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枯斑盘多毛孢及其诱变生物型对寄生性种子植物和杂草的防除潜力 被引量:1
1
作者 韩珊 朱天辉 +1 位作者 李姝江 李芳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5-99,共5页
在35个枯斑盘多毛孢菌株中,以油松上的菌株所产代谢产物的毒力最强(PF-11),马尾松上的菌株(PF-2)次之。用PF-11为出发菌株在亚致死诱变剂量条件下经3次连续诱变获得10株抗紫外线的生物型。用硅胶H60型作柱层析的填料,正丁醇∶水∶甲醇(4... 在35个枯斑盘多毛孢菌株中,以油松上的菌株所产代谢产物的毒力最强(PF-11),马尾松上的菌株(PF-2)次之。用PF-11为出发菌株在亚致死诱变剂量条件下经3次连续诱变获得10株抗紫外线的生物型。用硅胶H60型作柱层析的填料,正丁醇∶水∶甲醇(4∶2∶1)作洗脱剂进行柱层析,P11菌株代谢物可纯化出3种活性组分(Rf分别为0.83,0.79,0.80);诱变菌株P11-4可纯化出4种活性组分(Rf分别为0.83,0.79,0.80,0.60),表明诱变后增加了一种活性物质,通过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分析为一植物含氮多糖[C12H23O9N(Mr=325),分子式为OOONHCH2CH2CH3]。诱变菌株毒力研究表明:3株诱变生物型(PF11-1,PF11-3,PF11-5)为负突变,对目标寄生性种子植物无毒力;5株诱变生物型(PF11-7,PF11-8,PF11-9,PF11-10)毒力未明显增强,只有PF11-4,PF11-6诱变生物型为正突变,对寄生性种子植物和杂草的毒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斑盘多毛孢 诱变育种 生物除草 寄生性种子植物 杂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斑拟盘多毛孢的培养条件对其产毒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郑凌凌 朱天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5-118,共4页
为进一步深入探索培养条件对枯斑拟盘多毛孢产毒能力的影响,对该菌在4种固体培养基与一种液体培养基上的产毒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枯斑拟盘多毛孢较适宜固体培养基的培养,能在麦粒、麦麸天然固体培养基上具有极强的产毒能力.在... 为进一步深入探索培养条件对枯斑拟盘多毛孢产毒能力的影响,对该菌在4种固体培养基与一种液体培养基上的产毒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枯斑拟盘多毛孢较适宜固体培养基的培养,能在麦粒、麦麸天然固体培养基上具有极强的产毒能力.在不同浓度毒素的生测反应中,上述两种培养基上产出的毒素在稀释20倍时,仍对松针(生测材料)有一定的致病活性.通过枯斑拟盘多毛孢代谢物提取组分的生测比较,发现该菌产出毒素溶于水,不易挥发.不同生测方式对毒素致病活性影响的研究显示,针刺法作用速度较快,但在低浓度毒素时,致病反应不如浸泡法明显.在此基础上,对枯斑拟盘多毛孢毒素作为除草剂作了一定研究,但致病效果不明显.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培养条件是该菌产毒能力大小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斑拟盘多毛孢 培养基 毒素 生物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雅柑枯斑病斑的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的筛选 被引量:3
3
作者 占爽 杨静 +5 位作者 胡军华 吴玉珠 吴望 张嘉 陈娜 周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5-539,共5页
2020年春季,于重庆市长寿区柑橘园内采集大雅柑典型枯斑病果实,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得到菌株CS11,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CS11为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向健康的柑橘盆钵苗喷洒CS11孢子悬液可致植株患病,从... 2020年春季,于重庆市长寿区柑橘园内采集大雅柑典型枯斑病果实,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得到菌株CS11,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CS11为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向健康的柑橘盆钵苗喷洒CS11孢子悬液可致植株患病,从患病样品中分离得到菌株CS11,确认CS11是致病病原菌;CS11对大雅柑(Citrus reticulata.cv.dayagan)、有核沃柑(Citrus rtemple×Dancy)、塔罗科血橙(Tarocco blood orange(Citrus sinensis(L.)Osbeck))和尤力克柠檬(Citrus limon)的叶、枝、果实均具有致病性。