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辐射亚洲百合鳞茎(M_1)染色体畸变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陆长旬 黄善武 +2 位作者 梁励 赵祥云 张克忠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8-151,共4页
6 0 Coγ射线辐照亚洲百合Pollyana品种的鳞茎 ,辐照后的当代植株 (M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出现明显的辐射效应 ,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发生了变异。多次实验证明 。
关键词 亚洲百合 鳞茎 染色体畸变 辐射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老化诱导小麦染色体畸变及大麦醇溶蛋白带型频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晗 卢新雄 +2 位作者 张志娥 陈晓玲 辛萍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6-61,共6页
通过对 2 0份小麦种质发芽率和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的测定 ,结果表明同一品种贮藏于中期库的低发芽率种质 ,其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贮藏于长期库的高发芽率种质。从总体上看 ,种子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发芽率呈负显著相关 ,而与贮藏年... 通过对 2 0份小麦种质发芽率和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的测定 ,结果表明同一品种贮藏于中期库的低发芽率种质 ,其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贮藏于长期库的高发芽率种质。从总体上看 ,种子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发芽率呈负显著相关 ,而与贮藏年限无显著相关。但对长期库和中期库的种质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种子根尖染色体畸变率与发芽率和贮藏年限均无显著相关。对大麦地方品种“普乃干木”的醇溶蛋白分析表明 ,该品种有 4种biotype,随着发芽率的下降 ,其群体中的 4种bio type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当发芽率从 95 %降到 34%时 ,其中一种biotype出现了消失 ,而有一种biotype频率从 83%上升至95 % ,此结果表明 ,种子生活力下降和不同biotype种子存活能力存在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老化 小麦 染色体畸变 大麦 醇溶蛋白 种质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例事故受照者染色体畸变分析及生物剂量估算 被引量:7
3
作者 吕玉民 傅宝华 +2 位作者 韩林 陈玉浩 赵风玲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7-419,共3页
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CB微核分析方法,对2000年河南许昌“3.06”60Co辐射事故1例受照者(A)和2000年河南开封“6.26”辐射事故一例过量放射性核素内污染致γ射线照射受照者(B)的生物剂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A”和“B”... 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CB微核分析方法,对2000年河南许昌“3.06”60Co辐射事故1例受照者(A)和2000年河南开封“6.26”辐射事故一例过量放射性核素内污染致γ射线照射受照者(B)的生物剂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A”和“B”两例受照者依据双十环率估算的剂量分别为1.44Gy和0.15GyCB微核率估算的剂量分别为1.43Gy和0.22Gy,与用物理方法估算的剂量比较接近,亦与放射损伤的临床诊断一致。泊松分布检验证实,“A”偏离泊松分布,受到不均匀照射。提示染色体畸变和CB微核分析是非常可靠的生物计量估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受照者 染色体畸变 生物剂量 估算 CB微核 辐射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种子老化过程中EST同工酶变化与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乔燕祥 高平平 +3 位作者 王果萍 周建萍 田齐建 张素梅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对玉米自交系Mo17种子分别进行 5 8℃热水和 4 5℃恒温老化处理并对种子老化过程中种子发芽率、EST同工酶酶谱变化与染色体畸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Mo17玉米种子萌发一天的种子胚EST酶谱共表现为 14条清晰条带 ,5 8℃热水处理 30... 对玉米自交系Mo17种子分别进行 5 8℃热水和 4 5℃恒温老化处理并对种子老化过程中种子发芽率、EST同工酶酶谱变化与染色体畸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Mo17玉米种子萌发一天的种子胚EST酶谱共表现为 14条清晰条带 ,5 8℃热水处理 30min后 ,有四条酶带 (Rf值为 0 4 4、0 4 7、0 77、0 80 )消失 ,酶带号为 1、2、6、7、9的五条酶带着色变浅 ,由一、二级酶带变为二、三级酶带。 4 5℃恒温老化处理 6 0d后 ,Mo17种子EST酶谱中编号为 2和 5的两条酶带 (Rf值为 0 33、0 39)消失。处理 70d后 ,种子发芽率降至 39% ,酶带号为 11、12、13、14的四条酶带消失。随着老化时间延长 ,老化程度不断加重 ,发芽率低的玉米种子其根尖染色体畸变率相对较高 ,单桥、双桥、断片、落后及其它染色体畸变类型均被观察到。 5 8℃热水老化其发芽率降至 5 %时 ,染色体畸变率上升为 12 2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子老化 EST同工酶 染色体畸变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雀石绿诱发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 被引量:7
5
