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束纤维强伸性分析在毛条染色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于伟东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5期73-76,共4页
毛条染色是经常进行的加工过程,而染色会损伤纤维.及时地检测和给出这种损伤量,十分必要.采用束纤维强伸性测量方法(TENSOR),能快速准确地给出毛条染色前后的强度、伸长、断裂功的护伤.实验结果表明,国内毛条染色的强度损伤在6%~7%,伸... 毛条染色是经常进行的加工过程,而染色会损伤纤维.及时地检测和给出这种损伤量,十分必要.采用束纤维强伸性测量方法(TENSOR),能快速准确地给出毛条染色前后的强度、伸长、断裂功的护伤.实验结果表明,国内毛条染色的强度损伤在6%~7%,伸长损伤在4%~5%,断裂功损伤在8%~10%.这反映出毛条染色加工中的原毛条质量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条染色 束纤维强伸性 染色损伤 羊毛 TENS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的衍生物对泥鳅的急性毒性和染色体损伤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若菁 陈奋飞 +2 位作者 庄捷 杜惠东 吴惠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5-589,共5页
关键词 亚硫酸氢钠 泥鳅 急性毒性 染色损伤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染色体凝集技术研究~60Coγ射线照射对CHL细胞染色体的损伤及修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新海 饶用清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用PCC技术研究60Coγ射线照射后CHL细胞染色体的损伤及修复,并同常规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CC法观察的染色体损伤主要以断片为主,对G1PCC、G2PCC的断片数分别拟合其量效关系均符合二次多项式。P... 用PCC技术研究60Coγ射线照射后CHL细胞染色体的损伤及修复,并同常规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CC法观察的染色体损伤主要以断片为主,对G1PCC、G2PCC的断片数分别拟合其量效关系均符合二次多项式。PCC的损伤检出率较常规法高10倍左右,表明其更加敏感,更能反映初始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γ射线 CHL细胞 染色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基切除修复基因多态与氯乙烯致染色体损伤的易感性
4
作者 缪文彬 王威 +3 位作者 仇玉兰 吴灿军 冀芳 夏昭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探讨碱基切除修复基因胸腺嘧啶DNA糖苷酶(TDG)、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ADPRT)和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基因多态与氯乙烯职业接触致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方法评价185名氯... 目的探讨碱基切除修复基因胸腺嘧啶DNA糖苷酶(TDG)、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ADPRT)和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基因多态与氯乙烯职业接触致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损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方法评价185名氯乙烯接触工人染色体损伤水平,应用创造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检测技术检测ADPRTVal762Ala和TDGGly199Ser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APE1Ile64Val基因多态位点。结果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携带TDG199Gly/Ser+Ser/Ser基因型的氯乙烯接触工人发生染色体损伤的风险是携带TDG199Gly/Gly基因型工人的1.198倍(95%CI为1.026~1.397),女性发生染色体损伤的危险度是男性的1.172倍(95%CI为1.004~1.366),36岁及以上年龄组人群发生染色体损伤的危险度是36岁以下年龄组人群的1.316倍(95%CI为1.130~1.531)。ADPRTVal762Ala和APE1Ile64Val基因多态与氯乙烯致染色体损伤易感性无关。结论氯乙烯职业接触人群中,TDG199Gly/Ser+Ser/Ser基因型携带者发生染色体损伤的风险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 染色损伤 APE1 ADPRT TDG 基因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a]芘作用下热休克蛋白70表达在染色体损伤和细胞凋亡中作用的研究
5