室内药剂筛选结果显示,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可湿性粉剂、450 g/L咪鲜胺乳油、37%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1.5%吡唑嘧菌酯乳油5种杀菌剂对CS11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0%唑醚·代森联可湿性粉剂、37%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1.5%吡唑嘧菌酯乳油等4种药剂的EC50值均小于1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雅柑 枯斑 病原鉴定 致病性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芹菜枯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4
作者 王秀云 《安徽农业》 2002年第11期22-22,共1页
芹菜枯斑病也叫叶枯病。目前,该病在我县已成为冬春保护地芹菜的重要病害,对产量、品质影响很大。 一、发病症状 芹菜叶、叶柄、茎均可染病,但以叶片为主。发病初,叶片上产生淡黄色油渍状小斑点,呈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7毫米,后逐渐扩... 芹菜枯斑病也叫叶枯病。目前,该病在我县已成为冬春保护地芹菜的重要病害,对产量、品质影响很大。 一、发病症状 芹菜叶、叶柄、茎均可染病,但以叶片为主。发病初,叶片上产生淡黄色油渍状小斑点,呈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7毫米,后逐渐扩大,中部呈褐色坏死,边缘深红色且明显,最后,病斑变成灰白色,散生许多小黑点。叶柄、茎感病病斑呈长圆形色深,稍凹陷有黄色晕圈,后期边缘聚生黑色小粒。严重时整株叶片干枯,茎腐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 枯斑 防治 症状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植物免疫激活蛋白维大力(VDAL)对烟草花叶病毒抑制作用
5
作者 黑雅娅 李永亮 +4 位作者 郭琳琳 胡丽杰 葛华梅 王文立 范俊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2期140-142,170,共4页
[目的]明确新型植物免疫激活蛋白维大力(VDAL)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半叶枯斑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植物免疫激活蛋白VDAL对TMV的抑制作用和烟草植株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VDAL对TMV具有较好的体外... [目的]明确新型植物免疫激活蛋白维大力(VDAL)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半叶枯斑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植物免疫激活蛋白VDAL对TMV的抑制作用和烟草植株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VDAL对TMV具有较好的体外钝化作用,当钝化时间为90 min时,枯斑抑制率可达到80.76%;喷药3次后抑制率为85.04%,且过氧化物酶活性较对照增加了1.26倍。[结论]VDAL可能通过对病毒的钝化作用并诱导烟草植株产生防御反应,进而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花叶病毒 维大力 半叶枯斑 分光光度法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闫晓慧 刘丽 +3 位作者 张东华 洪英娣 伍建榕 胡世俊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9-100,114,共3页
为综合治理及利用入侵植物紫茎泽兰,采用半叶枯斑法研究了紫茎泽兰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结果表明,根、茎、叶和花的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其中,根、茎、叶提取物的活性较强,当浓度为10 mg/mL时均显示... 为综合治理及利用入侵植物紫茎泽兰,采用半叶枯斑法研究了紫茎泽兰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结果表明,根、茎、叶和花的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其中,根、茎、叶提取物的活性较强,当浓度为10 mg/mL时均显示了中等的抑制活性,抑制率为50%左右;花提取物的活性相对较弱。这是首次对紫茎泽兰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进行报道,扩展了植物源TMV抑制剂筛选的范围,为综合利用入侵植物紫茎泽兰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烟草花叶病毒(TMV) 抗TMV活性 半叶枯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薇甘菊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威 祁进康 +3 位作者 吴江梅 李晋芳 胡世俊 闫晓慧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17,共6页
