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型团青关系:新时期团青关系的实现形态——兼论共青团枢纽型组织形态建构的内在机理 被引量:20
1
作者 郑长忠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0-46,共7页
与青年建立密切关系是共青团的基础性政治任务。市场经济建立和网络社会生成导致青年生存状态和行动逻辑的多元化,从而要求团青关系在具体模式上应该从单一形态向复合形态转变。复合型团青关系要求共青团能够适应对不同类型青年整合的... 与青年建立密切关系是共青团的基础性政治任务。市场经济建立和网络社会生成导致青年生存状态和行动逻辑的多元化,从而要求团青关系在具体模式上应该从单一形态向复合形态转变。复合型团青关系要求共青团能够适应对不同类型青年整合的差异性和主导性的需求,这就要求共青团必须构建以引领性为诉求的多维权力运行模式的立体化的枢纽型组织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青团 复合团青关系 枢纽型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青团构建枢纽型组织的路径与思考--以广东共青团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曾颖如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40,共4页
在国家与社会关系调整的框架下,政府让渡空间促进各类青年社会组织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共青团的组织体系与工作格局。共青团通过"布局、建点、联网、激活"四项战略性工作构建枢纽型组织,有利于共青团深化拓展属性,协同参与社... 在国家与社会关系调整的框架下,政府让渡空间促进各类青年社会组织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共青团的组织体系与工作格局。共青团通过"布局、建点、联网、激活"四项战略性工作构建枢纽型组织,有利于共青团深化拓展属性,协同参与社会治理,推动自身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青团 枢纽型组织 社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共生视域下建设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内在机理、现实阻滞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4
3
作者 徐元洪 高跃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7,共7页
本文以社会共生理论为基础,剖析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的内在机理、现实阻滞及路径选择。从理论、实践与宗旨使命层面来看,建设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内在机理表现为“组织化-再组织化”互通机理、政社互塑机理、行政与社会资源互补机... 本文以社会共生理论为基础,剖析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的内在机理、现实阻滞及路径选择。从理论、实践与宗旨使命层面来看,建设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内在机理表现为“组织化-再组织化”互通机理、政社互塑机理、行政与社会资源互补机理。然而,社会共生视域下建设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仍面临权力泛化、宗旨替代、权力寻租、责权利失衡、社会认同度走低风险等现实阻滞。基于此,提出推进路径:明晰权责边界,构建分权制衡制度体系;锚定公益宗旨,建立双重属性协同发展模式;嵌入区块链技术,完善全流程穿透式监管机制;优化协同治理框架,形成权责利对等机制;实施梯度扶持政策,培育多元主体社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共生 体育社会组织 枢纽体育社会组织 体育治理 体育总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27
4
作者 尹志刚 李泓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83,共4页
本文依据对社会组织调查的实证资料,描述鉴别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标准,阐释培育"枢纽型"社会组织的途径,探索建构"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 枢纽社会组织 鉴别标准 建构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类负责模式: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探索——以北京市“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为例 被引量:28
5
作者 李璐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51,共5页
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组织获得了生长的契机,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转型带来的全面变革使传统社会组织管理中的问题日益凸显。北京市以"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为契机,对传统社会... 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组织获得了生长的契机,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转型带来的全面变革使传统社会组织管理中的问题日益凸显。北京市以"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为契机,对传统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进行了分类负责模式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负责 社会组织管理 枢纽社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依赖视角下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发展逻辑探析——以M市社会组织总会为例 被引量:13
6
作者 顾丽梅 戚云龙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63,共8页
枢纽型社会组织在政府下移社会管理职能、购买公共服务以及创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等多重政策叠加下发挥着重要纽带作用,可促进社会组织适应公共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竞争的资源配置格局,调节社会组织与政府、市场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相... 枢纽型社会组织在政府下移社会管理职能、购买公共服务以及创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等多重政策叠加下发挥着重要纽带作用,可促进社会组织适应公共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竞争的资源配置格局,调节社会组织与政府、市场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章以M市社会组织总会为例,提出并验证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发展逻辑为:政社关系方面,优化政社互嵌,实现政治性与社会性的平衡;机制建设方面,推进市社互联,实现功利性与公益性的兼容;组织结构方面,提升社社互通,实现分散性与集成性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社会组织 资源依赖 发展逻辑 社会组织总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协同:工会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协同机制 被引量:18