作者 于淑池 沈燕霞 +1 位作者 吴霞 池玥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26,共5页
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试验方法,研究孔雀石绿对蚕豆根尖细胞的致畸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孔雀石绿浓度在0.05-2.0mg/L之间时,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达到1.0mg/L时,微核率... 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试验方法,研究孔雀石绿对蚕豆根尖细胞的致畸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孔雀石绿浓度在0.05-2.0mg/L之间时,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达到1.0mg/L时,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达到最高水平,随后,均开始下降。在同一浓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不断延长,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不断增大。微核率在36h时,达到最高水平,而染色体畸变率在48h时达到峰值,之后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孔雀石绿 微核率 染色体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硫体内衍生物诱发CHL细胞染色体畸变效应 被引量:20
6
作者 孟紫强 桑楠 张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12,共5页
研究了SO_2在体内的衍生物一亚硫酸氢钠和亚硫酸钠对中国仓鼠肺纤维细胞(CHL)细胞染色体畸变(CA)的诱发作用研究结果表明,SO_2的衍生物不论是否有S_9混合物的存在情况下,均可诱发CHL细胞的CA频率显著增高,且... 研究了SO_2在体内的衍生物一亚硫酸氢钠和亚硫酸钠对中国仓鼠肺纤维细胞(CHL)细胞染色体畸变(CA)的诱发作用研究结果表明,SO_2的衍生物不论是否有S_9混合物的存在情况下,均可诱发CHL细胞的CA频率显著增高,且呈明确的剂量一效应关系.这说明SO_2不需要体内代谢转化的直接的细胞染色体断裂剂和基因毒性因子研究亦发现,SO_2产低浓度下主要诱发染色单体型畸变,在高浓度下既可引起染色单体型畸变,又可引起染色体型畸变研究还发现,SO_2衍生物处理细胞时间愈长,引起细胞遗传损伤所需的最低浓度就越低.提示:长期接触环境低浓度SO_2污染,有引起接触人群体内细胞遗传物质损伤的潜在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亚硫酸氢钠 CHL细胞 染色体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例12p染色体畸变血液病患者细胞遗传学和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艳 邱镜滢 +2 位作者 何琦 师岩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6-169,共4页
为研究 12 p染色体异常的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点 ,收集临床病例并将患者骨髓细胞进行 2 4小时短期培养后 ,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 :31例中 12p平衡易位 16例 ,12 p缺失10例 ,add( 12 p) 6例 ,inv(... 为研究 12 p染色体异常的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点 ,收集临床病例并将患者骨髓细胞进行 2 4小时短期培养后 ,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 :31例中 12p平衡易位 16例 ,12 p缺失10例 ,add( 12 p) 6例 ,inv( 12 ) 1例。按复杂核型分类法 ,16例 12p易位中简单畸变 6例 ,复杂畸变 6例 ,高度复杂畸变 4例。 10例 12 p缺失以高度复杂畸变为主 ,计有 7例 ,简单畸变仅 1例。 31例中急性白血病 2 1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3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4例 ,慢粒急淋变、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多发性骨髓瘤各 1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 14例 ,其中 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仅进行常规化疗 ,3例获得完全缓解 ,该 8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 5 .5月。结论 :12 p染色体畸变累及多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核型多为复杂畸变 ,病人缓解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p染色体畸变 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区段混合BAC探针鉴定食管癌细胞中的染色体畸变 被引量:3
8
作者 郝佳洁 王春丽 +5 位作者 顾文跃 程潇钰 张钰 徐昕 蔡岩 王明荣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8-565,共8页
