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性冗余度机器人自运动中的混沌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朝晖 李立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186-1189,共4页
研究了柔性冗余度机器人的自运动状态 ,通过将其中的柔性连杆简化为Euler-Bernoulli梁建立了柔性冗余度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运用混沌数值分析法中的相图法、Poincare映射法和最大Lyapunov指数法发现了该类机器人自运动中的混沌现象。... 研究了柔性冗余度机器人的自运动状态 ,通过将其中的柔性连杆简化为Euler-Bernoulli梁建立了柔性冗余度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运用混沌数值分析法中的相图法、Poincare映射法和最大Lyapunov指数法发现了该类机器人自运动中的混沌现象。对一个末杆是柔性连杆的平面 3R柔性冗余度机器人的自运动状态的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Jacobian矩阵的伪逆法求解该柔性冗余度机器人采用PD调节器控制其末端重复跟踪工作空间内的一条封闭路径时的运动学逆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冗余度机器人 自运动 逆运动学 混沌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冗余度机器人随机动态响应主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宋轶民 余跃庆 +1 位作者 张策 常宗瑜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6期1407-1410,共4页
研究了柔性冗余度机器人随机振动主动控制问题。设计了具有压电作动器与应变传感器的机敏连杆 ,建立了该离散时变动态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根据最优控制理论 ,设计了基于 Kalman滤波估计的 LQG状态反馈控制器。以平面 3R柔性冗余度机... 研究了柔性冗余度机器人随机振动主动控制问题。设计了具有压电作动器与应变传感器的机敏连杆 ,建立了该离散时变动态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根据最优控制理论 ,设计了基于 Kalman滤波估计的 LQG状态反馈控制器。以平面 3R柔性冗余度机器人为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其结果证明了这种主动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冗余度机器人 随机振动 主动控制 LQG KALMAN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冗余度机器人考虑抑振的力矩优化算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志慧 员超 边宇枢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9-332,共4页
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对柔性冗余度机器人考虑抑振的关节力矩优化进行了研究。应用模态理论研究了柔性冗余度机器人振动控制的原理 ,分析了自运动对机器人振动的影响 ,把主动控制思想应用于柔性冗余度机器人振动的控制中 ,通过规划自运动... 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对柔性冗余度机器人考虑抑振的关节力矩优化进行了研究。应用模态理论研究了柔性冗余度机器人振动控制的原理 ,分析了自运动对机器人振动的影响 ,把主动控制思想应用于柔性冗余度机器人振动的控制中 ,通过规划自运动构造出合适的模态控制力对机器人的振动进行主动抑制。在此基础上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 ,提出了一种在满足抑振的同时进行机器人关节力矩优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冗余度机器人 力矩优化 振动 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冗余度机器人残余振动主动控制
4
作者 宋轶民 余跃庆 +1 位作者 张策 邵宏宇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研究柔性冗余度机器人的残余振动主动控制问题。设计了具有压电作动器与应变传感器的机敏杆件 ,建立了受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采用独立模态空间控制理论设计 L QR状态反馈控制器 ,并基于对偶原理设计了具有指定收敛特性的 L uenber... 研究柔性冗余度机器人的残余振动主动控制问题。设计了具有压电作动器与应变传感器的机敏杆件 ,建立了受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采用独立模态空间控制理论设计 L QR状态反馈控制器 ,并基于对偶原理设计了具有指定收敛特性的 L uenberger全维状态观测器。最后 ,以平面 3R柔性冗余度机器人为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 ,采用这种主动控制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柔性冗余度机器人的动力学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冗余度 机器人 残余振动 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冗余度机器人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特性分析
5
作者 宋轶民 王建军 +1 位作者 张策 余跃庆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9,共3页