7
作者 余茜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1,共7页
工会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是顺应党和政府社会治理创新要求的举措。中国工会的性质为其参与社会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职能定位为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对北京、上海等地工会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实... 工会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是顺应党和政府社会治理创新要求的举措。中国工会的性质为其参与社会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职能定位为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对北京、上海等地工会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考察,基于经验考察建构协同社会治理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协同机制具有"自适应协同"的特征,作为一种实践导向的"生存性智慧",既要渐进适应复杂的动态环境,又要结合组织独特地位和资源优势主动把握结构性契机,在适应中主动协同多元社会力量,以协同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特点。在适应性协同的过程中,工会组织能兼顾多重角色,更好地实现其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会枢纽社会组织 协同机制 社会治理创新 自适应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生成基础与发展路径——基于社会学的视角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洋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6-92,共7页
依据社会学经典理论以及组织社会学中制度学派和社会网络学派的思路,对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生成基础进行分析,认为枢纽型社会组织是第三部门新的发展阶段中社会组织选择走向联合的产物。运用韦伯提出的"理想类型"作为研究枢纽型... 依据社会学经典理论以及组织社会学中制度学派和社会网络学派的思路,对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生成基础进行分析,认为枢纽型社会组织是第三部门新的发展阶段中社会组织选择走向联合的产物。运用韦伯提出的"理想类型"作为研究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方法工具,发现其现实运行中暴露出发展路径单一、重"量"轻"质"、"行政化"倾向突出等发展偏差。枢纽型社会组织在未来发展中要平衡好"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发展路径,正确处理与政府及成员组织之间的关系,不断加强自身公信力建设、提升内部治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枢纽社会组织 社会学理论 组织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团主义视角下“枢纽型”社会组织解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郭道久 董碧莹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1期49-55,共7页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北京等地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出现的新事物,它在组织的建立、结构、运作等方面都体现出较明显的法团主义特征。在法团主义路径下,"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发展将成为破解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挖掘其社...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北京等地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出现的新事物,它在组织的建立、结构、运作等方面都体现出较明显的法团主义特征。在法团主义路径下,"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发展将成为破解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挖掘其社会管理和服务潜能,进而促成新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的重要探索。"枢纽型"社会组织也需要解决好垄断、行政化等问题,提高自身能力和公信力,真正扮演好以社会组织管理社会组织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社会组织 法团主义 国家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依联盟何以可能?——中国枢纽型社会组织与国家之关系及其改革走向 被引量:36
10
作者 张荆红 丁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1-140,共10页
中共十九大政治报告明确提出,要根据国情改革中国的社会组织,有效改善社会组织内部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效率,以及它们与国家和政府的关系,这给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的社会组织及其与国家、政府的关系提供了新思维。西方多元主义理论认为,作为... 中共十九大政治报告明确提出,要根据国情改革中国的社会组织,有效改善社会组织内部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效率,以及它们与国家和政府的关系,这给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的社会组织及其与国家、政府的关系提供了新思维。西方多元主义理论认为,作为整体的国家与社会组织之间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关系。然而,中国枢纽型社会组织与国家的互依联盟实践表明,国家和社会组织之间也可能是合作共赢关系。国家和枢纽型社会组织构筑互依联盟的内在动力在于,互依联盟有助于确保双方获得各自所需的资源。互依联盟的国家法团主义本质,具有以下优势:促进国家社会的良好合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提升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能力等。同时,互依联盟也存在以下不足: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政治化"和"行政化"倾向、抑制其他社会组织的成长以及发展方向的不确定等。因此,枢纽型社会组织应采取去行政化、社会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相互依存等改革措施,推进国家法团主义向社会法团主义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依联盟 枢纽社会组织 国家法团主义 国家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现状检视与发展建议——以北京市X区为例 被引量:14
11
作者 卢磊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92,共9页