染色体畸变是恶性肿瘤细胞的重要遗传学特征,文章旨在应用BAC DNA克隆鉴定食管癌细胞中的染色体臂和染色体区段的畸变。针对染色体各区段选取5~10个1 Mb BAC DNA,分别混合制备成特定染色体区段的BAC DNA混合克隆,然后将染色体臂上覆盖... 染色体畸变是恶性肿瘤细胞的重要遗传学特征,文章旨在应用BAC DNA克隆鉴定食管癌细胞中的染色体臂和染色体区段的畸变。针对染色体各区段选取5~10个1 Mb BAC DNA,分别混合制备成特定染色体区段的BAC DNA混合克隆,然后将染色体臂上覆盖所有区段的上述混合克隆进一步混合制备成特定染色体臂BAC DNA混合克隆。利用简并寡核苷酸引物聚合酶链反应(Degenerate oligonucleotide primed PCR, DOP-PCR)标记染色体臂探针,利用切口平移法(Nick translation)标记染色体区段探针,并对食管癌细胞中期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分析。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期染色体FISH结果显示,上述方法标记的探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进一步利用染色体臂混合探针,确定了多个食管癌细胞中的染色体重排所涉及的特定染色体臂;利用染色体区段混合探针,鉴定出KYSE140的t(1q;7q)衍生染色体中1q上的断点范围位于1q32-q41。文章成功建立了1 Mb BAC DNA混合克隆探针标记技术,并鉴定出多个食管癌细胞中的染色体臂和染色体区段畸变,不仅为利用 M-FISH 技术鉴定肿瘤细胞中的染色体畸变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方法,而且还可能进一步将该法推广应用于恶性血液病的核型分析以及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畸变 BAC DNA 染色体臂和区段 荧光原位杂交 食管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水合物诱发蚕豆(Vicia faba)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效应 被引量:18
9
作者 仪慧兰 姜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318-2324,共7页
以蚕豆为材料,研究SO2水合物-亚硫酸钠与亚硫酸氢钠混合液(3∶1,mmol·L-1/mmol·L-1)对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效应。结果表明:SO2水合物处理可诱发蚕豆根尖细胞遗传不稳定,出现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使非整倍体和染色体结构异常明... 以蚕豆为材料,研究SO2水合物-亚硫酸钠与亚硫酸氢钠混合液(3∶1,mmol·L-1/mmol·L-1)对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效应。结果表明:SO2水合物处理可诱发蚕豆根尖细胞遗传不稳定,出现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使非整倍体和染色体结构异常明显增加。中期染色体出现了缺失、断片、环(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环)、易位、双着丝粒等异常;在细胞分裂后期出现了滞后染色体、桥和断片等异常。研究结果表明,SO2是DNA分子断裂剂、非整倍体诱变剂,能够破坏生物细胞的基因组稳定性,是一种具有遗传毒性的环境诱变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2水合物 蚕豆 染色体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畸变和微缺失的研究及评估 被引量:5
10
作者 金辛良 徐丹枫 +6 位作者 朱晓明 谭剑敏 周伟民 张涛亮 许嘉骏 高赟 闵志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0-462,共3页
目的研究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染色体畸变及Y染色体(Yq11区)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cfac-tor,AZF)微缺失情况,建立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筛查方法。对原发性无精子及少弱精症患者与AZF微缺失的关系。方法对145例患者(无精子症102例,严... 目的研究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患者染色体畸变及Y染色体(Yq11区)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cfac-tor,AZF)微缺失情况,建立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筛查方法。对原发性无精子及少弱精症患者与AZF微缺失的关系。方法对145例患者(无精子症102例,严重少精子症43例)经染色体核型分析及AZF的3个位点8对引物PCR扩增,检测染色体畸变和Y染色体微缺失率。选取6个Y染色体特异性序列标签位点(STS),用PCR技术检测145例精子发生障碍患者AZF区微缺失情况。结果145例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2例,占8.3%。AZF区微缺失21例,缺失率为14.5%。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AZF缺失率分别为14.70%和11.62%。145例中AZF区微缺失21例,表现为无精子症。缺失均在AZFc区,7例为DAZ(sY254、sY255)缺失,另2例为DNA加sY157缺失。结论染色体畸变和Y染色体微缺失是导致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无精子症缺失率高于严重少精子症患者。AZF3个位点8对引物PCR扩增可作为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少精子症 染色体畸变 患者 Y染色体微缺失 PCR技术检测 染色体核型异常 PCR扩增 无精子症因子 factor 序列标签位点 精子发生障碍 筛查方法 AZF区 缺失率 弱精症 原发性 分析及 特异性 DNA 临床 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早先受照者的染色体畸变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泽云 金璀珍 +3 位作者 刘秀林 程昕 叶常青 孙志贤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72-276,共5页
应用2号染色体特异性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研究60Coγ射线照射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易位畸变。结果表明,离体照射诱发的畸变率与剂量呈现良好的相关。60Co辐射事故受照者在照后第6、7年的易位畸变率保持相对稳定... 应用2号染色体特异性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研究60Coγ射线照射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易位畸变。结果表明,离体照射诱发的畸变率与剂量呈现良好的相关。60Co辐射事故受照者在照后第6、7年的易位畸变率保持相对稳定,约占照后立即检测双+环畸变率的40%~50%,并且易位畸变率与最初照射剂量相关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毒理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畸变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离体照射人体淋巴细胞诱发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连珍 邓志诚 +3 位作者 李云华 詹江海 金璀珍 刘秀林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共4页