作者 莫传伟 徐谦 +1 位作者 邬堂春 陈群 《中医药学刊》 CAS 2005年第5期806-80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BaP作用不同时间时体外人类肺腺癌细胞热休克蛋白70表达在染色体损伤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Westernblot和AnnexinV FITCapoptosis凋亡试剂盒以及松胞素B阻断核质分裂微核法分别研究了BaP不同浓度( 0 ,1 2 5 ,2 ...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BaP作用不同时间时体外人类肺腺癌细胞热休克蛋白70表达在染色体损伤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Westernblot和AnnexinV FITCapoptosis凋亡试剂盒以及松胞素B阻断核质分裂微核法分别研究了BaP不同浓度( 0 ,1 2 5 ,2 5 ,5 0 ,10 μmol/L)作用6h体外人类肺腺癌A5 49细胞HSP70的表达、细胞凋亡和染色体的损伤。结果:0~10 μmol/L剂量范围内的BaP作用6h时,肺腺癌细胞HSP70的表达呈不断降低的趋势;细胞凋亡率由7 15±0 0 7%升高到17 3 6±0 2 2 % ,与对照组相比,染毒浓度为5~10 μmol/L时,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微核率由5 77±0 13 %升高到2 1 90±0 89% ,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浓度、短时间作用BaP的细胞毒性主要表现为对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细胞凋亡主要在高浓度的BaP诱导下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肺腺癌细胞A549 热休克蛋白70 染色损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鼠和人胚肺上皮细胞对致癌剂毒性和染色体损伤反应
6
作者 文剑明 Emura M Mohr U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5,共5页
为了检查人染色体比啮齿类动物染色体更为稳定的假设,我们比较了人和叙利亚地鼠胚胎肺上皮细胞对诱导性细胞毒性,染色体畸变和姐妹染色体交换(SCE)的敏感性。接种细胞一天后,用不同剂量乙基亚硝基脲(ENU)处理2小时,然后用标准法检查其... 为了检查人染色体比啮齿类动物染色体更为稳定的假设,我们比较了人和叙利亚地鼠胚胎肺上皮细胞对诱导性细胞毒性,染色体畸变和姐妹染色体交换(SCE)的敏感性。接种细胞一天后,用不同剂量乙基亚硝基脲(ENU)处理2小时,然后用标准法检查其染色体畸变和SCE率,用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毒性。染色体畸变和SCE率均表明清楚的剂量依赖关系,而且在地鼠细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人细胞,但两种细胞表明相同的细胞毒性反应。这些结果提示人细胞染色体比地鼠细胞染色体更为稳定和细胞毒性反应不一定总是与染色体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损伤 地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泥鳅染色体损伤监测改性炭K对造纸污水的净化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度楚 郑榕 +2 位作者 朱颖 倪云琳 吴若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88-2092,共5页
本试验利用泥鳅红细胞微核率的变化来监测污水的对其染色体的诱变。结果表明:泥鳅红细胞在染毒处理48 h后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呈现统计学上的显著增加。在不同浓度污水的染毒试验中,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增加,... 本试验利用泥鳅红细胞微核率的变化来监测污水的对其染色体的诱变。结果表明:泥鳅红细胞在染毒处理48 h后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呈现统计学上的显著增加。在不同浓度污水的染毒试验中,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增加,其中体积分数为原污水70%浓度组泥鳅微核率与核变形率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就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体积分数为原污水100%浓度组泥鳅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均达到最大值。表明造纸厂污水具有一定的诱变活性。加入2.5 g.L-1的改性炭K对污水进行处理48 h后,泥鳅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都有明显的下降,其中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只有处理浓度为100%的泥鳅微核率变化达到显著水平,其余处理浓度均未达到差异水平;而核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处理浓度为80%的未达到差异水平,而90%和100%的泥鳅核异常率变化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表明改性炭K具有净化污水的作用,但量还需要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厂污水 泥鳅 染色损伤 改性炭K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久效磷农药对黄鳝染色体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冯永亮 闫建国 +1 位作者 赵飞 汝少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9-75,共7页
以0.25、0.50、1.00和2.00mg/L浓度久效磷农药暴露黄鳝96h,采用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试验方法研究了久效磷农药对外周血红细胞和肾细胞染色体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0.50~2.00和0.25~2.00mg/L的久效磷农药暴露显著升高了红细胞核异常细... 以0.25、0.50、1.00和2.00mg/L浓度久效磷农药暴露黄鳝96h,采用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试验方法研究了久效磷农药对外周血红细胞和肾细胞染色体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0.50~2.00和0.25~2.00mg/L的久效磷农药暴露显著升高了红细胞核异常细胞率及总核异常细胞率;1.00和2.00mg/L暴露组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总异常率和染色体裂隙率显著升高,0.50~2.00mg/L暴露组染色体结构总畸变率显著升高;2.00mg/L暴露组肾脏组织RNA含量及RNA/DNA比值显著降低。结果表明久效磷农药能够引起黄鳝染色体损伤,导致遗传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效磷农药 黄鳝 遗传毒性 染色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儿茶素对X射线诱发的染色体损伤的抑制效果
