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水稻大粒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255的粒型相关性状QTL定位及次级代换系选育
1
作者 张记超 母建妍 +9 位作者 陈文博 王雨昕 莫芸嫣 郑中意 莫倩 朱小燕 张长伟 何光华 赵芳明 张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共16页
粒型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是由多基因调控的数量性状,在高产优质稻的培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粳稻日本晴为受体亲本,籼稻R225为供体亲本,筛选获得水稻大粒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255,共携带18个代换片段,总代换长度为59.9 Mb,平均长度为3.3... 粒型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是由多基因调控的数量性状,在高产优质稻的培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粳稻日本晴为受体亲本,籼稻R225为供体亲本,筛选获得水稻大粒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255,共携带18个代换片段,总代换长度为59.9 Mb,平均长度为3.33 Mb。扫描电镜观察和细胞学分析发现:相较于受体亲本日本睛,Z255籽粒增大与颖壳细胞分裂和伸长相关。RT-qPCR结果显示:粒型相关基因在Z255幼穗中的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QTL鉴定结果共检测到11个粒型相关QTL,其中粒长4个、粒宽2个、长宽比3个、千粒质量2个,贡献率为2.34%~32.65%。利用MAS法在F 3代群体中选育出了21个包含以上粒型相关QTL的次级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即2个单片段代换系、9个双片段代换系、8个三片段代换系、1个四片段代换系和1个五片段代换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型 染色体片段代换 QTL定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稻大粒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29的鉴定及QTL定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金艳 张朔语 +10 位作者 宗涵颖 陈文博 韦秘 吴如会 母建妍 张记超 凌英华 张长伟 何光华 赵芳明 张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3,共11页
千粒质量作为水稻产量的三要素之一,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千粒质量主要受水稻粒型的影响,因此挖掘新的粒型基因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选育到1个以日本晴为受体亲本、自育优良籼稻恢复系R225为供体亲本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 千粒质量作为水稻产量的三要素之一,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千粒质量主要受水稻粒型的影响,因此挖掘新的粒型基因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选育到1个以日本晴为受体亲本、自育优良籼稻恢复系R225为供体亲本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Z29. Z29含有来自R225的10个代换片段,平均代换长度2.90 Mb. Z29粒长和粒宽均极显著增加,表现为大粒表型,且其籽粒变大是由颖壳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多、增大引起.利用日本晴与Z29杂交构建的次级F2群体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8个粒型相关QTL.进一步利用MAS法在F3群体中选育出14个次级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包括4个单片段代换系、 5个双片段代换系、 2个三片段代换系和3个四片段代换系.结果可为目的粒型相关QTL克隆和分子机制解析奠定基础,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代换 粒型 QTL定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稻长大粒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66的粒型QTL的鉴定及其聚合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向思茜 李儒香 +8 位作者 徐光益 邓岢莉 余金琎 李苗苗 杨正林 凌英华 桑贤春 何光华 赵芳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1-743,共13页
水稻籽粒大小是一个复杂的农艺性状,受多基因控制。染色体片段代换系是创造自然变异的有效手段,也是复杂性状研究的理想材料。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新的水稻长大粒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66,Z66以日本晴的基因组为遗传背景,含有来自R225的12个代... 水稻籽粒大小是一个复杂的农艺性状,受多基因控制。染色体片段代换系是创造自然变异的有效手段,也是复杂性状研究的理想材料。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新的水稻长大粒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66,Z66以日本晴的基因组为遗传背景,含有来自R225的12个代换片段,平均代换长度为3.32Mb。然后,以日本晴/Z66创建的次级F2群体定位出12个控制水稻籽粒大小的QTL,并培育出具有目标QTL的5个新单片段代换系(S1~S5)和4个新双片段代换系(D1~D4)。