本文介绍用180kV X射线离体照射人体淋巴细胞诱发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的实验结果。实验设9个剂量点(0.1—5.0Gy)和1个对照点(0Gy)。分析结果表明,在(?)剂量范围内。双着丝点体加三着丝点体的畸变率 Y_1(%)、无着丝点断片畸变率 Y_... 本文介绍用180kV X射线离体照射人体淋巴细胞诱发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的实验结果。实验设9个剂量点(0.1—5.0Gy)和1个对照点(0Gy)。分析结果表明,在(?)剂量范围内。双着丝点体加三着丝点体的畸变率 Y_1(%)、无着丝点断片畸变率 Y_2(%)和总畸变率 Y_3(%)与剂量 D(Gy)的关系宜分别拟合为下列方程:Y_1=-0.336+3.89D+4.49D^2(适用于0.1~5.0Gy);Y_2=0.811+2.15D+2.77D^2;Y_3=0.6(?)5.7D+7.66D^2。在低剂量(0—0.5Gy)范围内,双着丝点体的畸变率Y_(dic)(%)和无着丝点断片畸变率 Y_(Ac)·(%)与剂量 D(Gy)的关系,可分别拟合为 Y_(dic)=-0.0013+4.02D(适用于0.1—0.5Gy),(?)=0.218+4.7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畸变 X射线 剂量 效应 淋巴细胞 生物剂量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迁延性小剂量受照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肖扬 李颂文 +1 位作者 蒋祖军 胡文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1139-1140,共2页
目的 :了解迁延性小剂量受照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及与受照剂量及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 45例受192 Ir小剂量 ( 0 0 1~ 0 63Gy)迁延性 ( 3 0~ 60d)照射人员受照后 1个月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结果 :受... 目的 :了解迁延性小剂量受照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及与受照剂量及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 45例受192 Ir小剂量 ( 0 0 1~ 0 63Gy)迁延性 ( 3 0~ 60d)照射人员受照后 1个月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结果 :受照组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染色体畸变率与受照剂量及时间相关。结论 :反复迁延性小剂量192 Ir照射可导致受照人员的机体近期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加。远期改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淋巴细胞 小剂量 染色体畸变 受照人员 受照剂量 照射 对照组 结论 情况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废水诱发的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畸变与微核的测定 被引量:7
14
作者 梁万福 幸亨泰 陈丽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251-255,共5页
用工业废水对洋葱根尖染毒,对其诱发的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期染色体畸变、微核测定表明,处理样品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畸变类型,主要表现为多极分裂、染色体桥、染色体片段、滞后染色体以及微核的产生。
关键词 洋葱根尖细胞 工业废水 染色体畸变 微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癜风与染色体畸变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光斗 周萍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23-225,共3页
对58例白癜风患者同时进行染色体畸变和自由基清除系统水平的测定。结果表明,白癜风患者染色体断裂和结构重排现象显著增加,同时伴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的升高和红细胞中超氧化物岐化酶和铜蓝蛋白水平的降低。
关键词 白癜风 染色体畸变 病理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例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染色体畸变分析及生物剂量估算 被引量:2
16
作者 戴宏 刘玉龙 +3 位作者 周丽英 蒲汪旸 吕玉民 庄志祥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1-194,共4页
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对2005年10月苏州某单位192Ir放射源辐射事故中3例急性放射皮肤损伤患者的染色体畸变进行了分析并对生物剂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A"、"B"和"C"3例受照者依据&qu... 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对2005年10月苏州某单位192Ir放射源辐射事故中3例急性放射皮肤损伤患者的染色体畸变进行了分析并对生物剂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A"、"B"和"C"3例受照者依据"双+环"数/细胞估算的剂量分别为0.25、0.20和0.29Gy,与用物理方法估算的全身平均剂量基本一致。提示染色体畸变分析是非常可靠的生物剂量估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Ir辐射事故 染色体畸变 生物剂量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7Cs事故受照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白玉书 关树荣 +7 位作者 黄绮龙 巫红 周启甫 王华 曹家珍 韩传贵 冯军 孙玉富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89-392,共4页
