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枯斑盘多毛孢菌粗毒素的基本性质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罗孟军
朱天辉
《四川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17-21,共5页
本文对松赤枯病菌 (PestalotiafunereaDesm .)培养液粗提物的基本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松赤枯病菌培养液中有致病物质即毒素存在 ,该菌在PD培养液中能达到最大产毒量 ;松针浸出汁对毒素的产量和致病活性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本文对松赤枯病菌 (PestalotiafunereaDesm .)培养液粗提物的基本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松赤枯病菌培养液中有致病物质即毒素存在 ,该菌在PD培养液中能达到最大产毒量 ;松针浸出汁对毒素的产量和致病活性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培养 15天的培养液有较高的致萎蔫的活性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致萎活性没有较大的提高。该毒素是一类极性较大的非蛋白类物质 ,能用甲醇将其从培养液中较好地提取出来。pH值对毒素粗提液致病活性无显著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斑盘多毛孢
菌
粗毒素
生物测定
发酵时间
培养基基质
松赤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枯斑盘多毛孢及其诱变生物型对寄生性种子植物和杂草的防除潜力
被引量:
1
2
作者
韩珊
朱天辉
+1 位作者
李姝江
李芳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5-99,共5页
在35个枯斑盘多毛孢菌株中,以油松上的菌株所产代谢产物的毒力最强(PF-11),马尾松上的菌株(PF-2)次之。用PF-11为出发菌株在亚致死诱变剂量条件下经3次连续诱变获得10株抗紫外线的生物型。用硅胶H60型作柱层析的填料,正丁醇∶水∶甲醇(4...
在35个枯斑盘多毛孢菌株中,以油松上的菌株所产代谢产物的毒力最强(PF-11),马尾松上的菌株(PF-2)次之。用PF-11为出发菌株在亚致死诱变剂量条件下经3次连续诱变获得10株抗紫外线的生物型。用硅胶H60型作柱层析的填料,正丁醇∶水∶甲醇(4∶2∶1)作洗脱剂进行柱层析,P11菌株代谢物可纯化出3种活性组分(Rf分别为0.83,0.79,0.80);诱变菌株P11-4可纯化出4种活性组分(Rf分别为0.83,0.79,0.80,0.60),表明诱变后增加了一种活性物质,通过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分析为一植物含氮多糖[C12H23O9N(Mr=325),分子式为OOONHCH2CH2CH3]。诱变菌株毒力研究表明:3株诱变生物型(PF11-1,PF11-3,PF11-5)为负突变,对目标寄生性种子植物无毒力;5株诱变生物型(PF11-7,PF11-8,PF11-9,PF11-10)毒力未明显增强,只有PF11-4,PF11-6诱变生物型为正突变,对寄生性种子植物和杂草的毒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斑盘多毛孢
诱变育种
生物除草
寄生性种子植物
杂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枯斑盘多毛孢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罗孟军
朱天辉
《四川林业科技》
2001年第3期15-18,共4页
本文研究了影响松赤枯病病原菌枯斑盘多毛孢菌生长及产孢的因子。枯斑盘多毛孢菌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生长 ,自然光照、空气充足有利于产孢 ;该菌在改良的察氏培养基 1号上在 2 5℃恒温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最快 ,在改良的察氏培养基 2号...
本文研究了影响松赤枯病病原菌枯斑盘多毛孢菌生长及产孢的因子。枯斑盘多毛孢菌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生长 ,自然光照、空气充足有利于产孢 ;该菌在改良的察氏培养基 1号上在 2 5℃恒温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最快 ,在改良的察氏培养基 2号上产孢量最大且培养 8天即可获得最大产孢量 ,7 47× 10 7个孢子 /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
枯斑盘多毛孢
菌
生物学特性
赤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松突圆蚧和枯斑拟盘多毛孢在马尾松林复合危害的时空动态
4
作者
林立群
张飞萍
+1 位作者
陈振东
梁光红
《福建热作科技》
2015年第4期1-4,共4页
松突圆蚧和枯斑拟盘多毛孢都是目前危害马尾松松针的重要林业有害生物,二者的复合危害加重了马尾松松林的衰败,是值得重点关注和研究的现象。通过野外系统定位调查研究了松突圆蚧和枯斑拟盘多毛孢在马尾松松针上复合危害的时空格局,结...