其中有9个QTL(qGL3、qGL7、qGL10、qGW6、qGW10、qRLW3、qRLW10、qGWT3、qGWT10)可被单片段代换系所验证,表明这些QTL遗传稳定。此外,还利用单片段代换系鉴定到6个新的QTL(qGL9-2、qGW9-2、qRLW6、qRLW7、qRLW9-2、qGWT7)。在这18个QTL中,qGL9-2、qRLW9-1、qRLW9-2、qGW9-2、qGWT9-2可能是新鉴定的QTL。双基因聚合分析表明,不同QTL间聚合产生不同的上位性效应。如qRLW3(a=0.21)和qRLW9-2(a=0.08)聚合产生了0.10的上位性效应,使D2具有比受体日本晴、S1(qRLW3)和S4(qRLW9-2)更大的谷粒长宽比,且差异显著。qGWT3(a=3.99)和qGWT10(a=3.98)聚合产生了-5.35的上位性效应,其遗传效应(2.62)使D3的千粒重比日本晴显著增加,而比S1(qGWT3)和S5(qGWT10)显著减少。了解QTL间的互作效应可对未来基因型的表型进行预测,从而对实现智能型设计育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型 QTL 染色体代换片段 加性效应 上位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重测序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定位剑叶形态QTL 被引量:9
4
作者 徐建军 赵强 +5 位作者 赵元凤 朱磊 徐辰武 顾铭洪 韩斌 梁国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3-487,共5页
剑叶形态性状(剑叶长、剑叶宽和剑叶面积)是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的重要目标性状之一。发掘新的控制水稻剑叶形态性状的基因资源,准确鉴定和定位水稻剑叶形态性状QTL,对开展水稻剑叶形态性状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理想株型分子育种都具有重要意... 剑叶形态性状(剑叶长、剑叶宽和剑叶面积)是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的重要目标性状之一。发掘新的控制水稻剑叶形态性状的基因资源,准确鉴定和定位水稻剑叶形态性状QTL,对开展水稻剑叶形态性状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理想株型分子育种都具有重要意义。以通过高通量测序而准确获知代换片段位置及长度的一套用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供体构建的,包括128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为材料,对剑叶形态性状及其与主穗颖花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剑叶面积与剑叶长、宽呈极显著正相关,主穗颖花数与剑叶长、剑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结合Bin-map,共鉴定出与水稻剑叶长、宽和面积相关的QTL分别为4、4和6个,贡献率介于4.08%~60.40%。上述QTL的准确定位,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及克隆相应QTL以及开展水稻剑叶形态性状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剑叶形态 染色体片段代换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CSSL-Z454的重要农艺性状QTL遗传分解与单、双片段代换系的构建
5
作者 李巧龙 向奥妮 +7 位作者 李璐 于兆鹏 张瀚 赵卓文 张秋丽 凌英华 杨正林 赵芳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32,共16页
产量性状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将其QTL定位并遗传分解到单片段代换系(SSSL)中,不仅能对其关键基因进行图位克隆和功能解析,还可将有利等位QTL和不利QTL分开,便于进一步实现设计育种。以粳型日本晴为遗传背景的携带来自籼型恢复系西恢18的... 产量性状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将其QTL定位并遗传分解到单片段代换系(SSSL)中,不仅能对其关键基因进行图位克隆和功能解析,还可将有利等位QTL和不利QTL分开,便于进一步实现设计育种。以粳型日本晴为遗传背景的携带来自籼型恢复系西恢18的含4个代换片段的CSSL-Z454为研究材料,通过日本晴/Z454的F_(2)代群体鉴定出8个重要性状QTL,包括1个株高QTL(qPH12)、1个一次枝梗数QTL(qNPB6)、2个穗长QTL(qPL6和qPL12)、2个粒长QTL(qGL6和qGL12)、1个长宽比QTL(qRLW12)和1个千粒质量QTL(qGWT12);进一步利用MAS法将这些QTL分解到了4个单片段代换系(S1-S4)和5个双片段代换系(D1-D5)上。此外,通过5个双片段代换系(DSSLs)和对应的SSSLs进行了9个性状的非等位QTL间的互作分析,结果表明:有些QTL独立遗传,有些QTL间产生了不同的负向上位性效应,这些遗传信息对筛选合适的QTL进行设计育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艺性状QTL 染色体片段代换 加性效应 上位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重测序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控制稻米淀粉黏滞性谱QTL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昌泉 胡冰 +5 位作者 朱孔志 张华 冷亚麟 汤述翥 顾铭洪 刘巧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4,共9页
