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长激素预处理在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周海燕 吴彩云 +5 位作者 黄德焕 郝燕 陈大蔚 王孟寒 赵刚 周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8-993,共6页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GH)预处理对整倍体的改善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行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PGT-A)助孕的134例患者,其中30例行自身对照,104例行组间对照。根据是否添加GH分为GH预处理组和GH非预处理组,GH预处理为促...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GH)预处理对整倍体的改善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行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PGT-A)助孕的134例患者,其中30例行自身对照,104例行组间对照。根据是否添加GH分为GH预处理组和GH非预处理组,GH预处理为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前行4~6周的GH 2 U/d皮下注射,Gn启动日剂量加倍直至扳机日,GH非预处理为未用过GH处理。前次PGT-A周期失败后一年内再次行PGT-A时予GH预处理构成自身对照组。组间对照和自身对照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基本情况、囊胚情况及助孕结局。结果无论组间对照还是自身对照,GH预处理后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卵巢敏感指数(OSI)、获卵数、MII卵数、2PN数、2PN受精率、可利用卵母细胞率、活检囊胚数、整倍体囊胚数、整倍体囊胚率、至少一个整倍体率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H预处理后的Gn总量、Gn天数、嵌合体囊胚数、嵌合体囊胚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GH预处理后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有提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H预处理可以明显增加行PGT-A患者的整倍体数和整倍体率,并有改善妊娠结局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预处理 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 整倍体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2例胎儿肾盂扩张与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商梅娇 周祎 +3 位作者 鲁云涯 陈涌珍 陈宝江 方群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胎儿肾盂扩张在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咨询提供指导。【方法】对入选的122例超声诊断为肾盂扩张且行产前介入性诊断(羊膜腔穿刺或脐静脉穿刺)的胎儿,回顾其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了解妊娠结局。【结果】1)12... 【目的】探讨胎儿肾盂扩张在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咨询提供指导。【方法】对入选的122例超声诊断为肾盂扩张且行产前介入性诊断(羊膜腔穿刺或脐静脉穿刺)的胎儿,回顾其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了解妊娠结局。【结果】1)122例胎儿染色体核型中,87.7%(107/122)核型正常,4.9%(6/122)核型异常,7.4%(9/122)染色体核型多态性。2)Ⅰ组:孤立性肾盂扩张(67例);Ⅱ组:合并一个其他超声软指标(34例);Ⅲ组:合并两个或两个以上其他超声软指标(7例);Ⅳ组:合并胎儿结构畸形(14例)。4组中,染色体核型正常者分别为63例(94%)、28例(82.4%)、7例(100%)、9例(64.3%);染色体核型多态性分别为3例(4.5%)、6例(17.6%)、0例、0例;染色体核型异常分别为1例(1.5%)、0例、0例、5例(35.7%,唐氏综合征3例,其他异常2例)。3)成功随访胎儿107例,其中男孩87例,女孩20例,男:女=4.35∶1。11例终止妊娠,96例活产新生儿,早产4例,足月产92例,顺产35例,剖宫产61例,平均出生孕周为39.1周。10例新生儿出生后因肾积水无缓解或进行性加重行手术治疗。【结论】孤立性肾盂扩张不应直接作为产前诊断指征,但肾盂扩张合并其他超声软指标或者合并胎儿结构畸形,应建议行产前诊断,排除染色体非整倍体,胎儿生后应密切随访泌尿系统功能,绝大多数肾盂扩张胎儿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肾盂扩张 产前诊断 染色体非整倍体 超声软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基因测序在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3
作者 郑芳秀 周琴 +5 位作者 陈英苹 张晓青 张玢 黄瑞萍 缪婷婷 蒋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96-1798,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检测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3 218例单胎孕妇,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抽取孕妇外周血,提取血浆中胎儿游离DNA,制备文库,采用Illum... 目的 :探讨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检测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3 218例单胎孕妇,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抽取孕妇外周血,提取血浆中胎儿游离DNA,制备文库,采用Illumina Next Seq CN500测序平台对其进行测序分析,对测序提示的性染色体异常患者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后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3 218例样本中,高通量基因测序提示16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经知情同意,12例孕妇自愿接受羊水产前诊断,其中8例羊水G带核型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包括3例45,X;3例47,XXX;2例47,XXY;其余4例G带核型正常。