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V/Fenton试剂法处理含偶氮蓝染料模拟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录庆 姜聚慧 +1 位作者 郭强 胡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57-59,共3页
研究了紫外灯照射下 ,Fenton试剂对偶氮蓝染料溶液的脱色作用 .对 2 0mg/L偶氮蓝溶液在光照90min后 ,脱色率可达 90 % .
关键词 UV/Fenton试剂法 含偶氮蓝染料模拟废水 UV/Fenton试剂体系 光降解 废水处理 脱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希瓦氏菌生物活性炭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桂震 姜中 +1 位作者 程聪 蔡亚君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1期5230-5234,共5页
分离得到1株对染料活性艳红X-3B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菌株,经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 DNA分析鉴定为希瓦氏菌属,命名为Shewanella sp.3Y。将该菌固定到活性炭上构建了生物活性炭小试装置,用其处理染料活性艳红X-3B及与其结构类似的7种活性... 分离得到1株对染料活性艳红X-3B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菌株,经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 DNA分析鉴定为希瓦氏菌属,命名为Shewanella sp.3Y。将该菌固定到活性炭上构建了生物活性炭小试装置,用其处理染料活性艳红X-3B及与其结构类似的7种活性染料模拟废水时,水力停留时间2 h,对模拟染料废水COD去除率均在90%以上,对色度去除率在70%以上,大部分达到90%以上,而对UV_(254)的去除率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瓦氏菌(Shewanella sp.) 生物活性炭 活性艳红X-3B 染料模拟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活性炭对模拟活性染料废水的吸附脱色效果 被引量:17
3
作者 兰慧芳 邹专勇 +2 位作者 朱卫红 支佳雯 喻佳丽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75,共6页
借助SEM观察了颗粒活性炭的表面形态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分析了模拟染料废水吸附前后的吸光度变化,以考察颗粒活性炭种类、目数、染料废水浓度、pH值、吸附温度及吸附时间对染液吸附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椰壳活性炭... 借助SEM观察了颗粒活性炭的表面形态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分析了模拟染料废水吸附前后的吸光度变化,以考察颗粒活性炭种类、目数、染料废水浓度、pH值、吸附温度及吸附时间对染液吸附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椰壳活性炭的吸附脱色效果较煤质、果壳活性炭好;活性炭目数越大,其吸附脱色效果越好;活性炭对染料废水的吸附脱色效果随染料浓度的增大而呈线性下降;酸性环境下活性炭的吸附脱色效果好于碱性环境,pH值为5.5时,吸附脱色效果最好;吸附温度越高,脱色率越高,但升至一定温度后对吸附脱色效果增加不明显;达平衡吸附前,增加吸附时间对活性炭的吸附脱色效果增加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活性炭 模拟染料废水 吸附脱色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氧化法处理模拟染料废水影响因素及降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俊娜 李贵霞 +4 位作者 刘曼 刘艳芳 赵瑞英 高湘 李再兴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96-302,共7页
采用臭氧氧化法对酸性红B模拟染料废水进行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反应时间、臭氧通量和初始反应pH值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红B质量浓度为250mg/L、反应时间为10min、臭氧通量为10.53mg/min和... 采用臭氧氧化法对酸性红B模拟染料废水进行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反应时间、臭氧通量和初始反应pH值等因素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红B质量浓度为250mg/L、反应时间为10min、臭氧通量为10.53mg/min和初始反应pH值为10.0的条件下,酸性红B去除率可达到99.31%,TOC去除率达到44.91%。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臭氧可有效破坏酸性红B分子中的共轭体系,达到脱色的目的。臭氧氧化降解酸性红B近似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ln(c0/ct)=0.167 7t+1.624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氧化 酸性红B 模拟染料废水 降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u_2O/凹凸棒石黏土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自然光下对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东 李登好 冯良东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6,共4页
