO)复合材料。研究表明,在碳纤维表面形成的PANI阵列呈现有序的纳米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复合材料的阻抗,聚苯胺和石墨烯对碳布共同修饰后大大提高了电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循环8000次后容量没有明显衰减,1 A/g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到了684 F/g。基于FCC-PANIrGO复合材料组装的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成功点亮LED灯,在柔性储能器件的新领域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 聚苯胺纳米阵列 石墨烯 功能化碳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ymer nanocomposite dielectrics with high electrocaloric effect for flexible solid-state cooling devices 被引量:4
7
作者 HU Hai-l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2857-2872,共16页
Nanocomposite dielectrics show great promising application in developing next generation wearable all-solidstate cooling devices owing to the possessed advantages of high cooling efficiency, light-weight and small vol... Nanocomposite dielectrics show great promising application in developing next generation wearable all-solidstate cooling devices owing to the possessed advantages of high cooling efficiency, light-weight and small volume without the induced greenhouse effect or serious harm to ozone layer in the exploited refrigerants. However, low electrocaloric strength in nanocomposite dielectric is severely restricting its wide-spread application because of high applied operating voltage to improve electrocaloric effect. After addressing the chosen optimized ferroelectric ceramic and ferroelectric polymer matrix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analysis of crucial parameters, recent progress of electrocaloric effect(ECE) in polymer nanocomposites has been considerably reviewed. Subsequently, prior to proposing the conceptual design and devices/systems in electrocaloric nanocomposites, the existing developed devices/systems are reviewed. Finally, conclusions and prospects are conducted, including the aspects of materials chosen, structural design and key issues to be considered in improving electrocaloric effect of polymer nanocomposite dielectrics for flexible solidstate cooling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composite dielectrics electrocaloric effect electrocaloric strength flexible solid-state cooling devi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和氮化硼的高性能电容器 被引量:1
8
作者 吴靖 谭海云 +2 位作者 史宇超 侯伟宏 汤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25-1333,共9页
柔性全固态超级电容器(FASS)是可穿戴电子设备以及电力设备的能源供应,石墨烯纳米片具有独特的二维结构,较强的机械性能和优异的导电性,在纸片状柔性电极中应用广泛.基于简单石墨烯纳米片的FASS的双层电容性能的基本特征限制了其性能的... 柔性全固态超级电容器(FASS)是可穿戴电子设备以及电力设备的能源供应,石墨烯纳米片具有独特的二维结构,较强的机械性能和优异的导电性,在纸片状柔性电极中应用广泛.基于简单石墨烯纳米片的FASS的双层电容性能的基本特征限制了其性能的提高和实际应用.研究了一种基于超大型石墨烯纳米片和超薄氮化硼(BN)纳米片的FASS,通过真空辅助过滤组装独立式超大型石墨烯纳米片/BN纳米片复合纸电极.新型超大型石墨烯纳米片/BN纳米片纸的特有结构可以有效整合假电容BN纳米片和导电石墨烯的优点,从而在FASS中表现出出色的电化学性能.5000次充放电后,FASS的最高面积比电容达到325.4 mF/cm^(2),并具有约86.2%的高容量保持率,且在85.7 W/kg的功率密度下具有22.8 W·h/kg(1 W·h=3.6 kJ)的高能量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固态超级电容器 石墨烯 氮化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