结论:高通量基因测序可用于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产前检测,但还需改进测序方案,积累临床数据,提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染色体非整倍体 无创产前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SH快速检测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吴庆华 史惠蓉 +4 位作者 解艳华 江淼 赵振华 鲁宁 孔祥东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因自然流产行清宫术的绒毛组织行FISH分析,使用7种探针对13、16、18、21、22号和X、Y染色体进行了检测,并对这30例流产夫妇行外周血...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因自然流产行清宫术的绒毛组织行FISH分析,使用7种探针对13、16、18、21、22号和X、Y染色体进行了检测,并对这30例流产夫妇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常规核型分析。结果:FISH分析的30例自然流产的绒毛组织中,有17例检测出了异常信号,检出率为57%,其中8例16-三体、2例22-三体、2例13-三体和5例三倍体。30例自然流产夫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结论:FISH技术可以快速、简便地检测出流产物绒毛组织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异常,FISH技术的应用可以为自然流产夫妇遗传咨询提供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自然流产 绒毛组织 染色体非整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早孕期检测 被引量:6
5
作者 汪淑娟 高志英 +4 位作者 卢彦平 李亚里 姜淑芳 汪龙霞 张立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5-658,共4页
目的:评价孕妇血浆胎儿游离DNA检测对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早孕期检测价值。方法自2011年3月1日~2013年8月31日,采用早孕期超声筛查和孕妇血浆胎儿游离DNA检测技术,对136例孕11-13+6周的高龄孕妇进行检测,并通过染色... 目的:评价孕妇血浆胎儿游离DNA检测对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早孕期检测价值。方法自2011年3月1日~2013年8月31日,采用早孕期超声筛查和孕妇血浆胎儿游离DNA检测技术,对136例孕11-13+6周的高龄孕妇进行检测,并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进行结果验证。结果cff-DNA检测,检出3例21-三体,1例18-三体(同时存在NT增厚),1例45,X(超声提示胎儿全身水肿),与荧光染色体杂交的结果一致,分别为47,XN,+21、47,XN,+18、45,X;筛查阴性者,未发现染色体异常。结论在早孕期开展cff-DNA检测,能更早期、更准确的检出高危对象进行确诊、干预,并能显著降低不必要的介入性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孕妇 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 早孕期检测 胎儿游离DNA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宋婕萍 王波 +1 位作者 徐淑琴 王维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中的价值。方法:对275例孕18~23周、有产前诊断指征者,在B超引导下经腹抽取羊水后,应用18号、X、Y染色体着丝粒探针以及13q14和2...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快速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中的价值。方法:对275例孕18~23周、有产前诊断指征者,在B超引导下经腹抽取羊水后,应用18号、X、Y染色体着丝粒探针以及13q14和21q22特异性探针,对未培养的羊水间期细胞进行FISH检测,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用荧光成像系统进行摄像和后期处理。同时对羊水细胞进行常规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275例产前诊断者中,染色体数目异常者9例(其中21三体7例,47,XXX1例,47,XYY1例),与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完全吻合。结论:FISH技术用于羊水细胞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诊断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畸变 原位杂交 荧光 染色体非整倍体 产前诊断 羊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例产前性染色体非整倍体胎儿的临床特征和妊娠选择 被引量:4
7
作者 罗小金 丛潇怡 +7 位作者 刘效伊 陈婧 胡亮 李高驰 裴元元 冉健 温丽娟 魏凤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083-2087,共5页
目的分析产前性染色体非整倍体(sex chromosome aneuploidy,SCA)胎儿的产前指征、核型结果、超声表现、妊娠选择以及跟踪随访,探讨SCA的产前临床特征及影响其妊娠选择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政府公共卫生项目加生育... 目的分析产前性染色体非整倍体(sex chromosome aneuploidy,SCA)胎儿的产前指征、核型结果、超声表现、妊娠选择以及跟踪随访,探讨SCA的产前临床特征及影响其妊娠选择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政府公共卫生项目加生育保险为在我院建档的孕早中期孕妇免费提供NIPT检测,筛查结果为SCA高风险者行产前诊断确诊为SCA的125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5例SCA分别为21例45,X、41例47,XXY、27例47,XXX、30例47,XYY和6例嵌合体。125例SCA中18例(12例45,X、2例47,XXY、1例47,XXX、1例47,XYY和2例嵌合体)产前诊断前或后检出超声异常。125例SCA中66例(52.8%)选择了终止妊娠(17例45,X、32例47,XXY、8例47,XXX、7例47,XYY和2例嵌合体),59例(47.2%)选择继续妊娠的SCA病例中,跟踪随访发现3例(2例45,X和1例47,XXX)因超声异常选择终止妊娠、2例(1例45,X和1例47,XXY)孕期自发流产,41例已生育表型正常儿。结论 NIPT作为一线产前筛查方案相较于当前普遍作为二线方案更能筛检出大量以往漏筛的SCA病例,SCA病例主要来自产前指征为低风险孕妇。45,X相较于其他类型SCA病例在产检前或后更易检出超声异常特征。妊娠45,X和47,XXY相较于47,XXX和47,XYY孕妇更倾向于选择终止妊娠。因不同类型的SCA其临床表型差异化比较大,SCA的妊娠选择主要由SCA的类型、超声结果、孕妇年龄等因素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筛查 产前诊断 核型分析 染色体非整倍体 妊娠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在不同适应证中的助孕结局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海燕 吴彩云 +3 位作者 陈大蔚 郝燕 章志国 周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7-692,共6页
