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紫粒小麦品种(系)染色体多样性的FISH分析
1
作者 李依依 董一龙 +5 位作者 王利彬 裴自友 尚毅 倪永静 杨学明 亓增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77-1386,共10页
彩色小麦富含花青素、酚类等生物活性成分,是改善小麦营养品质的重要基因资源,目前中国已经育成并推广了60多个彩色小麦品种,但对其染色体多样性研究尚缺乏报道。本研究以全国不同地区收集的50个紫粒小麦品种(系)为试材,寡核苷酸探针套#... 彩色小麦富含花青素、酚类等生物活性成分,是改善小麦营养品质的重要基因资源,目前中国已经育成并推广了60多个彩色小麦品种,但对其染色体多样性研究尚缺乏报道。本研究以全国不同地区收集的50个紫粒小麦品种(系)为试材,寡核苷酸探针套#7(ONPM#7)FISH分析发现,49个品种(系)为染色体纯合类型,1个为染色体杂合类型,由此构建了50个核型;共发现113种染色体多态类型,出现频率介于2.0%~100%之间,其中12种多态类型出现频率大于50%,代表中国紫粒小麦的主要染色体类型。染色体多态信息含量分析表明,A染色体组变异最大,其次为B染色体组,D染色体组变异最小;单染色体中6A变异最大,3D和4D变异最小。基于染色体多态性可以将供试材料全部清晰区分,50份紫粒小麦可以分为4个亚群,其中G1-1和G1-2类群分别包含4和8个品种(系),均为T1BL·1RS;G2-1和G2-2类群分别包含12和26个品种(系),均为非T1BL·1RS。ONPM#7产生的丰富染色体带纹为彩色小麦品种识别提供了简单直观的细胞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小麦 染色体多样性 寡核苷酸探针套 核型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眶蟾蜍、黑斑蛙、中国雨蛙不同地理居群的染色体多样性 被引量:5
2
作者 钱晓薇 《四川动物》 CSCD 2001年第4期181-184,共4页
本文研究温州地区的黑眶蟾蜍、黑斑蛙、中国雨蛙的核型 ,分析了三个地理居群的黑眶蟾蜍、四个地理居群的黑斑蛙、三个地理居群的中国雨蛙核型。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居群的同种蛙有相同的染色体数和核型模式。黑眶蟾蜍为 2n =2 2 ,NF =44 ,... 本文研究温州地区的黑眶蟾蜍、黑斑蛙、中国雨蛙的核型 ,分析了三个地理居群的黑眶蟾蜍、四个地理居群的黑斑蛙、三个地理居群的中国雨蛙核型。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居群的同种蛙有相同的染色体数和核型模式。黑眶蟾蜍为 2n =2 2 ,NF =44 ,核模式 6 +5 ;黑斑蛙为 2n =2 6 ,NF =5 2 ,核模式 5 +8;中国雨蛙为 2n =2 4,NF =48,核模式 6 +6。但同一种蛙的不同地理居群之间在SM数目和顺序、次缢痕或随体的位置等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眶蟾蜍 黑斑蛙 中国雨娃 染色体多样性 地理居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蛙、日本林蛙、饰纹姬蛙不同地理居群的核型多样性 被引量:7
3
作者 钱晓薇 朱睦元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4-148,共5页
本文研究了温州地区的泽蛙、日本林蛙、饰纹姬蛙的核型 ,并分析了9个地理居群泽蛙的核型、4个地理居群日本林蛙的核型和3个地理居群饰纹姬蛙的核型。结果表明 ,不同地理居群的同种蛙均有相同的染色体数和核型模式。泽蛙、日本林蛙都为2n... 本文研究了温州地区的泽蛙、日本林蛙、饰纹姬蛙的核型 ,并分析了9个地理居群泽蛙的核型、4个地理居群日本林蛙的核型和3个地理居群饰纹姬蛙的核型。结果表明 ,不同地理居群的同种蛙均有相同的染色体数和核型模式。泽蛙、日本林蛙都为2n=26,NF=52,核模式5 +8 ;饰纹姬蛙2n=24,NF=48,核模式6 +6。但同一种蛙的不同地理居群之间在SM数目和顺序、次缢痕或随体的位置等都有所不同 ,说明不同地理居群的同种蛙的染色体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故保护蛙品种资源多样性 ,不仅要从整个群体上考虑 ,而且要针对每个品种 (或类群 )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蛙 日本林蛙 饰纹姬蛙 染色体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寡核苷酸探针套painting的小麦“中国春”非整倍体高清核型及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丹蕊 杜培 +2 位作者 裴自友 庄丽芳 亓增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75-1587,共13页
基于寡核苷酸探针套painting的染色体鉴定技术简单、经济和高效,可以促进小麦品种及亲缘物种染色体识别和变异体鉴定,提高染色体工程效率。我们前期开发了寡核苷酸探针套,包含p As1-1、p As1-3、AFA-4、(GAA)10和p Sc119.2-1共5个探针... 基于寡核苷酸探针套painting的染色体鉴定技术简单、经济和高效,可以促进小麦品种及亲缘物种染色体识别和变异体鉴定,提高染色体工程效率。我们前期开发了寡核苷酸探针套,包含p As1-1、p As1-3、AFA-4、(GAA)10和p Sc119.2-1共5个探针。本研究通过一次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源于17个非整倍体的18份材料分析发现,其中14个染色体组成正确,可以清晰识别相应的缺体、四体和端体。还构建了基于寡核苷酸探针套涂染的、能准确识别3个基因组和7个部分同源群染色体的高清核型,发现4个非整倍体发生变异,其中从N5BT5D中鉴定出一个可能的小片段相互易位系T6AS·6AL-6DL和T6DS·6DL-6AL。进一步对7个地方品种、10个栽培品种(系)和1个人工合成小麦分析,发现15条染色体存在多态性,涉及6条B组(除4B)、5条A组(除1A和3A)和4条D组(1D、2D、4D和7D)染色体,可以清晰识别我国小麦生产上广泛应用的3种易位类型(T1RS·1BL、T6VS·6AL及相互易位T1RS·7DL和T7DS·1BL),省去了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程序。另外,对5个亲缘物种分析发现,该探针套可以识别栽培一粒小麦、硬粒小麦Langdon、荆州黑麦、长穗偃麦草(2n=2x=14)全部和中间偃麦草30条染色体,并构建了这5个物种的核型。本研究结果证实该寡核苷酸探针套可以有效用于小麦及亲缘物种染色体鉴定,高清晰的中国春非整倍体核型为小麦染色体工程提供了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核苷酸探针套 染色体painting 染色体多样性 小麦易位系 非整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