松突圆蚧和枯斑拟盘多毛孢都是目前危害马尾松松针的重要林业有害生物,二者的复合危害加重了马尾松松林的衰败,是值得重点关注和研究的现象。通过野外系统定位调查研究了松突圆蚧和枯斑拟盘多毛孢在马尾松松针上复合危害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在松突圆蚧危害的针叶中,约有50%被松突圆蚧和枯斑拟盘多毛孢产生复合,是一种典型的共寄生现象;在6-10月松突圆蚧种群低谷期,复合危害的针叶中松突圆蚧的总虫口密度、活虫密度及其有活虫针叶的比例均显著大于非复合危害针叶;说明在松突圆蚧入侵的松林中,两者复合危害的现象较为普遍,且有利于加剧松突圆蚧的危害和提高该虫的生境适应性。这一结果对揭示松突圆蚧入侵和暴发机制,完善松突圆蚧的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枯斑
拟
盘
多毛
孢
马尾松
共寄生
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枯斑拟盘多毛孢的培养条件对其产毒的影响
被引量:
3
5
作者
郑凌凌
朱天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5-118,共4页
为进一步深入探索培养条件对枯斑拟盘多毛孢产毒能力的影响,对该菌在4种固体培养基与一种液体培养基上的产毒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枯斑拟盘多毛孢较适宜固体培养基的培养,能在麦粒、麦麸天然固体培养基上具有极强的产毒能力.在...
为进一步深入探索培养条件对枯斑拟盘多毛孢产毒能力的影响,对该菌在4种固体培养基与一种液体培养基上的产毒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枯斑拟盘多毛孢较适宜固体培养基的培养,能在麦粒、麦麸天然固体培养基上具有极强的产毒能力.在不同浓度毒素的生测反应中,上述两种培养基上产出的毒素在稀释20倍时,仍对松针(生测材料)有一定的致病活性.通过枯斑拟盘多毛孢代谢物提取组分的生测比较,发现该菌产出毒素溶于水,不易挥发.不同生测方式对毒素致病活性影响的研究显示,针刺法作用速度较快,但在低浓度毒素时,致病反应不如浸泡法明显.在此基础上,对枯斑拟盘多毛孢毒素作为除草剂作了一定研究,但致病效果不明显.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培养条件是该菌产毒能力大小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斑
拟
盘
多毛
孢
培养基
松
毒素
生物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坚强芽孢杆菌的筛选及抗菌活性
被引量:
3
6
作者
谯天敏
朱天辉
李芳莲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2-114,共3页
采用兰层琼脂法初选对枯斑盘多毛孢Pestalotia funerea有抗生作用的细菌苗株共10株,4株Pseudomonas spp.对枯斑盘多毛孢的抗生作用小于6株Bacillus spp.;在Bacillus spp.中,以B5菌株拮抗带最大,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的坚...
采用兰层琼脂法初选对枯斑盘多毛孢Pestalotia funerea有抗生作用的细菌苗株共10株,4株Pseudomonas spp.对枯斑盘多毛孢的抗生作用小于6株Bacillus spp.;在Bacillus spp.中,以B5菌株拮抗带最大,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的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对峙培养显示B5对枯斑盘多毛孢有明显的抑菌圈(平均6mm);B5产生的非挥发性物质对枯斑盘多毛孢菌落的抑制总的表现为稀释度越小,菌落直径生长越小.抑制作用越大,抑制中量为1:1000~1:10000;B5产生的多糖、粗脂肪、蛋白质对枯斑盘多毛孢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粗脂肪可完全抑制枯斑盘多毛孢的孢子萌发(抑制率为100%).多糖在24h可完全抑制孢于萌发,蛋白质相对较差,48~72h抑制率为8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坚强芽
孢
杆菌
枯斑盘多毛孢
抗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绿粘帚霉与坚强芽孢杆菌对松赤枯病的协同生物控制
被引量:
3
7
作者
谯天敏
朱天辉
李芳莲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1,共4页
G.virens与B.firmus对松赤枯病的协同控制显示:(1)预先接种病原菌后(7天)再进行生物防治处理,防治效果在处理间差异不明显,浓度影响无显著差异,即使是两种生防制剂联合使用也未显著提高其防效,但不同树种间的感病性有明显差...