稻米RVA谱是评价稻米蒸煮与食用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发掘新的控制稻米RVA谱QTL对稻米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以粳稻品种日本晴为受体、籼稻品种9311为供体并经高通量重测序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为材料,在两年两点的环境下对该群... 稻米RVA谱是评价稻米蒸煮与食用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发掘新的控制稻米RVA谱QTL对稻米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以粳稻品种日本晴为受体、籼稻品种9311为供体并经高通量重测序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为材料,在两年两点的环境下对该群体中控制RVA谱特征值的QTL进行了定位分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多重比较,分析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之间相关RVA谱特征值的差异,以两年两点都能检测到的显著差异位点作为稳定表达的QTL。共检测到10个稳定表达的QTL,包括控制峰值黏度的4个QTLqPKV2.1、qPKV5.1、qPKV7.1和qPKV8.1,控制热浆黏度的2个QTLqHPV5.1和qHPV7.1,控制冷胶黏度的2个QTLqCPV5.1和qCPV7.1及控制消减值的2个QTLqSBV2.1和qSBV7.1。在两年两点的检测中10个稳定表达QTL的贡献率介于-31.8%~53.2%,这10个QTL分布在第2、5、7和8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2、5和7染色体上的位点存在一因多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代换 RVA谱 QTL 代换作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野生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百粒重QTL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庆山 蒋洪蔚 +5 位作者 孙殿君 刘春燕 辛大伟 曾庆力 马占洲 胡国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利用野生大豆ZYD00006(供体亲本)与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绥农14(轮回亲本)所构建的高世代(BC3)染色体片段代换系130个株行进行QTL定位。采用基于单标记的方差分析方法检测到25个百粒重相关的SSR位点,为避免由于标记位点共分离而产生的假阳... 利用野生大豆ZYD00006(供体亲本)与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绥农14(轮回亲本)所构建的高世代(BC3)染色体片段代换系130个株行进行QTL定位。采用基于单标记的方差分析方法检测到25个百粒重相关的SSR位点,为避免由于标记位点共分离而产生的假阳性结果,对方差分析得到的相邻位点进行代换作图分析,最终获得分布于大豆10条连锁群上的19个百粒重相关位点。其中有7个位点与已有研究结果完全一致;2个位点与已有研究结果位置相距0.9和4.6 cM;其余10个位点首次发现,推测是本套材料的特有位点;其中位点QSW-D1a-2加性效应3.6,QSW-H-2加性效应-2.1,片段长度均小于10 cM,可作为继续研究的首选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染色体片段代换 百粒重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陆地棉株高QTL 被引量:9
8
作者 何蕊 石玉真 +10 位作者 张金凤 梁燕 张保才 李俊文 王涛 龚举武 刘爱英 商海红 巩万奎 白志川 袁有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7-465,共9页
以陆地棉中棉所36为轮回亲本和海岛棉海1为供体亲本,构建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了能检测到稳定的株高QTL,将三个代换系群体(BC5F3,BC5F3:4和BC5F3:5)在5个环境中种植,2009年和2010年分别在河南安阳种植BC5F3单株、BC5F3:4株行,2011年分... 以陆地棉中棉所36为轮回亲本和海岛棉海1为供体亲本,构建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了能检测到稳定的株高QTL,将三个代换系群体(BC5F3,BC5F3:4和BC5F3:5)在5个环境中种植,2009年和2010年分别在河南安阳种植BC5F3单株、BC5F3:4株行,2011年分别在河南安阳、辽宁辽阳和新疆石河子种植BC5F3:4株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群体环境中株高的超亲比例为53.43%~88.97%。从早期构建的总图距为5088.28 cM,含有2280个SSR标记位点,覆盖26条染色体的遗传连锁图谱中筛选标记,对408个单株进行的SSR鉴定,结果检测到16个株高QTL,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单个QTL解释的表型变异为7.35%~13.17%。有7个QTL在2个以上环境被检测到。与标记MUSS563紧密连锁的qPH-15-19在一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在前人的研究中也有报道。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精细定位QTL、基因克隆、分子辅助选择等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染色体片段代换 株高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叶片形态性状QTL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勇 陶亚军 +5 位作者 姚锐 李畅 谭文琛 裔传灯 龚志云 梁国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50-1657,共8页