9
作者 鲁成银 《中国茶叶》 2004年第3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茶儿茶素 X射线诱发 染色损伤 抑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损伤会导致母猪繁殖力的下降
10
作者 李岑岑 《猪业科学》 2017年第12期24-24,共1页
虽然母系遗传决定了遗传影响的大部分,而父系在遗传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爆管它的遗传影响很小,但是可能对生育率数据造成重大影响。最近,对拷贝数变异(CNVs)的关注可能为实践中发现问题提供机会。
关键词 母猪繁殖力 染色损伤 母系遗传 生育率 拷贝数 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损伤
11
作者 童一中 《生物学教学》 1984年第3期12-12,共1页
染色体损伤,是一项检查人体是否已受有毒化学物质损害的重要指标。在自然条件下,有时患流行性感冒、或受X射线以及日光的照射等因素的作用,都会引起染色体的损伤;而且,染色体损伤也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如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则接受... 染色体损伤,是一项检查人体是否已受有毒化学物质损害的重要指标。在自然条件下,有时患流行性感冒、或受X射线以及日光的照射等因素的作用,都会引起染色体的损伤;而且,染色体损伤也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如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则接受某些毒性化学物质的人体,往往会具有较高的染色体损伤率。按平均数来说,在带有损伤染色体的群体中,其所出现癌症或生育缺陷的机会,总要比预期的来得多;然而,也就在这种群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损伤 有毒化学物质 染色体分带 染色体畸变 电离辐射 辐射剂量 日本广岛 辨认人 DNA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芜菁对环磷酰胺引起小鼠损伤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钱晓薇 朱睦元 +1 位作者 许秀珍 朱小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6期371-373,共3页
关键词 小鼠 拮抗作用 芜菁叶汁 芜菁块根汁 环磷酰胺 微核率 畸变率 染色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悬浮体染色对羊绒半精纺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王卓睿 邢建伟 徐成书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9,共5页
传统工艺染色的山羊绒纤维在半精纺过程中出现频繁缠辊、断头率高等问题,造成制品质量品质低下,使企业遭受损失。采用Lanasol及Lanasol CE系列染料以微悬浮体技术对山羊绒纤维进行染色加工,以期降低山羊绒的染色损伤,改善染色纤维的纺... 传统工艺染色的山羊绒纤维在半精纺过程中出现频繁缠辊、断头率高等问题,造成制品质量品质低下,使企业遭受损失。采用Lanasol及Lanasol CE系列染料以微悬浮体技术对山羊绒纤维进行染色加工,以期降低山羊绒的染色损伤,改善染色纤维的纺纱性能,并比较了微悬浮体染色工艺和传统染色工艺对山羊绒染色和纺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悬浮体染色技术的应用降低了纤维染色损伤,有效改善了山羊绒半精纺缠辊、断头等现象,并使纺纱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悬浮体 半精纺 山羊绒 染色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鳙鱼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暾 《淡水渔业》 1980年第4期3-7,共5页
研究鱼类染色体,对推进鱼类的遗传育种和分类工作,探索水质污染与鱼类染色体损伤的相关关系,作为监测和评价水体质量的一种新的生物监测手段,都有重要意义。有关鱼类染色体的研究报道颇多。现存的24,000多种鱼中,已检查染色体数的... 研究鱼类染色体,对推进鱼类的遗传育种和分类工作,探索水质污染与鱼类染色体损伤的相关关系,作为监测和评价水体质量的一种新的生物监测手段,都有重要意义。有关鱼类染色体的研究报道颇多。现存的24,000多种鱼中,已检查染色体数的有600余种,初步作了组型分析的约300余种。近年来,国内也逐渐开展了鱼类染色体的研究工作。但有关的报道还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鳙鱼 种鱼 遗传育种 染色体数 水体质量 相关关系 染色损伤 染色体组型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2对莴苣(Lactuca Satival.)种子存活和染色体损作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献才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78-80,共3页
在空气和N2中对6.1%和18.1%两个含水量的莴苣种子贮藏中生活力的丧失和染色体损伤情况进行了研究。在低含水量情况下,在N2中种子存活比在空气中好,但在高含水量情况下,在空气中比在N2中存活时间长,不管那种情况,贮藏中周围气体... 在空气和N2中对6.1%和18.1%两个含水量的莴苣种子贮藏中生活力的丧失和染色体损伤情况进行了研究。在低含水量情况下,在N2中种子存活比在空气中好,但在高含水量情况下,在空气中比在N2中存活时间长,不管那种情况,贮藏中周围气体对存活种子的生活力及染色体损伤都影响不大,因而,种子贮藏在N2和空气中都同样表现为染色体畸变和生活力的丧失,但湿种子使生活力丧失的染色体畸变数目比干种子低、该文试图对种子在惰性区作中贮藏控制遗传退化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苣 种子 贮藏 生活力 染色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应激引起DNA损伤机理揭开
