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柔性行动器-评判器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 被引量:9
1
作者 朱振山 陈哲盛 盛明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949-4958,共10页
面向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问题,建立了包含燃气轮机、余热回收、有机朗肯循环、空气源热泵和综合需求响应模型的电-热-气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柔性行动器-评判器的运行优化方法。首先,搭建综合能源系统框架和... 面向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问题,建立了包含燃气轮机、余热回收、有机朗肯循环、空气源热泵和综合需求响应模型的电-热-气园区综合能源系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柔性行动器-评判器的运行优化方法。首先,搭建综合能源系统框架和设备模型,针对传统综合需求响应建模不精确问题,结合历史数据和门控循环单元建立了反映用户真实响应能力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应用于能源定价场景。其次,以最小化系统购能成本和弃风弃光成本为目标,建立综合能源系统经济调度模型,并采用深度强化学习框架进行表述,设置了柔性行动器-评判器智能体与环境交互过程的动作空间、状态空间、奖励函数等,训练收敛后的模型可直接用于实时决策,无需再重新训练。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进行能量管理和能源定价优化,降低系统的综合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柔性行动-评判 门控循环单元 综合需求响应 运行优化 新能源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柔性行动器–评判器深度强化学习的电–气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 被引量:76
2
作者 乔骥 王新迎 +2 位作者 张擎 张东霞 蒲天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9-832,共14页
多能流协同优化调度是实现综合能源系统高效经济运行的核心技术之一。面向电–气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柔性行动器-评判器框架的深度强化学习方法,通过智能体与能源系统的交互,自适应学习控制策略。该方法可实现多能流... 多能流协同优化调度是实现综合能源系统高效经济运行的核心技术之一。面向电–气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柔性行动器-评判器框架的深度强化学习方法,通过智能体与能源系统的交互,自适应学习控制策略。该方法可实现多能流系统的连续动作控制,且能够灵活处理风电、光伏、多能负荷等源荷不确定性问题,实现多场景下的电-气综合能源优化调度决策。首先,构建面向电-气综合能源系统调度的强化学习基本框架,介绍柔性行动器-评判器强化学习的基本原理;然后,构建与智能体交互的电-气综合能源系统环境模型,设计深度强化学习的动作与状态空间、奖励机制、神经网络结构、学习流程等关键环节;最后,针对2个电-气综合能源系统算例进行强化学习优化调度结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综合能源系统 优化调度 不确定性源荷 深度强化学习 柔性行动-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的可用输电能力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方婷婷 冯怀玉 +1 位作者 邢晓哲 韩芳 《广东电力》 2011年第1期10-15,共6页
基于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SSSC)建立了可用输电能力计算的最优潮流模型,并在模型中引入了SSSC的功率注入模型进行优化,采用原-对偶内点法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求解,根据特征结构分析法确定SSSC的最... 基于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series compensator,SSSC)建立了可用输电能力计算的最优潮流模型,并在模型中引入了SSSC的功率注入模型进行优化,采用原-对偶内点法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求解,根据特征结构分析法确定SSSC的最佳安装位置。利用IEEE30节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说明在电力系统的薄弱线路上配置SSSC,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可用输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用输电能力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 特征结构分析法 -对偶内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估计器平均值的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琳 李玉泽 +1 位作者 张钰嘉 魏巍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1,共7页
为了解决强化学习行动者-评论家框架下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的低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估计器平均值的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MME)算法。基于多估计器平均值的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包含一个行动者和k(k>3)个评论家,该算... 为了解决强化学习行动者-评论家框架下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的低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估计器平均值的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MME)算法。基于多估计器平均值的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包含一个行动者和k(k>3)个评论家,该算法首先计算2个评论家输出值的最小值和剩余(k-2)个评论家输出值的平均值,再取两者的平均值作为最终值来计算TD误差,最后根据TD误差来更新评论家网络,行动者网络则根据第1个评论家输出的值进行更新。DDPG-MME算法的加权操作缓解了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的低估计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估计方差,实现了更准确的Q值估计。在理论上对基于多估计器平均值的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和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估值误差的期望和方差进行分析,证明了所提算法估值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Reacher-v2、HalfCheetah-v2、InvertedPendulum-v2和InvertedDoublePendulum-v24个MuJoCo连续控制环境下对算法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与对比算法相同的超参数(网络结构、奖励函数、环境参数、批次大小、学习率、优化器和折扣系数)设置下,所提算法的最终性能和稳定性均显著优于对比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学习 行动-评论家 低估计 多估计 策略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端量的柔性直流电网故障识别方案 被引量:46