G.virens与B.firmus对松赤枯病的协同控制显示:(1)预先接种病原菌后(7天)再进行生物防治处理,防治效果在处理间差异不明显,浓度影响无显著差异,即使是两种生防制剂联合使用也未显著提高其防效,但不同树种间的感病性有明显差异;(2)颉抗菌与病原菌同时接种,对松赤桔病有一定防治效果,两菌联合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两种菌单独施用防效差异不显著,浓度变化对防效影响不大;(3)预先接种颉抗菌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两种菌联合处理防效更优,感病树种(马尾松、云南松、油松)的感病指数可降至13~15,抗病树种的感病指数可控制在3%左右;在同一浓度下B.firmus与G.virens间无显著差异,在同一颉抗菌下,浓度愈高,防效愈高;(4)三种生防接种方式的平均效果分析表明,G.virens最高平均防效49.5%(黑松),B.firmus为50%(辐射松),两菌联合最高平均防效80%(辐射松);在同一树种条件下,“预先接种颉抗菌”的方式显著高于“颊抗菌与病原菌同时接种”和“预先接种病原菌”,而“颉抗菌与病原茼同时接种”的方式也明显优于“预先接种病原菌”。从防治效果的绝对值来看,“预先接种病原菌”方式在实际生产中表现为病害已发生再进行生防菌处理,这种情况对松赤桔病的控制无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
绿粘帚
孢
枯斑盘多毛孢
坚强芽
孢
杆菌
生物防治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蚧菌共寄生对马尾松针叶POD活性的影响
8
作者
蔡晓明
陈家荣
梁光红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第2期85-89,共5页
松突圆蚧与枯斑拟盘多毛孢菌都是严重危害福建省马尾松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由于二者可共寄生于马尾松的松针,因此重点研究测定松针在二者共寄生条件下体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对于探析松突圆蚧-枯斑拟盘多毛孢菌-马尾松针叶之间的互...
松突圆蚧与枯斑拟盘多毛孢菌都是严重危害福建省马尾松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由于二者可共寄生于马尾松的松针,因此重点研究测定松针在二者共寄生条件下体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对于探析松突圆蚧-枯斑拟盘多毛孢菌-马尾松针叶之间的互作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以5年生马尾松有虫有病(共寄生)、有虫无病(独寄生/虫)、无虫有病(独寄生/病)、无虫无病(健康针叶,对照)针叶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吸收法测定松针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松针的POD酶活性大小顺序为:有虫有病>有虫无病>无虫有病>无虫无病。显然,病、虫无论是共寄生还是独寄生都会诱导POD活性上升;但有虫有病、有虫无病处理的POD活性分别是无虫有病处理的POD活性的5.10、3.72倍,表明虫害在POD活性诱导过程中占据了主导作用;共寄生处理的POD实际测定值为435.0 U·g-1·min-1,显著高于二者单独处理条件下POD的理论相加值402.8 U·g-1·min-1(P<0.05),表明松突圆蚧、枯斑拟盘多毛孢菌在诱导POD活性上升过程中可能存在互惠共利关系并导致了联合增效作用。因此,防治松突圆蚧时建议兼治松赤枯病,可进一步提升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枯斑
拟
盘
多毛
孢
马尾松
共寄生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松赤枯病病原的快速分子检测
被引量:
1
9
作者
袁川
吴南
+3 位作者
刘应高
许秀兰
赵景阳
李万艳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3期77-81,共5页
为实现对松针中可导致松赤枯病的枯斑拟盘多毛孢的早期检测,依据枯斑拟盘多毛孢ITS区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AF(R/F),建立了松赤枯病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于枯斑拟盘多毛孢基因组DNA与松针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大小为480 bp的单...