16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期109-109,共1页
过去研究人员虽一直将慢性应激与染色体损伤联系起来。近日,研究人员才发现慢性应激导致染色体损伤的原因。据美国物理学家线织网报道,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一个明确的机制,从DNA(脱氧核糖核酸)损伤的角度解释应激... 过去研究人员虽一直将慢性应激与染色体损伤联系起来。近日,研究人员才发现慢性应激导致染色体损伤的原因。据美国物理学家线织网报道,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一个明确的机制,从DNA(脱氧核糖核酸)损伤的角度解释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应激 损伤机理 DNA 杜克大学医学中心 染色损伤 研究人员 脱氧核糖核酸 物理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和丝裂霉素C对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玉琢 王荫槐 +2 位作者 孙淑华 李振杰 郭金微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1993年第Z1期73-74,共2页
微核与染色体损伤有关,凡能使染色体发生断裂或使染色体与纺锤体连结遭到破坏的遗传损伤,都可用微核试验检测。该方法自Evans等(1959)之后,被广泛用于检测各种理化因子对染色体损伤的影响。由于实验材料的限制,至今未见国外有关生物因... 微核与染色体损伤有关,凡能使染色体发生断裂或使染色体与纺锤体连结遭到破坏的遗传损伤,都可用微核试验检测。该方法自Evans等(1959)之后,被广泛用于检测各种理化因子对染色体损伤的影响。由于实验材料的限制,至今未见国外有关生物因子——微生物对实验动物微核率,即对实验动物遗传物质稳定性影响的报道,本实验不仅对无菌(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多染红细胞 染色损伤 大鼠 微核率 微核试验 实验动物 遗传损伤 微生物影响 致突变 纺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培养的动植物细胞在农药生测中的应用
18
作者 万树青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1993年第3期12-13,共2页
农药研究中的化合物活性评价、新药筛选以及毒性测定等,一般采用活的生物个体。这种测试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为农药理论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依据。然而,由于生物测定对材料的要求严格,并需要一定的数量才能保证测定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因... 农药研究中的化合物活性评价、新药筛选以及毒性测定等,一般采用活的生物个体。这种测试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为农药理论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依据。然而,由于生物测定对材料的要求严格,并需要一定的数量才能保证测定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因此,做一次测定不仅花费很高而且速度很慢,难以满足新农药创制和开发应用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药筛选 活性评价 动植物细胞 生物个体 农药创制 离体培养 农药研究 毒性测定 遗传毒性 染色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Ne激光照射转胎对外周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的影响
19
作者 刘光冰 杨大秀 《激光杂志》 CAS 1986年第3期157-159,共3页
我们对应用He-Ne激光照射至明穴转胎的孕妇及其婴幼儿作外周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检测,以探讨He-Ne激光照射对人类染色体损伤的可能性。
关键词 淋巴细胞微核 HE-NE 激光照射 出现率 染色损伤 婴幼儿 孕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111任务组介绍
20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3-373,共1页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111任务组(TG 111)是第1和第3 分委员会共同下设的一个任务组。它的任务是研究“制约个人对电离辐射响应的因素”。受到电离辐射照射后的组织反应和随机效应因人而异。制约个人对电离辐射响应的因素和机制是...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111任务组(TG 111)是第1和第3 分委员会共同下设的一个任务组。它的任务是研究“制约个人对电离辐射响应的因素”。受到电离辐射照射后的组织反应和随机效应因人而异。制约个人对电离辐射响应的因素和机制是复杂的,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通过分析不同终点,可以在不同的生物组织水平上根据不同的辐射剂量来度量这些响应,如癌症、非癌疾病和整个生物体的死亡率、照射后的正常组织反应、及细胞终点如染色体损伤和分子改变。有许多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个人对辐射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损伤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 电离辐射 随机效应 辐射剂量 ICRP 因人而异 分子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