用液相化学沉积法制备纳米Cu2O/凹凸棒石黏土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自然光催化剂进行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研究。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证明该材料为纳米Cu2O和凹凸棒石黏土物理混合物。研究了复合材料对模拟印染废水的... 用液相化学沉积法制备纳米Cu2O/凹凸棒石黏土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自然光催化剂进行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研究。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证明该材料为纳米Cu2O和凹凸棒石黏土物理混合物。研究了复合材料对模拟印染废水的脱色能力、复合材料的投加量、降解时间以及废水溶液的初始pH对脱色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u2O 凹凸棒石黏土 模拟染料废水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株Bacillus sp.CLb芽孢漆酶对染料、模拟染料废水脱色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凡姝 刘海洋 +4 位作者 范丽莉 王天女 戴绍军 赵敏 汪春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5期4569-4572,共4页
[目的]研究芽孢杆菌菌株CLb的芽孢漆酶在介体的互作下对不同类型的染料及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方法]制备芽孢粗酶液,在介体的互作下,测定具有漆酶活性的粗酶液对活性亮蓝、活性黑、靛红和结晶紫的脱色效果,筛选出对染料脱色有促进... [目的]研究芽孢杆菌菌株CLb的芽孢漆酶在介体的互作下对不同类型的染料及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方法]制备芽孢粗酶液,在介体的互作下,测定具有漆酶活性的粗酶液对活性亮蓝、活性黑、靛红和结晶紫的脱色效果,筛选出对染料脱色有促进作用的漆酶介体,并且研究芽孢漆酶在不同pH条件下对染料和模拟染料废水脱色的影响。[结果]菌株CLb的芽孢漆酶在无介体参与下只能使活性亮蓝和结晶紫脱色。在介体乙酰丁香酮(ACE)的作用下,芽孢漆酶对4种染料的脱色率均超过70%。在pH 7.0条件下,芽孢漆酶浓度为44.74 U/L和介体ACE浓度为1 mmol/L时对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最好,6 h脱色率超过80%。在介体乙酰丁香酮存在,pH 7.0的条件下,菌株CLb的芽孢漆酶对合成染料脱色效率高于pH 9.0时的脱色率。[结论]在介体乙酰丁香酮的存在下,芽孢漆酶对染料和模拟染料废水均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漆酶 模拟染料废水 染料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Gd-铁粉煤灰预处理甲基橙模拟染料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花 王静 +1 位作者 刘凤娴 史美鲜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71,92,共4页
以甲基橙模拟染料废水为处理对象,微电解法为主体工艺,采用铁屑和粉煤灰作为微电解填料,以获得粉煤灰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并探讨稀土Gd催化提高微电解处理效果的新方法。结果表明,粉煤灰可以替代活性炭参与微电解反应,并有良好的处理效... 以甲基橙模拟染料废水为处理对象,微电解法为主体工艺,采用铁屑和粉煤灰作为微电解填料,以获得粉煤灰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并探讨稀土Gd催化提高微电解处理效果的新方法。结果表明,粉煤灰可以替代活性炭参与微电解反应,并有良好的处理效果,稀土Gd能明显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甲基橙的脱色率和降解率。试验最佳运行参数:进水pH为3.5,反应时间60 min,稀土Gd以Gd3+溶液(3.08 g/L)形式投加,投加量为10 mL,铁粉煤灰投加量为150 g/L,m(粉煤灰)∶m(铁屑)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橙 模拟染料废水 微电解 稀土G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对复合氯化聚氯乙烯纳滤膜性能的影响以及膜在染料/盐分离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晨 张琪 +3 位作者 陈淑怡 蒋淑红 王军 许士洪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197,共8页
为研制适用于分离染料废水中染料和盐的新型复合纳滤膜,采用共沉积-界面聚合组合法制备复合氯化聚氯乙烯(CPVC)纳滤膜,在多巴胺(DA)/聚乙烯亚胺(PEI)共沉积体系中添加葡萄糖(GL),通过GL与均苯酰氯(TMC)生成聚酯(PET)对复合CPVC纳滤膜选... 为研制适用于分离染料废水中染料和盐的新型复合纳滤膜,采用共沉积-界面聚合组合法制备复合氯化聚氯乙烯(CPVC)纳滤膜,在多巴胺(DA)/聚乙烯亚胺(PEI)共沉积体系中添加葡萄糖(GL),通过GL与均苯酰氯(TMC)生成聚酯(PET)对复合CPVC纳滤膜选择层的疏松程度进行调控。探讨GL和DA不同质量比对复合CPVC纳滤膜选择层微观结构、过滤性能及其对模拟活性黑5(RB5)染料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GL与DA质量比的增加,纳滤膜结构变得疏松,纯水通量由4.46 L/(m^(2)·h)提高至6.61 L/(m^(2)·h),染料废水通量由3.72 L/(m^(2)·h)提升到5.23 L/(m^(2)·h),在有效截留染料分子的同时提高纯水通量和染料废水通量;当GL与DA质量比达7∶3时,复合CPVC纳滤膜对PEG800截留率和染料截留率均降到90%以下,过滤性能变差。因此GL与DA最佳质量比为6∶4,此时,复合CPVC纳滤膜的纯水通量和染料废水通量分别为6.61和5.23 L/(m^(2)·h),较未添加GL时分别提高48.21%和40.60%,PEG800和RB5截留率分别为92.58%和93.68%,盐截留率为1.90%。在设定的运行时间内染料废水通量和染料分子截留率均趋于稳定,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氯化聚氯乙烯 纳滤膜 染料/盐分离 共沉积-界面聚合组合法 模拟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聚氯乙烯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其在模拟RB5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泽辉 崔恒 王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56-465,共10页