水稻叶片形态是理想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叶片形态基因的挖掘对于塑造水稻理想株型,实现水稻超高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广陆矮4号为受体亲本,日本晴为供体亲本构建的一套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对水稻上三叶(倒一叶、倒二叶和倒... 水稻叶片形态是理想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叶片形态基因的挖掘对于塑造水稻理想株型,实现水稻超高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广陆矮4号为受体亲本,日本晴为供体亲本构建的一套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对水稻上三叶(倒一叶、倒二叶和倒三叶)形态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开展了相关QTL定位。结果表明,除剑叶宽外,水稻上三叶的叶长、叶宽都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在两年间重复检测到20个控制叶形的QTL,其中叶长QTL 13个(8个表现正向效应,5个表现负向效应);叶宽QTL 7个(4个表现正向效应,3个表现负向效应)。这些QTL的鉴定为水稻叶形性状的分子改良提供了重要遗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片形态 染色体片段代换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BC_5F_3和BC_5F_(3∶4))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表现的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金凤 石玉真 +9 位作者 梁燕 贾玉娟 张保才 李俊文 龚举武 刘爱英 商海红 王涛 巩万奎 袁有禄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3-781,共9页
本研究以海岛棉海1为供体亲本,陆地棉中棉所36为轮回亲本构建了一套棉花染色体片段代换系,通过对BC5F3和BC5F3∶4这两个世代材料表型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同年份中与轮回亲本比较,群体各性状的极差和遗传变异系数都比较大;1942个BC5F3... 本研究以海岛棉海1为供体亲本,陆地棉中棉所36为轮回亲本构建了一套棉花染色体片段代换系,通过对BC5F3和BC5F3∶4这两个世代材料表型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同年份中与轮回亲本比较,群体各性状的极差和遗传变异系数都比较大;1942个BC5F3单株群体中衣分最高达49.57%,超轮回亲本比例为71.78%,纤维断裂比强度最高为36.5cN/tex;658个BC5F3∶4株行群体中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最大值32.25mm,超轮回亲本比例为47.57%,断裂比强度最高达到32.2cN/tex,超轮回亲本比例为40.27%;通过相关性分析,主要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在两个世代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衣分与纤维长度及强度在群体内呈极显著负相关。这些结果表明,通过高代回交后连续自交得到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中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含有大量具有丰产、纤维品质优异的单株,两个世代材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稳定性;产量和品质同步改良还存在一定难度。本研究为进一步的近等基因系分析、基因克隆、基因聚合效应分析等储备了大量的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海岛棉 染色体片段代换 产量性状 纤维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高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1377的鉴定及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 被引量:8
11
作者 崔国庆 王世明 +8 位作者 马福盈 汪会 向朝中 李云峰 何光华 张长伟 杨正林 凌英华 赵芳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77-1484,共8页
株高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往往与产量相关性状密切关联,在水稻育种中有重要利用价值。本研究以日本晴为受体、缙恢35为供体亲本,经表型和分子标记双重选择,鉴定了一个水稻高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1377。Z1377共含有18个代换片段,平均代... 株高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往往与产量相关性状密切关联,在水稻育种中有重要利用价值。本研究以日本晴为受体、缙恢35为供体亲本,经表型和分子标记双重选择,鉴定了一个水稻高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1377。Z1377共含有18个代换片段,平均代换长度为2.95Mb。与日本晴相比,Z1377的株高、倒一节间至倒四节间长、穗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粒长、每穗实粒数、总粒数显著增加;粒宽显著变细,有效穗数、结实率显著减少,但仍达86.75%。用日本晴与Z1377杂交构建的次级F2群体共检测到16个相关QTL,分布于第2、第3、第4、第5、第6、第7和第9染色体。其中有8个可能与已克隆基因等位,如GW2、EUI1、ZFP185等,另8个如q PH3等尚未见报道。Z1377的株高由一个主效QTL (q PH3)和一个微效QTL (q PH5)控制,其中q PH3的贡献率达28.59%。而且,在F2群体中,高秆和矮秆基本呈现双峰分布,经卡平方测验,符合3∶1分离比,表明高秆对矮秆显性,并主要由q PH3负责。这将为该主效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奠定基础,同时为进一步选育含2~3个代换片段的中高优良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并应用于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代换 株高 产量相关性状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9311来源的粳型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控制稻米糊化温度的微效QTL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鑫燕 朱孔志 +5 位作者 张昌泉 洪燃 孙鹏 汤述翥 顾铭洪 刘巧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40-1747,共8页