为实现对松针中可导致松赤枯病的枯斑拟盘多毛孢的早期检测,依据枯斑拟盘多毛孢ITS区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AF(R/F),建立了松赤枯病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于枯斑拟盘多毛孢基因组DNA与松针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大小为480 bp的单一条带,可从无明显症状的组织中检测到枯斑拟盘多毛孢。建立的PCR检测体系适用于枯斑拟盘多毛孢的分子鉴定及松赤枯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斑
拟
盘
多毛
孢
松针基因组DNA
快速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枯斑盘多毛孢菌粗毒素的基本性质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罗孟军
朱天辉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森林保护省级重点实验室
出处
《四川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17-21,共5页
文摘
本文对松赤枯病菌 (PestalotiafunereaDesm .)培养液粗提物的基本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松赤枯病菌培养液中有致病物质即毒素存在 ,该菌在PD培养液中能达到最大产毒量 ;松针浸出汁对毒素的产量和致病活性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培养 15天的培养液有较高的致萎蔫的活性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致萎活性没有较大的提高。该毒素是一类极性较大的非蛋白类物质 ,能用甲醇将其从培养液中较好地提取出来。pH值对毒素粗提液致病活性无显著影响 。
关键词
枯斑盘多毛孢
菌
粗毒素
生物测定
发酵时间
培养基基质
松赤枯病
Keywords
Toxin,pine,Pestalotia funerea,Bio determination
分类号
S763.11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枯斑盘多毛孢及其诱变生物型对寄生性种子植物和杂草的防除潜力
被引量:
1
2
作者
韩珊
朱天辉
李姝江
李芳莲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四川省森林保护省级重点实验室
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
出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5-99,共5页
基金
四川省科技厅应用基础项目
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资助
文摘
在35个枯斑盘多毛孢菌株中,以油松上的菌株所产代谢产物的毒力最强(PF-11),马尾松上的菌株(PF-2)次之。用PF-11为出发菌株在亚致死诱变剂量条件下经3次连续诱变获得10株抗紫外线的生物型。用硅胶H60型作柱层析的填料,正丁醇∶水∶甲醇(4∶2∶1)作洗脱剂进行柱层析,P11菌株代谢物可纯化出3种活性组分(Rf分别为0.83,0.79,0.80);诱变菌株P11-4可纯化出4种活性组分(Rf分别为0.83,0.79,0.80,0.60),表明诱变后增加了一种活性物质,通过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分析为一植物含氮多糖[C12H23O9N(Mr=325),分子式为OOONHCH2CH2CH3]。诱变菌株毒力研究表明:3株诱变生物型(PF11-1,PF11-3,PF11-5)为负突变,对目标寄生性种子植物无毒力;5株诱变生物型(PF11-7,PF11-8,PF11-9,PF11-10)毒力未明显增强,只有PF11-4,PF11-6诱变生物型为正突变,对寄生性种子植物和杂草的毒力显著提高。
关键词
枯斑盘多毛孢
诱变育种
生物除草
寄生性种子植物
杂草
Keywords
Pestalotia funerea
mutation breeding
bioweeding
parasitic seed plant
weed
分类号
S765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枯斑盘多毛孢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罗孟军
朱天辉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
出处
《四川林业科技》
2001年第3期15-18,共4页
文摘
本文研究了影响松赤枯病病原菌枯斑盘多毛孢菌生长及产孢的因子。枯斑盘多毛孢菌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生长 ,自然光照、空气充足有利于产孢 ;该菌在改良的察氏培养基 1号上在 2 5℃恒温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最快 ,在改良的察氏培养基 2号上产孢量最大且培养 8天即可获得最大产孢量 ,7 47× 10 7个孢子 /皿。
关键词
松树
枯斑盘多毛孢
菌
生物学特性
赤枯病
Keywords
Pine, Pestalotia funera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S763.7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突圆蚧和枯斑拟盘多毛孢在马尾松林复合危害的时空动态
4
作者
林立群
张飞萍
陈振东
梁光红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出处
《福建热作科技》
2015年第4期1-4,共4页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2011J01070
文摘
