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枫杨幼苗对土壤水分“湿-干”交替变化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的响应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振夏 魏虹 +4 位作者 吕茜 李昌晓 周珺 高伟 陈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88-897,共10页
以盆栽1年生枫杨幼苗为实验材料,通过人工设置土壤水分来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不同土壤水分对枫杨幼苗的光合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组,分别为常规供水、常规供水-轻度干旱-复水、水淹、水淹-轻度干... 以盆栽1年生枫杨幼苗为实验材料,通过人工设置土壤水分来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不同土壤水分对枫杨幼苗的光合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组,分别为常规供水、常规供水-轻度干旱-复水、水淹、水淹-轻度干旱-复水,3个处理期分别为前期(0—33 d)、中期(34—63 d)、后期(64—78 d)。结果表明,不同的水分处理显著地影响了枫杨幼苗"表观性"的气体交换、光合色素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特性,但相较而言对枫杨幼苗"内在性"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影响较小,且影响的结果和程度因处理组和指标而异。78 d时,除胞间CO2浓度(Ci)、叶绿素a/叶绿素b、光化学猝灭值(qP)和非光化学淬灭值(qN)外,水淹组(FL组)的各项指标在4个处理组中都为最低值;"湿-干"交替组(FD组)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总叶绿素含量则表现出先降低复水后显著增加的趋势;DR组的变化趋势与FD组类似,但变化的幅度较FD组小。研究发现,枫杨幼苗面对不同水分状况呈现出了一定的敏感特性,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其无论是从光合、水分利用还是叶绿素荧光特性方面都表现出积极的响应,较能适应干旱、水淹、"湿-干"交替等多种环境胁迫,且在胁迫解除后能够迅速恢复生长,可以考虑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植被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水分交替 枫杨幼苗 光合参数 光合色素 叶绿素荧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枫杨幼苗生长及根系草酸与酒石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昌晓 魏虹 +1 位作者 吕茜 张晔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1-88,共8页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特征,设置常规生长水分条件(C组)、轻度干旱水分胁迫(MD组)、土壤潮湿(WS组)以及水淹(BS组)4个不同处理组,研究枫杨当年实生幼苗对多种水分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时间以及水分与...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特征,设置常规生长水分条件(C组)、轻度干旱水分胁迫(MD组)、土壤潮湿(WS组)以及水淹(BS组)4个不同处理组,研究枫杨当年实生幼苗对多种水分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时间以及水分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枫杨幼苗的生长、生物量、根系的草酸与酒石酸含量均产生极显著的影响(P<0.001或0.01)。与C相比,MD,WS和BS均显著降低枫杨幼苗的高生长与生物量积累,却能显著增加枫杨幼苗主根、侧根以及总根的草酸含量。BS也能显著增加枫杨幼苗主根、侧根以及总根的酒石酸含量。WS仅显著增加侧根酒石酸的含量,与MD显著降低侧根的酒石酸含量形成鲜明对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枫杨幼苗根系的草酸与酒石酸含量表现出降低的趋势。由结果可知:虽然水淹、干旱的环境条件将会对当年生枫杨幼苗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些枫杨幼苗均能较好地存活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水分胁迫 枫杨幼苗 草酸 酒石酸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水淹对枫杨幼苗光合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贾中民 魏虹 +1 位作者 田晓峰 李昌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4-129,共6页
为阐明枫杨对三峡库区消落区土壤不同含水量的适应机理,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区土壤水分变化特征,设置了常规土壤水分(T1)、土壤水分饱和(T2)及根部水淹(T3)3个不同条件处理组,研究了枫杨当年实生幼苗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生理和叶绿素荧光... 为阐明枫杨对三峡库区消落区土壤不同含水量的适应机理,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区土壤水分变化特征,设置了常规土壤水分(T1)、土壤水分饱和(T2)及根部水淹(T3)3个不同条件处理组,研究了枫杨当年实生幼苗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结果发现:经过1 a水淹后,土壤不同含水量对枫杨幼苗光合色素、气体交换参数、资源利用效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有不同的影响,其中T2、T3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与对照组T1相比没有显著变化;而其净光合速率(Pn)、光能利用效率(LUE)、CO2利用效率(CUE)显著下降(p<0.05),但T3组枫杨幼苗仍然具有较高的Pn,LUE,CUE;随着水淹强度的增大,枫杨幼苗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光化学的量子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淬灭(qP)逐渐降低,非光化学淬灭(NPQ)逐渐升高.研究证实枫杨幼苗在经过长达1 a水淹后,仍然表现出较高的光合能力,是一种可以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区植被构建的优良植物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枫杨幼苗 光合生理 叶绿素荧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条件对枫杨幼苗光合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吕茜 魏虹 李昌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6-123,共8页
设定对照(CK,即常规生长)、轻度干旱(T1)、湿土壤(T2)和水淹(T3)4个处理组,研究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C.DC.)幼苗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光合生理反应.研究显示不同土壤水分对枫杨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 设定对照(CK,即常规生长)、轻度干旱(T1)、湿土壤(T2)和水淹(T3)4个处理组,研究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C.DC.)幼苗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光合生理反应.研究显示不同土壤水分对枫杨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色素含量等参数有不同影响.胁迫初期(25d),植株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较小,T3净光合速率Pn比对照下降了25.4%.50天后,Pn下降比例大小为T1(60.3%)〉T3(47.8%)〉T2(28.1%),随后趋于稳定;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T2和T3与对照无显著差异,T1则显著低于对照;T1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对抗干旱缺水的逆境.T3光合色素含量持续处于最低状态,T1则与对照总体没有显著差异.各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之比界于4.475~6.920之间波动,而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含量之比界于2.518~3.216之间波动.本实验证实枫杨幼苗兼具一定的耐水淹和耐旱的能力,也表明枫杨树种可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植被恢复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条件 枫杨幼苗 光合生理 光合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