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枣果黑斑病对南疆红枣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许瑛 姚兆群 +1 位作者 王兰 赵思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8-914,共7页
为了明确枣果黑斑病对红枣产量、外观及内在品质的影响。在新疆阿拉尔市第一师农科所枣园分别采集不同发病程度的‘骏枣’和‘灰枣’果实,对其外观及内在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同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发病枣果中链格孢霉毒素... 为了明确枣果黑斑病对红枣产量、外观及内在品质的影响。在新疆阿拉尔市第一师农科所枣园分别采集不同发病程度的‘骏枣’和‘灰枣’果实,对其外观及内在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同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发病枣果中链格孢霉毒素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与健康枣果相比,发病‘骏枣’鲜果质量降低5.33%~45.61%,‘灰枣’鲜果质量略有增加,果形指数增加,但2个品种的红枣在硬度、质量含水量、L*(亮度)、△Eab(色差)等外观品质明显下降;维生素C质量分数、蛋白质、含糖量、可滴定酸等内在品质均明显下降。在‘骏枣’和‘灰枣’病果均检测到交链孢菌酮酸(TeA)、交链孢酚单甲醚(AME)和交链孢酚(AOH)3种毒素,未检测到交链孢烯(ALT)。黑斑病发生后对南疆红枣产量和品质均产生显著影响,同时枣果中含有3种链格孢霉毒素,影响红枣的安全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果黑斑病 南疆 品质 链格孢霉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尔地区枣园不同时期枣花、枣果黑斑病菌带菌量检测 被引量:4
2
作者 许瑛 姚兆群 +2 位作者 王兰 谢建明 赵思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11-1919,共9页
【目的】检测新疆南疆阿拉尔市枣园不同时期枣花、枣果上黑斑病菌的带菌量,确定枣果黑斑病的侵入时期和侵入部位,明确防治该病害的关键时期。【方法】在阿拉尔市周边3个枣园分别采集不同时期的枣花、枣果,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其进行分... 【目的】检测新疆南疆阿拉尔市枣园不同时期枣花、枣果上黑斑病菌的带菌量,确定枣果黑斑病的侵入时期和侵入部位,明确防治该病害的关键时期。【方法】在阿拉尔市周边3个枣园分别采集不同时期的枣花、枣果,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其进行分离,并对分离物进行鉴定,用交链格孢菌特异性引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时期枣花及枣果各部位带菌量。【结果】在不同时期采集的枣花及枣果各部位均分离到了链格孢菌,累计获得276个分离物,经鉴定均为A.alternat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在枣花上就能检测到枣果黑斑病菌,其平均含量为2.11μg/100 mg,在栆果上果肉中链格孢菌含量最高,其中胴部果肉含量最高为20.12μg/100 mg,果柄处果肉为9.34μg/100 mg,胴部果皮11.48μg/100 mg,果柄处果皮为3.84μg/100 mg。【结论】枣果黑斑病菌在红枣开花期就可以感染枣花,病菌可在枣果果肉中大量潜伏侵染,待黑斑病显症时,果肉中已有大量病菌存在,对枣果黑斑病的药剂防治应提前至红枣开花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果黑斑病 链格孢菌 RT-PCR 花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红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丽 郭开发 +1 位作者 艾尼古丽.依明 赵思峰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312-318,共7页
为了明确新疆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病原菌的种类,从新疆红枣主要种植区哈密地区、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分别采集红枣缩果病样品95份和枣果黑斑病样品77份。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集样品分离,并挑选典型代表菌株进行致病性测... 为了明确新疆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病原菌的种类,从新疆红枣主要种植区哈密地区、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分别采集红枣缩果病样品95份和枣果黑斑病样品77份。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集样品分离,并挑选典型代表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和鉴定。结果表明:从缩果病样品中分离获得90株分离物,从枣果黑斑病样品中分离获得49株分离物,在139株分离物中,链格孢菌131株,占94.25%,镰刀菌6株,占4.32%,青霉菌2株,占1.44%。选取20株代表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18株链格孢菌分离物均可导致红枣果实发病,而镰刀菌无致病力。对18株代表性分离物的鉴定结果,明确了新疆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病原菌是链格孢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果黑斑病 病原菌 鉴定 链格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果黑斑病病菌对新疆不同枣树品种的致病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晓琳 梁英梅 +3 位作者 游崇娟 马荣 赵景玲 潘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3-187,216,共6页
为了明确新疆阿克苏、和田地区不同枣树品种上枣果黑斑病的发生情况和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对不同枣树品种的致病性差异,本研究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了该病害在田间枣树不同品种上的发生情况,并在室内采用菌饼、孢子悬浮液和菌丝... 为了明确新疆阿克苏、和田地区不同枣树品种上枣果黑斑病的发生情况和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对不同枣树品种的致病性差异,本研究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了该病害在田间枣树不同品种上的发生情况,并在室内采用菌饼、孢子悬浮液和菌丝等3种接种体对离体枣果进行致病性测定。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枣果黑斑病在‘骏枣’和‘壶瓶枣’上发生最为严重,发病率均高于30%;在‘圆脆枣’、‘马牙枣’和‘酸枣’上未发生。室内优选菌饼作为接种体对离体枣果的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病原菌对‘骏枣’、‘壶瓶枣’的致病性最强,病情指数≥40,对‘灰枣’、‘冬枣’、‘赞皇枣’和‘马牙枣’的致病性最弱。研究结果为枣果黑斑病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果黑斑病 不同品种 发生情况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红枣枣果主要致病菌交链格孢菌产生毒素种类及黑斑病病果毒素含量测定 被引量:12
5
作者 何丽 郭开发 +1 位作者 艾尼古丽.依明 赵思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76-1084,共9页
【目的】研究新疆红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两种病害的主要致病菌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产生的主要毒素种类,以及栆果黑斑病病果中的毒素种类和含量,为红枣加工和食用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 【目的】研究新疆红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两种病害的主要致病菌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产生的主要毒素种类,以及栆果黑斑病病果中的毒素种类和含量,为红枣加工和食用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10株链格孢菌产生的毒素种类及含量,并对枣果黑斑病不同严重度发病枣果和人工接种果实中毒素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10株交链格孢供试菌株可产生4种毒素,分别为链格孢酚(alternariol,AOH)、交链格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交链孢烯(altenuene,ALT)和细交链格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TeA)。TeA、ALT、AME和AOH在不同病级发病枣果和人工培养条件下均有检出,其中TeA检出含量最高,范围为3.1×103~5.5×103mg/kg;AME、AOH和ALT的含量范围分别为7.2×102~6.4×102mg/kg,1.2~3.8×102mg/kg和0.09~5.08 mg/kg。人工接种链格孢菌后,无伤、有伤枣果内均检测到大量TeA。不止在发病枣果中检测到了毒素,无伤接种未发病枣果亦发现大量毒素,且未接种健康枣果中亦有少量链格孢霉毒素。【结论】新疆红枣枣缩果病和枣果黑斑病病原菌两种病害的主要致病菌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均可产生链格孢霉毒素,且产毒量高,危害严重,影响了新疆红枣的产量及商品价值,患病枣果无法安全食用。在红枣鲜食加工和风险评估中应引起关注和重视,并在红枣种植和贮存期间减少病原菌侵染,以避免更多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果黑斑病 链格孢霉 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