糊化温度(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GT)是评价稻米蒸煮与食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除受一主效基因控制外,还受多个微效基因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粳稻品种日本晴和籼稻品种9311作为受体和供体来源的38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研究对象,于2... 糊化温度(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GT)是评价稻米蒸煮与食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除受一主效基因控制外,还受多个微效基因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粳稻品种日本晴和籼稻品种9311作为受体和供体来源的38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研究对象,于2010—2011年连续2年分别于2个环境内种植,测定各株系稻米的糊化温度(碱消值),利用t测验与轮回亲本比较。结合高通量重测序技术鉴定各代换系的基因型,以一年两地检出的极显著差异位点作为一个QTL,共检测到4个控制GT的微效QTL,即qGT2-1、qGT7-1、qGT8-1和qGT12-1,分别位于第2、第7、第8和第12染色体上。加性效应分析结果显示,4个QTL的效应值均为负值,表明来自籼稻品种9311的这4个片段对碱消值的效应均为负效应。其中qGT7-1和qGT12-1 2个QTL在2年4个环境均被检测到,遗传效应的趋势也一致,加性效应贡献率为11.31%~28.95%。以受体亲本碱消值差异最大的代换系N53株系及亲本为材料,对稻米淀粉精细结构进行分析,推测支链淀粉中短链含量的减少可能会引起GT的升高。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和克隆相应QTL及开展稻米品质改良的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代换 糊化温度 数量性状位点定位 代换作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重测序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定位水稻粒型QTL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建军 赵强 +6 位作者 汤在祥 赵元凤 朱磊 徐辰武 顾铭洪 韩斌 梁国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5-369,共5页
以一套用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供体构建的128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材料,按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种植,于成熟后考查代换系粒长、粒宽性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结合Bin图谱,鉴定出6个与粒长相关的QTL、2个与粒宽相关的QTL... 以一套用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供体构建的128个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材料,按随机区组实验设计种植,于成熟后考查代换系粒长、粒宽性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结合Bin图谱,鉴定出6个与粒长相关的QTL、2个与粒宽相关的QTL。其中,qGL3.1被定位在水稻第3染色体的5 792 954bp区间内;qGL3.2被定位在第3染色体的917 878bp区间内;qGL8.1被定位在第8染色体的889 543bp区间内;qGL8.2被定位在第8染色体的208 614bp区间内;qGL9.1被定位在第9染色体的1 149 685bp区间内;qGL11.1被定位在第11染色体的3 184 760bp区间内;qGW1.1被定位在第1染色体的200 070bp区间内;qGW5.1被定位在第5染色体的704 905bp区间内。上述QTL的准确定位,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及克隆相应QTL和开展水稻粒型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型 染色体片段代换 数量性状基因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具有主效晚抽穗基因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鉴定、形态分析及Ehd4-2定位 被引量:5
14
作者 向佳 李燕 +6 位作者 樊亚伟 许军红 郑丽媛 何光华 杨正林 王楠 赵芳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3-691,共9页
抽穗期是决定水稻品种种植地区和季节适应性的重要农艺性状,鉴定抽穗期基因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高代回交和SSR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1个以日本晴为受体亲本、西恢18为供体亲本的含有1个控制晚抽穗表型的主效单... 抽穗期是决定水稻品种种植地区和季节适应性的重要农艺性状,鉴定抽穗期基因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高代回交和SSR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1个以日本晴为受体亲本、西恢18为供体亲本的含有1个控制晚抽穗表型的主效单基因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315。Z315携带来自西恢18的5个代换片段,分布于第1、第3、第6和第7染色体上,平均代换片段长度为7.39 Mb。Z315的叶绿素含量、株高、穗长、倒一节间长、倒二叶长、倒三叶长、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总粒数均显著高于受体日本晴,暗示其代换片段可能携带这些性状的QTL。