目的 分析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PGT-A)在不同适应证中的助孕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PGT-A助孕的549对夫妻,按PGT-A适应证分6组,反复妊娠丢失(304例)、反复种植失败(57例)、高龄(38岁及以上,80例)、不良妊娠史(绒毛染色体三体或... 目的 分析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PGT-A)在不同适应证中的助孕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PGT-A助孕的549对夫妻,按PGT-A适应证分6组,反复妊娠丢失(304例)、反复种植失败(57例)、高龄(38岁及以上,80例)、不良妊娠史(绒毛染色体三体或不良妊娠,24例)、男性因素不育(67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17例),比较基本情况、获卵及胚胎活检情况、妊娠结局。结果 各组之间平均年龄、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之间平均获卵数、优质胚胎率、嵌合胚胎率、异常胚胎率、胚胎活检正常率及平均卵巢敏感性指数(O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P<0.001、P=0.03、P<0.001、P<0.001、P<0.001);高龄组异常胚胎率在6组中最高,平均获卵数、平均OSI及胚胎活检正常率最低。6组每取卵周期临床妊娠率及持续妊娠率、累积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组每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及持续妊娠率、除男性因素不育组外其余5组之间累积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GT-A可检出整倍体胚胎移植,提高妊娠效率;高龄人群有正常胚胎移植,也可获得较好的妊娠率,可能缩短其“抱婴回家”时间。同时,PGT-A可大幅提高因男性因素不育人群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 高龄 男性因素不育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定量荧光PCR快速产前诊断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 被引量:2
9
作者 邓玉清 肖晓素 +2 位作者 刘晓翌 张静媛 雷桔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7-350,共4页
目的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特点的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快速产前诊断技术。方法收集89例妊娠16~21周,羊水穿刺进行胎儿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孕妇的羊水,采用定量荧光PCR(quantitative fluorescence PCR,QF-PCR)技术对21、18、13、X/Y染... 目的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特点的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快速产前诊断技术。方法收集89例妊娠16~21周,羊水穿刺进行胎儿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孕妇的羊水,采用定量荧光PCR(quantitative fluorescence PCR,QF-PCR)技术对21、18、13、X/Y染色体上杂合度较高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om repeat,STR)位标进行扩增检测,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并分析正常核型胎儿21、18、13、X/Y染色体上的STR的多态信息含量(PIC)。结果89例未培养羊水标本经过QF-PCR检测,发现4例21三体,2例18三体,1例13三体,1例性染色体三体,与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1例21三体结果难以判定,染色体核型分析证实为嵌合体,嵌合比例为32%。其余80例正常,与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中国人21、18、13、X/Y染色体上STR:D21S11、D21S1435、D21S1270、D21S1411、D18S391、D18S978、D18S386、D18S499、D13S742、D13S634、D13S628、D13S305、XHPRT和X22的PIC分别为0.761、0.845、0.952、0.893、0.721、0.848、0.926、0.904、0.912、0.787、0.918、0.946、0.890、0.826。结论本研究所选STR位标在中国人群中呈现较高的遗传多态性,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多重定量荧光PCR技术适用于快速产前诊断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串联重复序列 定量荧光PCR 产前诊断 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无创DNA产前检测 被引量:69
10
作者 边旭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0-333,共4页
我国是出生缺陷的高发国,目前我国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约在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90万例。染色体疾病是最为严重的出生缺陷之一。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是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其中,21... 我国是出生缺陷的高发国,目前我国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约在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90万例。染色体疾病是最为严重的出生缺陷之一。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是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其中,21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 产前检测 21三体综合征 DNA 18三体综合征 13三体综合征 染色体疾病 出生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T用于产前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俊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14-816,共3页