本文报道了36例在5个月内多次受到137Csγ射线源照射(累积剂量当量为0.005-2.1Sv)受照人员的细胞遗传学随访观察结果。结果表明,在照后1年和5年,各类染色体型畸变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由于非... 本文报道了36例在5个月内多次受到137Csγ射线源照射(累积剂量当量为0.005-2.1Sv)受照人员的细胞遗传学随访观察结果。结果表明,在照后1年和5年,各类染色体型畸变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由于非稳定性畸变的不断丢失,在照后5年,染色体畸变率比照后1年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铯137 事故照射 染色体畸变 随访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脱落细胞染色体畸变与膀胱癌组织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冉俊武 吕军 +4 位作者 王尉 曾钦松 陈晓东 胡卫列 王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25-1928,共4页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尿脱落细胞常见染色体畸变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99例患者尿液标本采用FISH技术检测9p21位点及3、7、17号染色体的畸变,并收集术后肿瘤分级、分期信息。结果:(1)3、17号染色体的畸变率在...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尿脱落细胞常见染色体畸变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99例患者尿液标本采用FISH技术检测9p21位点及3、7、17号染色体的畸变,并收集术后肿瘤分级、分期信息。结果:(1)3、17号染色体的畸变率在不同分期、分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号染色体的畸变率在不同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病理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p21位点的畸变率在不同病理分期、分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病理分级、分期越高,3、7、17号染色体扩增倍数越高。分级、分期越低,9p21出现缺失几率越大;分级、分期升高,9p21出现扩增几率越大。结论:4种染色体畸变尤其是扩增与膀胱癌恶性度、肌层浸润密切相关,多倍体数目可能成为膀胱癌预后预测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荧光原位杂交 尿脱落细胞 染色体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离子辐射诱导水稻花粉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远康 丘运兰 梅曼彤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4-19,共6页
分别用高能重离子40Ar,56Fe,与60Co-γ射线照射水稻边皮占干种子,观察M1,M2的生长发育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出现的染色体畸变。结果表明M1结实率与染色体畸变率均与辐射剂量显著相关。重离子辐射比γ射线... 分别用高能重离子40Ar,56Fe,与60Co-γ射线照射水稻边皮占干种子,观察M1,M2的生长发育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出现的染色体畸变。结果表明M1结实率与染色体畸变率均与辐射剂量显著相关。重离子辐射比γ射线更有效减少结实率及诱导染色体畸变,M1成苗率与结实率及M1,M2花粉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相对生物学效应值均大于1.M2花粉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较低,但仍与剂量呈线性关系,且γ射线诱导畸变率在M2下降高于重离子诱导的结果,可见与γ射线相比,重离子辐射对染色体损伤后的修复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离子辐射 水稻 染色体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滴丁酯对小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畸变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竞秋 高文萱 刘欣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17,共4页
使用2,4-滴丁酯(2,4-D butylate)处理小麦根尖,研究其对小麦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将田间用量的该除草剂药液稀释10倍、50倍、100倍,分别处理小麦根尖12、24、36、48 h。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及时间均能导致小麦根尖分生组织细胞... 使用2,4-滴丁酯(2,4-D butylate)处理小麦根尖,研究其对小麦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将田间用量的该除草剂药液稀释10倍、50倍、100倍,分别处理小麦根尖12、24、36、48 h。结果表明,不同稀释倍数及时间均能导致小麦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染色体发生畸变。在光学显微镜下可检测到凝集、加倍染色体、多极、桥、滞后、不均等分裂等畸变现象。其中稀释50倍并处理24 h条件下,染色体畸变率最高,达到6.334%;在所有畸变现象中,染色体凝集现象最显著,可达3.0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滴丁酯 小麦 染色体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