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面站辅助的无人机自主架线系统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强 胡士强 +2 位作者 罗灵鲲 刘冰 方元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4-642,共9页
将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技术用于实现电力线展放正逐步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研究无人机自主架线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和保障工人安全。但现阶段无人机架线技术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大多数无人... 将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技术用于实现电力线展放正逐步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研究无人机自主架线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和保障工人安全。但现阶段无人机架线技术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大多数无人机依赖人工操控或地面站发布航点控制,智能化水平低,长期作业会给电力工人带来较强负荷;2)无人机缺乏自主避障能力且感知能力不足,电线、电杆等障碍物会对其造成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构建了无人机自主架线系统的硬件框架和以ROS(robot operating system,机器人操作系统)为基础的模块化软件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架线任务规划算法和架线弓检测算法等,使无人机具备稳定的自主架线能力。然后,利用碰撞检测方法构建了无人机碰撞模型,并提出了无人机路径规划算法,同时引入地面站辅助避障策略,以有效提高无人机的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无人机自主架线系统的软、硬件框架合理,架线任务规划算法能帮助无人机高效稳定地完成自主架线任务;地面站能够实时监控无人机状态,并在必要时及时辅助无人机避障,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无人机的安全。所设计系统安全可靠,可满足实际电力架线作业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自主架线系统 模块化软件框架 架线弓检测 地面站辅助避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双动力铰接式自卸车集电弓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杨超 张勇 +4 位作者 魏广娟 祁玉龙 董鲁波 梁媛媛 蔡晨晨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2-136,共5页
地下双动力铰接式自卸车采用架线系统和柴电系统2种动力形式,其中架线系统安装在矿井斜坡道顶部,通过集电弓的连接向车辆提供三相交流电源作为整车动力源。分析了集电弓的不同工作模式,根据集电弓的结构尺寸、矿井巷道尺寸,提出了不同... 地下双动力铰接式自卸车采用架线系统和柴电系统2种动力形式,其中架线系统安装在矿井斜坡道顶部,通过集电弓的连接向车辆提供三相交流电源作为整车动力源。分析了集电弓的不同工作模式,根据集电弓的结构尺寸、矿井巷道尺寸,提出了不同工作模式下集电弓的控制要求,设计了集电弓的液压系统和控制系统,制定了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控制策略,利用车载PLC控制器采集传感器信息,实时监测集电弓的状态及位置信息,通过控制各动作油缸的位置和动作时序,实现了集电弓的手动升降弓控制、自动升降弓控制以及动态随动控制,确保了集电弓与架线系统准确、可靠地连接,解决了双动力铰接式自卸车架线系统持续、稳定、可靠供电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动力铰接式自卸车 架线系统 集电弓 自动升降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AMS平台的张力架线动力学仿真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鞠彦忠 郭圣 霍丹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6-189,202,共5页
针对传统张力架线工程计算不能体现导线及牵引绳实时动态张力变化的问题,利用ADAMS软件二次开发功能,构建了张力架线仿真系统模型,使牵引绳和导线在张力、牵引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动态展放过程,通过简化模型并利用脚本仿真控制方... 针对传统张力架线工程计算不能体现导线及牵引绳实时动态张力变化的问题,利用ADAMS软件二次开发功能,构建了张力架线仿真系统模型,使牵引绳和导线在张力、牵引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动态展放过程,通过简化模型并利用脚本仿真控制方式实现仿真速度的优化,最后结合理论公式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架线过程中导线和牵引绳的动态特性,可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MS 张力架线系统 牵引绳 导线 动态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漏电保护装置控制器的选择设计 被引量:4
4
作者 曹连兵 程红 白林绪 《工矿自动化》 2010年第3期104-107,共4页
分析了煤矿井下复杂环境对煤矿直流架线系统漏电保护装置的影响,以及采用单片机作为漏电保护装置控制器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稳定性好的PLC替代单片机作为漏电保护装置控制器的设计方案;介绍了基于S7-200 PLC的漏电保护装置的电路... 分析了煤矿井下复杂环境对煤矿直流架线系统漏电保护装置的影响,以及采用单片机作为漏电保护装置控制器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稳定性好的PLC替代单片机作为漏电保护装置控制器的设计方案;介绍了基于S7-200 PLC的漏电保护装置的电路原理及软件设计,指出了基于S7-200 PLC的漏电保护装置存在PLC执行程序相对较慢的问题,提出了采用KDN-K3 PLC作为漏电保护装置控制器的方案,并对基于KDN-K3 PLC的漏电保护装置进行了现场的快速性和稳定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漏电保护装置满足了快速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直流架线系统 漏电保护 控制器 绝缘电阻 单片机 PLC S7—200 KDN—K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iffness-damping matching method of an ECAS system based on LQG control 被引量:9
5
作者 陈一锴 何杰 +2 位作者 M.KING 陈无畏 张卫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439-446,共8页
A novel method of matching stiffness and continuous variable damping of an ECAS(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air suspension) based on LQG(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 control was proposed to simultaneously improve the road... A novel method of matching stiffness and continuous variable damping of an ECAS(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air suspension) based on LQG(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 control was proposed to simultaneously improve the road-friendliness and ride comfort of a two-axle school bus.Taking account of the suspension nonlinearities and target-height-dependent variation in suspension characteristics,a stiffness model of the ECAS mounted on the drive axle of the bus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rmodynamics and the key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through field tests.By determining the proper range of the target height for the ECAS of the fully-loaded bus based on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vehicle body bounce frequency,the control algorithm of the target suspension height(i.e.,stiffness) was derived according to driving speed and road roughness.Taking account of the nonlinearities of a continuous variable semi-active damper,the damping force was obtained through the subtraction of the air spring force from the optimum integrated suspension force,which was calculated based on LQG control.Finally,a GA(genetic algorithm)-based matching method between stepped variable damping and stiffness was employed as a benchmark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LQG-based matching method.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pared with the GA-based matching method,both dynamic tire force and vehicle body vertical acceleration responses are markedly reduced around the vehicle body bounce frequency employing the LQG-based matching method,with peak values of the dynamic tire force PSD(power spectral density) decreased by 73.6%,60.8% and 71.9% in the three cases,and corresponding reduction are 71.3%,59.4% and 68.2% for the vehicle body vertical acceleration.A strong robustness to variation of driving speed and road roughness is also observed for the LQG-based matching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ching method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air suspension 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 genetic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