以氯化聚氯乙烯(CPVC)超滤膜为基膜,采用单宁酸(TA)和哌嗪(PIP)在CPVC膜表面共沉积后与交联剂均苯三甲酰氯(TMC)进行界面聚合得到PA/TA/CPVC复合纳滤膜,采用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红外光谱及接触角对PA/TA/CPVC复合纳滤膜... 以氯化聚氯乙烯(CPVC)超滤膜为基膜,采用单宁酸(TA)和哌嗪(PIP)在CPVC膜表面共沉积后与交联剂均苯三甲酰氯(TMC)进行界面聚合得到PA/TA/CPVC复合纳滤膜,采用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红外光谱及接触角对PA/TA/CPVC复合纳滤膜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干燥时间、TA/PIP浓度比、TA+PIP总浓度、TMC浓度对PA/TA/CPVC复合纳滤膜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A/PIP浓度比最佳为7/3,TA/PIP层的最佳干燥时间为20min,PA/TA/CPVC复合纳滤膜的纯水通量随着TA+PIP总浓度的增加和TMC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对PEG1000的截留率均在90%以上。PA/TA/CPVC复合纳滤膜纯水通量最大值为4.5L/(m^(2)·h·bar),此时PEG1000的截留率达到95.8%。对模拟RB5染料废水的最大通量为4.3L/(m^(2)·h·bar),此时RB5的截留率为95.4%,对模拟RB5染料废水的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复合纳滤膜 单宁酸/哌嗪 共沉积和界面聚合组合法 模拟RB5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Ⅵ)/Fe3O4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晓峰 王翔 +1 位作者 杨光 周正伟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8-134,共7页
染料废水具有有机物含量高、色度高和水量大等特点,直接排入水体会破坏生态环境,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高铁酸盐[Fe(Ⅵ)]是一种绿色双效水处理剂,在水污染治理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Fe(Ⅵ)与Fe3O4纳米颗粒联用处理罗丹明B、甲基橙... 染料废水具有有机物含量高、色度高和水量大等特点,直接排入水体会破坏生态环境,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高铁酸盐[Fe(Ⅵ)]是一种绿色双效水处理剂,在水污染治理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Fe(Ⅵ)与Fe3O4纳米颗粒联用处理罗丹明B、甲基橙、刚果红3种模拟染料废水,研究Fe(Ⅵ)和Fe3O4投加量、溶液初始pH值、反应时间以及自由基淬灭剂等因素对模拟染料废水脱色效果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Fe(Ⅵ)/Fe3O4体系对罗丹明B和刚果红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较好,在中性条件下,当Fe(Ⅵ)投加量为10 mgFe/L、Fe3O4投加量为0.3 g/L时,反应8 min后,脱色率接近100%;Fe(Ⅵ)/Fe3O4体系对甲基橙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略差,当Fe(Ⅵ)剂量提升至14 mgFe/L时,脱色率可达80%;Fe(Ⅵ)/Fe3O4体系对3种染料混合后的模拟废水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混合模拟染料废水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可达70%;此外,通过添加羟基自由基(·OH)淬灭剂,间接证明Fe(Ⅵ)还原过程中产生的H2O2与Fe3O4原位构成一个类芬顿体系,强化了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染料废水 高铁酸盐[Fe(Ⅵ)] FE3O4纳米颗粒 类芬顿体系 脱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修饰PA/PDA/PVDF复合纳滤膜及其在模拟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陶瑞 姜泽源 王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64-270,共7页
为了提高聚偏二氟乙烯(PVDF)复合纳滤膜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通量及将染料和盐进行有效的分离,在共沉积与界面聚合组合法制备聚酰胺/聚多巴胺/聚偏二氟乙烯(PA/PDA/PVDF)复合纳滤膜的过程中,通过在多巴胺/聚乙烯亚胺(DA/PEI)共沉积液中添... 为了提高聚偏二氟乙烯(PVDF)复合纳滤膜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通量及将染料和盐进行有效的分离,在共沉积与界面聚合组合法制备聚酰胺/聚多巴胺/聚偏二氟乙烯(PA/PDA/PVDF)复合纳滤膜的过程中,通过在多巴胺/聚乙烯亚胺(DA/PEI)共沉积液中添加纳米TiO_(2),对PVDF复合纳滤膜选择层的微观结构、亲水性、通量等进行调控。通过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水接触角及过滤实验对PVDF复合纳滤膜选择层的化学结构、微观结构、表面粗糙度、亲水性及过滤性能的表征,探讨了共沉积液中纳米TiO_(2)含量对PVDF复合纳滤膜选择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TiO_(2)含量的增加,PVDF复合纳滤膜选择层厚度变薄、表面粗糙度增加,亲水性增强,纯水通量大幅度提高,截留率略有下降。对模拟活性黑5和NaCl(RB5&NaCl)染料废水的处理情况表明,纳米TiO_(2)修饰后的PVDF复合纳滤膜染料溶液通量有大幅度提升,染料截留率略有下降,染料和盐的截留率的比值明显上升。运行稳定性研究表明纳米TiO_(2)质量含量在0.006%以下时,PVDF复合纳滤膜在模拟RB5&NaCl染料废水处理中能良好地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聚乙烯亚胺 纳米二氧化钛 聚偏二氟乙烯复合纳滤膜 共沉积与界面聚合组合法 模拟RB5&NaCl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PDA/PVDF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其在模拟RB5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崔恒 李泽辉 王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3-160,165,共9页
