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代酯基枝状分子表面组装及结构转化机理的STM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旭 冯宇 +1 位作者 范青华 万立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24-2428,共5页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研究了3种异代酯基Janus枝状分子(G1G2COOCH3,G0G3COOCH3,G1G3COOCH3)在高定向裂解石墨(HOPG)表面的组装结构.室温下,G1G2COOCH3,G0G3COOCH3和G1G3COOCH3分别在表面形成有序、局部有序及无序结构.将样品加热...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研究了3种异代酯基Janus枝状分子(G1G2COOCH3,G0G3COOCH3,G1G3COOCH3)在高定向裂解石墨(HOPG)表面的组装结构.室温下,G1G2COOCH3,G0G3COOCH3和G1G3COOCH3分别在表面形成有序、局部有序及无序结构.将样品加热至60~80℃后,表面无序结构可以转化为有序的二聚体密堆积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枝状分子代数的增加,分子之间及分子与基底之间作用力增强,室温下分子组装行为更依赖于分子吸附动力学过程,组装结构趋于无序化,而加热可以增强枝状分子在表面的活动性,调整分子的位置关系,使表面无序结构转化为热力学稳定的有序二聚体密堆积组装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枝状分子 自组装 结构转化 扫描隧道显微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含二茂铁基的多枝状分子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左从玉 周永红 +1 位作者 吴杰颖 田玉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18-1022,共5页
采用新的方法合成了一种二茂铁衍生物———均三(二茂铁乙烯基)苯,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紫外可见光谱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法对其电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用Z鄄扫描技术测试了它的非线性光学性能。... 采用新的方法合成了一种二茂铁衍生物———均三(二茂铁乙烯基)苯,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紫外可见光谱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法对其电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用Z鄄扫描技术测试了它的非线性光学性能。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及非线性光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基 枝状分子 合成 结构表征 电化学性质 非线性光学性质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丙基碳硅烷枝状分子的官能化
3
作者 谷秋菊 王小丽 +2 位作者 陈星 杨刚 徐南平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4-78,共5页
通过硅氢化加成及还原反应,将四烯丙基硅烷(Gn)官能化,制备端基为4个si—H键的碳硅烷枝状分子。考察不同的催化剂、溶剂、投料方式及温度对官能化反应的影响,以及不同的流动相、床层体积及流速对硅胶柱层析分离效果的影响,并通过... 通过硅氢化加成及还原反应,将四烯丙基硅烷(Gn)官能化,制备端基为4个si—H键的碳硅烷枝状分子。考察不同的催化剂、溶剂、投料方式及温度对官能化反应的影响,以及不同的流动相、床层体积及流速对硅胶柱层析分离效果的影响,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分离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H2PtCl6-i—C3H7OH为催化剂,四氢呋喃为溶剂,溶液式投料,滴加温度和后续反应温度控制在0和35℃的条件下,制备端基为4个Si—H键的碳硅烷枝状分子,采用石油醚为洗脱剂,在床层为φ2.5cm×35cm,流速为2.0mL/min硅胶柱中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总收率达到70.5%;经鉴定,产物结构完整,与理论结构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丙基 枝状分子 官能化 硅氢化加成 柱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枝状钴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苯乙烯环氧化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小丽 陈星 +2 位作者 杨刚 邢卫红 徐南平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7,46,共6页
将合成的配体4-(2-吡啶甲醛亚氨基)苯酚与醋酸钴反应得到钴(Ⅱ)配合物(CoL),再将CoL负载到碳硅烷枝状分子上,制备成枝状钴(Ⅱ)配合物催化剂(CS-CoL),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氢谱(1H NMR)等对相关化合物进行表征。以分... 将合成的配体4-(2-吡啶甲醛亚氨基)苯酚与醋酸钴反应得到钴(Ⅱ)配合物(CoL),再将CoL负载到碳硅烷枝状分子上,制备成枝状钴(Ⅱ)配合物催化剂(CS-CoL),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氢谱(1H NMR)等对相关化合物进行表征。以分子氧为氧源,将催化剂用于催化苯乙烯的环氧化反应,同时考察催化剂的种类、溶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苯乙烯环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后的枝状催化剂CS-CoL比单体催化剂CoL的催化活性高,苯乙烯的转化率为99.9%,环氧苯乙烷的选择性达59.5%,同时也说明枝状载体具有正向的"枝状分子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状分子 钴(II)配合物 环氧化 分子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形-枝状碳硅两亲嵌段聚合物的合成与表面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玺 张越 +1 位作者 张慧敏 王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509,547,共6页
通过对聚乙二醇端羟基烯丙基化及硅氢化加成反应,将疏水性有机硅基团接枝到亲水的聚乙二醇链段两端,得到有机硅接枝单元数量不同的两种线形-枝状两亲聚合物,用NMR、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其表面活性。两种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表... 通过对聚乙二醇端羟基烯丙基化及硅氢化加成反应,将疏水性有机硅基团接枝到亲水的聚乙二醇链段两端,得到有机硅接枝单元数量不同的两种线形-枝状两亲聚合物,用NMR、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其表面活性。两种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其临界聚集浓度(CAC)值分别为5.13×10-4mol/L和4.83×10-5mol/L,γCAC值分别为32.48 m N/m和32.21 m N/m。此外,该聚合物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浓度曲线呈现"两段式"变化,说明聚合物分子在空气/水表面上有构象变换过程,而聚合物PEG链段、含硅枝状结构将显著影响吸附层中聚合物的分子构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形-两亲分子 聚乙二醇 硅氢化 临界聚集浓度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层析法纯化烯丙基硅烷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刚 高升 +1 位作者 谷秋菊 徐南平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2,共4页
以四烯丙基硅烷(G0)为核心制备了第一代(G1)和第二代烯丙基硅烷(G2).产物以正己烷-乙酸乙酯V(正己烷)∶V(乙酸乙酯)=20∶1为流动相,采用一次硅胶柱层析法,用薄层层析(TLC)检测,成功脱除杂质,目标产物收率为67.6%(G1)和64.8%(G2).经核磁... 以四烯丙基硅烷(G0)为核心制备了第一代(G1)和第二代烯丙基硅烷(G2).产物以正己烷-乙酸乙酯V(正己烷)∶V(乙酸乙酯)=20∶1为流动相,采用一次硅胶柱层析法,用薄层层析(TLC)检测,成功脱除杂质,目标产物收率为67.6%(G1)和64.8%(G2).经核磁共振、热质量分析等表征提纯产物,表明目标产物结构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丙基硅烷 枝状分子 柱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