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显微镜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的改进 被引量:3
1
作者 闫华 只达石 刘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23-123,共1页
关键词 染料示踪技术 划痕标记 荧光显微镜 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 a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霞 刘奕志 吴明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7-259,272,共4页
【目的】研究高糖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缝隙连接细胞通讯活性(GJIC)的影响。【方法】将人晶状体上皮细胞(SRA01/04)培养于正常葡萄糖浓度(5.5mmol/L),传代时将其接种于16个35mm的培养皿中,实验分为4组(每组4个培养皿):正常糖浓度组(培养... 【目的】研究高糖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缝隙连接细胞通讯活性(GJIC)的影响。【方法】将人晶状体上皮细胞(SRA01/04)培养于正常葡萄糖浓度(5.5mmol/L),传代时将其接种于16个35mm的培养皿中,实验分为4组(每组4个培养皿):正常糖浓度组(培养基葡萄糖含量是5.5mmol/L)、高糖组(培养基葡萄糖含量是30mmol/L)、佛波酯(TPA)组(阳性对照)及二甲基亚砜(DMSO)组(阴性对照)。当细胞生长至90%融合时,用划痕荧光染料示踪技术(SL/DT)检测其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活性。【结果】在高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划痕荧光黄向两侧传递的细胞列数为2.23±0.33,明显少于正常糖浓度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3.75±0.57,P<0.01)。TPA显著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GJIC,与正常糖浓度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1.65±0.26vs3.75±0.57,P<0.01)。【结论】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活性在高糖中受到抑制,可能在糖尿病晶状体渗透水肿和离子代谢紊乱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糖性白内障 缝隙连接细胞问通讯 划痕荧光染料示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恶化程度胃癌细胞系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及Cx43表达的差异 被引量:5
3
作者 田志华 丁慧荣 +2 位作者 张宏 张伟 李振甫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68,0+2,共6页
以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和不同恶化程度的人胃癌细胞系(低恶化AGS细胞系、中恶化SGC-7901细胞系、高恶化BGC-823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及划痕标记荧光染料示踪技术研究不同恶化程度的胃癌细... 以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和不同恶化程度的人胃癌细胞系(低恶化AGS细胞系、中恶化SGC-7901细胞系、高恶化BGC-823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及划痕标记荧光染料示踪技术研究不同恶化程度的胃癌细胞系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功能的差异;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探求其与胃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正常胃细胞系和低、中及高恶化胃腺癌细胞系中,细胞间的GJIC功能随着恶性程度的升高而减弱(AGS、SGC-7901)或消失(BGC-823),且Cx43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随着恶性程度的升高而下调(AGS、SGC-7901)或缺失(BGC-823).这提示胃癌恶性程度与胃癌细胞的GJIC功能显著相关(P<0.05),GJIC在胃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细胞系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 间隙连接蛋白(Cx43)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划痕标记荧光染料示踪技术 荧光定量PC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在内波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徐肇廷 于佳 王伯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1-867,共7页
内波的实验室模拟是目前物理海洋学和流体力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结合实验室内波的模拟实验,近代光学技术、数字图像获取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及三者相结合的技术,介绍内波实验中流场图像化测量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传统的纹影仪(横式)... 内波的实验室模拟是目前物理海洋学和流体力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结合实验室内波的模拟实验,近代光学技术、数字图像获取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及三者相结合的技术,介绍内波实验中流场图像化测量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传统的纹影仪(横式)、立式纹影仪、数字纹影仪和片光源染料粒子示踪技术进行综述。并比较了各自特点及其在内波研究中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波实验 纹影仪 数字纹影仪 PIV技术 激光染料示踪粒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e tracer infiltration technique to investigate macropore flow paths in Maka Mounta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家明 徐则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2101-2109,共9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of macropores vertical distribution under different surface plants, and to assess the influences of root systems, organic matter and texture on macropore flow paths, two dye tra...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s of macropores vertical distribution under different surface plants, and to assess the influences of root systems, organic matter and texture on macropore flow paths, two dye tracer infiltration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slopes under two different plants(Campylotropis polyantha(Franch.) Schindl vs. Cynodon dactylon(Linn.) Pers). Dye tracer infiltration experiments with field observations and measurements of soil properties were combin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crepancy in macropores distribution between two slopes under different plants is significant. Root system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macropore flow paths distribution and the effect become more pronounced as the diameter of roots become larger. Organic matter and stone are important factors to affect macropores distribution. Root-soil interface, inter-aggregate macropore and stone-soil interface are important macropore flow paths in well vegetated slo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LIDES MACROPORES plant root systems organic matter sto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