为探究薇甘菊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采用半叶枯斑法及叶圆片法对薇甘菊地上部分提取物抗TMV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 mg/mL时,5种提取物对TMV侵染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薇甘菊甲醇提取物对TMV的侵染有较强的保护... 为探究薇甘菊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采用半叶枯斑法及叶圆片法对薇甘菊地上部分提取物抗TMV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 mg/mL时,5种提取物对TMV侵染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薇甘菊甲醇提取物对TMV的侵染有较强的保护、治疗和钝化作用,抑制率分别为60.03%、54.24%、70.27%,均显著高于宁南霉素。正丁醇萃取物馏分Fr_(2)对TMV侵染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高于宁南霉素,其他萃取物馏分的保护活性均低于宁南霉素。乙酸乙酯萃取物馏分Fr_(4)和馏分Fr_(5)对TMV的治疗活性显著高于宁南霉素;石油醚萃取物馏分Fr3和乙酸乙酯萃取物馏分Fr3的治疗活性相当于宁南霉素。石油醚萃取物馏分Fr_(4)和乙酸乙酯萃取物馏分Fr_(2)~Fr_(4)的钝化活性均显著高于宁南霉素。5种提取物及萃取物馏分对TMV离体增殖均有抑制活性,其中甲醇提取物抑制活性较显著,与宁南霉素相当。综上,薇甘菊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TMV活性,为进一步追踪抗病毒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烟草花叶病毒(TMV) 抗TMV活性 半叶枯斑 叶圆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种入侵植物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闫晓慧 唐贵华 +1 位作者 李亚婷 胡世俊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9期122-123,共2页
为了综合利用入侵植物,通过离体半叶枯斑法,对18种入侵植物提取物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垂序商陆、粉花月见草、三叶鬼针草、紫茎泽兰、飞机草、钻叶紫菀、苦苣菜、野茼蒿等9种入侵植物的提取物浓度... 为了综合利用入侵植物,通过离体半叶枯斑法,对18种入侵植物提取物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垂序商陆、粉花月见草、三叶鬼针草、紫茎泽兰、飞机草、钻叶紫菀、苦苣菜、野茼蒿等9种入侵植物的提取物浓度为10mg/mL对TMV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在59.15%~93.06%,这些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入侵植物具有开发植物源农药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烟草花叶病毒(TMV) 抗TMV活性 半叶枯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毒鉴定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马筠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植物病毒 鉴定检测方法 枯斑 指示植物 血清学检测 酶标免疫吸附法 电镜负染检测法 免疫电镜检测法 基因检测技术 电镜超薄切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种植物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祁进康 邹正彪 +4 位作者 王德艳 毕再涛 钱瑞 陈永对 闫晓慧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9-134,共6页
为开发环境友好型的植物源抗病毒剂,以烟草花叶病毒(TMV)为供试病毒,采用半叶枯斑法,研究了11种植物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TMV活性。结果表明:当浓度为1 mg/m L时,臭灵丹石油醚提取物、红花月见草乙酸乙酯提取物、臭灵丹水层提取物对TMV增... 为开发环境友好型的植物源抗病毒剂,以烟草花叶病毒(TMV)为供试病毒,采用半叶枯斑法,研究了11种植物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TMV活性。结果表明:当浓度为1 mg/m L时,臭灵丹石油醚提取物、红花月见草乙酸乙酯提取物、臭灵丹水层提取物对TMV增殖有显著抑制(P<0.05)活性抑制率分别为68.47%、80.19%、94.57%;臭灵丹石油醚提取物、钻叶紫菀乙酸乙酯提取物、臭灵丹水提取物对TMV有较强的钝化活性,抑制率分别为80.00%、76.38%、83.33%。