研究了基于机敏材料的柔性冗余度机器人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性。建立了受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提出了离散时变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性分析的简化判据,为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与状态观测器以改善柔性冗余度机器人的动力学品质... 研究了基于机敏材料的柔性冗余度机器人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性。建立了受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提出了离散时变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性分析的简化判据,为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与状态观测器以改善柔性冗余度机器人的动力学品质奠定了基础。最后,以具有一个位置冗余度的平面3R柔性机器人为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冗余度机器人 振动主动控制 可控性 可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冗余度机器人振动控制的一种方法
6
作者 边宇枢 陆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91-494,共4页
对于柔性机器人而言,如何尽快抑制其结构柔性所引起的振动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柔性冗余度机器人振动的控制问题的原理与策略进行了研究.把阻尼的主动控制思想应用于机器人振动的控制中,并给出了相应的最优控制方法.这种方法通过优... 对于柔性机器人而言,如何尽快抑制其结构柔性所引起的振动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柔性冗余度机器人振动的控制问题的原理与策略进行了研究.把阻尼的主动控制思想应用于机器人振动的控制中,并给出了相应的最优控制方法.这种方法通过优化机器人的自运动实现外部能量的输入以提高系统的阻尼,使振动迅速衰减.此外,对这种控制方法的实现进行了讨论.最后对一个末杆为柔杆的平面三杆机械手振动的控制进行了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方法 柔性冗余度 机器人 自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柔性冗余度机器人动态性能的冗余关节运动规划方法
7
作者 高志慧 员超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132-1136,共5页
通过分析影响柔性机器人弹性动力响应的因素 ,得出了在结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调整关节运动参数来提高机器人动态性能的结论。对柔性冗余度机器人关节运动的冗余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 ,构造出以冗余关节角为状态变量的... 通过分析影响柔性机器人弹性动力响应的因素 ,得出了在结构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调整关节运动参数来提高机器人动态性能的结论。对柔性冗余度机器人关节运动的冗余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 ,构造出以冗余关节角为状态变量的优化控制结构 ,得出一种新的柔性冗余度机器人优化控制方法 ,该方法使各关节的运动简单易控、保证各关节的运动不越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冗余度机器人 冗余关节 弹性动力响应 关节运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柔性冗余度机器人振动抑制的复模态法 被引量:6
8
作者 吴立成 陆震 +1 位作者 于守谦 郑红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186-1188,共3页
研究了柔性机器人末端振动的抑制控制问题 ,方法是将机器人动力学方程进行分解 ,再将分解得到的柔性振动动力学方程写成状态空间的形式 ,根据复模态分析的原理对其进行分析 ,利用柔性冗余度机器人具有的自运动优化能力 ,提出了一种自运... 研究了柔性机器人末端振动的抑制控制问题 ,方法是将机器人动力学方程进行分解 ,再将分解得到的柔性振动动力学方程写成状态空间的形式 ,根据复模态分析的原理对其进行分析 ,利用柔性冗余度机器人具有的自运动优化能力 ,提出了一种自运动优化选择的复模态法。该方法通过自运动的优化选择在复模态空间中零化低阶模态的激励力 ,以实现对机器人末端振动的抑制。针对一个末杆为柔性杆的 3维 4自由度机器人进行了控制仿真 ,仿真同时对比使用了其它 2种同类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冗余度机器人 自运动 振动抑制 复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冗余度机器人运动规划的最小能量法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继运 余跃庆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19-721,共3页
柔性机器人的末端运动规划是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前沿课题之一。利用冗余度机器人的自运动 ,可能使柔性机器人精度提高 ,但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基于伪逆解的最优规划。本文首次在最小能量意义下对柔性冗余度机器人的最优规划进行了研究 ,以具... 柔性机器人的末端运动规划是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前沿课题之一。利用冗余度机器人的自运动 ,可能使柔性机器人精度提高 ,但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基于伪逆解的最优规划。本文首次在最小能量意义下对柔性冗余度机器人的最优规划进行了研究 ,以具有两冗余度的平面四柔性臂机器人为例进行了最优规划 ,通过与伪逆解方法比较 ,充分显示了最小能量法在柔性机器人最优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能量法 运动规划 柔性冗余度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机械工程》2004年总目次
10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i001-i012,共12页
关键词 大批量定制 网络化制造平台 柔性冗余度机器人 人工神经网络 建模方法 产品开发设计 并联机构 中国机械工程 柔性机器人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