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枢经推拿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
1
作者 谭良源 农章嵩 +5 位作者 杨培培 甘小凤 唐宏亮 符维艳 陈晶晶 王开龙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41-1748,共8页
目的:基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探讨枢经推拿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P)大鼠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及镇痛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假推拿组、推拿组和抑制剂组,每组10只。采用L5脊神经... 目的:基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探讨枢经推拿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P)大鼠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及镇痛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假推拿组、推拿组和抑制剂组,每组10只。采用L5脊神经结扎模拟NPP病理变化。于术后第1天对假推拿组、推拿组和抑制剂组进行干预,连续干预14 d,其余3组不予干预。采用测痛仪测定各组大鼠的热缩足潜伏期(PWL)和机械缩足阈(PWT);干预14 d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B)和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甘露糖受体C型1(CD206)、T细胞共刺激分子B7-2(CD86)、HMGB1蛋白及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结果:术后第3天模型组、假推拿组、推拿组和抑制剂组大鼠PWL和PWT均显著低于同期的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而推拿组和抑制剂组大鼠PWL和PWT均在第7天开始升高且高于同期的模型组和假推拿组(P<0.01)。与模型组和假推拿组比较,推拿和抑制剂干预后大鼠脊髓Iba1、CD86、HMGB1蛋白及mRNA表达量和血清IL-1β含量均显著减少(P<0.01),CD206蛋白及mRNA表达量和血清IL-10含量则显著增加(P<0.01)。结论:推拿的抑炎镇痛机制可能与下调HMGB1的表达来调控小胶质细胞从M1型向M2型转换,进而抑制神经炎症反应和痛觉敏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经推拿 神经病理性疼痛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小胶质细胞 极化 炎症 镇痛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枢经推拿刍议 被引量:10
2
作者 庞军 李建敏 +3 位作者 唐宏亮 刘振威 吴邦宪 夏小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89-1791,共3页
介绍枢经学说指导下的推拿手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紧密结合;对于《内经》理论的临床发挥(开阖枢的思维启迪;形气辨证理论;五体辨证理论;主从制化理论);关于推拿配方的思考;手法的继承与创新。... 介绍枢经学说指导下的推拿手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紧密结合;对于《内经》理论的临床发挥(开阖枢的思维启迪;形气辨证理论;五体辨证理论;主从制化理论);关于推拿配方的思考;手法的继承与创新。进而阐述关于推拿学科发展的一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经学说 枢经推拿 理论探讨 中医学 开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枢经推拿法治疗脑梗塞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胡庆 庞军 +4 位作者 唐宏亮 王开龙 甘炜 傅剑萍 莫巧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75-1276,共2页
目的:观察枢经推拿疗法治疗脑梗塞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后遗留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脑梗塞的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以枢经推拿疗法。治... 目的:观察枢经推拿疗法治疗脑梗塞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后遗留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脑梗塞的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以枢经推拿疗法。治疗前24 h内进行第1次评定,治疗4周后进行第2次评定,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比较两组间观察治疗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枢经推拿枢经推拿法治疗脑梗塞后肢体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枢经推拿 肢体功能障碍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枢经推拿法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庞军 胡庆 +3 位作者 唐宏亮 王开龙 傅剑萍 莫巧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134,共3页
目的:观察枢经推拿疗法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脑梗塞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枢经推拿疗法。分别于治疗前24 h内、治疗4周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目的:观察枢经推拿疗法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脑梗塞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枢经推拿疗法。分别于治疗前24 h内、治疗4周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探测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值和动脉指数(PI)值。结果:1经治疗后,两组患侧MCA的Vm均上升(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上升幅度更大(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MCA的PI值均下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下降幅度更大(P<0.05)。结论:枢经推拿法可以使脑梗塞患者患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增大、动脉指数值下降,表明枢经推拿法可以增加脑梗塞患者脑血管血流的供应、改善脑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枢经推拿 脑血流动力学 T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枢经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鹏 卢栋明 +3 位作者 唐宏亮 梁英业 王开龙 庞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62-164,共3页