非侵入性(或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test,NIPT)是基于对于孕期母亲外周血游离DNA进行平行测序,即将母体游离DNA与胎儿游离DNA(cf-DNA)共同检测以判断常见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一种产前筛查技术。基于其较高... 非侵入性(或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test,NIPT)是基于对于孕期母亲外周血游离DNA进行平行测序,即将母体游离DNA与胎儿游离DNA(cf-DNA)共同检测以判断常见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一种产前筛查技术。基于其较高的检出率以及与传统的血清学筛查相比极低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越来越被广大的临床医生和孕妇所接受,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 产前检测 筛查技术 胎儿 血游离DNA 血清学筛查 侵入性 假阴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胎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产前筛查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28-330,共3页
妊娠物染色体中,不少于8%是非整倍体。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包括21-三体、18-三体、13-三体等。
关键词 染色体非整倍体 产前筛查 21-三体 双胎 妊娠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罗艳梅 胡华梅 +4 位作者 徐聚春 章容 徐亮 潘颜 姚宏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4-467,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NIPT检测的6030例单活胎孕妇(孕12~32周)外周血标本并提取胎儿游离DNA,进行文库构建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NIPT检测的6030例单活胎孕妇(孕12~32周)外周血标本并提取胎儿游离DNA,进行文库构建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学信息分析,推算出胎儿患染色体疾病的风险率。对检测结果提示高风险者建议行羊水或者脐血穿刺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检测结果低风险者进行电话跟踪随访。结果:行NIPT检测的6030例孕妇检出高风险67例,其中21-三体高风险16例,18-三体高风险3例,13-三体高风险5例,性染色体异常高风险34例,其他染色体异常高风险9例。67例高风险孕妇中,10例拒绝进一步产前诊断,余57例均行羊水/脐血穿刺检查,其中确诊胎儿染色体异常34例(21-三体16例,18-三体2例,13-三体2例,性染色体异常12例,其他染色体异常2例);余23例羊水/脐血穿刺结果正常者,继续妊娠。NIPT对21-三体和18-三体的阳性预测值达100.00%和66.67%,但对13-三体、性染色体异常以及其他染色体异常的阳性预测值仅50.00%、42.85%和33.33%。结论:NIPT对21-三体和18-三体的检测符合率较高,但对13-三体、性染色体异常以及其他染色体异常符合率偏低。NIPT是一项筛查技术,测序高风险的孕妇仍需行羊水/脐血穿刺,以保证产前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 染色体非整倍体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产前检测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孔令蓉 孙路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8-102,共5页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及出生缺陷,其产前筛查及诊断是出生缺陷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之一。常见严重或致死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有21-三体(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18-三体(爱德华氏综合征,Edwards Syndr...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及出生缺陷,其产前筛查及诊断是出生缺陷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之一。常见严重或致死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有21-三体(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18-三体(爱德华氏综合征,Edwards Syndrome)和13-三体(帕陶氏综合征,Patau Syndrome),其中以21-三体最常见,发病率为0.7‰~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 不良妊娠结局 二级预防 出生缺陷 无创产前检测 唐氏综合征 TAU 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柯伶 贾蓓 +3 位作者 汪丽萍 宋兰林 肖超群 钟梅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产前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20例产前诊断孕妇的新鲜羊水进行FISH检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将结果与临床追踪确诊结果(随访的新生儿或引产的死胎脐血或外周血的染色体核型)作比较,同...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产前诊断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20例产前诊断孕妇的新鲜羊水进行FISH检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将结果与临床追踪确诊结果(随访的新生儿或引产的死胎脐血或外周血的染色体核型)作比较,同时根据FISH的检测效能和分析产前诊断方案,评价FISH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①FISH检测全部成功,其结果与临床追踪确诊的核型分析一致,并且染色体非整倍体检出率100%;1例孕晚期羊水细胞培养失败,2例羊水培养为四倍体镶嵌体胎儿经临床追踪确诊后为正常染色体。