松突圆蚧和枯斑拟盘多毛孢都是目前危害马尾松松针的重要林业有害生物,二者的复合危害加重了马尾松松林的衰败,是值得重点关注和研究的现象。通过野外系统定位调查研究了松突圆蚧和枯斑拟盘多毛孢在马尾松松针上复合危害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在松突圆蚧危害的针叶中,约有50%被松突圆蚧和枯斑拟盘多毛孢产生复合,是一种典型的共寄生现象;在6-10月松突圆蚧种群低谷期,复合危害的针叶中松突圆蚧的总虫口密度、活虫密度及其有活虫针叶的比例均显著大于非复合危害针叶;说明在松突圆蚧入侵的松林中,两者复合危害的现象较为普遍,且有利于加剧松突圆蚧的危害和提高该虫的生境适应性。这一结果对揭示松突圆蚧入侵和暴发机制,完善松突圆蚧的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松突圆蚧
枯斑
拟
盘
多毛
孢
马尾松
共寄生
格局
分类号
S791.248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枯斑拟盘多毛孢的培养条件对其产毒的影响
被引量:
3
5
作者
郑凌凌
朱天辉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5-118,共4页
基金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预研究项目
文摘
为进一步深入探索培养条件对枯斑拟盘多毛孢产毒能力的影响,对该菌在4种固体培养基与一种液体培养基上的产毒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枯斑拟盘多毛孢较适宜固体培养基的培养,能在麦粒、麦麸天然固体培养基上具有极强的产毒能力.在不同浓度毒素的生测反应中,上述两种培养基上产出的毒素在稀释20倍时,仍对松针(生测材料)有一定的致病活性.通过枯斑拟盘多毛孢代谢物提取组分的生测比较,发现该菌产出毒素溶于水,不易挥发.不同生测方式对毒素致病活性影响的研究显示,针刺法作用速度较快,但在低浓度毒素时,致病反应不如浸泡法明显.在此基础上,对枯斑拟盘多毛孢毒素作为除草剂作了一定研究,但致病效果不明显.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培养条件是该菌产毒能力大小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枯斑
拟
盘
多毛
孢
培养基
松
毒素
生物测定
Keywords
Pestalotiopsisfunerea, culture media, pine, toxin, bio-determination
分类号
S763.15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坚强芽孢杆菌的筛选及抗菌活性
被引量:
3
6
作者
谯天敏
朱天辉
李芳莲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林园学院
出处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2-114,共3页
文摘
采用兰层琼脂法初选对枯斑盘多毛孢Pestalotia funerea有抗生作用的细菌苗株共10株,4株Pseudomonas spp.对枯斑盘多毛孢的抗生作用小于6株Bacillus spp.;在Bacillus spp.中,以B5菌株拮抗带最大,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的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对峙培养显示B5对枯斑盘多毛孢有明显的抑菌圈(平均6mm);B5产生的非挥发性物质对枯斑盘多毛孢菌落的抑制总的表现为稀释度越小,菌落直径生长越小.抑制作用越大,抑制中量为1:1000~1:10000;B5产生的多糖、粗脂肪、蛋白质对枯斑盘多毛孢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粗脂肪可完全抑制枯斑盘多毛孢的孢子萌发(抑制率为100%).多糖在24h可完全抑制孢于萌发,蛋白质相对较差,48~72h抑制率为85%左右.
关键词
生物防治
坚强芽
孢
杆菌
枯斑盘多毛孢
抗生作用
Keywords
biological control
Bacillus firmus
Pestalotia funerea
antagonism
分类号
S763.306.47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S763.13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绿粘帚霉与坚强芽孢杆菌对松赤枯病的协同生物控制
被引量:
3
7
作者
谯天敏
朱天辉
李芳莲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林园学院
出处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1,共4页
文摘
G.virens与B.firmus对松赤枯病的协同控制显示:(1)预先接种病原菌后(7天)再进行生物防治处理,防治效果在处理间差异不明显,浓度影响无显著差异,即使是两种生防制剂联合使用也未显著提高其防效,但不同树种间的感病性有明显差异;(2)颉抗菌与病原菌同时接种,对松赤桔病有一定防治效果,两菌联合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两种菌单独施用防效差异不显著,浓度变化对防效影响不大;(3)预先接种颉抗菌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两种菌联合处理防效更优,感病树种(马尾松、云南松、油松)的感病指数可降至13~15,抗病树种的感病指数可控制在3%左右;在同一浓度下B.firmus与G.virens间无显著差异,在同一颉抗菌下,浓度愈高,防效愈高;(4)三种生防接种方式的平均效果分析表明,G.virens最高平均防效49.5%(黑松),B.firmus为50%(辐射松),两菌联合最高平均防效80%(辐射松);在同一树种条件下,“预先接种颉抗菌”的方式显著高于“颊抗菌与病原菌同时接种”和“预先接种病原菌”,而“颉抗菌与病原茼同时接种”的方式也明显优于“预先接种病原菌”。从防治效果的绝对值来看,“预先接种病原菌”方式在实际生产中表现为病害已发生再进行生防菌处理,这种情况对松赤桔病的控制无实际意义。
关键词
松
绿粘帚
孢
枯斑盘多毛孢
坚强芽
孢
杆菌
生物防治
协同作用
Keywords
Pine
Gliocladium virens
Bacillus firmus
Pestalotia funerea