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中枢力量,也是社会组织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更是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的主要通道。它在未来的社会组织发展格局和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构建中扮演着愈加突出的角色。文章针对北京市X区具有代表... 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中枢力量,也是社会组织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更是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的主要通道。它在未来的社会组织发展格局和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构建中扮演着愈加突出的角色。文章针对北京市X区具有代表性的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当前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呈现和检视,并以现状检视和问题诊断为基本点,从政策设计、行动路径和组织建设等方面就基层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枢纽社会组织 基层社会治理 社会组织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专业”的双重调控: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运作逻辑 被引量:5
12
作者 向德平 傅丽丽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84,共13页
项目制下的政社互动业已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但现有研究大多忽略了枢纽方对政社关系的影响。文章以W市社会工作联合会的策略为重点,考察枢纽型社会组织如何影响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的互动。枢纽型社会组织具备行政与专业的双重属性,... 项目制下的政社互动业已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但现有研究大多忽略了枢纽方对政社关系的影响。文章以W市社会工作联合会的策略为重点,考察枢纽型社会组织如何影响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的互动。枢纽型社会组织具备行政与专业的双重属性,其以管理方或委托方的身份入场后,既突破了现有“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和“政府—乡镇街道—社会服务机构”项目运作模式的科层桎梏,又将原先的控制机制扭转为一种新的议价机制,使得政社互动更具协调性。项目运作过程中,枢纽型社会组织选择性采用“加总”“补偿”“包装”等策略,为社会服务机构谋取更多的专业实践空间,呈现出“行政为基、专业为本”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社会组织 社会治理 政社互动 社会服务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轩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4-108,共5页
北京市2008年首次提出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改革思路,三年多来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为骨干,逐步构建了市、区、街三级"枢纽型"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体系。新的形势下,需要从顶层设计和重构体系的高度,正确... 北京市2008年首次提出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改革思路,三年多来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为骨干,逐步构建了市、区、街三级"枢纽型"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体系。新的形势下,需要从顶层设计和重构体系的高度,正确认识"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及其意义。对此新生事物,在探索的道路上应该从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外部治理等角度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社会组织 社会治理 改革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治理逻辑下的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华 何强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85,共6页
技术治理逻辑是渐进式改革路径下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的发生学机理。以体育总会为枢纽型组织的实践模式,有助于破解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的制度约束、推进政社分开、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组织能力建设。技术治理逻辑为政府对枢纽型体育社... 技术治理逻辑是渐进式改革路径下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的发生学机理。以体育总会为枢纽型组织的实践模式,有助于破解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的制度约束、推进政社分开、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组织能力建设。技术治理逻辑为政府对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实施嵌入预留空间,引发组织独立性困境、行政化的运作逻辑、以政府需求为导向的行动策略、增量调整下制度建构缺失等挑战。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超越技术治理逻辑困境,应以整体性治理为导向,明确组织性质与角色定位,推进组织脱钩改革、强化组织能力、分步分层建构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治理 枢纽体育社会组织 体育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层和“双面胶”:枢纽型治理视角下政社关系的创新与重构——基于上海市J区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考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川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8-106,共9页
枢纽型治理正在成为我国基层治理中的一种重要创新形式,枢纽型组织构成了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中间层"。通过对上海市J区枢纽型治理的全景式描述和过程研究,发现国家和社会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同于"嵌入"模式和"吸... 枢纽型治理正在成为我国基层治理中的一种重要创新形式,枢纽型组织构成了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中间层"。通过对上海市J区枢纽型治理的全景式描述和过程研究,发现国家和社会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同于"嵌入"模式和"吸纳"模式的"双面胶"模式。其中,"政府-枢纽型组织"构成垂直连接,"枢纽型组织-社会组织"构成水平连接,前者更多体现为资源依赖基础上的强粘合,而后者集中表现为服务提供前提下的弱粘合。研究进一步发现,枢纽型治理通过创新组织结构、资源利益、人事安排、管理服务和价值规范等政社关系各要素间的连结方式和组合形态,对政社关系调整发挥着重构效应,实现国家对社会的再组织化,是一种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面粘合 枢纽社会组织 政社关系 基层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成为枢纽?一个社会组织探索内在性自主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杜平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3-219,共7页