5
作者 余修勇 肖立业 +2 位作者 林良真 邱清泉 张志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0-447,共8页
直流线路故障的快速、可靠识别是基于架空线路的大容量、高电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因而分析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型高压直流系统直流线路短路故障后线路两端限流电抗器上的电压变化情况,提出了一套仅利用单端暂态量的... 直流线路故障的快速、可靠识别是基于架空线路的大容量、高电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因而分析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型高压直流系统直流线路短路故障后线路两端限流电抗器上的电压变化情况,提出了一套仅利用单端暂态量的柔性直流电网故障识别方案。该方案利用低压作为启动判据,利用限流电抗器上的电压变化率大小和极性确定故障区间,利用检测到的零模故障分量的多少确定故障极。在PSCAD搭建了张北四端柔性直流电网仿真模型,并考虑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动作过程、过渡电阻、限流电抗器和桥臂电抗器大小等对保护方案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保护方案能在各种情况下快速、准确识别故障,且无需通信,无需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采样频率要求低,满足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对保护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电网 故障识别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 线路保护 直流断路 故障极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TD-GC-MS技术检测铁观音做青过程环境挥发性成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毕婉君 魏子淳 +5 位作者 郑玉成 邓慧莉 倪子鑫 林宏政 郝志龙 孙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1-211,共11页
采用全自动热脱-气相色谱-质谱法捕集和检测铁观音做青关键工艺节点的环境挥发性成分,应用短时间序列表达挖掘器(short time-series expression miner,STEM)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 采用全自动热脱-气相色谱-质谱法捕集和检测铁观音做青关键工艺节点的环境挥发性成分,应用短时间序列表达挖掘器(short time-series expression miner,STEM)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铁观音做青过程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铁观音做青环境中共鉴定出122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酯类、烯烃类、烷烃类、醛类、芳香烃类、酮类和其他化合物8大类,其中酯类是做青环境中的主要挥发物;STEM结果表明,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可划分成19种变化趋势,且在2种趋势模型中有显著性富集,其中仲丁醇、乙酸乙酯、异戊醛、异戊醇、正己醇、2-庚醇、己酸甲酯、甲基庚烯酮、异丁酸辛酯等挥发性成分带有特殊香气并随着做青次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LS-DA结果表明,摇青和晾青两部分可有效区分开,并鉴定出7种共同特征挥发性成分(变异权重参数值>1):(Z)-乙酸-4-己烯-1-酯、反-3-己烯基丁酯、叶醇、3-己烯醛、异戊腈、(3E)-4,8-二甲基壬-1,3,7-三烯、罗勒烯异构体混合物。由此可见,铁观音做青过程中环境挥发性成分类别的比例和所含物质都会随做青过程的推进有所变化,大部分挥发性成分呈现较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其中筛选得到的7种特征挥发性成分呈现有规律的倍数变化,可作为判断智能化做青的香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观音 做青 环境挥发性成分 全自动热脱-气相色谱-质谱法 短时间序列表达挖掘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载柔性臂振动的非线性应力反馈控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献文 韩京清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用数值仿真的方法讨论了一种用新型的非线性应力反馈律来镇定加载柔性臂振动的问题。该方法使用跟踪微分器取得柔性臂根部应力信号的微分信号,并与根部应力信号一起组成非线性控制输入来控制加载柔性臂的振动.其镇定效果明显地优于有关... 用数值仿真的方法讨论了一种用新型的非线性应力反馈律来镇定加载柔性臂振动的问题。该方法使用跟踪微分器取得柔性臂根部应力信号的微分信号,并与根部应力信号一起组成非线性控制输入来控制加载柔性臂的振动.其镇定效果明显地优于有关问题的现有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 弯曲振动 跟踪-微分 反馈控制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高渗透率光伏消纳与深度强化学习的综合能源系统预测调控 被引量:7
8
作者 陈明昊 朱月瑶 +2 位作者 孙毅 谢志远 吴鹏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6054-6071,6103,共19页
