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柏林学派在柏林电影节的发展与文化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许宁 李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8-50,共3页
柏林电影节是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几十年来发掘出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影片。柏林学派这个称谓2003年最早出现,其影片从鲜为人知,到如今受到影评人和国际影展的认可,其发展历程可以说与柏林电影节所提供的平台密不可分。本文首先分析... 柏林电影节是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几十年来发掘出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影片。柏林学派这个称谓2003年最早出现,其影片从鲜为人知,到如今受到影评人和国际影展的认可,其发展历程可以说与柏林电影节所提供的平台密不可分。本文首先分析了地理与时间的优势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原因,探讨了影片对生活细节的细致表现,又结合导演的成长经历阐述了为何许多影片的主人公缺失存在感,最后对死亡这个话题在影片中的展现做文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林学派 柏林电影节 文化价值 寻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音乐文化中心论
2
作者 余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38,共7页
“欧洲音乐文化中心论”是欧洲思想、经济、文化发展繁荣时期形成的优越感之下产生的以“我者”为中心看待“他者”的一种意识。它在欧洲早期的各学科中多有表现,民族音乐学学科中的这一意识较早出现在比较音乐学的柏林学派之中。中国... “欧洲音乐文化中心论”是欧洲思想、经济、文化发展繁荣时期形成的优越感之下产生的以“我者”为中心看待“他者”的一种意识。它在欧洲早期的各学科中多有表现,民族音乐学学科中的这一意识较早出现在比较音乐学的柏林学派之中。中国带有“欧洲音乐文化中心论”的意识行为从清末民初开始,其发展大致经过了几个阶段:第一是带有“欧洲音乐文化中心论”色彩的“乞灵论”阶段;第二是在“落后论”中开始关注“欧洲音乐文化中心论”阶段;第三是从“欧洲音乐文化中心论”转向“音乐文化价值相对论”的阶段。当下,学界对待“欧洲音乐文化中心论”更为理性,不仅从中汲取经验,而且在对“他者”的音乐实践探索中极力突破此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中心论 柏林学派 文化相对论 乞灵论 跨界族群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大利格式塔心理学源流考 被引量:6
3
作者 郭本禹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7-102,共6页
从格拉茨学派与柏林学派之间的异质性张力的视角,考察了意大利格式塔心理学的引进、发展和现状。意大利格式塔心理学正是在这种异质性的张力中,经过了三代心理学家的努力,逐渐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传统。学术界对格式塔心理学的传统的... 从格拉茨学派与柏林学派之间的异质性张力的视角,考察了意大利格式塔心理学的引进、发展和现状。意大利格式塔心理学正是在这种异质性的张力中,经过了三代心理学家的努力,逐渐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传统。学术界对格式塔心理学的传统的狭隘看法亟待纠正。面对全球化思潮的冲击,意大利心理学家在自己的学术积淀上进行独立的研究,这对我们极具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式塔心理学 意大利 格拉茨学派 柏林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婕妤(豫章师范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南昌330103)
4
作者 许宁 薛兰可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3-97,共5页
在德国电影不断被政治、商业、娱乐碰撞的艰难境地下,柏林学派导演经常通过柏林电影节向观众展示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极大关注,并以含蓄的人物及场景记录当代德国社会的变迁。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擅长用平铺直叙的镜头表现当下德国的... 在德国电影不断被政治、商业、娱乐碰撞的艰难境地下,柏林学派导演经常通过柏林电影节向观众展示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极大关注,并以含蓄的人物及场景记录当代德国社会的变迁。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擅长用平铺直叙的镜头表现当下德国的种种困顿,捕捉人物的情绪,用孤独个体的诡异经历来暗示他对时代与社会的见解。本文从柏林学派电影现状入手,以《温蒂妮》为重点研究对象,分析其美学表达形式、象征符号意义、建筑与爱情的融合,阐明其独特的人物形象在历史与现实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措尔德 柏林学派 水元素 孤独个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