以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为基膜,通过多巴胺(DA)/聚乙烯亚胺(PEI)共沉积与交联剂均苯三甲酰氯(TMC)进行界面聚合组合的方法制备了聚酰胺/聚多巴胺/聚偏氟乙烯(PA/PDA/PVDF)复合纳滤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场发... 以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为基膜,通过多巴胺(DA)/聚乙烯亚胺(PEI)共沉积与交联剂均苯三甲酰氯(TMC)进行界面聚合组合的方法制备了聚酰胺/聚多巴胺/聚偏氟乙烯(PA/PDA/PVDF)复合纳滤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纳滤膜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沉积时间、DA/PEI(质量浓度比)、PEI相对分子质量及DA+PEI沉积总量对复合纳滤膜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复合纳滤膜对模拟活性黑5(RB5)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及运行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佳沉积时间为60min,随着PEI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小,DA/PEI中PEI质量浓度的增加及DA与PEI沉积总量减小,复合纳滤膜的纯水通量增加。DA与PEI质量浓度比为1:3时,PA/PDA/PVDF复合纳滤膜最大纯水通量达到3.11L/(m^(2)·h·MPa),RB5染料废水通量为1.09L/(m^(2)·h·MPa),截留率为95.89%;DA与PEI沉积总量为4g/L时,RB5染料废水最大截留率达到99.45%,纯水通量为1.34L/(m^(2)·h·MPa),RB5染料废水通量为0.49L/(m^(2)·h·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聚乙烯亚胺 聚酰胺/聚多巴胺/聚偏氟乙烯复合纳滤膜 共沉积与界面聚合组合法 模拟RB5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镱镧共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建敏 牛显春 周岳雄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2222-2224,2228,共4页
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镱镧共掺杂光催化剂Yb—La/TiO2,在紫外灯照射下,对罗丹明B模拟染料废水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优化了光催化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2g/L,溶液pH值为6,光照时间2.5h,染料废水的起始浓度为10mg/L... 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镱镧共掺杂光催化剂Yb—La/TiO2,在紫外灯照射下,对罗丹明B模拟染料废水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优化了光催化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2g/L,溶液pH值为6,光照时间2.5h,染料废水的起始浓度为10mg/L时,染料废水的降解率可达96.71%;在上述体系quOtA.0.2g/L的双氧水,在pH值为3—4时,光照时间2h,染料废水的降解率可达97.02%,可提高光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镱镧共掺杂 光催化降解 模拟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嗪/聚乙烯亚胺对共沉积后界面聚合制备的聚偏二氟乙烯复合疏松纳滤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陈淑怡 张晨 +2 位作者 张琪 蒋淑红 王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0,共8页
复合纳滤膜染料废水处理中染料和盐分的分离是一项重大挑战,迫切需要开发对染料具有较高截留率而对盐具有高渗透性的新型复合疏松纳滤膜。文中使用哌嗪(PIP)、聚乙烯亚胺(PEI)与多巴胺(DA)代替PEI/DA共沉积体系进行共沉积后与均苯酰氯(T... 复合纳滤膜染料废水处理中染料和盐分的分离是一项重大挑战,迫切需要开发对染料具有较高截留率而对盐具有高渗透性的新型复合疏松纳滤膜。文中使用哌嗪(PIP)、聚乙烯亚胺(PEI)与多巴胺(DA)代替PEI/DA共沉积体系进行共沉积后与均苯酰氯(TMC)进行界面聚合,制备了复合聚偏二氟乙烯(PVDF)疏松纳滤膜,探讨了PIP/PEI对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结构与性能及其对模拟RB5染料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IP/PEI质量比的增加,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表面结节和粗糙度均增加,选择层厚度和PEG800截留率先减小后增大,纯水和染料废水的通量先增大后减小。当PIP/PEI质量比为50/50时复合纳滤膜性能最佳,此时纯水通量和染料废水通量分别为26.6 L/(m^(2)·h)和17.1 L/(m^(2)·h),较单一胺共沉积体系分别增加了70.5%和119.2%,RB5和NaCl的截留率分别为96.3%和1.7%。上述结果表明,用PIP/PEI/DA代替PIP/DA做共沉积体系可以有效地提高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的通量和NaCl的透过率,同时保证较高的染料截留率,使染料和盐得到较好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二氟乙烯复合疏松纳滤膜 哌嗪/聚乙烯亚胺 共沉积与界面聚合法 RB5模拟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剩余污泥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陈春云 王鹏 庄源益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8-90,共3页