TAS-ELISA检测表明,臭灵丹、风轮草、珊瑚樱、钻叶紫菀、益母草、拔毒散等植物提取物对普通烟K326内病毒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并且明显好于阳性对照药剂宁南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花叶病毒 抗TMV活性 半叶枯斑 叶圆片法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种植物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左安建 宗同铠 +5 位作者 谭亚婷 何彦仪 李雅丽 闫俊伊 李晋芳 闫晓慧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99,共7页
以烟草花叶病毒(TMV)为模式病毒,采用半叶枯斑法及叶圆片法,对27种植物提取物的抗TMV活性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 mg/mL时12种植物提取物对TMV有治疗作用,其中藿香蓟对TMV的治疗作用最显著,抑制率为53.06%,与阳性对照药剂宁南霉素... 以烟草花叶病毒(TMV)为模式病毒,采用半叶枯斑法及叶圆片法,对27种植物提取物的抗TMV活性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在浓度为1 mg/mL时12种植物提取物对TMV有治疗作用,其中藿香蓟对TMV的治疗作用最显著,抑制率为53.06%,与阳性对照药剂宁南霉素(57.33%)相比无显著差异。8种植物提取物对TMV侵染具有保护效应,其中马桑的保护活性最高,抑制率达53.64%;其次为银胶菊和黑蒿,抑制率分别为46.51%和36.63%。9种植物提取物对TMV有体外钝化作用,其中革命菜、荨麻和藿香蓟3种植物提取物的钝化活性较强,抑制率分别是62.20%、54.92%和51.75%。22种植物提取物对TMV增殖有抑制活性,且活性高于或相当于阳性对照宁南霉素处理组,其中水麻、香丝草处理组的病毒含量相当于健康烟叶,表明其能完全抑制TMV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花叶病毒(TMV) 抗TMV活性 半叶枯斑 叶圆片法 间接酶联免疫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椿不同部位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研究
12
作者 吴江梅 邹正彪 +4 位作者 左安建 符滔 张威 闫晓慧 胡世俊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153,共6页
为探究臭椿不同部位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本试验采用半叶枯斑法对臭椿枝叶、种子石油醚提取物、树皮乙醇提取物以及各提取物的不同柱层析馏分进行了抗TMV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臭椿种子石油醚提取物的保护作用、治疗作用、钝... 为探究臭椿不同部位提取物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活性,本试验采用半叶枯斑法对臭椿枝叶、种子石油醚提取物、树皮乙醇提取物以及各提取物的不同柱层析馏分进行了抗TMV的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臭椿种子石油醚提取物的保护作用、治疗作用、钝化作用均最强,抑制率分别为63.64%、50.60%、60.01%,臭椿树皮乙醇提取物对TMV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强,为79.3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臭椿枝叶石油醚提取物对TMV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差,抑制率介于32.02%~43.47%。枝叶石油醚提取物各馏分中,LE.3和LE.5的保护作用、LE.11的钝化作用显著高于宁南霉素,抑制率分别为54.99%、46.22%、51.99%;种子石油醚提取物各馏分中,SE.4、SE.6、SE.9的保护作用及SE.10、SE.11、SE.12的钝化作用显著高于宁南霉素,抑制率分别为71.96%、58.74%、67.84%、63.62%、72.18%、76.25%;臭椿树皮提取物各馏分中,BE.10的保护作用、BE.5和BE.8的治疗作用及BE.10、BE.11、BE.13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宁南霉素,抑制率分别为54.25%、58.67%、62.32%、81.25%、61.89%、70.59%。臭椿3个部位提取物及馏分对TMV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为进一步追踪臭椿中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椿 烟草花叶病毒(TMV) 抗TMV活性 半叶枯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叶树种“云田彩桂”叶斑病综合防治技术
13
作者 尹原森 郭志海 +3 位作者 殷勤 王莹 汪成忠 梁琪 《南方农业》 2021年第34期162-164,共3页
