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L型活性染料对蚕丝的低温染色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孟春丽
曹机良
李建辉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0,共5页
选用三只L型活性染料安诺素黄棕L-F,安诺素红L-S,安诺素藏青L-3G用于蚕丝织物染色。探讨了染色方法、Na2CO3质量浓度、NaCl质量浓度、固色温度和时间对染色织物K/S值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先酸后碱法用于蚕...
选用三只L型活性染料安诺素黄棕L-F,安诺素红L-S,安诺素藏青L-3G用于蚕丝织物染色。探讨了染色方法、Na2CO3质量浓度、NaCl质量浓度、固色温度和时间对染色织物K/S值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先酸后碱法用于蚕丝织物的染色,染色织物可获得较高的K/S值;当染料质量浓度为0.2 g/L时,最佳染色工艺为染色pH4,Na2CO31 g/L,NaCl 20 g/L,固色温度50℃,固色时间60 min左右,染色织物的耐洗、耐摩擦色牢度均在3级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型
活性染料
蚕丝
低温
染色
染色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种茶模型染色离体牛切牙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
1
2
作者
郭冬梅
谢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4种茶模型对离体牛切牙的染色效果。方法:选择32颗新鲜牛下颌切牙随机法分为A、B、C、D 4组,每组牛切牙经清洁、切除等操作后纵剖为两等分,均分为1、2亚组;应用七彩云南普洱熟茶制成0.5%、1%、2%、4%的茶溶液,A1、B1、C1...
目的:分析比较4种茶模型对离体牛切牙的染色效果。方法:选择32颗新鲜牛下颌切牙随机法分为A、B、C、D 4组,每组牛切牙经清洁、切除等操作后纵剖为两等分,均分为1、2亚组;应用七彩云南普洱熟茶制成0.5%、1%、2%、4%的茶溶液,A1、B1、C1、D1组分别浸入不同浓度茶溶液连续浸泡染色7d,A2、B2、C2、D2组分别浸入每天更换新鲜的不同浓度茶溶液浸泡染色7d。染色前后检测计算各组牛切牙△E*值,并在刷牙、人工唾液固色等操作再次观察各组△E*值变化。结果:4组比较,C、D组茶溶液染色效果优于A、B组(P<0.05),且每日更换新鲜茶溶液的亚组2染色效果更佳;对染色效果较好的C1、C2与D1、D2组进行刷牙实验后,C1、D1组牙染色效果比C2、D2组更好(t=5.43、5.82,P均<0.05)。刷牙后染色效果较好的C1与D1组标本再浸泡于人工唾液中1~5d,与浸泡前相比,两组在人工唾液浸泡1~2d时色度较为稳定。结论:建立茶染色离体牛切牙模型时,在浓度为2%或4%的茶溶液中连续浸泡7d均可获得较好的染色效果,建立好的牙染色模型建议保存在人工唾液中1~2d以保证其色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牛切牙
茶溶液
染色
浓度
染色方式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个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后代BC_1的染色体遗传分析
被引量:
7
3
作者
黄永吉
符成
+6 位作者
林炜乐
刘少谋
高嘉慧
邓祖湖
黄忠兴
林彦铨
陈如凯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58,共6页
对3个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后代BC1进行真实性鉴定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探讨甘蔗与斑茅BC1的染色体传递方式。利用2对鉴定斑茅真实杂交后代的特异引物对3个甘蔗与斑茅BC1进行鉴定,采用根尖分生区细胞去壁低渗涂片法制片,显微拍照计数染色...
对3个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后代BC1进行真实性鉴定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探讨甘蔗与斑茅BC1的染色体传递方式。利用2对鉴定斑茅真实杂交后代的特异引物对3个甘蔗与斑茅BC1进行鉴定,采用根尖分生区细胞去壁低渗涂片法制片,显微拍照计数染色体数目,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3个BC1材料均为斑茅的真实杂交后代,崖城01-69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1=120 m+1 sm,其染色体按2n+n方式传递;崖城01-116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2=118 m+4 sm,其染色体传递方式为2n+n;崖城01-134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1=120 m+1 sm,其染色体传递为2n+n。推断甘蔗与斑茅BC1的染色体以2n+n的方式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斑茅
核型分析
染色
体传递
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结构遗传优化径向基概率神经网络
被引量:
4
4
作者
赵温波
黄德双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18,共6页
使用遗传算法来实现径向基概率神经网络 (RBPNN)的全结构遗传优化 ,包括优选网络第一隐层节点数和求取匹配的核函数控制参数 .提出了适用于RBPNN的染色体编码方式 ,不仅使得所选隐中心矢量充分体现了模式样本的空间分布特征 ,同时还能...