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采用先干燥再浸渍于不同浓度活化剂,再于不同温度、时间下热解的流程,对有机剩余污泥进行改性吸附剂研究。采用正交设计以确定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吸附剂的有机组成和比表面积等参数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 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采用先干燥再浸渍于不同浓度活化剂,再于不同温度、时间下热解的流程,对有机剩余污泥进行改性吸附剂研究。采用正交设计以确定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吸附剂的有机组成和比表面积等参数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污泥制备吸附剂的最佳条件是,污泥与活化剂质量比为5∶3,在550℃下恒温热解60min,所得改性污泥吸附剂具有最大比表面积;并利用制备的改性污泥对直接深棕M和酸性媒介棕RH染料进行吸附试验,动力学吸附速率符合Lagergren模型,吸附等温线与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同时与商品活性炭吸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改性吸附剂吸附容量小于活性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模拟染料废水 吸附剂 改性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离子影响下UV/Fenton试剂协同降解曙红B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家泉 郑保战 +1 位作者 袁红雁 肖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48-1152,共5页
UV/Fenton Catalyst system was used to treat Eosin B in simulated dye wastewater developed here.Studies showed that when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was 50mg/L,at 25℃,the best condition was that pH=4.5 =0.54mol/L /≈1/2... UV/Fenton Catalyst system was used to treat Eosin B in simulated dye wastewater developed here.Studies showed that when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was 50mg/L,at 25℃,the best condition was that pH=4.5 =0.54mol/L /≈1/29(Mol ratio) t=100min.Under this optimized condition,the decolorization rate was 99.7% above.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Eosin B and different effect of cation and anion on its decolorization were studied.Finally,comparing before and after UV spectru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gradation of Eosin B was comple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试剂 曙红B 光降解 模拟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色菌藻聚生体系代谢组及固定化分析
17
作者 肖映瑱 徐小琳 +2 位作者 汤伟华 侯勇博 郭德亮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5-563,共9页
以曲霉Aspergillus sp.XJ-2和小球藻C.sorokiniana XJK构建的聚生体系相对单一微藻具有更好的染料降解效果,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比较单一小球藻与聚生体系中小球藻的代谢水平差异,结果显示聚生体系中小球藻有129种代谢产物显著上调... 以曲霉Aspergillus sp.XJ-2和小球藻C.sorokiniana XJK构建的聚生体系相对单一微藻具有更好的染料降解效果,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比较单一小球藻与聚生体系中小球藻的代谢水平差异,结果显示聚生体系中小球藻有129种代谢产物显著上调,65种代谢产物显著下调,通过代谢产物分析推测真菌可促进小球藻糖、脂代谢水平,从而加速菌藻体系对染料的降解。为提高聚生体系的稳定性及重复利用率,选择聚氨酯泡沫固定化菌藻聚生体系,当菌藻接种比例为1∶2,固定化载体投加量为0.8 g·L^(-1),菌藻接种同时投加载体,pH值为6,温度为25℃,转速为160 r·min^(-1)的条件下,4 d固定化菌藻共生体系对分散红的脱色率可达98.8%。该体系可耐受较高的盐浓度,且能耐受一定染料浓度的波动。该聚生体系还可同时有效去除废水中氮磷,可多次重复使用,具有工业化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染料废水 聚生体系 固定化 脱色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