进一步利用日本晴与Z315杂交产生的F1和F2群体对晚抽穗基因进行遗传分析和分子定位。该晚抽穗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最终将该基因定位于第3染色体RM14283和RM6349之间,物理距离为233 kb。对该区间进行候选基因预测和测序,发现1个与抽穗相关的编码锌指蛋白的基因LOC_Os03g02160在日本晴和Z315间存在差异,该基因可能与Ehd4等位,称作Ehd4-2。由于染色体片段代换系除代换片段外与受体亲本一致,因此本研究无论对进一步分离其他QTL还是进行基因聚合育种均具有较大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穗期 染色体片段代换 多穗 多粒 高叶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境下陆地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及F_1皮棉产量与纤维品质的表型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黎波涛 石玉真 +11 位作者 龚举武 李俊文 刘爱英 王涛 商海红 巩万奎 陈婷婷 葛群 张金凤 王永波 胡玉枢 袁有禄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80,共6页
以1套陆地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亲本材料,采用株系间随机成对杂交组配F1,在5个环境下鉴定片段代换系亲本及F1的皮棉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与轮回亲本(中棉所36)相比,F1在铃重与皮棉产量性状上具有一定的对照优势,亲本与F1... 以1套陆地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亲本材料,采用株系间随机成对杂交组配F1,在5个环境下鉴定片段代换系亲本及F1的皮棉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与轮回亲本(中棉所36)相比,F1在铃重与皮棉产量性状上具有一定的对照优势,亲本与F1的纤维长度与比强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对照优势,且环境间表现一致。F1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在各个环境下的中亲优势均值全部为正,且相对较大。除个别环境外,纤维长度、马克隆值与比强度的中亲优势均值也全部为正,但数值相对较小。片段代换系及F1的遗传变异丰富,部分亲本与F1在多个环境下的综合表现优异,其皮棉产量与纤维品质得到同步提高,群体材料的遗传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具有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染色体片段代换 皮棉产量 纤维品质 表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抽穗开花期耐热性QTL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昌泉 陈飞 +3 位作者 洪燃 李钱峰 顾铭洪 刘巧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0-123,共4页
利用以粳稻日本晴为受体、籼稻9311为供体的经全基因组重测序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材料,以水稻耐热指数[(常温结实率-高温结实率)/常温结实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比较江苏扬州2013年大田极端高温和2012年常温条件下水稻耐热性的差异来定位... 利用以粳稻日本晴为受体、籼稻9311为供体的经全基因组重测序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为材料,以水稻耐热指数[(常温结实率-高温结实率)/常温结实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比较江苏扬州2013年大田极端高温和2012年常温条件下水稻耐热性的差异来定位水稻耐热性QTL(数量性状基因座位)。共检测到3个耐热性QTL,分别位于第2、第4和第12号染色体上,LOD(logarithm of odds)值分别为2.56、4.02和2.79,贡献率分别为4.95%、7.99%和5.44%。其中q HT12.1表现为正向效应,而q HT2.1和q HT4.1表现为负效应。相关研究为后续耐热QTL的精细定位、克隆和高温钝感型优异品种的培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代换 QTL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构建与遗传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童治军 焦芳婵 +6 位作者 方敦煌 陈学军 吴兴富 曾建敏 谢贺 张谊寒 肖炳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09-1619,共11页
以综合性状优良的烤烟种质Y3为轮回亲本,抗烟草黑胫病(0号和1号生理小种)和赤星病的雪茄烟种质Beinhart 1000-1及优质烤烟品种K326为供体亲本,连续回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国内外第一套由256个具有烤烟Y3遗传背景并渐渗有Bein... 以综合性状优良的烤烟种质Y3为轮回亲本,抗烟草黑胫病(0号和1号生理小种)和赤星病的雪茄烟种质Beinhart 1000-1及优质烤烟品种K326为供体亲本,连续回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国内外第一套由256个具有烤烟Y3遗传背景并渐渗有Beinhart 1000-1和K326染色体片段株系代换系群体。该群体携带377个代换片段,分布于烟草24条连锁群上。每个株系携带1~5个代换片段,代换片段长度介于0.05~36.88 c M,平均长度7.75 c M。代换片段重叠累加总长度为2922.57 c M,是烟草基因组总长度的2.61倍。代换片段覆盖总长度为1114.32 c M,烟草基因组覆盖率为99.45%。本研究构建的片段代换系可用于烟草基因定位、复杂性状的QTL分析和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 染色体片段代换 SSR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糙米率QTL的定位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勇 高云 +5 位作者 朱松松 朱金燕 王军 裔传灯 仲维功 梁国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共5页