Biological control
分类号
S767.16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蚧菌共寄生对马尾松针叶POD活性的影响
8
作者
蔡晓明
陈家荣
梁光红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州市林业局
建瓯市叶坑国有林业采育场
出处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第2期85-89,共5页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J01070)
文摘
松突圆蚧与枯斑拟盘多毛孢菌都是严重危害福建省马尾松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由于二者可共寄生于马尾松的松针,因此重点研究测定松针在二者共寄生条件下体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对于探析松突圆蚧-枯斑拟盘多毛孢菌-马尾松针叶之间的互作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以5年生马尾松有虫有病(共寄生)、有虫无病(独寄生/虫)、无虫有病(独寄生/病)、无虫无病(健康针叶,对照)针叶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吸收法测定松针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松针的POD酶活性大小顺序为:有虫有病>有虫无病>无虫有病>无虫无病。显然,病、虫无论是共寄生还是独寄生都会诱导POD活性上升;但有虫有病、有虫无病处理的POD活性分别是无虫有病处理的POD活性的5.10、3.72倍,表明虫害在POD活性诱导过程中占据了主导作用;共寄生处理的POD实际测定值为435.0 U·g-1·min-1,显著高于二者单独处理条件下POD的理论相加值402.8 U·g-1·min-1(P<0.05),表明松突圆蚧、枯斑拟盘多毛孢菌在诱导POD活性上升过程中可能存在互惠共利关系并导致了联合增效作用。因此,防治松突圆蚧时建议兼治松赤枯病,可进一步提升防控效果。
关键词
松突圆蚧
枯斑
拟
盘
多毛
孢
马尾松
共寄生
过氧化物酶
Keywords
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Pestalotias funerea
Pinus massoniana
co-parasitism
peroxidase
分类号
S791.248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63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赤枯病病原的快速分子检测
被引量:
1
9
作者
袁川
吴南
刘应高
许秀兰
赵景阳
李万艳
机构
广安市林业技术推广站
四川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协会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出处
《四川林业科技》
2019年第3期77-81,共5页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四川几种重要林木真菌病害病原的分子检测技术研究(09ZA068)
文摘
为实现对松针中可导致松赤枯病的枯斑拟盘多毛孢的早期检测,依据枯斑拟盘多毛孢ITS区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AF(R/F),建立了松赤枯病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于枯斑拟盘多毛孢基因组DNA与松针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大小为480 bp的单一条带,可从无明显症状的组织中检测到枯斑拟盘多毛孢。建立的PCR检测体系适用于枯斑拟盘多毛孢的分子鉴定及松赤枯病的早期诊断。
关键词
枯斑
拟
盘
多毛
孢
松针基因组DNA
快速
分子检测
Keywords
Pestalotiapsis funereal
Pine needle genomic DNA
Rapid detection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S763.1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枯斑盘多毛孢菌粗毒素的基本性质研究
罗孟军
朱天辉
《四川林业科技》
200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枯斑盘多毛孢及其诱变生物型对寄生性种子植物和杂草的防除潜力
韩珊
朱天辉
李姝江
李芳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枯斑盘多毛孢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罗孟军
朱天辉
《四川林业科技》
200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松突圆蚧和枯斑拟盘多毛孢在马尾松林复合危害的时空动态
林立群
张飞萍
陈振东
梁光红
《福建热作科技》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枯斑拟盘多毛孢的培养条件对其产毒的影响
郑凌凌
朱天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坚强芽孢杆菌的筛选及抗菌活性
谯天敏
朱天辉
李芳莲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绿粘帚霉与坚强芽孢杆菌对松赤枯病的协同生物控制
谯天敏
朱天辉
李芳莲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蚧菌共寄生对马尾松针叶POD活性的影响
蔡晓明
陈家荣
梁光红
《福建林业科技》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松赤枯病病原的快速分子检测
袁川
吴南
刘应高
许秀兰
赵景阳
李万艳
《四川林业科技》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