②产前诊断指征中,高龄、多项指征及其他因素的孕妇临床上对FISH及核型分析这两种方法的选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唐氏筛查异常和超声筛查异常的孕妇分别倾向选择FISH(P=0.029)及核型分析(P=0.000)。结论:FISH技术能快速准确检测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异常。母血清唐氏筛查异常孕妇产前诊断倾向选择FISH检测。FISH可作为孕晚期高危孕妇首选的产前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非整倍体 产前诊断 临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DNA检测在诊断高龄孕妇胎儿非整倍体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6
作者 龙洋 罗艳梅 +4 位作者 徐聚春 徐亮 胡斌 姚宏 李亚斐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3-375,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妊娠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以及无创DNA产前检测(NIPT)在诊断高龄孕妇胎儿非整倍体染色体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5岁的高龄孕妇2714例,按年龄分为35~39岁,≥40岁两组,采用NIPT高通量测序检测孕妇血浆游离DNA,并对检... 目的:探讨高龄妊娠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以及无创DNA产前检测(NIPT)在诊断高龄孕妇胎儿非整倍体染色体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5岁的高龄孕妇2714例,按年龄分为35~39岁,≥40岁两组,采用NIPT高通量测序检测孕妇血浆游离DNA,并对检测结果提示21-三体、18-三体、13-三体及性染色体高风险者行羊膜腔穿刺术及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检测结果阴性者通过电话随访进行验证。计算NIPT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Youden指数。结果:2714例高龄孕妇NIPT检测结果提示胎儿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高风险47例,6例高风险孕妇拒绝侵入性产前诊断,余41例高风险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及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21-三体19例,18-三体1例,13-三体2例,性染色体异常7例。与现有的金标准羊膜腔穿刺术核型分析相比较,NIPT对高龄孕妇除外性染色体异常的胎儿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检出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99.93%,阳性预测值为90.91%,阴性预测值为100.00%,Youden指数为0.99。进一步通过年龄分组发现,40岁及以上年龄组异常率显著高于35~39岁年龄组(P=0.011)。结论:高龄孕妇可通过NIPT快速、安全地筛查出胎儿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减少侵入性产前检测比例,降低胎儿出生缺陷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DNA检测 染色体核型分析 高龄孕妇 整倍体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氏筛查临界风险的非高龄孕妇有必要行无创性产前检测:6804例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兴坤 郭晓玲 +2 位作者 钟进 陈志华 吴水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50-1356,共7页
目的探讨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对血清学筛查阳性的非高龄孕妇血浆胎儿游离DNA进行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8年6月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行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的6804例非高龄孕妇(预产期年龄<35岁)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对血清学筛查阳性的非高龄孕妇血浆胎儿游离DNA进行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8年6月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行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的6804例非高龄孕妇(预产期年龄<35岁)为研究对象,孕周:12~24周,预产期年龄:21~34岁,均为单胎。按照血清学指标分为高风险组和临界风险组,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组3763例(21三体风险值≥1/270或18三体风险值≥1/350),临界风险组3041例(1/1000≤21三体风险值<1/270或1/1000≤18三体风险值<1/350)。对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结果阳性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或脐静脉血穿刺,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高通量测序检测。对所有检测孕妇行电话随访,并统计分析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的准确性在两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6801例成功完成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3例样本由于血浆游离DNA浓度过低检测失败。3761例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组中产前基因检测染色体拷贝数异常高风险者共70例,其中53例行进一步产前诊断,结果显示高风险组无创性产前检测技术对21三体检测的灵敏度为95.65%,特异度99.91%,阳性预测值88.0%,假阳性率0.09%,假阴性率4.35%;对18三体检测的灵敏度100%,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假阳性率0,假阴性率0。