近年来,彩叶树种"云田彩桂"得到了园林工作者的青睐。叶斑病是"云田彩桂"育苗过程中常见病害,主要包括褐斑病、枯斑病、炭疽病等。为给"云田彩桂"叶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更好地展示其最佳观赏价... 近年来,彩叶树种"云田彩桂"得到了园林工作者的青睐。叶斑病是"云田彩桂"育苗过程中常见病害,主要包括褐斑病、枯斑病、炭疽病等。为给"云田彩桂"叶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更好地展示其最佳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及经济价值,介绍了彩叶树种"云田彩桂"叶斑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相应的防治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田彩桂 叶斑病 褐斑病 枯斑 炭疽病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梨木虱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被引量:2
14
作者 乔丽霞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第6期32-32,共1页
中国梨木虱,俗称梨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在我国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等地。近年河北邢台梨园原为次要害虫的中国梨木虱危害逐年加重,上升为主要害虫,严重影响了梨树生产的经济效益,是生产上急需解决的... 中国梨木虱,俗称梨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在我国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等地。近年河北邢台梨园原为次要害虫的中国梨木虱危害逐年加重,上升为主要害虫,严重影响了梨树生产的经济效益,是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1危害症状春季成、若虫常群集梨树的嫩芽、新梢和花蕾、叶柄为害,夏秋季则多在叶背吸食为害。受害叶片叶脉扭曲,叶面皱缩,产生枯斑,并逐渐变黑,提早脱落。若虫在叶片上分泌大量黏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梨木虱 木虱科 同翅目 枯斑 河北邢台 越冬代成虫 成虫体 新梢 越冬成虫 世代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农作物药害症状 发生原因和补救措施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改芹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第16期17-17,共1页
在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因施用农药不当而引起植物表现出各种病态,即植株生理表现异常、生长停滞、植株变态、果实丧失固有风味,甚至死亡等现象称为植物药害。近年来,由于农药行业的飞速发展,农药种类繁多,技术应用水平要求也相应提... 在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因施用农药不当而引起植物表现出各种病态,即植株生理表现异常、生长停滞、植株变态、果实丧失固有风味,甚至死亡等现象称为植物药害。近年来,由于农药行业的飞速发展,农药种类繁多,技术应用水平要求也相应提高,并越来越专业,稍有不慎就极易产生药害,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减产,甚至绝收。1药害症状1.1斑点。这种药害主要表现在叶上,有黄斑、褐斑、枯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害症状 植物药害 草害防治 技术应用水平 农药种类 枯斑 丁草胺 除草剂药害 农药用量 恶性杂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梨木虱的冬季防治
16
《农村新技术》 2019年第12期22-22,共1页
梨木虱是为害梨树的主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为害梨叶,造成枯斑、早期脱落,使树势衰弱,降低果实品质和产量。梨木虱食性专一,主要为害梨树。每年发生4~5代。成虫分冬、夏型两种。冬型成虫在梨树枝干的裂缝内越冬,少数在杂草、落叶及土壤... 梨木虱是为害梨树的主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为害梨叶,造成枯斑、早期脱落,使树势衰弱,降低果实品质和产量。梨木虱食性专一,主要为害梨树。每年发生4~5代。成虫分冬、夏型两种。冬型成虫在梨树枝干的裂缝内越冬,少数在杂草、落叶及土壤中,在冬季对越冬场所进行综合防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清园。清理园内和周围的残枝、落叶及杂草,深埋或烧毁,降低越冬梨木虱基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木虱 越冬场所 早期脱落 枯斑 梨叶 冬季防治 品质和产量 树势衰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柿角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17