深度强化学习(DRL)是支撑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IES)自适应调控其多能转换与存储设备,以消纳光伏发电及满足用户多能需求的重要技术。然而,DRL智能体通常利用其与PIES的实时环境-动作交互来调控其设备运行状态,难以在高渗透率光伏场景下考... 深度强化学习(DRL)是支撑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IES)自适应调控其多能转换与存储设备,以消纳光伏发电及满足用户多能需求的重要技术。然而,DRL智能体通常利用其与PIES的实时环境-动作交互来调控其设备运行状态,难以在高渗透率光伏场景下考虑尖峰光伏发电并预留充足的储能资源。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理论,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RL与光伏发电区间预测的PIES优化调控方法。该方法面向电-气-热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利用时序卷积网络与核密度估计得到光伏发电区间预测结果,并采用柔性Actor-Critic(SAC)算法构建PIES预测优化调控模型。该模型将光伏发电预测区间构建为SAC智能体状态空间,通过迭代试错训练获得PIES多能存储与转换的动态调节策略,从而优化光伏消纳率和运行成本。仿真实验表明,所提方法通过动态调节电、气、热三种能源转换设备的运行功率和预留三种储能设备的储能量,可有效提升PIES在高渗透率光伏场景下的消纳率,优化其运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深度强化学习 柔性“行动器-判别器” 时序卷积网络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GAN:一种新的暗弱光照图像增强算法
9
作者 郭璠 刘文韬 +1 位作者 李小虎 唐琎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22-2435,共14页
针对暗弱光照图像所存在的亮度、对比度、信噪比低,以及噪声污染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暗弱光照图像增强算法LEGAN。该算法将图像输入至所提伽马曲线估计网络求得包含伽马参数的特征图,再经过LEB模块增强亮度,并通过级联LEB的方式迭... 针对暗弱光照图像所存在的亮度、对比度、信噪比低,以及噪声污染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暗弱光照图像增强算法LEGAN。该算法将图像输入至所提伽马曲线估计网络求得包含伽马参数的特征图,再经过LEB模块增强亮度,并通过级联LEB的方式迭代增强结果。采用基于PatchGAN的全局-局部判别器结构来提高图像分辨率和恢复图像细节。通过引入感知损失来限制真实标签和输出结果之间的差距,利用照明平滑度损失保持相邻像素之间的单调性关系,同时结合空间一致性损失来增强图像的空间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现今大多数主流增强算法,该算法的细节还原度相对较高,且能有效避免增强后的图像出现局部亮度不佳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弱光照 图像增强 伽马曲线估计网络 全局-局部判别 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C算法的多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钱立军 宣亮 +1 位作者 陈健 陈晨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1,共7页
针对深度Q网络(deep Q-learning network,DQN)算法在解决多交叉口交通信号配时方案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参数波动导致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柔性“行动器-评判器”(soft actor-critic,SAC)的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并设计了相应... 针对深度Q网络(deep Q-learning network,DQN)算法在解决多交叉口交通信号配时方案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参数波动导致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柔性“行动器-评判器”(soft actor-critic,SAC)的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系统采样策略和回报函数.与原采样策略相比,新采样策略将相邻智能体的策略信息加入到系统状态中,使当前智能体能够得到更多的交叉口交通分布和合作策略信息.与原回报函数相比,新回报函数中引入空间折扣因子,缩小了相邻智能体的观察和回报值,使当前智能体更加关注和改善当前交通状况.随后在此基础上分别应用DQN和SAC算法设计交通信号控制方法.Webster配时法是利用相位流量数据开发的一种基于周期的固定相位长度交通信号方法,与DQN和SAC算法相比,其优化目标是降低交叉口延迟时间,不考虑交叉口排队长度.在城市交通模拟软件(simulation of urban mobility,SUMO)中构建一个时变交通流交通网络,并在其中分别对基于DQN、SAC和Webster配时法的信号配时控制方法进行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SAC算法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与基于DQN算法和Webster配时法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相比,能够显著减少交叉口排队长度和平均延迟时间,具体来说,车辆平均排队长度分别减少了17.8%和28.2%,平均延迟分别减少了26.8%和36.3%,说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交通信号控制 信号交叉口 深度Q网络 柔性“行动-评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GAN网络在生成短视频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晓明 黄铧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625-629,共5页
在研究生成对抗网络(GAN)生成动态图像时,经常出现前后帧图像内容中的部分物体颜色不一致和生成的细节不自然等问题。针对当前生成视频的不理想问题,采用的主要方案是分别对GAN网络中的生成器和判别器进行改进,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 在研究生成对抗网络(GAN)生成动态图像时,经常出现前后帧图像内容中的部分物体颜色不一致和生成的细节不自然等问题。针对当前生成视频的不理想问题,采用的主要方案是分别对GAN网络中的生成器和判别器进行改进,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生成器中对视频的前景和背景分别建模,并且使用多重空间自适应归一化(Multi Spatially-Adaptive Normalization,M-SPADE)算法;另一方面是在判别器的选取上使用双视频判别器(DVD-GAN),然后在Kinetics-600数据集进行训练,实验后的结果分别比对F-Vid2Vid,WC-Vid2Vid等生成方法。实验结果证明了对GAN网络改进的方法在处理生成短视频的前后帧颜色不一致的问题和细节上有着不错的效果,生成的图像相对的更加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对抗网络 合成短视频 前景-背景图像建模 多重空间自适应归一化 双视频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