对13三体检测的假阳性率0.09%,假阴性率0;对性染色体异常检测的灵敏度100%,特异度99.80%,阳性预测值30.0%,假阳性率0.2%,假阴性率0;对其他染色体异常检测的灵敏度100%,特异度99.88%,阳性预测值16.60%,假阳性率0.18%,假阴性率0。3040例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组产前基因检测染色体拷贝数异常高风险者共54例,其中的36例行进一步产前诊断,结果显示临界风险组孕妇无创性产前检测技术对21三体检测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假阳性率0,假阴性率0;对18三体检测的假阳性率0.11%,假阴性率0。13三体检测的假阳性率0.04%,假阴性率0;对性染色体异常检测的灵敏度100%,特异度99.79%,阳性预测值50%,假阳性率0.21%,假阴性率0;对其他染色体异常检测的假阳性率0.18%,假阴性率0。高风险组和临界风险组对21三体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阳性预测值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唐氏筛查高风险但拒绝产前诊断和临界风险的非高龄孕妇很有必要进一步行无创性产前检测。该技术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具有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性产前检测 染色体非整倍体 游离胎儿DNA 血清学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产前筛查:当前应用与未来趋势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乃馨 黄荷凤 徐晨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57-861,共5页
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遗传疾病的产前风险评估也迎来了范式的转变,最为瞩目的莫过于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自发现孕妇外周血中存在胎儿游离DNA(cell-free fetal DNA,cffDNA)以来,科学界和... 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遗传疾病的产前风险评估也迎来了范式的转变,最为瞩目的莫过于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自发现孕妇外周血中存在胎儿游离DNA(cell-free fetal DNA,cffDNA)以来,科学界和临床医学界都见证了NIPT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应用的飞跃。目前,NIPT已经能够在妊娠早期筛查以唐氏综合征为代表的多种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极大地降低了孕妇及胎儿的风险。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NIPT的检测范围正在逐步扩展,涵盖更多的遗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游离DNA 无创产前筛查 孕妇外周血 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 唐氏综合征 遗传疾病 FETAL 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科学态度推动遗传检测新技术在胎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
19
作者 戚庆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389,共6页
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胎儿遗传性疾病的产前筛查范围已从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扩展到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和单基因病,筛查策略也从仅针对染色体异常逐渐进展至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拷贝数变异和单基因变异进行同步筛查的策略... 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胎儿遗传性疾病的产前筛查范围已从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扩展到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和单基因病,筛查策略也从仅针对染色体异常逐渐进展至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拷贝数变异和单基因变异进行同步筛查的策略。目前,游离DNA检测已经成为产前筛查的主流检测技术,但在检测疾病范围、目标疾病的检测性能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临床实践中,正确评估新遗传性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筛查效率,完善临床路径,提高从业人员的咨询能力,全面评估新技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服务可及性,进一步完善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的技术和管理体系,是目前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筛查 游离DNA检测 染色体非整倍体 拷贝数变异 单基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胎妊娠的孕期监护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林环 王子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47-650,共4页
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及促排卵药物的使用,多胎妊娠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其中以双胎妊娠最为多见。发达国家双胎妊娠的发生率从1980年的1.89%上升至2009年的3.33%[1]。而在辅助生殖技术妊娠中,我国双胎妊娠的发生率高达63.35%... 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及促排卵药物的使用,多胎妊娠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其中以双胎妊娠最为多见。发达国家双胎妊娠的发生率从1980年的1.89%上升至2009年的3.33%[1]。而在辅助生殖技术妊娠中,我国双胎妊娠的发生率高达63.3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胎妊娠 胎儿生长受限 孕期监护 镜像综合征 胎儿监护 染色体非整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