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为材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分析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之间糙米率的差异,对代换片段上的糙米率相关QTL进行鉴定。以P≤0.001为阈值共检测到2个糙... 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为材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多重比较,分析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之间糙米率的差异,对代换片段上的糙米率相关QTL进行鉴定。以P≤0.001为阈值共检测到2个糙米率QTL,利用代换作图法将其分别定位在第6染色体和第9染色体上,2个QTL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增效位点来自于粳稻亲本日本晴,其加性效应值分别为1.49%和1.32%,加性效应百分率分别为1.89%和1.68%。该研究对进一步发掘和利用新的水稻糙米率QTL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提高水稻糙米率、增加稻米的实际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糙米率 数量性状位点 染色体片段代换 代换作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野生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单株粒重QTL 被引量:4
19
作者 魏思明 陈庆山 +5 位作者 蒋洪蔚 尹燕斌 王丹华 胡国华 武小霞 潘校成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2-747,共6页
以野生大豆ZYD00006为供体亲本,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绥农14为轮回亲本,连续多年回交并自交,构建了高世代染色体片段代换系BC3F3代161个株行。该群体经多代回交的遗传背景相对一致,大大提高了QTL定位的准确度。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独立样... 以野生大豆ZYD00006为供体亲本,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绥农14为轮回亲本,连续多年回交并自交,构建了高世代染色体片段代换系BC3F3代161个株行。该群体经多代回交的遗传背景相对一致,大大提高了QTL定位的准确度。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独立样本T检验法对群体进行QTL定位,共获得9个单株粒重的QTL,分布于7个连锁群。两种方法中均被检测到的有3个QTL,分别为QSW-J-1、QSW-J-2和QSW-G-1;QSW-G-1和QSW-G-2与已有研究结果相吻合;其余7个QTL为新发现QTL,可能是本材料特有位点;其中QSW-J-1的导入片段长度是7.0 c M,且加性效应值为-2.7 g,可作为继续研究的首选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单株粒重 染色体片段代换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紫鞘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519的鉴定及PSH1候选基因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可 李燕 +5 位作者 王世明 崔国庆 杨正林 何光华 凌英华 赵芳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74-982,共9页
花青素是广受人们喜爱的植物色素,在食品加工、杂种纯度鉴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鉴定了一个以日本晴为受体、优良紫鞘恢复系R225为供体亲本的紫鞘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519。Z519共含有16个代换片段,分布于除第10染色体外的其他11... 花青素是广受人们喜爱的植物色素,在食品加工、杂种纯度鉴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鉴定了一个以日本晴为受体、优良紫鞘恢复系R225为供体亲本的紫鞘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519。Z519共含有16个代换片段,分布于除第10染色体外的其他11条染色体,平均长度为6.85 Mb。Z519在芽鞘3 mm时鞘尖呈现紫色,其后在叶鞘、叶缘、茎维管束和柱头等部位出现紫色线条,而日本晴各部位均为绿色。Z519叶鞘中花青素含量极显著高于日本晴,剑叶中没有显著差异。与受体日本晴相比,Z519的株高显著降低,千粒重、主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显著增加,有效穗数、主穗长和结实率无显著差异。进一步以日本晴与Z519杂交产生的F1和F2群体对紫鞘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分子定位。该紫鞘表型受显性单基因控制,位于第1染色体In Del标记L03和SSR标记L01之间37.8 kb的区域,被命名为PSH1。对该区间进行候选基因预测和测序,Z519在一个编码质体ATP/ADP转运蛋白的LOC_Os01g45910基因第一外显子的第238~252碱基的GTG重复区又多插入了GTG 3个碱基,导致增加了一个甘氨酸。q RT-PCR结果进一步表明其表达量在Z519中明显降低,初步确定LOC_Os01g45910是PSH1的候选基因。该研究为PSH1调控花青素的分子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代换 紫鞘PSH1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