使用遗传算法来实现径向基概率神经网络 (RBPNN)的全结构遗传优化 ,包括优选网络第一隐层节点数和求取匹配的核函数控制参数 .提出了适用于RBPNN的染色体编码方式 ,不仅使得所选隐中心矢量充分体现了模式样本的空间分布特征 ,同时还能够获得隐中心矢量的最佳数目及匹配的核函数控制参数 .新构造的适应度函数能够有效地控制网络输出的误差精度 .实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有效地简化了RBPNN模型的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基概率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全结构优化
隐中心矢量
染色
体编码
方式
核函数控制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L型活性染料对蚕丝的低温染色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孟春丽
曹机良
李建辉
机构
河南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出处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0,共5页
文摘
选用三只L型活性染料安诺素黄棕L-F,安诺素红L-S,安诺素藏青L-3G用于蚕丝织物染色。探讨了染色方法、Na2CO3质量浓度、NaCl质量浓度、固色温度和时间对染色织物K/S值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先酸后碱法用于蚕丝织物的染色,染色织物可获得较高的K/S值;当染料质量浓度为0.2 g/L时,最佳染色工艺为染色pH4,Na2CO31 g/L,NaCl 20 g/L,固色温度50℃,固色时间60 min左右,染色织物的耐洗、耐摩擦色牢度均在3级以上。
关键词
L型
活性染料
蚕丝
低温
染色
染色方式
Keywords
L-type
reactive dye
silk
low temperature
dyeing method
分类号
TS193.5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种茶模型染色离体牛切牙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
1
2
作者
郭冬梅
谢奇
机构
海南省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
海南省人民医院口腔特诊室
出处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57-1061,共5页
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7320)
文摘
目的:分析比较4种茶模型对离体牛切牙的染色效果。方法:选择32颗新鲜牛下颌切牙随机法分为A、B、C、D 4组,每组牛切牙经清洁、切除等操作后纵剖为两等分,均分为1、2亚组;应用七彩云南普洱熟茶制成0.5%、1%、2%、4%的茶溶液,A1、B1、C1、D1组分别浸入不同浓度茶溶液连续浸泡染色7d,A2、B2、C2、D2组分别浸入每天更换新鲜的不同浓度茶溶液浸泡染色7d。染色前后检测计算各组牛切牙△E*值,并在刷牙、人工唾液固色等操作再次观察各组△E*值变化。结果:4组比较,C、D组茶溶液染色效果优于A、B组(P<0.05),且每日更换新鲜茶溶液的亚组2染色效果更佳;对染色效果较好的C1、C2与D1、D2组进行刷牙实验后,C1、D1组牙染色效果比C2、D2组更好(t=5.43、5.82,P均<0.05)。刷牙后染色效果较好的C1与D1组标本再浸泡于人工唾液中1~5d,与浸泡前相比,两组在人工唾液浸泡1~2d时色度较为稳定。结论:建立茶染色离体牛切牙模型时,在浓度为2%或4%的茶溶液中连续浸泡7d均可获得较好的染色效果,建立好的牙染色模型建议保存在人工唾液中1~2d以保证其色度稳定。
关键词
离体牛切牙
茶溶液
染色
浓度
染色方式
效果
Keywords
Isolated bovine incisor
Tea solution
Dyeing concentration
Dyeing method
Effect
分类号
R783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个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后代BC_1的染色体遗传分析
被引量:
7
3
作者
黄永吉
符成
林炜乐
刘少谋
高嘉慧
邓祖湖
黄忠兴
林彦铨
陈如凯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部福建甘蔗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出处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5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671329)
国家甘蔗产业体系专项资金资助(No.CARS-20-1-5)
文摘
对3个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后代BC1进行真实性鉴定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探讨甘蔗与斑茅BC1的染色体传递方式。利用2对鉴定斑茅真实杂交后代的特异引物对3个甘蔗与斑茅BC1进行鉴定,采用根尖分生区细胞去壁低渗涂片法制片,显微拍照计数染色体数目,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3个BC1材料均为斑茅的真实杂交后代,崖城01-69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1=120 m+1 sm,其染色体按2n+n方式传递;崖城01-116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2=118 m+4 sm,其染色体传递方式为2n+n;崖城01-134的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21=120 m+1 sm,其染色体传递为2n+n。推断甘蔗与斑茅BC1的染色体以2n+n的方式传递。
关键词
甘蔗
斑茅
核型分析
染色
体传递
方式
Keywords
Sugarcane
Erianthus arundinaceus
Karyotype analysis
Chromosome transmission
分类号
S334.3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结构遗传优化径向基概率神经网络
被引量:
4
4
作者
赵温波
黄德双
机构
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解放军炮兵学院
出处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60 173 0 5 0 )
文摘
使用遗传算法来实现径向基概率神经网络 (RBPNN)的全结构遗传优化 ,包括优选网络第一隐层节点数和求取匹配的核函数控制参数 .提出了适用于RBPNN的染色体编码方式 ,不仅使得所选隐中心矢量充分体现了模式样本的空间分布特征 ,同时还能够获得隐中心矢量的最佳数目及匹配的核函数控制参数 .新构造的适应度函数能够有效地控制网络输出的误差精度 .实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有效地简化了RBPNN模型的结构 .
关键词
径向基概率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全结构优化
隐中心矢量
染色
体编码
方式
核函数控制参数
Keywords
radial basis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s
genetic algorithms
ful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hidden centers vectors
分类号
TP18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L型活性染料对蚕丝的低温染色研究
孟春丽
曹机良
李建辉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四种茶模型染色离体牛切牙的效果比较
郭冬梅
谢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3个甘蔗与斑茅远缘杂交后代BC_1的染色体遗传分析
黄永吉
符成
林炜乐
刘少谋
高嘉慧
邓祖湖
黄忠兴
林彦铨
陈如凯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全结构遗传优化径向基概率神经网络
赵温波
黄德双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