目的观察基于"枢经理论"理论,应用枢经推拿联合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枢经推拿组、针刺组、枢经推拿联合针刺组3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枢经推拿、普通针刺及二者结合的治... 目的观察基于"枢经理论"理论,应用枢经推拿联合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枢经推拿组、针刺组、枢经推拿联合针刺组3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枢经推拿、普通针刺及二者结合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1d/次,3 d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患者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结果经治疗前后比较,枢经推拿联合普通针刺组较枢经推拿组、普通针刺组的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下降,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枢经推拿联合普通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具有良好疗效,能迅速缓解患者腰部疼痛,改善患者腰部活动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经推拿 急性腰扭伤 针刺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枢经推拿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TLR8/ERK信号通路及LncRNA-GAS5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韦宗波 龙炳材 +4 位作者 王雄将 梁英业 唐宏亮 夏天 卢栋明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4565-4574,4580,共11页
背景近年来,枢经推拿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展现出较好的疗效,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充分阐明。目的以L5脊神经结扎而成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为观察对象,根据各项研究指标观察枢经推拿对大鼠的镇痛作用,探讨其是否通过影响长链非... 背景近年来,枢经推拿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方面展现出较好的疗效,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充分阐明。目的以L5脊神经结扎而成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为观察对象,根据各项研究指标观察枢经推拿对大鼠的镇痛作用,探讨其是否通过影响长链非编码RNA-生长阻滞特异性转录因子5(LncRNA-GAS5)进而调控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达到镇痛效果。方法实验于2021年1—6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大学动物医学实验中心完成。选取健康雌性SD大鼠1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假推拿组和枢经推拿组,每组24只;模型组、假手术组、假推拿组和枢经推拿组通过结扎L5脊神经来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造模24 h后,假手术组暴露L5脊神经几分钟,不予结扎,逐层缝合关闭伤口;假推拿组轻抚大鼠双后肢18 min;枢经推拿组用自备按摩仪循序刺激两侧足少阳胆经上的环跳、阳陵泉、悬钟三穴,刺激力量为5 N,频率2 Hz,每穴、每法干预1 min,双侧6个穴位,3种手法,共计18 min;正常组、模型组正常喂养及观察,不施加任何干预。于造模前及造模后1、3、7、14 d分别进行行为学检测(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分别于干预7、14 d,随机抽取12只进行取材检测脊髓组织中介导TLR8/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脊髓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l-2)、Caspase-3、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Toll样受体8(TLR8)蛋白表达水平,LncRNA-GAS5、miR-2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行为学方面,模型组、假推拿组、枢经推拿组大鼠造模后1、3、7、14 d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均低于正常组(P<0.05);假手术组、假推拿组、枢经推拿组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在造模后14 d均高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枢经推拿组造模后7、14 d机械缩足反射阈值高于假推拿组(P<0.05)。假手术组、枢经推拿组在造模后1、3、7 d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均低于正常组(P<0.05);假手术组、假推拿组、枢经推拿组在造模后7、14 d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均长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枢经推拿组在造模后14 d热缩足反射潜伏期长于假推拿组(P<0.05)。(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以及基因表达水平方面,造模后7 d,正常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其余各组(P<0.05);枢经推拿组的Bcl-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Caspase-3、ERK、TLR8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枢经推拿组的Bcl-2、Caspase-3、ERK、TLR8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假手术组、假推拿组(P<0.05);造模后14 d,枢经推拿组的Bcl-2蛋白表达水平仍高于模型组,Caspase-3、TLR8蛋白表达水平仍低于模型组,而ERK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造模后7d,假推拿组和枢经推拿组LncRNA-GAS5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miR-21基因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枢经推拿组LncRNA-GAS5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假推拿组,miR-21基因表达水平低于假推拿组(P<0.05);造模后14 d,模型组LncRNA-GAS5基因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枢经推拿组与假推拿组lncRNA-GAS5基因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枢经推拿组与假推拿组miR-21基因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枢经推拿手法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起到一定的镇痛效果,初步推测镇痛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LncRNA-GAS5的表达来吸附miR-21介导TLR8/ERK通路相关蛋白抑制神经元凋亡,虽然其具体机制未明确证实,但LncRNA-GAS5有望成为以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推拿疗法 枢经推拿 长链非编码RNA-生长阻滞特异性转录因子5 镇痛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