作者 王旭 《河北农业科技》 2008年第19期20-21,共2页
角斑病危害柿叶及果蒂。叶片受害,初期在正面出现黄绿色病斑,形状不规则。随病斑扩展,颜色逐渐加深,呈浅褐色。后期受叶脉限制,病斑常形成多角形,中间黑褐色,边缘黑色,其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点粒。病斑多时往往连接在一起,形成大... 角斑病危害柿叶及果蒂。叶片受害,初期在正面出现黄绿色病斑,形状不规则。随病斑扩展,颜色逐渐加深,呈浅褐色。后期受叶脉限制,病斑常形成多角形,中间黑褐色,边缘黑色,其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点粒。病斑多时往往连接在一起,形成大型枯斑。叶背的病斑较叶面稍浅。果蒂上的病斑多近圆形,深褐色。一般自蒂的尖端向下面扩展,病斑上生黑色点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角斑病 发生与防治 病斑扩展 黄绿色 褐色 多角形 黑色 枯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子黄萎病有法防治
18
作者 陈随菊 《河北农业》 1994年第3期13-13,共1页
茄子黄萎病又叫半边疯、黑心病,是茄子生产中的主要病害,重病区发病率可达90%以上,减产40%左右。茄子黄萎病多发生在门茄座果后,症状一般自下而上或从一边向全株发展。发病初期叶尖处生有黄斑,后扩展至各个部位,病斑连片后形成黄褐色大... 茄子黄萎病又叫半边疯、黑心病,是茄子生产中的主要病害,重病区发病率可达90%以上,减产40%左右。茄子黄萎病多发生在门茄座果后,症状一般自下而上或从一边向全株发展。发病初期叶尖处生有黄斑,后扩展至各个部位,病斑连片后形成黄褐色大型焦枯斑。这时如横切病株根、茎、分枝及叶柄,可见各部位维管束已呈褐色。同时病株果实变小,质地变硬。据有关资料记载,茄子黄萎病病菌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同时也能在种子内外越冬。在田间主要靠风、雨、灌溉水及农事操作等媒介传播。一般在气温22—26℃,地温20—25℃和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发病重,久旱、高温发病轻。气温在28℃以上发病受到抑制,栽培管理不当,如肥力不足,灌水过多,定植过早,伤根多,土壤龟裂等,则会加重发病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黄萎病 黑心病 病残体 枯斑 病株根 座果 重病区 媒介传播 根多 发病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19
作者 赵艳 《现代农业》 2015年第10期19-19,共1页
草莓是一种味道甘美的浆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草莓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随之病害也逐渐加重。现将草莓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灰霉病1.症状该病是草莓的主要病害之一,全生育期都可发病,尤... 草莓是一种味道甘美的浆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草莓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随之病害也逐渐加重。现将草莓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灰霉病1.症状该病是草莓的主要病害之一,全生育期都可发病,尤以采收后发生普遍,果实成熟期发病症状最明显。叶片受侵染后,形成褐色病斑,潮湿情况下形成一层淡灰色的分生孢子。叶柄、果柄受侵染后,病斑环绕叶柄变褐,最后萎蔫干枯。幼果受侵染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种植 农业种植结构 潮湿情况 喷雾防治 退菌特 速灭杀丁 药剂防治 枯斑 水传播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环腐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20
作者 魏立君 徐红霞 +1 位作者 辛海英 孙丽君 《河北农业科技》 2008年第11期29-29,共1页
该病属细菌性维管束病害。地上部染病分枯斑和萎蔫2种类型。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和叶缘及叶脉呈绿色,叶肉为黄绿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且叶尖干枯或向内纵卷,病情向上扩展,致全株枯死;萎蔫型初期则从顶端复叶开始萎... 该病属细菌性维管束病害。地上部染病分枯斑和萎蔫2种类型。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和叶缘及叶脉呈绿色,叶肉为黄绿或灰绿色,具明显斑驳,且叶尖干枯或向内纵卷,病情向上扩展,致全株枯死;萎蔫型初期则从顶端复叶开始萎蔫,叶缘稍内卷,似缺水状,病情向下扩展,全株叶片开始褪绿,内卷下垂,终致植株倒伏枯死,块茎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防治技术 马铃薯环腐病 植株倒伏 维管束 细菌性 萎蔫 地上部 枯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