在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中,枢纽型社会组织以"替代性治理主体"的姿态出现在社会组织版图之中。"枢纽"不仅仅是一个创建或认定的结果,更是一个行动与运作的过程。以广东省P市的枢纽型社会组织F为个案,分析其从初创到... 在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中,枢纽型社会组织以"替代性治理主体"的姿态出现在社会组织版图之中。"枢纽"不仅仅是一个创建或认定的结果,更是一个行动与运作的过程。以广东省P市的枢纽型社会组织F为个案,分析其从初创到升级的阶段性转变,并发现它通过具体行动探索出一条内在性自主的发展策略,即价值主导的专业化协同。该机制具有价值主导、问题核心、专业引领和多方协同四个基本特征。伴随着专业自主的提升,组织的政治合法和社会承认得以互促共生,并对国家与社会关系格局的调整产生实质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社会组织 政社关系 内在性自主 价值主导 专业化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圈层”社会:新兴社会组织的三种类型及其比较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学梦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8-160,共13页
转型期情境下,由于成立背景、角色功能、结构规模、职业形态、运作机制、资源依附度等的不同,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产生了三种新兴社会组织类型:枢纽型社会组织、专业性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这三类社会组织分布于“行政性”和“社会... 转型期情境下,由于成立背景、角色功能、结构规模、职业形态、运作机制、资源依附度等的不同,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产生了三种新兴社会组织类型:枢纽型社会组织、专业性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这三类社会组织分布于“行政性”和“社会性”的两端,呈现出一种渐进赋权、双向汲取、互惠共生、此消彼长的连续统,形成了一种介于行政“吸纳”和“借道”之间的,类似于“圈层”而又边界模糊的开放性政社关系图谱。这一关系图谱的实质在于,国家借助更为弹性、迂回、柔和的社会控制手段,构筑了一个行政与社会之间需求满足和利益表达的“缓冲带”与“减压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纽社会组织 专业性社会组织 社区社会组织 行政性 社会性 圈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整体性的组织逻辑—新形势下共青团团属社会组织发展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威利 郑长忠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52,共6页
团属社会组织作为共青团的"工作手臂延伸",是共青团工作由组织化走向社会化的重要过渡,承担着以社会化方式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重要功能。但是,团属社会组织在实际运行中却面临着资源不足、动... 团属社会组织作为共青团的"工作手臂延伸",是共青团工作由组织化走向社会化的重要过渡,承担着以社会化方式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重要功能。但是,团属社会组织在实际运行中却面临着资源不足、动力不足、社会吸引力不足的工作困境。我们认为,团属社会组织面临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整体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共青团的过渡依赖。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共青团机关和团属社会组织在组织形态、工作理念、工作方式上实现整体性转型,形成枢纽型组织形态和飞碟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青团 团属社会组织 整体性重建 枢纽型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奥运时期北京志愿者组织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晓红 张海涛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71-176,共6页
通过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和奥运志愿行动的推动,志愿服务在我国尤其是北京得到持续发展。在志愿服务的发展过程中,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载体,北京的志愿者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北京志愿者协会现有的志愿者组织团体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和奥运志愿行动的推动,志愿服务在我国尤其是北京得到持续发展。在志愿服务的发展过程中,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载体,北京的志愿者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北京志愿者协会现有的志愿者组织团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对北京的志愿者组织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志愿者组织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北京的志愿者组织在管理体制、资金筹集、社会动员、合法成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当建立枢纽型志愿者组织,加强志愿者组织的统合管理;设立志愿服务基金会,拓展志愿服务的筹资渠道;搭建信息化平台,有效对接志愿服务供给与需求;完善志愿服务政策法规,推进志愿者组织的制度化、常态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者组织 志愿服务 枢纽型组织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公益组织发展:动态、反思与展望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贵侠 叶士华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9-122,共4页
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政策背景下,民间公益组织以其非营利性、志愿性、灵活性的优势正逐步影响着社会政治格局和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调研发现,国内民间公益组织注册率逐步提升,其服务领域能够有效聚焦区域性社会问题,并能积极... 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政策背景下,民间公益组织以其非营利性、志愿性、灵活性的优势正逐步影响着社会政治格局和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调研发现,国内民间公益组织注册率逐步提升,其服务领域能够有效聚焦区域性社会问题,并能积极运用新媒体网络公益资源,公益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与此同时,注册难、公益服务资源匮乏、支持型社会组织缺乏等因素仍然困扰着民间公益组织。因此,应从降低合法性身份获取成本,充分发挥枢纽型组织和支持型组织的推动作用,借力新媒体拓展发展空间等方面来推进民间公益组织健康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公益组织 合法性 枢纽社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